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教学设计说明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二战后美苏两国的总体对比和矛盾;2.理解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台湾、西柏林等地的争端;3.掌握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并探讨其领导地位的形成;4.探究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5.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深入思考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体系。
2. 教学重点1.美国和苏联在冷战初期的矛盾;2.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以及“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3.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4.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
3.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的矛盾;2.如何让学生系统了解美国和苏联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3.如何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
4. 教学方法1.授课法:讲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探讨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并进行对比;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5.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的基本知识,引发对主题的兴趣与探究欲。
步骤二:讲授利用PPT等教学工具,对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的讲解。
步骤三: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探讨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
学生应该收集到有关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进行分享。
步骤四:互动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在讨论中,教师采取引导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思考。
步骤五:总结汇总重点知识点,强调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异、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估1.课前预测——学生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内容并进行预测;2.课内表现——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做答情况,并对其中错误内容进行纠正;3.课后概括——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试题测试。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和合作。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美苏争锋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2. 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三、教学难点:1. 美苏争锋的影响和意义。
2. 如何评价美苏争锋中的各方得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事件及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美苏争锋中的合作与竞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美苏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和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美苏争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
2. 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介绍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3. 分析美苏争锋的影响:讨论美苏争锋对全球局势、国际格局以及两国自身发展的影响。
4. 评价美苏争锋中的各方得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美苏在争锋过程中的表现。
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苏争锋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美苏争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美苏争锋时期的重要会议或谈判。
2. 邀请历史专家或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美苏争锋的理解。
3. 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展览,增加对美苏争锋时期的历史实物了解。
八、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提供关于美苏争锋的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2.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可靠的历史网站,获取更多关于美苏争锋的信息。
3. 视频资料:播放与美苏争锋相关的纪录片或历史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为美苏争锋这一历史主题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后续课程将深入探讨美苏争锋时期的重要事件、影响以及历史意义。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教案:美苏争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冷战中的对峙,第二子目美苏争锋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争霸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1.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2. 冷战政策的实施;3. 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掌握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2. 分析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认识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时空观念和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难点:美苏争霸的影响及其对世界格局的演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2. 知识讲解(1)介绍冷战政策的实施背景,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2)讲解美苏争霸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斗争;(3)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的建立等,引导学生理解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美苏争霸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冷战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美苏争锋1. 形成背景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2. 冷战政策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与华约3. 争霸过程政治斗争: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建立等经济竞争:太空竞赛、军备竞赛等军事对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4. 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两极格局的演变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简要概述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其影响。
一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的争锋及其影响;2.掌握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的主要内容;3.分析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锋1.讲解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2.介绍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3.分析美苏之间争夺所谓“第三世界”的背景和原因;4.总结美苏争锋的影响。
2. 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1.分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讲解中国在冷战中的立场和策略;3.分析中国在冷战中所受到的影响。
3. 探究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1.分析中国在冷战初期外交政策的演变;2.介绍中国参与联合国和第三世界运动的情况;3.总结中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成就和经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2.理解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分析中国在冷战中的立场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锋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2.讨论法:采用问答、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视听法:通过教学PPT和视频资料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细节。
五、教学评估1.组织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2.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3.开展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学PPT;2.相关视频资料;3.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七、教学扩展1.通过组织参观和访谈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在其他领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布置相关跨学科课程项目,让学生整合掌握相关知识。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李翠霞一、设计思想:1、课堂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
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线索较清晰,于是对本课经行整合,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话题教学: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通过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的概括和设计教学情境,从中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水平。
在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
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
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
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三、学情分析:关于美苏争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涉及,因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苏争霸的背景及原因;2.掌握美苏之间的冷战局势;3.了解美苏在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4.思考美苏争锋对世界格局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美苏争锋的起因和背景;2.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3.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
三、教学难点:1.美苏在科技领域的竞争;2.美苏争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二战胜利后,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崛起的背景,并提问:你们知道美苏争锋是什么吗?为什么会出现美苏争锋?【核心内容讲解】1.美苏争锋的起因和背景(约15分钟)讲解:美苏争锋是指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和竞争。
其主要起因是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两国在战后重建和领土扩张上的争夺。
2.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约20分钟)讲解:美苏冷战时期的关系紧张而复杂。
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双方之间的敌对态势导致了核武器的扩散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3.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约20分钟)讲解:美苏争锋在科技和军事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双方竞相研发核武器、导弹技术和太空探索等高科技项目。
其中,太空竞赛是美苏争锋的一大特点,两国争相发射人造卫星,并竞相登月。
【拓展延伸】美苏争锋对世界格局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约20分钟)讲解:美苏争锋对整个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国的竞争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两国间的紧张关系也导致了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不稳定。
【总结归纳】美苏争锋是冷战时期最为重要和复杂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苏争锋的起因、背景,以及美苏之间在冷战期间的关系、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以及其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课堂练习:1.简答题:写出美苏争锋的起因和背景。
2.讨论题:你认为美苏争锋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美苏争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美苏争锋 教案设计
美苏争锋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美苏争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美苏争锋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美苏争锋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3. 掌握美苏争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4. 分析并评价美苏争锋的结果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美苏争锋的背景和原因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超级大国。
b. 意识形态差异:美国代表资本主义,苏联代表社会主义。
c. 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
2. 美苏争锋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影响a. 冷战的开始: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敌对关系导致冷战的爆发。
b. 战略武器竞赛:美苏之间的核武器竞赛导致全球核威慑的形成。
c.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美国领导的北约和苏联领导的华约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
d. 第三世界国家的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美苏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
3. 美苏争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a.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对峙: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最紧张的时刻之一。
b. 柏林墙的建立和拆除:柏林墙成为冷战的象征,其拆除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c. 越南战争:美苏之间的争夺在越南战争中得到了体现。
4. 美苏争锋的结果和影响a. 冷战的结束: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标志着美苏争锋的结束。
b. 全球霸权的转移: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 后冷战时期的挑战:美国面临新的挑战,如恐怖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美苏争锋的背景、原因、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和评价美苏争锋的结果和影响。
3. 视听资料: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苏争锋的历史。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相关章节的教材内容。
2. 视听资料:提供相关的视频片段或音频资料。
3. 图片和地图:展示美苏争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地理位置。
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美苏争锋结果和影响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巨人与巨人的较量美苏争锋教案
巨人与巨人的较量——美苏争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争锋历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国家利益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美苏争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观点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际关系的兴趣,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
第二章:美苏争锋的背景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2.1.1 雅尔塔体系2.1.2 两大阵营的形成2.2 意识形态的对抗2.2.1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2.2.2 冷战政策的推行2.3 经济、军事实力的竞争2.3.1 经济领域的竞争2.3.2 军备竞赛与核威慑第三章:美苏争锋的过程3.1 柏林危机3.1.1 柏林墙的建立3.1.2 柏林危机的解决3.2 古巴导弹危机3.2.1 危机的爆发3.2.2 危机的化解3.3 越南战争与苏联的介入3.3.1 越南战争的背景3.3.2 苏联对越南的支援第四章:美苏争锋的影响4.1 政治影响4.1.1 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4.1.2 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4.2 经济影响4.2.1 美国的经济繁荣4.2.2 苏联的经济发展与困境4.3 军事影响4.3.1 核威慑下的世界格局4.3.2 常规武器的发展与竞赛第五章:美苏争锋的结束5.1 苏联的解体5.1.1 苏联政治体制的变革5.1.2 苏联的分裂5.2 冷战结束与新的国际关系5.2.1 冷战结束的标志5.2.2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国家利益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观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国际关系的兴趣,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
第六章:美国的冷战政策6.1 杜鲁门主义6.1.1 杜鲁门主义提出的背景6.1.2 杜鲁门主义的内容与影响6.2 马歇尔计划6.2.1 马歇尔计划的制定6.2.2 马歇尔计划的作用6.3 北约的成立6.3.1 北约成立的背景6.3.2 北约的成立及其影响第七章:苏联的冷战策略7.1 斯大林的冷战政策7.1.1 斯大林的冷战思想7.1.2 苏联的扩张策略7.2 赫鲁晓夫的改革与政策调整7.2.1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7.2.2 赫鲁晓夫的对外政策7.3 勃列日涅夫的冷战策略7.3.1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政策7.3.2 苏联与美国的争霸策略第八章:美苏争锋中的军事竞赛8.1 核武器的竞争8.1.1 美国的“曼哈顿计划”8.1.2 苏联的核武器发展8.2 常规武器的竞赛8.2.1 坦克大战8.2.2 空军竞赛与空战8.3 间谍与情报战8.3.1 著名间谍事件8.3.2 情报战的影响第九章:美苏争锋对全球的影响9.1 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9.1.1 两极格局的形成9.1.2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困境9.2 冷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9.2.1 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变化9.2.2 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困境9.3 冷战对世界政治的影响9.3.1 西方民主化的影响9.3.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变革第十章:美苏争锋的反思10.1 冷战的结束与影响10.1.1 冷战结束的标志10.1.2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10.2 美苏争锋中的教训与启示10.2.1 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的关系10.2.2 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10.3 未来国际关系的展望10.3.1 单极世界与多极化的竞争10.3.2 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十一章:冷战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竞赛11.1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斗争11.1.1 冷战时期的文化政策11.1.2 好莱坞与苏联电影产业的发展11.2 科技竞赛与太空竞赛11.2.1 美国的太空计划11.2.2 苏联的太空成就11.3 科学交流与合作11.3.1 冷战时期的国际科学合作11.3.2 科技交流对冷战的的影响十二章:冷战时期的代理战争12.1 朝鲜战争12.1.1 朝鲜战争的起因与过程12.1.2 朝鲜战争的影响12.2 越南战争12.2.1 越南战争的背景与冲突12.2.2 越南战争的结果与影响12.3 阿富汗战争12.3.1 阿富汗战争的起因12.3.2 阿富汗战争的影响十三章:冷战时期的中国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冷战1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背景1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冷战的关系13.2 中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13.2.1 乒乓外交13.2.2 中苏关系的变迁13.3 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13.3.1 改革开放的政策13.3.2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十四章:冷战时期的欧洲14.1 欧洲重建与一体化进程14.1.1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14.1.2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14.2 英国的欧洲政策14.2.1 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过程14.2.2 英国与欧洲的关系变迁14.3 冷战时期的东欧国家14.3.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4.3.2 东欧剧变与冷战结束十五章:冷战结束与后冷战时代15.1 冷战结束的标志与影响15.1.1 柏林墙的倒塌15.1.2 苏联的解体15.2 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格局15.2.1 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15.2.2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问题15.3 冷战结束的反思与展望15.3.1 冷战的教训与启示15.3.2 未来国际关系的展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美苏争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的对抗和竞争。
2. 通过分析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后果,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
2. 美苏争锋的过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对抗。
3. 美苏争锋的影响:全球冷战的爆发,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美苏争锋的原因和背景。
2. 美苏争锋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3. 美苏争锋的影响和后果。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审视美苏争锋事件。
2. 如何使学生理解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美苏争锋中的具体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修建等。
4. 观看纪录片:让学生观看有关美苏争锋的纪录片,增强直观感受。
5. 小组合作法:分组研究美苏争锋的不同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等,并进行汇报。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美苏争锋的主题。
2. 讲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
3. 分析美苏争锋的过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对抗。
4. 讨论美苏争锋的影响:全球冷战的爆发,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美苏争锋的主题。
2. 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对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9.1美苏争锋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和相关资料,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再现战后国际舞台美苏争锋,两极对峙的画面,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培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加深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外交方针上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依据: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的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2、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依据:冷战出现的背景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理论性较强;冷战对世界的影响范围比较广,跨度大,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前卫活跃。
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自主讲授和感知历史,并能互相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方法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问题探究法、图示法、材料例证法、谈话法、讲解法依据: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式问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轻松把握和理解知识脉络,通过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完成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美苏争锋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美苏争锋”的第三子目“冷战”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美苏冷战的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苏冷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美苏冷战的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难点: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美苏冷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为学生课堂讨论做准备。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美苏冷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冷战的历史意义。
4.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与分析,重点阐述冷战的原因、过程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5. 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美苏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增强学生对冷战历史情境的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苏冷战背景: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导致了双方的对抗。
过程:冷战政策→ 局部热战→ 缓和政策→ 新冷战威胁影响:形成两极格局,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美苏冷战的过程。
2. 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
3. 阐述美苏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关于美苏冷战的书籍、文章,深入了解冷战的历史背景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影响。
重点:美苏冷战的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重点细节补充与说明1. 美苏冷战的原因美苏冷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有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还有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的驱动。
美苏争锋一等奖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主导的国际形势,对美、苏两国的有关历史,学生并不陌生,但本课主要讲述战后50、60年代美苏历史,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这一部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组织等基本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2)能力目标: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学习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难点:“冷战”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法设计:阅读法、归纳法、理解分析法、讨论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专题聚焦】师:这节课开始我们探讨必修一政治史部分的最后一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生:阅读专题导语,知道“世界政治格局”的概念和二战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师:指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经历的三阶段,即战后初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分别对应的本专题的三节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探讨: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格局——第一节《美苏争锋》师:呈现幻灯片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7周《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苏冷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美苏冷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美苏冷战的背景和起因,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冷战的主要政策和事件,以及冷战对全球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美苏冷战的背景和起因,以及冷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美国的“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苏联的“斯大林主义”和“东欧卫星国”政策。
3.冷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4.冷战对全球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二战的基本情况,对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美苏冷战的细节,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以及美苏两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竞争态势。
(1)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述,为学生提供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政策和事件等核心知识。
(2)讨论:组织学生就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影响等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
巨人与巨人的较量美苏争锋教案
巨人与巨人的较量——美苏争锋教案第一章:冷战背景与美苏对立1.1 学习目标: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对立。
1.2 教学内容:1.2.1 冷战的定义与起源: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全球两个超级大国,但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差异,双方产生了对立,这种对立的局面被称为“冷战”。
1.2.2 美苏对立的表现:政治方面,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回应“斯大林主义”;经济方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军事方面,美国组建“北约”,苏联成立“华约”。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冷战时期的历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冷战背景。
1.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美苏对立的原因和表现。
第二章:美苏争霸的四个阶段2.1 学习目标:掌握美苏争霸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事件。
2.2 教学内容:2.2.1 阶段一(1945-1953年):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后争夺全球影响力,表现为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
2.2.2 阶段二(1953-196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和平共处”,美苏关系出现缓和,但在柏林危机等事件中仍然表现出紧张。
2.2.3 阶段三(1969-1985年):美国提出“战略平衡”,苏联逐渐取得军事优势,两国在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问题上展开角逐。
2.2.4 阶段四(1985-1991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美苏关系出现缓和,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2.3 教学活动:2.3.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美苏争霸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事件。
2.3.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第三章:美苏争霸的影响3.1 学习目标:分析美苏争霸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3.2.1 对全球政治的影响: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局部热战不断,影响国际和平与稳定。
3.2.2 对经济的影响:美苏两国在经济上相互竞争,推动了科技和军事产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024年度-《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03
02
01
4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基本史实,理解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运用历史资料进行研究。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国际合作与对话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教材内容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1
目录
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情况与需求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反思总结与改进方向
2
01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目标
3
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冷战起源
重要事件
双方实力对比
包括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标志性事件。
对于历史基础一般的学生
02
重点讲解美苏争锋的基本事实和关键事件,帮助其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对于历史基础薄弱的学生
03
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如观看相关纪录片、使用历史地图等,激发其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其历史素养。同时,关注其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其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14
04
CHAPTER
30
在保持课程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
优化课程内容
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师生互动
在案例分析环节,预留足够的时间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完善案例分析
包含美苏争锋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等核心知识点。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1.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认识到这种竞争和对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 美苏争锋的过程:从“冷战”到“热战”的演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
3. 美苏争锋的影响: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推动。
三、教学重点1. 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 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以及这种竞争和对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水平的培养,以及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四、教学难点1. 美苏争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冷战时期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审视和批判性思考的培养。
1. 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等辅助教学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美苏争锋的意义和影响。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历史文献阅读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水平。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引出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
2. 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详细讲解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以及美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
3. 分析美苏争锋的影响:探讨美苏争锋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如冷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美苏在科技和太空竞赛中的竞争等。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第1课《美苏争锋》一、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1课。
《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
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
2、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课题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美苏冷战背景下国家之间相互维护和加强自身利益的政策;
2. 深入探讨美苏全球冷战时期双方力争处境以及究竟产生了何种结果;
3. 借此提升学生的相关知识积累,以及通过讨论思考的方式增强思维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储备思维,获得正确的答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冷战的背景概念,让学生对美苏争锋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2、 PPT中引用美苏之战的史实,展示历史事件发展脉络,构建美苏冷战期列强势力之间艰苦但又优美的暗示;
(二)讲授
1、逐项讲解美苏争夺主导权背后的战略对抗;
2、分析美苏博弈的输赢与利害关系;
3、讨论美苏之战对全球影响的深刻性;
4、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当时双方政策行为操作与历史结果的相互影响;
(三)探究
1、分角色组织讨论,就美苏冷战下列强势力背景下双方政策行为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就“国家利益优先”出发解决双方交锋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四)结论
1、总结上述讨论结果,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T字架下完成收尾,重申本节的重要内容;
3、让学生分析双方国家维护国家利益行为操作后产生的结果,拓展视野,加深学生对冷战等话题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冷战情境下列强势力之间交流信息、控制舆论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分析决策的能力,激励学生将思考的视角从单一国家延伸至全球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第1课《美苏争锋》一、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1课。
《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
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
2、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2、难点是美苏对抗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时代。
世界舞台上除各个国家之外,还活跃着许多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国际组织的图片,问: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图片分别代表哪些国际组织?(学生回答分别是联合国、世贸、亚太经合组织、北约、欧盟后,及时点评。
如果一位同学不能全部回答,则请其他同学补充)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北约在上述组织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它是二战后美苏对峙、对抗的产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九第一节《美苏争锋》学习新课:用多媒体出示课标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板书)多媒体出示:有关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图片及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
指出: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苏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形成了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构建了二战后国际新格局的基本框架。
请同学们依据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预测一下二战后美苏关系的走向。
(学生回答后,进行归纳可能是和平合作,也可能是对峙、对抗)接着指出:历史的现实是二战后美苏有盟友迅速变成了对手。
是哪些原因使两国走向了对峙、对抗呢?多媒体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材料二:杜鲁门:“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三:1946年2月,美国驻苏外交官向美国国务院发回分析报告,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
让学生依据材料归纳:美苏由昔日盟友反目成仇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国际交往中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的冲突是美苏走向对抗的根源。
那么美苏对峙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板书)多媒体展示:丘吉尔演说的图片教师指出:揭开美苏对抗序幕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苏联人;而是当时已经卸任首相一职的丘吉尔。
接着出示《和平砥柱》演说的节选。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和平砥柱》演说节选让学生思考:丘吉尔是真正希望和平吗?学生肯定回答不是,接着让学生说出依据。
教师归纳: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宣称要对抗苏联、对抗共产主义,因此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那么丘吉尔眼中对抗苏联中流砥柱指哪一国家呢?学生自然回答是“美国”。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丘吉尔寄希望于美国,美国又是如何回应的呢?学生依据初中知识很容易回答“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多媒体展示:杜鲁门总统的图片及下列资料……无论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一定会危及本国的繁荣昌盛。
——杜鲁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咨文节选为加深对杜鲁门主义的理解,让学生书面解决以下问题:①“极权主义”、“自由国家”分别指什?②“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指的是什么?③材料表明美国国家政策将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就是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对峙、对抗的正式开始。
为了配合杜鲁门主义的实施,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复兴计划。
这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马歇尔计划,教师提出问题:马歇尔标榜美国的政策“不是针对某种主义”,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后,指出:马歇尔计划是一个“一石三鸟”的计划。
一是通过帮助欧洲经济复兴,控制了西欧,二是控制西欧基础上对抗苏联,三是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如果说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为对抗苏联在经济上采取的比较隐蔽的手段,它还有更直接的手段,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建立北约”后,用多媒体出示有关北约的一幅漫画。
让学生思考:漫画中的人代表什么?笔代表什么?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强调:北约是美国控制的称霸世界的工具。
上述环节结束后,让学生依据表格(表格如下),再一次归纳美苏对峙格局形成过程中,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一方的行动。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序幕开始(政治)发展(经济)形成(军事)学生很快回答出:序幕是“铁幕”演说,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发展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建立北约。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方的应对措施。
学生回答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经互会的建立是旨在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强调北约、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
上述表格完成后,让学生观察思考“美苏对抗的主要方式?”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冷战的概念。
冷战指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较量和对抗。
依据概念强调冷战的特点: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战争之外的一切对抗与较量。
三、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板书)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归纳两极对峙格局下国际关系“冷战”与“热战”的主要史实。
如下:⑴全面“冷战”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②亚洲:日本投降后,美苏以北纬38度为分界线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
1948年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拉丁美洲: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获悉后,封锁古巴,进入戒备状态。
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⑵局部“热战”①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发生内战,美国组成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参与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1953年,美国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②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特种战争”。
1965年,“特种战争”上升为“局部战争”。
在越南军民的积极反击下,美国被迫于1973年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撤出越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两极对峙格局下美苏争霸影响的观点。
一是使国际关系紧张,二是改变国际格局,三是客观上有利于和平发展。
进而让学生小组讨论同意哪种观点,阅读课文找出依据。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同意其中一种观点,也可能是都同意。
关键要让他说出依据)学生回答后,指出:历史评价要抱着多角度、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启示冷战虽然结束了,但是冷战遗留的问题依然存在。
朝鲜半岛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近一个月来,朝鲜半岛的局势持续紧张,引起了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普遍关注。
怎样才能使朝鲜半岛的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为朝鲜问题相关各方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生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进而总结启示: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和平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3、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
4、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5、相互尊重,求同存异……课堂小结采取结构图的形式,先多媒体出示本课主要学习了几个问题:一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二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是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是启示。
进而让学生回答背景有哪些?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中美苏各自行动?消极影响?客观上的积极影响?七、教学反思本课相关的一些概念,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
因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想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依据课标和教材,适当补充了一些有关材料,使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提高对史实的理性分析和认识。
不足之处:一是作为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还不够深刻。
二是在讨论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过程中,当学生脱离课本时,没有及时将学生引到课本知识上。
造成只是空洞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