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学概论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民艺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艺学研究对象

●严格意义上的民艺学,从现象上看虽不属于纯粹的艺术学,也不是民俗学或其他学科的附属,但又具有这些学科相关的“艺术”和“民俗”及其他成分,应是一门以研究民间艺术的视觉特征和文化本质的交叉性学科。

●……对民艺的分类,是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的基础上,……将民艺分为八类,上篇以审美和精神生活为主题,分为祭祀类、娱教类、装饰类、游艺类;下篇以实用和物质生活为主题,分为穿戴类、起居类、生产类、用品类。

一、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严格意义上的民艺学,从现象上看虽不属于纯粹的艺术学,也不是民俗学或其他学科的附属,但又具有这些学科相关的“艺术”和“民俗”及其他成分,应是一门以研究民间手工文化为主的具有综合特点的人文科学。

●民艺学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民艺的历史、民艺的理论和民艺的采风三个方面。这是因为:

●其一,民艺的研究对象虽然大多是近现代的,但大多数样式、形制、内涵、用途都是传统文化生活的遗存,从历史的角度,中国民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辉煌的一页;

●其二,民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很多有创造性的理论,有的散见于典籍文献,更多的采用艺诀的形式在民间流传。而民艺学科的形成,对民艺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已有的民艺理论,从而发展作为民艺学的学科理论;

●其三,我们之所以把民艺采风作为学科的构成因素之一,其原因在于,民艺学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单纯的造型艺术,而是涉及到民俗过程、生活过程和生产制作过程等文化现

象,对于它们的研究,必须通过民艺采风的形式,才能真正地体验民艺的精神内涵。

●“民艺”的概念更能充分概括作为文化形态、社会形态和生活形态的“民间美术”,更贴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概念,研究仍然民艺当然仍然离不开民间美术和民间文化及民俗生活各个方面,所以我们提倡从多学科的视野,建立民艺学或民间美术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按字面训诂,“民”可解释为“民间”、“民众”、“平民”、“人民”;“艺”可解释为“艺术”、“技艺”、“手艺”、“工艺”等。从“民艺”一词字面的直接解释,其内涵与一些约定俗成的名词相接近,但与民艺的定义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民艺”可以理解为“民间艺术”、“民俗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文艺”、“民间技艺”、“民间手艺”、“民众艺术”等等。

●民艺”和“民艺学”的概念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日本学者柳宗悦创造的。他强调的“民艺”指的是民众的工艺,即手工艺。“民艺学是以民艺为对象而建立的学问”,“从价值学的角度来看,民艺学是以民艺美为中心的

●他把民艺解释为“民众的工艺”。现代日本学术界一般把民艺、民俗、民具作为三个学科并列,民艺是“民众艺术”的略称,或作为“民间工艺”,“民间手工艺”。

●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他生于东京,1895年入日本贵族学习院,于191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部哲学科。曾在思想家西田几多郎、禅学家铃木大拙指导下学习,研究过康德、托尔斯泰、黑格尔,深受佛教、孔子、老庄思想之影响。在研究宗教哲学的同时,对日本、朝鲜的民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对之收集、研究。柳宗悦是“民艺”一词的创造者,他认为无名匠人们为民众生活所制作的工艺品才是真正的工艺。大正十五年(1926),他与富本宪吉(1886—1963)、河井宽次郎(1890—1966)、浜田庄司(1894—1978)联名发表《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旨书》,领导民艺运动,筹款兴建民艺馆,1936年(昭和十——年),日本民艺馆建成,柳宗悦为首任馆长,1943年任日本艺协会首任会长,出版有《柳宗悦全集》。1957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荣誉称号。

●日本民艺馆内收集了世界各地符合工艺之美的工艺品、陶瓷、织品、染物、木工、金工、石工、竹工、纸工、皮雕、雕刻等一万多件。收藏品中较具特点的有朝鲜的李朝工艺和民画、冲绳的染织品、大津绘、英国中世纪的陶器、原住民的织布等。其中还有柳宗悦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于30年代在我国华北地区收集的一批民间木版年画。由于日本原是农业渔捞国,山村、渔村占绝大部分,所以此次展出的收集品,农具、渔具和生活用品占据多数。●当今世界,日本的现代化程度之高、现代文明之发达在一些地方连美国也自叹不如。

日本既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社会,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传统色彩很浓的现代社会,其文明是一种尽可能地包容着民族文化精神和传统内容的现代文明,日本的民艺运动功不可没。

●日本的民艺运动已走过了70年的历程,柳宗悦和他创办的民世馆为保存日本的民族文化、向社会大众推广质朴的民艺之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高度现代化的日本,日本民艺协会和日本民艺馆的工作益发显得宝贵和引人注目。如今“民艺”在日本已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有其独立的内容和涵义,研究的对象是“以实用为主导、以服务于民众的生活为目的而制作的器物”

●在欧美等国家,对民艺的研究侧重传统形态的民俗艺术、民族艺术和现代形态的通俗艺术诸门类,一些学者更注重采用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及现象学等学科来探究民艺的人文特质。英国学者阿伦·邓狄斯将民间艺术列入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民俗家班尼也将民间工艺列入重要学术地位,但却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大多数民艺的内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汇,也曾用“民间传统文化”、“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词来称谓

●我国对民艺的关注最初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俗界,当时由钟敬文先生等一些民俗家在《歌谣周刊》等刊物发表一些有关“民间图画”的文章,但只限于民俗现象中的民艺品类,由于研究方向的差异,没有将民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探讨研究。

●五十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得到空前重视的时代,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需要,民间文化与大众的、通俗的普及和宣传手段相互联系在一起,民间文艺似乎占据了文艺的正统地位,相继提出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等称谓,但并没有从学术地位上将这些科学加以规范。

●民艺和民间美术学科的创立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从理论上确立,张道一先生曾在“中国民艺术学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中国民艺学发想》这篇具有民艺理论建设性的论文,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提出民艺的学科建设问题,并从民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及民艺的分类、成就、比较研究和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它的学科构成。张道一先生不主张把民艺学划入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提出应建设中国式的民艺学体系,他主张研究民艺不一定先从定义出发,关键在立论上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本论文的宗旨也体现出这一原则。

“宁帮十吊钱,不把手艺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