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聋人高级中学语文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聋人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用稿)
南京聋人高级中学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我校高中教育是与我校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是适应当前聋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基础教育。
当前,国家课程改革已经对我国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类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也纷纷开始启动。
聋校语文课程如何紧跟国家的课程改革步伐,以马克思主义和特教科学理论为指导,同时又适应新时期聋生的身心特点,使聋生从课程改革中受益,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人才,这是现阶段聋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聋校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聋校高中语文课程应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聋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发展聋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聋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帮助聋生最终融入主流社会,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残而有为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聋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手势语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表达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有序、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聋校高中语文课程应该遵循聋人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在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基础上,增强课程的选择性,积极推进个别化教学,从而实现面向聋生的语文课程从追求达成目标的划一性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转变。
5.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聋校的语文课程要高度重视多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聋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优化、利用、开发语文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努力拓宽学用结合的渠道。
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引导聋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使聋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语文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为帮助聋高中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多样需求,满足聋生发展的需要,总结我校多年办学实践,我校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2.必修课程要求完成普校普通高中必修课程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
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3.选修课程设计四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影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文化知识。
学校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
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
具体课程的名称可自定。
4.课程目标依据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总目标”之下,分别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提出具体要求。
必修课程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方面阐述。
并按年段分别提出“年段目标”,“年段目标”从“阅读”、“写作”、“交际”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聋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6.“实施建议”对教材选编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并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三)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三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
(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并领悟其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五)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的运用语言文字。
在语文应用中和实践中,努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为培养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增强日常沟通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包括看口形、手势或字幕)、表达与交流,学会大方、得体、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六)具有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的能力,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搜集资料和信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1.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阅读中积累并丰富词汇量,加强对有障碍的词语的理解和运
用。
通过大量阅读,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并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
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5.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
材料,选择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
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明确不同的目标。
阅读论述类文本,明确文章阐述的观点,找出
所引用的材料,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体会逻辑的严密性,了解论证方法,学习语言的准确性;阅读文学作品,要能整体感知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品味语言,提高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阅读说明类文章,明白说明对象,抓住文章要点,能理清说明的层次,了解说明方法,领会文本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8.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9.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基本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培养阅读迁移的能力。
(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
11.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
的读物,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3部以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2.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乐学好问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
13.会熟练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
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
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
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
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能大方的与他人进行交往,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
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8.进一步提高倾听(看话)的能力,做到准确完整听懂(看懂)对方的意思。
9.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熟练运用手语(或口语)准确恰当的表达,表情
自然,条理清楚,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0.能准确完整复述或转述,力求准确完整;讨论发言,能基本围绕话题;讲述见闻,内
容较具体。
具有初步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正确,理由比较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四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影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文化常识。
诗歌与散文
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具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
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现当代经典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
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给予自己的评价。
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
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4.尝试进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
5.本系列可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外国
诗歌散文鉴赏等。
小说与影视
1.培养阅读各类小说、鉴赏影视的兴趣,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分辨精华和糟粕,作出恰当的评价。
2.从优秀的小说、影视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
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3.学习鉴赏小说、影视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小说、影视作品的不同艺术特
性。
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初步学写小说、影视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鉴赏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
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5.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小说写作,进行交
流,吸收他人的合理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6.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中外小说鉴赏讲座、影视赏析等活动。
语言文字运用
1.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作品,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2.阅读生活中所必需的常用的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能根据生活需要,
按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
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3.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手语和书面交流的能力,能在交流、讨论、集会等场合,用准
确的手语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注意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能根据目的写出各类发言稿,基本做到文从字顺。
4.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观察
和思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特点,学会辨析和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
5.学会用现代化手段处理语言文字,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收发电子邮件,
制作个人网页和多媒体电子演示文稿。
文学文化知识
1.提高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感受并热爱祖国丰厚博大的文化,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
内涵,为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2.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
初步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分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通过多种方式,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广泛充分地搜集资料,对一些感兴趣的文化知识
和现象进行探究性的主题研究,能独立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年段目标
高一年段
阅读
1.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具有默读、速读、精读、略读等各种阅读技能,
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速度,默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400字左右。
2.重视积累词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以及生活交际中常用的固定词组(成语)200-300
个。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精彩句段,提高从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的能力。
3.提高整体阅读文章的能力,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能捕捉文章的重
要信息。
4.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理解它们在表情达意
中的作用。
5.能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帮助阅读理解。
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知识和文化常识,能结合背景文化帮助理解作
品。
7.阅读简单的论说文,能准确把握议论性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基本的论证方式,能辨
别主要的论证方法,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8.阅读散文,能理解散文的思想感情,理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理解文章的表现手
法与艺术手段,品味语言,增强体验,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评价。
9.阅读小说,明确小说的三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理解小
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10.诵读古代诗词,初步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理解诗词蕴含的感情和哲理,品味语言,理
解艺术表现手法。
1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能准确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
积累
文言词汇,了解常见文言词汇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子”、“或”、“乃”)的用法。
12.能根据需要,主动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媒体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3.具有主动阅读的习惯,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获取各种信息,课
外阅读1-2部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全年不少于50万字。
写作:
1.逐步培养读报、阅读的习惯,搜集写作素材,培养写随笔、读书笔记的兴趣和习惯,
有意识的训练造句、仿句、扩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写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努力做到恰当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等表达
方式。
3.能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条理清楚,语言准确,能恰当的运用说明方法;能根据生活和
学习的要求,写应用文,做到格式准确,语言准确的题;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如一事一议、读后感等),做到观点较明确,思路较充分,论证较严密。
4.能根据生活的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语言准确、得体。
5.根据要求,能写200字左右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的片段文字。
6.提高独力写作、独力修改作文的能力,能较正确的审题、构思、立意。
7.能在45分钟时间内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每学期至少完成16次的习作练习,本
学年完成其他练笔约10000字。
言语交际
1.养成完整表述的习惯,努力做到用手语较完整、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意思。
2.努力提高听(看)话能力,努力抓住对方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的复述、转述。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
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4.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
(看话)。
敏捷应对。
5.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
动。
高二阶段
阅读
1.提高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50字。
能正确、顺畅地朗读较复杂
的科普说明文、论说文章。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高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结构、思路,理解文本的思想、观
点和感情的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不断加强自己的积累,学习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表达,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
3.在阅读中重视积累词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以及生活交际中常用的俗语、成语200-300
个,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体会整句、散句、长句、短句以及各种句式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体会某些语句的深
层含义和弦外之音。
5.在阅读中进一步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和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像能力,并能与
老师、同学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6.集中进行诗歌和散文的文学鉴赏教学。
初步形成感知、理解、品评诗歌和散文的能力。
了解我国诗歌发展过程,能理解、会解说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品尝诗歌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鉴赏散文,能赏析作者的情志和意趣,品读作者精巧绵密的构思,品味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语言,把握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进而体味赏析抒情散文的情志和意趣,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等常见表现手法。
7.能阅读常见的实用性文体,了解序言、人物传记、回忆录、演讲词、悼词等文体的特
点,把握主要信息,整理出文章要点。
阅读科普文章,能把握主要信息,抓住文章要点,领会文本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8.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9.借助工具书阅读课内与课外浅易的文言文,理解主要内容,能准确翻译文中重要的句
子。
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能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五种情况:名作动、形作动、名作状、使动、意动,能辨析文言文中的判断、被动、省略、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和定语后置等句式。
了解文言虚词“虽”、“然”、“夫”、“何”、“焉”、“若”的用法。
10.能根据需要,主动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媒体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1.具有主动阅读的习惯,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获取各种信息,课
外阅读1-2部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全年不少于50万字。
写作:
1.继续保持读报、阅览杂志的习惯,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2.养成每周动笔的习惯,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乐于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