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2《电磁感应》第七节《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生活教具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本人参加了由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区属高中学校的联合大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之一是听了我校一位物理教师的公开课。授课教师无论从课堂教学的设计还是实验的安排都很有创新,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公开课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电磁感应》一章中的第七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磁感应内容的基础上,作为理论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创新实践课呈现出来,让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实现了无缝对接。

首先介绍一下教材内容的安排,教材第一部分先给出涡流的定义,然后讲涡流的应用,其中包括涡流的利用(真空冶炼炉,探雷器安检门)和涡流的防止(电动机、变压器的线圈怎样减小涡流);第二部分讲到电磁阻尼与电磁驱动的定义,以及电磁阻尼的应用和电磁驱动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涡流的定义。教材仅仅依据学生已学过的电磁感应内容从理论上直接给出了涡流定义,既不直观也不易理解。而授课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巧妙设计简便、易操作、易推导结论的实验环节,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得到正确的结论。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可以说

充分利用了日常生活、教材、教师本身、学生这几方面资源。本节课堂设计的最大亮点是教具的充分利用。本节课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师生都熟悉的生活教具——电磁炉以及自制教具。电磁炉是人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灶具。在本节课中它既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具,又承担着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具。

本节课授课教师的引课非常接地气,颠覆了教材已给出的讲授思路,另辟蹊径首先由多媒体依次呈现三张图片(土灶、煤气灶、电炉),这三种灶具来自日常生活,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变化,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提出问题:土灶、煤气灶、电炉的加热原理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热传递。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边做探究实验边思考电磁炉的加热原理。探究实验1、电磁炉通电,锅热但炉面不热(在实验中教师让学生去摸炉面,有些学生迟疑,怕烫。这是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与日常的生活常识资源——与实验现象碰撞、冲突,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创设认知冲突型情景,激发学生探求欲望和学习动机,使知识在探究中延伸);探究实验2、金属小勺靠近电磁炉但不接触,小勺会发热;说明加热不是靠热传递。(先通过创设铺垫型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再创造操作实践性问题场景并让学生动手体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教师接着提出问题:电磁炉靠什么加热?并引导学生做探究实验3:用接灯泡的线圈靠近电磁炉,学生

观察到在没有接电源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起学生思考:灯泡为什么亮?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做探究实验4:把线圈转过90度,观察到灯泡又灭了;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为什么灭?在此过程中实验现象和提出问题环环相扣,不断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联想到已学过的知识--电磁感应现象,即: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此过程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即利用了学生本身有许多日常生活体验这个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能基于实验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不但引导学生做探究实验,还引导学生动手拆装电磁炉和变压器模型,让学生观察其主要构造—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真正理解了涡流的定义以及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从本节课的课程设计来说,教师利用教材但不拘泥教材,联系学生生活,有效挖掘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灵活的处理整合。教学过程中也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资源,通过视频资源链接使大家观看到冶炼炉和高频焊接的工作过程(涡流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电磁炮的工作原理(电磁驱动在军事科学中的运用),把理论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也充分利用了教具这个资源,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向大家演示安全棒的作用,引导学生亲手体验拆装变压器模型,了解如何防止产生有害的涡流。在讲电磁阻尼与电磁驱动时,使

用自制教具通过变小魔术的方式设计一些小活动,使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交流场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机智而艺术地讲解,学生提出质疑到释疑;师生配合密切而和谐,课堂气氛热烈而投入,教学效果非常好。此时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建设课程资源的过程。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渗透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想。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组成部分。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即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这一重要的为人们所熟知的课程资源,也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划分有多种,我个人认为,针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三方面来看:1、教师方面: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个性差异、实际生活实践;2、学生方面:围绕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学内容方面:围绕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一、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吃透教材、把握课

堂环节、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

发者和研究者,尽管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仅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思考的一个依据,教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领活处理、整合,二次加工,教师有效挖掘教材资源外,还要注意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生活中、生产中实践中科技发展中,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大有好处。首先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常见的生活现象(日常资源——电磁炉——即教具),加以探究。

二、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以往所学

知识、生活常识、情感碰撞)

1、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

要组成部分,表达内心世界的平台,生命成长的场所。

2、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探索

成果

三、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

1、让教学情境转化为良好的教学资源

(1)创设铺垫型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2)创设认知冲突型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欲望和学习动机

(3)创造操作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