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沁水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沁水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对沁水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县由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经济强县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编制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按照县政协2010年常委会工作安排,由县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牵头,于8月份,就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外出考察,在此基础上,召开座谈会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又进行了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文化产业基础已初具规模,在我县初步形成包括图书音像、广播影视、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新华书店6家,图书报刊零售店16家,电子出版物零售店10家,印刷企业7家;有广播电视台一座,乡镇广播电视站14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数字电影放映队14家;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一个,民间职业演出团体30余家;全县有文化娱乐业(KTV、舞厅等)35家,网吧、游戏室21家。从业人员总计1000余人。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8%以上,成为产业主导力量。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看好。但是,从全县现实情况看,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步伐较慢,滞后于经济发展,与沁水经济总体发展不相适应。产业化程度低,竞争力弱,占县GDP比重比较低,与实现文化强县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发展导向不明,主题不突出。沁水文化产业如何发展,尤其是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支柱的文化旅游业,到底打什么旗,走什么路,一会举历山旗,一会又打树理牌,旗没举稳,牌没打出,又要改唱山水调,改来变去,耽误了发展时机,什么都是重点就没有重点,什么都抓什么也抓不成。关键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没有一个中心主题,对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科学定位,还未能形成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发展导向不明,发展方向不能确定,更不能持之以恒的贯彻下去,缺乏整体统一效应,其结果使文化产业至今形不成规模,形不成体系。

(二)发展规模偏小,规划不到位。我县文化产业不论是总量还是发展规模都明显偏小,产业发展仍处在自发性状态,而且布局分散,组织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主导领军作用的旅游业、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服务等支柱产业不突出,不能形成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初具一定规模,但开发力度欠缺,产业链不长,效益不景气。比如,作为我县主要景区的柳氏民居今年五一小长假,

接待游客只有3800人次,游客人数才是王莽岭景区的十分之一,门票收入仅是王莽岭景区的5.8%。关键问题是我县文化产业至今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理性共识,缺乏足够合理的科学谋划和定位,文化产业发展还未能进入地方发展规划的大笼子,以致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尚停留在初级水平。

(三)发展合力不足,氛围不浓厚。调查表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至今没形成合力,关键是缺少发展的浓厚氛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资源优势综合利用不足,我县文化资源沉淀深厚,但开发各自为阵,缺乏有效整合,资源优势还不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如作为人民作家赵树理的故乡,时至今日还没能形成树理文化产业体系。又如历山白云洞多少年了现在依然以老面孔展现在游人的眼前。二是资金总体投入不足,致使我县目前整个文化产业市场发展仍处于粗放状态,市场缺乏活力;由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产品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费仍无法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困难重重,目前因无经费保障已直接导致27处文物古迹自然消亡。三是专业人才匮乏,普遍存在着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文化经营创意性人才短缺,现有的用人机制也不能适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四是扶持政策不到位,政府在鼓励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方面,尤其是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布局、文化支柱产业等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保障;在文化产业发展涉及的土地使用、税收优惠、财政支持、融资通道、基建设施等方面缺乏实质性的战略举措推动和优惠政策支持。五是体制机制不协调,目前我县文化产业仍分属若干不同部、委、办、局,文化产业管理职能严重分散,部门利益、区域利益相互交织冲突,缺乏统一规划和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难以形成管理的合力,体制机制性障碍突出。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发展导向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社会文化、服务人民大众需求为目的,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农耕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历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突出民俗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努力把我县的人文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的新沁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管理职能转变到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创优环境、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组织协调上来,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2、坚持市场运作原则: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充分发挥市场

在配置文化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确立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3、坚持旅游带动原则:旅游业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产业,要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坚持实施旅游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旅游激发文化活力,靠文化增添旅游魅力,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4、坚持服务大众原则: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从产业规划、政策的制定、出台到组织实施,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

(三)发展导向

“十二五”期间,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要以文化旅游业为主要载体和领军产业,以弘扬“农耕文化”为主题,着力打造民居、民俗和名人三张文化产业牌,重点抓好城西历山文化、城东沁河文化、县城会展文化三个文化园区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末把我县的文化产业做深、做精、做大、做强,形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确立一个主题:即确立弘扬“农耕文化”的主题。

农耕文化,就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集儒家文化和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这里的“农耕文化”泛指城西舜帝文化和城东赵树理文化。

我县舜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下川古人类文化的发掘,城西分布密集的舜帝庙宇,崇拜舜德的民间传说,诸多村庄地名的演绎,为帝舜在沁水的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舜耕历山,历代文献多有记载,舜亲身躬耕、给民以示范,教民以耕作,舜帝便成为农耕文化的化身和始祖。舜耕历山标志着人类从原始渔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转型过渡的完成。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文化,其核心是“德为先、重教化”,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被誉为“铁笔”、“圣手”的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作家赵树理,以其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创作了大量深受人了群众喜爱的作品,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赵树理文化其实质就是农民文化、大众文化和老百姓文化。

舜帝文化和树理文化构成了我县文化的主流,又是沁水文化的品牌,为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突出主流,打造品牌,推动沁水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产业强县跨越,已成为沁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打好“三张”牌:即着力打造好民居、民俗和名人三张文化产业王牌。

打造民居文化产业,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民居文化资源数量之多、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