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神病学:反社会人格是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什么?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二轴发育障碍/人格异常类别B”,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

德国皮沙尔特最早提出“悖德狂”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等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逐渐被“反社会人格”取代。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超过18岁才能够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

有这种障碍的个体的突出点是行为具有悖德离社会规范的倾向,且在损害社会和他人之后没有愧疚之心,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的报复社会。反社会人格患者在初识时,往往予人聪明、人缘佳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们会残酷无情的利用他们身边的人,以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社会化不足,因此缺乏对人、社会、团体的认同与忠诚。

二、临床现象

1、良心发展不足

患者无法接受或了解道德的价值,严重的缺乏良心谴责,所以不会因不道德行为而焦虑或有罪恶感。他们甚至会轻视那些被他们利用的人。而且受到被利用过的人指责时,不会感到内疚和不安,更会愤怒、反驳及责骂他们。

2、不负责和冲动的行为

患者很少为未来长期的利益考量,所以倾向于在短时间内寻求立即的满足,也较为难忍受例行性或过于复杂性的事物。而有需要时,可以暂时跟随社会一套行事。并且他们对自己的冲动行为并无法给出充分合理的解释。比方说,在完全没有必要撒谎的情况下或者撒谎并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的时候,又或者即使谎话很容易被揭穿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择撒谎。另外一个例子,当心理学家研究有反社会型人格异常的罪犯时,他们对于他们的罪行只能给出非常表面直接的解释,例如说,当问为什么要抢劫的时候,他们的回答通常都是‘因为他们有钱而我正需要钱’。

3、善于利用他人

患者看起来幽默、乐观、讨人喜欢,容易解除别人的武装。似乎对别人的需要和弱点有敏锐的观察力,也擅长辩解与说服别人。

4、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虽然患者容易得到他人的友谊,但因为他们的以自我中心与不负责任,让他们难以维持一个真正且良好的关系。他们欠缺同情心、感激和悔意。他们也是不忠实和不负责的伴侣。他们对于重要事件缺乏一定的情感反应。

三、反社会人格的16种人格特点(克莱克里《正常的银面具》)

1、相貌智力均在中等以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常使人产生好感。

2、不带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思维并不紊乱,也没有幻觉与妄想现象。

3、不带有焦虑症与情感障碍的症状,情绪既少焦虑,也少激动。

4、对人对事既无责任心,亦无义务感;因此,在言行上无法取信于人。

5、缺乏坦诚气概,予人以虚伪印象。

6、知过而不思悔改,且无羞耻之心。

7、所表现之侵犯别人的行为,事先并无明确动机或计划,多系起于隐蔽性的冲动。

8、缺乏是非善恶判断能力,不能从失败经验中获取教训。

9、极端自我中心;在损害别人利益以满足起私欲之后,不肯对人回报,甚至不愿付出应有的亲情与爱意。

10、情感冷漠而缺少变化,不似常人般受外因感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情。

11、缺乏领悟能力,不能见贤思齐,不能从别人的榜样行为中学习改变自己。

12、虽不关心别人,却强烈需要别人的关注与信赖。

13、常在幻想状态下对人表现恶作剧行为;以粗鄙丑陋的言行惹人厌恶。尤以酒后为然。

14、不显示有自杀倾向。

15、在两性关系上,纯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与异性交往从不认真,从不向对方付出真心与爱情。

16、生活无目标,无计划,也无方向;在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对其自身幸福而言,都是一些自毁行为。

在上述特征中,尤以无道德之心、无羞耻之心、冷酷无情最为严重,一旦有这种倾向,往往会表现为偷窃、流浪和对抗等行为,如果任由其发展还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上述这些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

四、产生原因

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人,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其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

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怨疚心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一致等恶劣榜样造成的。

五、治疗方法

1、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刻意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3、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人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

4、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