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1. 项目概述

1.1 区位

该项目地块位于城市东部,北接湖南东路,西沿慈湖河路,南接规划中的花园路,东临慈湖河。

1.2 用地范围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慈湖河、南到规划中前进路、西到慈湖河路、北到湖南东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580米,总用地面积为173556平方米。

1.3 自然条件

花山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厚。濮塘风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景区”,总面积24.8平方公里。区内山势连绵、沟整险峻,生态植被保持完好,山峰、峡谷、水库交错,珍贵动植物、经济作物遍布,黄盖屯兵营、刘备招亲馆、乾隆南巡篁林古道等古迹、遗址众多,粟裕、黄火青率领新四军曾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现在是我市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与雨山湖公园、佳山山体公园、盆山度假村,共同营造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4 规划目标

基地周边有很好的自然环境,加上周边的大学城、花山区风景旅游园,以及马芜高速、宁宜城际铁路将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2. 规划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3、《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4、《安徽省住宅设计标准》;

2.5、国家及安徽省关于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定;

2.6、1 / 1000地形图(规划红线图)。

3. 规划设计理念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一直是设计者不断追寻的目标,作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居住小区,为设计创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定位。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全新的住区内涵。

3.1人本主义,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

居住区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

3.2便捷交通,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

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公共交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公共交通环境。同时,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场库用地,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

3.3 适应市场,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与居民居住需求

大规模的居住开发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方案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与住区分时序开发的协调,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随着建设时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标准。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4.2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绿化系统的建立及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是现阶段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将有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4.3 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变性,适应市场变化。

4.4 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4.5 强调绿脉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以点状的组团绿地、带状的林荫步行道和集中块状的中心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

4.6 尝试建立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以分为主、适当结合的居住区交通方式,力求在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同时,仍能提供给居民安全、便捷、环境优美的交通空间。

4.7 多样化的住宅与人情化的生活场所的塑造。只有多样化的住宅才能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院落”空间,“绿色里弄”,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的塑造,将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自豪感。

4.8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5.规划设计构思

5.1 规划结构

小区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北面地块约占总用地面积的1/5,为商业用地。南面地块占总用地的4/5,为居住用地。

居住地块内,小区以环形车行道路和丁字形中心绿带构成核心骨架,绿色走廊贯穿整个居住区,将步行绿色景观与不同用地特点、使用功能、住宅组群形态,通过配套公建相对集中布局及绿化、交通系统组织空间,形成错落有致、收放有序、形式多样的整体有机结构和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以往居住组团处理手法,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住宅单元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予每一个住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并在保证总体开发规模和绿地容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住户争取一个好的环境,体现小区的均好性,并为老人、儿童以及每一个居民多样化的居住生活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小区主出入口设于地块中部面对慈湖河路,地块北部、南部设置车辆出入口。主入口采用设置小区入口广场的手法,形成小区的入口标志,在内部通过强烈的轴线引入中心绿地,居民通过广场的引导,进入小区内部,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

独立的步行系统与小区绿带相结合,到达住宅的每一区域。

商业用地区域沿湖南路设置,规划为大型商业超市及一幢21层高的酒店式公寓。大体量商业建筑的设置,在满足本小区的生活需要外,同时为更大范围人群提供一个商业服务场所。

6.2 空间构成与组合

住区整体空间以集中绿地为中心,各组团又分别以组团绿化为中心,形成规模适宜,各具特色的住宅空间。住宅由12-24层高层形成跌落的总体形态,住宅南北向布置,争取使每一户均有好的环境和朝向,通过建筑前后的错落,形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丁字形中心绿带是本次设计的精华所在,在连接各组团的同时使绿带内有丰富的活动空间,并与城市绿化带和河道景观有机结合。此外,建筑的收放有序使自然环境要素与居住空间相互融合,形成多层次的丰富的空间组合形态。

7.功能布局

7.1 住宅布局

小区以环形车行道路和十字形中心绿带构成小区主要结构框架,把小区分成两个区块:沿慈湖河路形成由商业休闲服务设施组成的外围,形成外部道路与住宅的屏障;内部形成居住区域。宅间邻里空间与中心绿带呈鱼骨状联系,形成中心绿带与宅间绿地的有机联系。

7.2 商业公建布局

沿湖南路设计商业休闲区,通过建筑退让湖南路,形成15米宽的休闲步行街,步行街与城市绿化带结合,设计成收放有致的线型广场,方便人流的休憩和观赏。商业建筑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地下停车库。

7.3 小区管理用房布局

小区管理用房位于商业街北端,结合公建设计,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7.4 小区公厕布局

小区公厕布置小区西北部,结合公建设计,建筑面积40平方米。

7.5 小区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位布局

小区南北中心绿地下分别设置一地下停车库。

另小区环路沿路设置地面停车位,

商业地块内设置一地下停车库。

8. 道路交通系统

8.1 道路系统

小区内部道路由小区路、宅间路组成,西侧小区路位于出入口附近,车流量相对较大,车行道宽度7米,单侧设2米人行道,其余三侧道路车行道宽度6米,单侧设2米人行道。宅间路为3.5米,结合绿化景观,设计为铺装道路,使得每个组团的内部空间景观有不同的变化。

8.1.1 出入口设置

根据小区所处位置、现状条件及文件要求,本次规划范围内设2个出入口,小区主出入口设于地块中部面对慈湖河路,地块南部设置次入口。主入口采用设置小区入口广场的手法,形成小区的入口标志。

8.1.2 车行系统

小区内车行系统为环状,在满足通畅、便捷的前提下,以最短的交通距离和最小的道路面积解决好各组团的车行交通出入。同时车行系统的布置考虑到避免割断绿化系统,将集中绿地布置在环形车行交通内部,创造出更加人性的步行景观绿带。

8.1.3 步行系统

在本次规划内将小区内部设立独立的步行系统。一方面方便地与城市交通系统相联系,另一方面在小区内部与小区绿化景观系统合而为一,有效的使小区步行系统将各部分外部活动空间、景观空间、绿地、配套公建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人性化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

8.1.4 消防、紧急救援系统

机动车在小区内部形成的环形交通流线,使其可以便捷地到达每幢住宅的入口,同时也为消防车辆及紧急救援车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

8.2 停车

8.2.1 机动车停车

住宅地块内机动车停车共计有760个车位,地下车库停车520个,地面车位240个。

商业地块内机动车停车共计有420个车位,地下车库停车280个,地面车位140个。

9.外部空间景观与绿化系统设计

绿化系统与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是本次规划总体设计的重点,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人性与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9.1 每个小组团都相对独立,空间独立围合,利用绿化分隔手法限定半公共的宅前空间;而且每个组团都围绕集中绿化布置,并向集中绿地开口,使集中绿地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人和组团都充分感受。

9.2 绿地系统由集中绿化、组团绿化、宅前绿化、立体绿化组成。集中绿地以树枝状向组团和宅前延伸成为末节,即保持环境及视觉的连续性,又使绿化系统形成一个非常自然的生态整体。

9.3 本次规划小区绿地率可达54.5%,集中绿地率达25%。

9.4 规划中结合中心绿地在住区中形成一条十字状的步行绿化景观带,同时自然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再由十字状的绿化系统向各个组团发散,形成枝状的绿地渗入到每个单元的宅前屋后,以达到“出门见绿”的目的和生态的人居环境。绿化系统向南延伸,与沿河景观代有机融合。

9.5 利用城市绿带,形成住区外围的绿带。在区内步行通道和各个公共活动空间里,结合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活动特点,布置各种小型广场、喷泉和各种观赏性的建筑小品,如:雕塑拄廊、休息座椅、游戏设施等。

9.6绿化景观系统的立意还在于“还绿于民”。与自然和谐,重视居住环境的生态效益,绿化形式上有草地、灌木、乔木和垂直绿化,结合水面、室外活动场地和景观环境小品,形成点、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