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_高中作文
2019年高考语文上海卷满分作文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上海卷满分作文汇编2019年上海满分作文:“中国味”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
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
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
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
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
你自人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
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
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
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
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中国味是…………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信念,给我们以坚定,给我们以淡然,给我们一从容,给我们以力量,给我们以坚强的后盾………2019年上海满分作文: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高教授: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钟国伟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会,欢迎大家光临!钟国伟同学提交的论文题目是《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精选10篇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精选10篇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精选10篇以“寻找‘中国味’”为材料作文
2019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1
“乐”享中国味
★一考生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多少浪漫的音符柔柔地缠绕在历史深处,浸透了深根,释放满满中国味。
楼兰、敦煌、莫高窟,撇开叮叮当当驼铃声,西域戴着紫色的面纱,伴着优美轻快的音乐,跳着曼妙多姿的舞蹈。
数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
在那纵横长远的丝绸之路上,西域人接受了瓷器,中。
2019年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doc
2019年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高考作文题目一公布,立刻就是高考的热点话题之一,那么今年的20XX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是怎样的呢?应届毕业生会及时为大家公布的,以下20XX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作文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你活好自己了吗?按一些幽默程序员的说法,“别人的生活在你看来是.jpg,但在他自己看来则是.gif”。
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实演绎。
一位穿着简陋的妇女,身后跟着一个孩子,似乎很是畏惧她的母亲似的,这一路都没敢和她母亲对视。
想必,那是个严厉的母亲。
走到地铁站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只铁盘,里面只有零星几枚硬币。
妇女经过老人身旁时,一脸嫌弃的转过脑袋,对孩子说:“看吧,多可怜。
你要是不听话,以后也会活成那般模样。
”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
孩子胆怯地点点头,跟着母亲走了。
那般模样?那名妇女能出此言,必然是发自内心的。
不过,分明是发自内心的自卑。
很明显,她也不过是个农村妇女,只是来到大城市,这才显得神气活现。
由此,不禁想到:评价他人生活的同时,你的评价可能恰好就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
当一个人是自卑的时候,看到别人光鲜的生活时,更多的是羡慕,嫉妒,甚至上前恭维。
我也许不得不去猜测那位妇女的生活,也许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贫苦,不那么如意吧。
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许每天都会发生,以至于被人们渐渐淡化了。
再说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曾被“送”给一间“陋室”,简陋到比当今的“蜗居房”还要简陋。
人们纷纷议论着刘禹锡的生活该将是如何悲惨如何不悦,同时也有庆幸自己没有违背官府,生活还没有落得这般下场。
但实际上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心态早就将他置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该写诗写诗,该喝茶喝茶,日子过得闲适惬意。
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作文题目: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范文一69分】“中国味”里的精神还乡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语言的丰富表达,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生活抽象、深透而又敏感的一方角落。
从奏到唱,从古至今,从内及外,多样的音乐形式,让我们在领略品味的同时,认识、感受并思考着生活的种种。
于我而言,古筝、琵琶、二胡……这些镌刻着“中国风”的乐器,似乎称得上是我音乐的启蒙。
那些音域宽广、极富表现力的演奏,似乎天生就带着一种浓厚的、刺激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气息。
我把它归功于乐器和乐曲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中国味”。
直到有一次,有幸看到了方锦龙先生的演奏。
他用一把琵琶,将古琴、京韵大鼓、印度的西塔琴、西班牙的响板、吉他等乐器形式悉数演示。
震撼之余,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音乐其实没有国界。
难怪有人会感慨,在异国的音乐、异域的音调中,依然能看到“中国味”的影子。
是的,纵使音乐本身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形式以及语言,但音乐背后承载的其实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浇灌和历史积淀。
我们对于“中国味”的感知,本质上就是一种根植于心的文化自觉。
其实,音乐的传播或许有着更大的深意。
对这些中国风格、中国特质的乐曲的精细化探索,不只是一次艺术的交流共享,更是我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种反哺。
我们理应相信,中国音乐能在世界层面上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播。
这不仅是我们作为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更是吾辈应当肩负起的传承文化的使命。
这是一个绝不止于音乐的命题,而是一个不只有“走出去”,更有“找回来”的过程。
贝聿铭先生留美数十载,为各国设计各式建筑,斩获无数奖项,却依然强调着自己在中国度过的少年时代,乃是血统里的根。
他所经手的香港中银大厦,恰到好处地代表了“中国人的雄心”;晚年退休前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有着他对中国文化、东方艺术透彻的领悟和表达,也是他为家乡留下的小小纪念和贡献。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内含范文)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内含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实践创新:技术运用、问题解决科学精神:批评质疑、勇于探究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引导语要求考生“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考生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材料,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最终落点还应在材料上。
2.立意限制。
材料的重点不是音乐的“中国味”,而是考生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认识和感悟,或进一步上升为对“如何认识事物”的思考。
要抓住关键词,比如“中国味”“寻找”“认识事物”等,也要注意表述,注意在对比中发现差异,找到“中国味”的真正内涵,并对其做相应的阐发。
3.思维限制。
材料关键词为“中国味”,材料由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递进为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寻找。
材料暗含的归纳推理暗示考生,思维的起点是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思维的过程是对“中国味”的寻找,思维的终点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认识事物的规律。
考生应注意材料本身的逻辑,构思时不可只抓住一个关键词简单列举。
4.选材限制。
选材要突出的不是音乐的“中国味”,更不是“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而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
不能机械罗列,而要对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做一些适当的分析归纳,从而体现考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谈对材料的思考,也可以由“这段材料”谈谈自己对如何认识“中国味”乃至“认识事物”的思考。
比如要写“中国味”是个限制,但写什么样的“中国味”则具有开放性,考生可写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家国情怀、中国的特色文化或政治经济形态,可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发扬;还可以赋予“中国味”新的时代内涵。
2019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及范文:莫放修芦碍月生与味由心生
2019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及范文:莫放修芦碍月生与味由心生2019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及范文莫放修芦碍月生与味由心生作文真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1莫放修芦碍月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蒹葭》是《诗经》中最为优美抒情的一首。
奇怪的是质朴粗犷的秦地怎会有这样悠远别致细腻的音乐呢?可是在我还没有深深懂得它的美之前就忽视了它: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国家和民族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了。
校园里、电视里、电台里、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综艺节目里,我们听到了太多异域音调,以致于我们会产生错觉,会忘了这是在中国的文艺节目。
在越来越开放、包容、自信的当下中国,一味地反对这种异域音调,认为其“异”而影响到中国音乐的“美”,从而简单地否定、排斥、拒绝的人可能不多了。
的确,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地看待,你会发现异域音调会呈现出各种不同而独特的美。
如莫扎特小提琴的悠扬,巴赫如一条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水,而摇滚则爆发着生命原始而刚强的粗犷之美,那是对生命力量和价值的渴望。
但是在一阵阵热闹甚至有些喧嚣的背后,我越来越觉得不安:因为我们更需要自己民族的音乐,需要我们的“中国味”。
需要中国味的优美、抒情、澄静、人文、对生命的爱和包容,那种在苦难中依然饱含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这时我们就能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会特别喜欢《蒹葭》。
因为它的朦胧,它的在淡淡的忧伤背后依然热情地执着,因为它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美,因为这是我们骨子里天生注定要流淌的永远无法改变的东西。
有了这些,你一下子就听懂黄土高坡上的呐喊,就能听懂孔子的一声喟叹:“吾与点也!”音乐如此,我们的教育、绘画、科技、历史等等不也如此吗?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海纳百川”,这些都没有错,但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却渐渐地失去了自信心,甚至错误地认为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落后,从而我们简单粗暴地抛弃了我们许多堪称人类文明顶峰的成果,弯下了我们曾经高傲不屈的战火和刀枪都无法征服的脊梁!这是多么愚昧和悲哀的事啊!加缪说:“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我们是不是正犯着类似的错误呢?所幸加缪还告诉我们:“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
【独家】2019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人文底蕴: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审题限制性1.“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既是对话题“被需要”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3.“不仅”“也”揭示了“关注自身需要”和“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关系。
两者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4.在作文时,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句话,也就是要求写作时文中不能无“我”,重点写作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开放性1.文体的开放性。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2.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解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被需要”是需要的最高层次,从自我中心走向服务他人。
上海的高考命题,关注了当下人们精神层面所产生的问题与价值观层面的树立。
由通常的关注外部世界,转向关注内心。
众所周知,关注自身的需要是低层次的,渴望被他人的需要,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才是潜在的力量,人性之光辉!写作本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被需要”含意: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人怎样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因为,“渴望被需要”的欲望也不是人人相同的。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音乐的中国味”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越是深入人心的,越是尊重生命的,才真正能成为世界性的。
对生命的尊重,对美的热爱,从某个具体民族或国家的音乐艺术出发,超越了本民族,超越了本国家,而具有了普遍性。
高考作文命题类似苏州园林,只能弯弯曲曲,曲曲折折,又要微言大义,确实不太好写。
写作本来应该是很爽朗,很大气,很愉快的,青少年写作本来应该是想象力爆棚,创造力蓬勃的,才能在以想象力、创造力为核心的二十一世纪信息文明时代,提升我们文化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也是一个提醒。
对于一名普通青少年来说,他们高中三年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刷题、补习、熬夜中度过的,没有一定时间的听音乐积累,没有一定的机会去剧院倾听现场演出,音乐感受有时是缺乏的。
“倾听不同的音乐”、“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样的命题,看着优雅,似乎有论述空间,但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我相信,一名教授、一位特级语文教师,五六十岁,功成名就,确实有能力、有时间听听古典音乐,听听各国音乐,但是,孩子们只能在上下学的短暂时间,塞着耳机听听手机里音乐软件的音乐,娱乐一下,还不完全是“欣赏”,更谈不上“深刻的感受”,只能是有些个人感受。
建议可以给学生更多接触音乐“中国味”的机会,培养他们更为广阔的视野和胸襟。
2019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_优秀作文
2019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20xx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篇1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
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
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
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
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
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1 / 6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
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
(赏析)2019上海卷语文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2019上海卷语文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适用地区:上海全市题目要求: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中国味”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
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
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
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
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
你自人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
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
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
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
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中国味是…………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信念,给我们以坚定,给我们以淡然,给我们一从容,给我们以力量,给我们以坚强的后盾………。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作文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今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命题注重引导考生对材料整体性的把握和分析,注重引导考生对认识事物的理解,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材料第一句使用叙述性语言,涉及的信息比较丰富,我们不妨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整体上非常明显的因果逻辑:因为“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所以“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局部来看,“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与“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两个原因属于并列关系,“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与“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又是先因后果的关系。
其实,这一句话还隐含着一个逻辑关系在里面,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下两个“更”字,这样一来隐含的递进关系浮出水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句话:在没有倾听、接触不同国家与风格的音乐之前,我对音乐的“中国味”感受深度不够,寻找“中国味”的意识不够强烈;倾听、接触不同国家与风格的音乐之后,我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材料第二句使用议论性语言。
“这段话”承接第一句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中的“启发”意味着考生要从第一句材料的事例里面领悟道理并予以探究、挖掘,也可以这样说第一句只是一个引子;“如何去认识事物”是第二句的核心,也是整个材料的第一核心。
明确了写作核心,再联系起来看,找出“如何去认识事物”与第一句所给事例的联系,很明显第一句涉及“如何认识中国味的音乐”是通过广泛接触异域音乐,比较中国音乐与异域音乐的相同与不同,从而拓宽音乐认识的视野,甚至吸收异域音乐的长处,发现中国音乐的不足,从而加深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30篇)
2019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作文作文试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目录1.知知与共,美美与共 (4)2.全面比较方能深刻 (5)3.走出去,返回来 (6)4.守着窗儿,看遍千山万水 (8)5.见之广,乃可思之深 (9)6.曲之道 (11)7.因鉴而思 (12)8.多元认识 (13)9.差异铸就独特 (15)10.跳出箱子思考 (16)11.美人之美,天下大同 (17)12.递进的认知过程 (19)13.寻悟此中味 (20)14.论认识事物之道 (21)15.认识差异,珍视本质 (23)16.识广寻根以致妙 (24)17.构建“个性化”之自我 (25)18.聪明见雪,智者见白 (27)19.博泛而精 (28)20.万籁中的共鸣 (30)21.以外来之识,悟原生之知 (31)22.大视野下的回眸与前行 (32)23.接触陌生 (34)24.向外张望,向内审视 (35)25.拥抱不同,探寻原“根” (36)26.打开格局,从他物认识事物 (38)27.比较的艺术 (39)28.致广大,尽精微 (40)29.多元眼光与认识事物 (42)30.慎内而后开外 (43)1.知知与共,美美与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出了人之三境,乃是迷茫、探寻,终会偶遇;我认为人之认识也有三境,认识事物并非是一味探寻的过程。
其一乃是各识其识,各美其美。
就好比对音乐的“中国味”来讲,初听这类音乐,我们对“中国味”的含义理解不深,只能在浅层感受它的音韵之美。
这是一种模糊又笼统的美的感受,我们此时将它与其他国家的音乐做出简单的区分,欣赏认识“中国味”音乐,在这些“单曲循环”中我们揣摩并鉴赏。
因此我们是只知其知,与其他风格的音乐各美其美。
2019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全解全析)
这是上海阅卷场中的一篇标杆作文。
文章之所以能得高分,阅卷组认为主要有三大优点:1.审题精准。
作者在细读材料文本的基础上抽绎出“自由”与“束缚”两个核心词语,可谓是抓住了材料的实质。
2.标题夺目。
标题“为了自由的束缚”也颇具鲁迅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思辨的意味。
3.富有思辨。
在行文中,作者充分施展了其辩证思维的才能,充分论述了“自由”与“束缚”对立而统一、相辅而相成的关系,没有过多的例子,也没有常规的引用,完全靠绵密而富有逻辑力量的阐述坚实地支撑自己的观点。
有时候这种逻辑力量或许就体现在一两词语的恰到好处的选择与运用上,如第五段第二句中的“主动”与“适当”两个词语,第六段第一句中“追求”与“平衡”两个词语,将观点推向了深处,极富思辨的张力。
【阅卷解读】这是上海阅卷场中的一篇一类卷下的标杆作文。
阅卷组判定的理由如下:1.契合材料,立意准确。
沙漠即困境,使我们不自由的是我们心中的道德、肩负的责任和社会的良知;要在不自由中舞出自己的魂。
这样的立意和表达是准确的。
2.起承转合,颇得文法。
这是一篇行文颇得起承转合结构之妙的议论文。
作者开篇点题,用笔经济。
第二段联系自我和现实,进一步阐发和引申题意,是为紧承。
从第三段开始,作者转入原因分析,指出“惟其不自由,有当担,敢作为,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观点旗帜鲜明,掷地有声。
末段,运用博喻,形象地再次扣合题意,并提出希望。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全文不仅晓之以理,而且还动之以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开篇设喻引出中心,形象生动。
文化犹如“鹰”,现实犹如“末世荒城”,古直悲凉之感激荡在读者心中。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指出第一段的设喻本体,明确本文的写作对象,毫不拖沓。
在设喻过程中巧妙扣合文题中“末世”,也暗含了下文重点要对“新生”做论述。
2.善用“然而”,行文在转折中推进。
细细品味,本文的语言颇有鲁迅的风味,在论述的过程中,随着转折不断推进论述的深度。
第三段中指出民族应该敬重“传统文化”,紧接着用“然而”,指出现实却是举步维艰,进而论述应该怎么办;第四段中指出社会背景方面的原因之后,用“然而”一词,转向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即“我们的轻视”;在第六段,同样运用了“但”,将论述进一步深化,指出要“有意识地去自觉穿越”。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2019上海高考作文详情: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初看此题,心中不禁一沉。
这题,不好写啊,实话实说,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是一位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基本不听音乐的同学,那可如何是好?本人,就不是音乐领域的行家,对世界乐坛的认知近乎小白。
但冷静下来,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误解。
音乐虽是作文题的关键词,但此题考察的目标,却不是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而言之,为什么考“音乐”?这里头可能蕴含着深意。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世界各国文化的大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而音乐,恰恰是体现这一特点的最佳载体。
因为,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可以轻松跨越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差异造成的层层阻隔。
戴上耳机,按下开关,全球年轻人都可以沉浸在同一个音乐世界里。
目睹此情此景,若还有人认为,各国的经济、文化可以实行闭关自守、各行其是,那无疑是荒谬的。
不过,音乐无国界固然不假,但各国音乐之间的差异,就连我这个音乐门外汉也能分辨得出来。
且不说流行音乐,印度电影里的动人歌舞、日本电影里的风雅古音、好莱坞电影里未来感十足的配乐,无不渗透着本国文化的味道。
正因和而不同,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于是,我们理应追问,中国音乐的位置又在哪里?但这么问或许并不恰当。
作文题题干中的提法显然更高明——音乐的“中国味”,而不是中国的音乐。
此中差异何在?以周杰伦为例,他的“中国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青花瓷》《发如雪》《千里之外》等作品里,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他的音乐创作,同样离不开R&B等西方音乐风格的滋养。
另一方面,世界音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对中国音乐的借鉴和学习。
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范文
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题目: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共7篇一类卷作文):握住手中价值(一类卷)人是一种群居动物。
因而生活中我们总渴望被他人需要,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某位哲学家曾说人类无法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因而我们渴望被需要来获得他人的认同,这种认同成为自己衡量或评价自己的标准。
譬如有研究显示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普遍高于非志愿者;譬如年老的父母总是乐意继续操劳而不愿选择我们眼中的轻松游乐;譬如我们总是倡导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
他人的认同和评价间接地暗示我们:“生而为人”,而我有“用”,我的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这种观点的形成源于他人认同而产生自我认同,同样也是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引导作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可谓占据主导地位,而其所倡“仁爱”思想,关爱帮助他人何尝不是一种渴望他人需求的体现?社会对于“价值”的衡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他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大小为标准。
诺贝尔奖、感动中国人物乃至各种奖金的颁发制度无不证明于此。
因而我们在主流抑或正统的观念的影响下,潜意识将实现个人价值等同于做出奉献。
然而实现个人价值同样需要自我产生自我认同。
“被需要”的程度并不能完全体现自我价值。
贪污受贿、御私枉法的起因同样是“被需要”。
却丧失于自我原则的坚实,打破了法律的制约,一只脚踏入阴暗。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理智对待“被需要”,助人之余,同样应坚守自己道德的阵地,学会拒绝不合法理的“需要”,也拒绝他人欲偷闲而懈怠的不负责任,拒绝他人依赖性的需求。
现代社会发展潮流愈来愈趋向于独立化、个体化,激烈的竞争以及对实现价值的渴望易使我们丧失在时代洪流中的定位,迫切渴望通过“被需要“以暗示自己存在的价值、活着的必要性。
我们假此获得认同与信念,继续砥砺前行。
2019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范文示例
2019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范文示例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作文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硕士论文答辩会高教授: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钟国伟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会,欢迎大家光临!钟国伟同学提交的论文题目是《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
现在按照程序进行。
冯教授:请问钟国伟同学,你提出“越是‘中国味’,越具‘世界性’”的论题,是基于什么依据考虑的?钟国伟: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提示了我,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科技和工业,不要总是存在依赖他人的企图。
所以,我提出这个论题。
李教授:请钟国伟同学,你能够再简要地阐述一下你的论题的正确性吧。
钟国伟:好的。
我之所以要论述“越是‘中国味’,越具‘世界性’”的论题,我是有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过程的。
首先,人类学常识告诉我们,作为黄种人的中国人颇具“世界性”。
作为中国人无论你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你都无法改变你的肤色。
即使你不承认是中国人,或者你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你的“肤色”无法改变,你不再是中国人,但依然具有“中国色”。
所以,这种“中国味”就颇具世界性。
再次,中国传统建筑告诉我们,越是“中国味”就越是世界的。
中国的万里长城,安徽徽州的传统建筑等很具中国特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很具“世界性”。
相反,有的地方为了建设所谓的洋楼而破坏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建筑,结果让清一色的洋楼掩盖了“中国味”,走到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洋楼感觉。
由于失去了“中国味”也就无法在国际上具有“世界性”了。
因此,想要我们的建筑具有“世界性”,就要保持我们的“中国味”。
再次,一步破碎的中国的科技史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味”,就没有中国科技和民族工业。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2019 上海高考作文详情:聆听了不同样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样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觉,进而更有意识地去搜寻“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示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资料的思虑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很多于 800 字。
2019 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初看此题,心中不由一沉。
这题,不好写啊,实话实说,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原因很简单,若是我是一位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基本不听音乐的同学,那可如何是好?自己,就不是音乐领域的专家,对世界乐坛的认知近乎小白。
但沉稳下来,转念一想,又感觉这可能是一种误解。
音乐虽是作文题的要点词,但此题察看的目标,却不是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而言之,为什么考“音乐”?这里头可能包括着深意。
不必置疑,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世界各国文化的大交融,是不可以阻截的趋势。
而音乐,恰巧是表现这一特点的最正确载体。
因为,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可以轻松跨越不同样国家、民族间文化差异造成的层层间隔。
戴上耳机,按下开关,全球年轻人都可以陶醉在同一个音乐世界里。
目睹此情此景,若还有人认为,各国的经济、文化可以实行闭关自守、各自进行,那无疑是荒诞的。
但是,音乐无国界固然不假,但各国音乐之间的差异,就连我这个音乐门外汉也能分辨得出来。
且不说流行音乐,印度电影里的动人歌舞、日本电影里的高雅古音、好莱坞电影里未来感实足的配乐,无不浸透着本国文化的味道。
正因和而不同样,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于是,我们理应追问,中国音乐的地址又在哪里?但这么问或许其实不合适。
作文题题干中的提法显然更高明——音乐的“中国味”,而不是中国的音乐。
此中差异何在?以周杰伦为例,他的“中国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知。
《青花瓷》《发如雪》《千里之外》等作品里,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他的音乐创作,同样离不开 R&B等西方音乐风格的滋润。
201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及优秀范文精选点评
201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及优秀范文精选点评作文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心的归属“如果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
”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点。
中国,具有她独特的“味道”。
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倾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同风格”意味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异,才需要我们有自己见解地去感受,认知属于中国的味道。
首先,我想先来谈谈“中国味”。
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也在不断开放。
而所谓的“中国味”,也许是一首《青花瓷》,也许是上海的小弄堂,又或許是一段京口相声,四川的大熊猫。
我们谁都不可否认,“中国味”是缤纷多彩,好比说年初的《流浪地球》,中国式的科幻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这意味着“中国味”发展向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既有传统的保留,更有新的发展。
然而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时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要么盲从,要么固守,前者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终寻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后者固执己见,一味的坚守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
因此,在我看来,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
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应当是认识自我,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想要知人,首先要自知。
一个人若是连自己都不了解,何谈去认识了解他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水平,进而取别人之所长,避别人之所短,才能更好地调整、提升自己。
其次是认识社会,社会,简单来说是人的集合,故认识社会的基础就在于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中需要的是良性竞争,各种观点相互整合,融为一体是在认识社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高教授: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钟国伟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会,欢迎大家光临!钟国伟同学提交的论文题目是《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
现在按照程序进行。
冯教授:请问钟国伟同学,你提出“越是‘中国味’,越具‘世界性’”的论题,是基于什么依据考虑的?钟国伟: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提示了我,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科技和工业,不要总是存在依赖他人的企图。
所以,我提出这个论题。
李教授:请钟国伟同学,你能够再简要地阐述一下你的论题的正确性吧。
钟国伟:好的。
我之所以要论述“越是‘中国味’,越具‘世界性’”的论题,我是有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过程的。
首先,人类学常识告诉我们,作为黄种人的中国人颇具“世界性”。
作为中国人无论你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你都无法改变你的肤色。
即使你不承认是中国人,或者你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你的“肤色”无法改变,你不再是中国人,但依然具有“中国色”。
所以,这种“中国味”就颇具世界性。
再次,中国传统建筑告诉我们,越是“中国味”就越是世界的。
中国的万里长城,安徽徽州的传统建筑等很具中国特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很具“世界性”。
相反,有的地方为了建设所谓的洋楼而破坏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建筑,结果让清一色的洋楼掩盖了“中国味”,走到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洋楼感觉。
由于失去了“中国味”也就无法在国际上具有“世界性”了。
因此,想要我们的建筑具有“世界性”,就要保持我们的“中国味”。
再次,一步破碎的中国的科技史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味”,就没有中国科技和民族工业。
众所周知,我们的汽车工业一直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依赖于欧美和日本汽车,跟他们合资制造汽车赚钱而不思进取以至于失去了独立的创造能力。
高考作文备考之鉴往知今: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经典范文
高考作文备考之鉴往知今: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经典范文【题目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限制性:1. 内容限制。
引导语要求考生“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考生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材料,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最终落点还应在材料上。
2. 立意限制。
材料的重点不是音乐的“中国味”,而是考生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认识和感悟,或进一步上升为对“如何认识事物”的思考。
要抓住关键词,比如“中国味”“寻找”“认识事物”等,也要注意表述,注意在对比中发现差异,找到“中国味”的真正内涵,并对其做相应的阐发。
3. 思维限制。
材料关键词为“中国味”,材料由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递进为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寻找。
材料暗含的归纳推理暗示考生,思维的起点是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思维的过程是对“中国味”的寻找,思维的终点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认识事物的规律。
考生应注意材料本身的逻辑,构思时不可只抓住一个关键词简单列举。
4. 选材限制。
选材要突出的不是音乐的“中国味”,更不是“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而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
不能机械罗列,而要对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做一些适当的分析归纳,从而体现考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开放性:1. 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谈对材料的思考,也可以由“这段材料”谈谈自己对如何认识“中国味”乃至“认识事物”的思考。
比如要写“中国味”是个限制,但写什么样的“中国味”则具有开放性,考生可写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家国情怀、中国的特色文化或政治经济形态,可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发扬;还可以赋予“中国味”新的时代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上海高考作文详情: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初看此题,心中不禁一沉。
这题,不好写啊,实话实说,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是一位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基本不听音乐的同学,那可如何是好?本人,就不是音乐领域的行家,对世界乐坛的认知近乎小白。
但冷静下来,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误解。
音乐虽是作文题的关键词,但此题考察的目标,却不是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而言之,为什么考“音乐”?这里头可能蕴含着深意。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世界各国文化的大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而音乐,恰恰是体现这一特点的最佳载体。
因为,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可以轻松跨越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差异造成的层层阻隔。
戴上耳机,按下开关,全球年轻人都可以沉浸在同一个音乐世界1 / 3
里。
目睹此情此景,若还有人认为,各国的经济、文化可以实行闭关自守、各行其是,那无疑是荒谬的。
不过,音乐无国界固然不假,但各国音乐之间的差异,就连我这个音乐门外汉也能分辨得出来。
且不说流行音乐,印度电影里的动人歌舞、日本电影里的风雅古音、好莱坞电影里未来感十足的配乐,无不渗透着本国文化的味道。
正因和而不同,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于是,我们理应追问,中国音乐的位置又在哪里?但这么问或许并不恰当。
作文题题干中的提法显然更高明——音乐的“中国味”,而不是中国的音乐。
此中差异何在?以周杰伦为例,他的“中国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青花瓷》《发如雪》《千里之外》等作品里,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他的音乐创作,同样离不开R&B等西方音乐风格的滋养。
另一方面,世界音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对中国音乐的借鉴和学习。
以本人粗陋的音乐见识,也略微知晓,就连国际知名的音乐人蕾哈娜,也为全世界歌迷奉献过《中国公主》等经典作品。
因此,当下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人所共见的。
没了“中国味”,中国音乐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味强调“中国味”,又会让中国音乐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这也是为什么,2 / 3
聆听过各国音乐,才能更深刻理解“中国味”的内涵。
行文至此,我们也就明白了出题者的用心良苦。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辩证方法?面对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年轻人如何在坚守本国文化特色、继承本国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正是隐藏在“中国味”音乐下的深刻命题。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