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笔记1-辛弃疾
帅才辛弃疾
帅才辛弃疾
作者:张锐强
来源:《百家讲坛》2011年第19期
1180年,潭州城(今湖南长沙)内正在进行一项大的违规建设,一代词人辛弃疾在为自己创办的飞虎军建设营房。此前一年,辛弃疾因为平定茶商军、诱杀其头目赖文政有功,由湖南转运副使擢升为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成为一方大员。到任之后,除了修水利办教育,他还组建了湖南飞虎军,隶属枢密院和殿前步军司,归湖南安抚使节制调度。目的只有一个,消除当地地方武装“乡社”的种种弊端,加强湖南的军事实力,抵御外侮,以备北伐。
辛弃疾选择五代楚王马殷废弃的军营旧址建设新的营房与校场,然后招兵买马。七月,阴雨连绵,人员逐渐到位但营房还没建好,眼看军士就要遭受雨淋之苦,辛弃疾当机立断,命令潭州城内外居民,每户供送20片瓦,两日内送到营区,可领瓦钱百文;秋后还大家20片新瓦,只收钱50文,瓦的问题随即迎刃而解。潭州城北有驼咀山,山脚下巨石林立。辛弃疾告示允许“僧民以石抵罪”,犯罪的人都去开采石头,石料来源也有了保证。
创办军队首先得有经费。以前实行酒税法,对酒类经营者课税,为筹集军费,辛弃疾下令将课税改为专营。殊不知,这一举措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断了某些人的财路,于是,当时潭州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很快将自己的不满情绪捅到了朝堂之上。枢密院本来就有人反对创办飞虎军,这下正好有了借口,上奏孝宗,要求阻止。孝宗耳朵根子软,立即准奏,用乃父对付岳飞的“御前金字牌”敕令辛弃疾立即停建营房缓办军队。辛弃疾接令密不公布,马上限令工程负责人一月内完工,同时画好营房图纸,并将建军过程中的所有款项开支明细列好,择期上报朝廷。等孝宗接到奏报,一切都已是既成事实不说,还滴水不漏,除了接受,夫复何言。
百家讲坛之辛弃疾第一讲——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
东风将元宵夜的灯火吹得如千树花开,更
让烟火看来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华丽的 马车香气洋溢在行驶的路上。凤箫吹奏的 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 交错。整个晚上,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 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 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 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经过人面前 。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 间一回头,却瞥见她正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
• 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 ,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 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 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 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 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
《武林旧事》记:“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 翠,闹娥,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 销金也,蝉雕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 下所宜也。”《宣和遗事》也记:“京师民 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娥 儿,直到鳌山下看灯。”李清照《永遇乐·元 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 柳,簇带争济楚。"
幽居自处,喧嚣之下静待,众人堆里独处, 不入流俗、不同凡响。“那人”是一个青春妙 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 露了一下脸。然而读者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 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等她的人在 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 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 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 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 惊喜。
百家讲坛之辛弃疾 第一讲——青玉案 元夕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43岁到63岁。除了53岁至55岁 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 中度过,是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 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作大量田 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 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64岁到68岁。辛弃疾64岁高龄 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 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 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 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 岁。
一、青少年时期: 诞生~23岁南渡以前。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1岁的辛弃疾聚众 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在起义军中凭着勇敢和坚定, 办了两件出色的事,当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 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 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23岁到42岁,一生中游宦时期。 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 陈抗金抚国方略,但并未被当权者采纳。他由签判 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宦迹无常,但政 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 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 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幽居自处,喧嚣之下静待,众人堆里独处, 不入流俗、不同凡响。“那人”是一个青春妙 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 露了一下脸。然而读者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 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等她的人在 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 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 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 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 惊喜。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摘要:
1.辛弃疾的简介
2.辛弃疾的文学成就
3.辛弃疾的历史地位
4.辛弃疾的作品赏析
5.辛弃疾的历史影响
正文:
辛弃疾,原名辛伯简,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金朝统治下的济南府,后来投身抗金事业,历任福州知州、建州制置使等职务,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在文学方面,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作富有豪放、激情和忧国忧民之情,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一、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出生于金朝统治下的济南府,是汉人。他原名辛伯简,字幼安,号稼轩。早年曾投身抗金事业,后来历任福州知州、建州制置使等职务,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二、辛弃疾的文学成就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他的词作富有豪放、激情和忧国忧民之情,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辛弃疾的词作主题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抱负的,也有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他的词风清新豪健,独具一
格,给南宋词坛带来了新的气象。
三、辛弃疾的历史地位
辛弃疾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辛弃疾的词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被誉为“词中之龙”。
四、辛弃疾的作品赏析
辛弃疾的词作众多,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如《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首词以生动的描绘、豪放的笔触展示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百家讲坛笔记1-辛弃疾复习过程
百家讲坛笔记1-辛弃
疾
《百家讲坛》笔记——金戈铁马辛弃疾(八)词坛飞将
【字幕配画外音】自起义南归之后,辛弃疾一直渴望着弛骋疆场、恢复中原,但机会却总是与他擦肩而过。公元1206年,宋、金之间烽烟再起,当施展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临之时,辛弃疾却溘然长逝,留下了千古遗憾。辛弃疾这位生于乱世,胸怀抗金复国大志的铁血男儿,没能在疆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最终却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自己不朽的身影,并被后人誉为“词坛飞将军”,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弃疾和苏轼的词风有什么不同?后人又是怎样评价这位名垂千古的词坛传奇人物的呢?
【赵晓岚】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初七这一天,临安皇宫里议事大殿上气氛非常肃穆,负责宣读圣旨的侍从正一字一顿地念着一份将要影响到无数人命运的诏书,“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这份诏书就是宋宁宗下的北伐诏书,在沉寂了四十多年以后,南宋终于再次对金国宣战,准备复仇雪耻、恢复中原,历史上将这次北伐称为“开禧北伐”。在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辛弃疾正在江西铅山家中,这位梦想着、一生都梦想着成为将军,到战场上去杀敌立功的他,这个时候却不得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关注着这场战争。
而随着战争的进行,他的身份又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辛弃疾的身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他首先是由这场战争的旁观者变成了一场悲剧的预言家。在镇江的时候,辛弃疾曾经就北伐的军事问题提出过四点非常具体的建议:(第一)招兵要择,辛弃疾认为南宋部队的官兵,在经过“符离之役”不战而溃之后,他(们)已经对金兵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北伐的时候这些部队只能让他们屯驻在长江上虚张声势,真正要渡淮作战的话,必须另外在边境地区招募壮丁、组建专门的北伐部队,因为这些人从小就习武骑马、经常和金人周旋,所以打起仗来他们就不会产生敌人不可战胜的那种心理阴影。为此他当时就叫人专门制造了一万件红色战衣,准备先招募一万名士兵。(第二)屯兵要分,专门的北伐部队成立以后,必须把这个部队和原来的军队分开来驻扎,以免沾染上原有军队的那种看到敌人就两脚发软,有了功劳呢就争得头破血流的种种毛病。(第三)军事要张,辛弃疾建议把北伐部队分成两个部分,每部分两万人,分别驻扎在淮东淮西合适的地理位置,并且选派新的将领来严格训练他们,使他们在相互配合中形成雄壮的军势,对敌人产生一种巨大的威慑力。(第四)谍候要明,就是情报的搜集和传递要准确、迅速。辛弃疾认为情报人员那就相当于部队的耳朵和眼睛,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他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字幕配画外音】面对一触即发的宋、金战事,辛弃疾分别从招兵、驻军、士气、情报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时,南宋朝廷主持北伐大计的是韩侂胄,他对辛弃疾的这些建议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在军事上遭到了几次严重失败之后,韩侂胄终于再次想起了赋闲在家的辛弃疾,并决心委以重任,面对这个整整等待了四十多年的机会,辛弃疾能实现纵马疆场、恢复中原的梦想吗?
《百家讲坛》全集目录
《百家讲堂》全集目录上(数据版)
《金戈铁马辛弃疾》
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01_少年英雄-赵晓岚.
………………
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08_词坛飞将_赵晓岚.
09.10.11.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5_八卦成图-曾仕强. 09.10.10.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4_何为八卦-曾仕强.
09.10.09.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3_何为太极-曾仕强. 09.10.08.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2_何为阴阳-曾仕强. 09.10.07.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1_何为易经-曾仕强.
战国说客双雄
战国说客双雄01_张仪01:张仪入秦-姜安.2009.06.11 ……………………
战国说客双雄10_苏秦05:苏秦之死-姜安.2009.06.21
为何要讲《三字经》_钱文忠-张越.2009.06.01
DVD-65《鲍鹏山新说水浒-李逵、鲁智深》
白岩松“新说”鲍鹏山.2009.04.11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01_孟子这个人-傅佩荣.2009.06.02.mp4
孟子的智慧02_教育这件事-傅佩荣.2009.06.03.mp4
孟子的智慧03_什么叫孝顺-傅佩荣.2009.06.04.mp4
孟子的智慧04_修养的奥秘-傅佩荣.2009.06.05.mp4
孟子的智慧05_仁政的理想-傅佩荣.2009.06.06
孟子的智慧06_批判异端-傅佩荣.2009.06.07
孟子的智慧07_辩论的目的-傅佩荣.2009.06.08
孟子的智慧08_人性的善恶-傅佩荣.2009.06.09
孟子的智慧09_快乐度人生-傅佩荣.2009.06.10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作者:张培山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10年第04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那一年,辛弃疾已经65岁了,他登上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北固亭,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其伟业,当年的金戈铁马,那气吞万里如虎的历史画卷,让他心潮激荡。
当时,韩侂胄执政,为了树立个人威望,他贸然出兵北伐,想侥幸求成。辛弃疾一贯力主北伐,
为了借用他的声望,韩侂胄起用他为镇江知府。辛弃疾不是不了解韩侂胄的心思,但是他仍然不放弃,不顾自己已是垂暮之年,仍激流勇进,奋起筹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辛弃疾的内心深处无疑是很痛苦的,但是没办法,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贯穿辛弃疾的一生,早已渗进了他的血液之中,北伐总是牵动着他敏感的神经,总会激起他的万丈豪情。
他寄希望于韩侂胄,希望韩侂胄能像名将韩琦一样建功立业。可是,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山东老兵”,理智又告诉他,韩侂胄并不是一个像孙权和刘裕那样能让强虏灰飞烟灭的英雄,难保不
是另一个“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刘义隆。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是镇江的名亭,登亭可以望见那已属金国的北方广袤大地。
可以想象,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上北固亭。登楼之时,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的土地,风景不再,山河变色,几多感慨存于心中,蓄积起来,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慨然而叹“千古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一、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南宋时期,历经光宝、宝庆、绍熙、庆元、嘉泰等多个皇帝在位。辛弃疾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被誉为“词中之龙”。
【二、辛弃疾作品特点】
1.诗词风格:辛弃疾的诗词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激昂豪放,富有力度。他的诗歌作品表现了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感情,以及对政治黑暗的抗议。
2.词作品: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豪放、奔放、激情四溢著称。他的词作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情趣。
【三、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与苏轼并称“苏辛”,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辛弃疾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辛弃疾影响与传承】
辛弃疾的作品在他生前就广为流传,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誉。后世许多文人学者都受到辛弃疾的熏陶,如陆游、文天祥等。当今,辛弃疾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许多学者致力于挖掘、整理、研究辛弃疾的文学作品,传承他的文化底蕴。
【五、总结】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辛弃疾的诗词作品传承千年,至今仍为世人传颂。他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典范。
百家讲坛笔记1-辛弃疾
《百家讲坛》笔记——金戈铁马辛弃疾(八)词坛飞将
【字幕配画外音】自起义南归之后,辛弃疾一直渴望着弛骋遛场、恢复中原,但机会却总就是与她擦肩而过。公元12 0 6年,宋、金之间烽烟再起,当施展抱负得机会终于来临之时,辛弃疾却溢然长逝,留下了千古遗憾。辛弃疾这位生于乱世,胸怀抗金复国大志得铁血男儿,没能在媼场上实现自己得抱负,最终却在词得世界里留下了自己不朽得身影,并被后人誉为"词坛飞将军",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弃疾与苏轼得词风有什么不同?后人乂就是怎样评价这位名垂千古得词坛传奇人物得呢?“【赵晓岚】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 06年五月初七这一无临安皇宫里议事大殿上气氛非常肃穆,负责宣读圣旨得侍从正一字一顿地念着一份将要影响到无数人命运得诏书,"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这份诏书就就是宋宇宗下得北伐诏书,在沉寂了四十多年以后,南宋终于再次对金国宣战,准备复仇雪耻、恢复中原,历史上将这次北伐称为"开禧北伐"。在这场战争开始得时候,辛弃疾正在江西铅山家中,这位梦想着、一生都梦想着成为将军,到战场上去杀敌立功得她,这个时候却不得不以一个旁观者得身份关注着这场战争。“而随着战争得进行,她得身份乂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辛弃疾得身份发生了什么样得变化呢?她首先就是山这场战争得旁观者变成了一场悲剧得预言家。在镇江得时候,辛弃疾曾经就北伐得军事问题提出过四点非常具体得建议:(笫一)招兵要择,辛弃疾认为南宋部队得官兵,在经过"符离之役"不战而溃之后,她(们)已经对金兵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北伐得时候这些部队只能让她们屯驻在长江上虚张声势,真正要渡淮作战得话,必须另外在边境地区招募壮丁、组建专门得北伐部队,因为这些人从小就习武骑马、经常与金人周旋,所以打起仗来她们就不会产生敌人不可战胜得那种心理阴影。为此她当时就叫人专门制造了一万件红色战衣,准备先招募一万名士兵。(第二)屯兵要分,专门得北伐部队成立以后,必须把这个部队与原来得军队分开来驻扎,以免沾染上原有军队得那种瞧到敌人就两脚发软,
辛弃疾的小故事
⾟弃疾的⼩故事
⾟弃疾的⼩故事
范⽂⼀:⾟弃疾的故事
⾟弃疾活捉叛徒
现在我们讲的是南宋时⼀位叫⾟弃疾的抗⾦英雄,他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
那时候,我国北部在⾦国的统治下,⼈民⽣活⾮常痛苦。⼭东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起义军,经常打击⾦兵。⾟弃疾也是⼭东⼈,他⾮常敬佩耿京,就组织了两千多⼈,加⼊了耿京的队伍。 起义军在耿京和⾟弃疾的领导下,常常打胜仗,参加的⼈也越来越多,不久有了⼆⼗⼏万⼈。耿京就派⾟弃疾到南⽅去和南宋联系,好联合起来把⾦兵赶⾛。谁知道起义军⾥⾯出了⼀个叛徒,叫张安国。他乘⾟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起义军没有了领袖,就这样散掉了。
⾟弃疾从南⽅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国的兵营⾥去了。⾟弃疾⼼⾥⼜悲痛⼜愤怒。他对同伴说:“我们⼀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
同伴中有⼈说:“张安国躲在敌⼈的兵营⾥,那⼉驻扎了五万⾦兵。咱们只有⼏⼗个⼈,怎么去捉他呢?”
⾟弃疾叫道:“五万!就是五⼗万,我们也要闯进⾦营,杀了这个叛徒,为耿京报仇,为⽼百姓报仇!”
当天晚上,⾟弃疾挑选了五⼗名勇⼠,个个骑了快马,带着⼑剑,向⾦营直奔⽽去。快到⾦营的时候,天已经⿊了,他们都下了马,把马拴在树上,然后乘⿊悄悄地摸进了⾦营。
⾦营⾥灯⽕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将喝酒猜拳。他们看见⾟弃疾和勇⼠们拿着⼑剑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张安国赶紧钻到桌⼦底下,两个⾦将急忙举起椅⼦来抵挡。勇⼠们⼀拥⽽上,把两个⾦将连⼈带椅⼦砍翻了。⾟弃疾⼀个箭步上前,把张安国从桌⼦底下揪了出来。
张安国抱着个脑袋,直喊饶命。⾟弃疾⽤剑指着张安国骂道:“你这个叛徒!耿京哪点对不住你?” 张安国吓得浑⾝打颤,说:“我……我错了!”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士元,号稼轩,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是历史上著名的边塞词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豪放激烈、情感深切为特点,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重点提及。首先,辛弃疾出生于福建福州,是辛弃家族的后代。他的祖父辛雄是北宋重臣,父亲辛彦博则是北宋文官。辛弃疾自幼聪慧好学,才情出众。
其次,辛弃疾曾任职北宋的重要军事要职。他长期在边塞戍守,积极参与对抗西夏的战争。辛弃疾提出了“与其丧身塞下,不若丧身人前”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然而,辛弃疾的军事才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他的政治生涯却饱受波折。宋宁宗即位后,辛弃疾开始被贬职、排挤。他数次上书表达对国家时局的担忧,但未能引起重视。辛弃疾的政治理想与宋室当时的政策有所偏差,这使得他的政治生涯一度受阻。
尽管辛弃疾的政治梦想未能实现,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辛弃疾以豪放激烈、情感深沉的词章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的词作多涉及爱国、赞美英雄、怀念亲友等主题,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永
遇乐》、《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辛弃疾的词作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他以雄浑豪放的笔墨表达思想和情感,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他独步一时的创作风格为后世词人所追随,也广泛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辛弃疾对于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尊称为“辛词”。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赞扬,他被誉为“辽东小白居士”。他的文学价值和人格魅力影响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在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多次被改编成歌曲或戏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百家讲坛:辛弃疾成为词坛飞将
百家讲坛:辛弃疾成为词坛飞将
导语: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词坛飞将。他也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辛弃疾的青少年时期是在金国占领区度过的。在青少年时期他从未到过南宋,那么,他究竟是受到谁的影响,年纪轻轻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很早就立下了将来要回归南宋,恢复中原的志向呢?
辛弃疾好友:秀才醉了,胡说八道
辛弃疾好友:秀才醉了,胡说八道
作者:王芳芳
来源:《百家讲坛》2015年第09期
淳熙十一年(1184年)春天,辛弃疾的好友陈亮被抓进了监狱。他的第一条罪名是谋逆。他和几个狐朋狗友带着妓女喝酒,有个家伙喝高了,竟然搂着女人叫“爱妃”,其他的人就起哄,说妃子有了,那也要封宰相喽。醉鬼就指着陈亮:他,是左相了。几个人哄堂大笑,万岁、爱妃、贤相地乱叫一通后作鸟兽散,没想到此事后被人告发。第二条罪名是投毒杀人,说他在赴宴时,把跟自家有宿怨的邻居给毒杀了。第三条罪名是索贿受贿:陈亮年前刚盖了几间房子,一家子能住而已,但他之前太穷了,又没正经营生,大家就怀疑,这钱说不定是他打着好友朱熹的名头到处要来的。
若这些罪名被落实下来,一代狂生陈亮就性命难保了。因为有谋逆的事在里面,加上陈亮乃知名人士,案子被郑重其事地送到了宋孝宗面前。宋孝宗一看,勃然大怒,把案卷扔了一地,说道:“秀才醉了,胡说八道,何罪之有?”一介书生,无职无权,在家发发酒疯,怎么蹦踺也到不了天上去,头脑清醒点儿的主子,谁和他计较?
皇帝发了话,陈亮的知交好友学生以及朝野一些相信他人品的人积极奔走营救,到底是把他从大牢里捞了出来。
一个居家秀才会倒这么一个轰轰烈烈的大霉,明眼人都知道他是被罗织陷害的,谁叫他是有名的“狂怪”之徒呢?陈亮这一辈子,事业没见干成什么,得罪的人倒是一批批的。
那他干过些什么呢?他自己总结:曾经以平民身份六次跑到朝廷上书,鼓吹怎么富国强兵,怎么收复中原。这倒也罢了,可他嘲讽当朝宰相无能就实在过分了点儿。连宰相都敢嘲笑,满朝文武百官,还有谁能放在他眼里?
辛弃疾:宋朝最牛的辛大爷
辛弃疾:宋朝最牛的辛大爷
作者:贪杯知味
来源:《百家讲坛》2018年第07期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牛人,但能一牛到底的少之又少,辛弃疾是个例外。他生下来便开始牛,一直牛到68岁逝世,最终获得光荣称号:大宋历史上最牛的辛大爷。
俗话说,爷爷都是孙子过来的,意思是无论你多牛,小时候也就是个当孙子的熊孩子,但辛弃疾例外。
辛弃疾的童年简直就是在开挂。儿时,辛弃疾的老家济南被金兵占领,有一天,爷爷带着十多岁的辛弃疾逛街,刚好碰到金国皇帝路过。这要是一般孩子,也就看看热闹过去了,但此时的辛弃疾充分表现出了大爷的气势。远远看着金国皇帝的车队,小小年纪的他忽然悲从中来,怒目而向,紧紧攥起拳头恨恨道:“别嚣张,老子早晚整死你!”爷爷听到他的豪言壮语,赶忙捂住他的嘴,颤声道:“孙子啊,别乱说,我喊你爷爷行不,咱乖乖的啊!”
十岁的年龄放到现在也就是一名小学生,而辛弃疾居然有满腔家仇国恨,真是个不一般的孩子。童年的不凡,也昭示着辛弃疾一定会在成为大爷的路上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年龄稍长后,他的人生继续开挂。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辛弃疾是一个文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的确,熟读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辛弃疾没有少干一样。不同的是,辛弃疾在苦读圣贤书的同时,还练就了八块腹肌。
辛弃疾之所以被称为大爷,不是靠所谓的豪言壮语,而是实打实的武力值。所谓“生死要看淡,遇到金兵就是干”。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21岁的他抓住金兵南下侵宋的时机,迅速在家乡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且目标明确:但凡遇到金兵,一个都不放过!
辛弃疾文学常识
辛弃疾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行之,号清尊,又号元安、山兰、水部,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湖南衡阳人,也是宋词的历史传承者,他的乐府与稀芳同属诗体。
辛弃疾是一位大家门的文学家,他的词成就是远离庸俗,走向新宋词道路的创造性努力,这使他成为宋词创作批评方面一位标新立异者。他在宋词中尝试用新形式表现角色性格,特点是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和人物的思想和审视。他还具有生灵活、巧夺天工、勇取
精确等特点,被誉为“宝钗宋式宋词大师”。他毕生倡导“事表情涵”,促使宋词的创作
方式拓展,其作品如《摸鱼儿歌曲》、《登楼歌》、《菩萨蛮》等,被誉为“宋词之冠”。
辛弃疾的乐府也具有独特的特点,他延续苏轼陆游传统,用诗三韵表达淡淡凝练,多
以短促简洁表达抒情,创造性地把新押韵、小押韵、四字韵、五字韵和其他的韵脚糅合到
一起,把词义扩充得有声有色,大放异彩,可谓是“抑扬顿挫,蕴藉于意”,是苏轼、辛
弃疾这一一代人不可缺少的乐府。
总而言之,辛弃疾被认为是宋词的创新者之一,他的乐府创造性地将宋词延续到新历
史时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辛弃疾一生总结简短
辛弃疾一生总结简短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汉族,江西婺源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文化名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擅长于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的创作,并且对于书法和绘画也有较高的造诣。他一生所作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精华。他的一生也被人称为“稼轩快意图
辛弃疾的家族是江南名门望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族和书院的文化底蕴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文化品位和文学才华。他的父亲辛文房是一位大儒、书法家和词人,辛弃疾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辛弃疾自幼就显露出了文学才华和政治野心,他先后参加过太学和进士考试,但是并没有功名。其中,在进士考试时,他因发表了“钱塘湖春行”一词而广受好评,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一股新风。
辛弃疾一生虽然未能功名在朝,但是他却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对于时政和民生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曾为南宋对外战争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曾为南宋政府效力,担任过江阴等多个地方的官职,也曾奉命出使金国,代表南宋朝廷与敌国统治者进行过谈判。辛弃疾还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曾指挥过南宋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勇气和军事才华令人钦佩。
辛弃疾的作品多样而丰富,他的词句既富于艳丽的想象力,又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他的词句表达了普通人的心声和情感体验,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多次被选为文化经典作品,影响了后人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研究。
总体来说,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传奇色彩。他在文学、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高超的表现,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文化名流。他的一生也是充满磨难和颠沛流离的,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如今,辛弃疾的作品依然影响着广大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笔记——金戈铁马辛弃疾(八)词坛飞将
【字幕配画外音】自起义南归之后,辛弃疾一直渴望着弛骋疆场、恢复中原,但机会却总就是与她擦肩而过。公元1206年,宋、金之间烽烟再起,当施展抱负得机会终于来临之时,辛弃疾却溘然长逝,留下了千古遗憾。辛弃疾这位生于乱世,胸怀抗金复国大志得铁血男儿,没能在疆场上实现自己得抱负,最终却在词得世界里留下了自己不朽得身影,并被后人誉为“词坛飞将军”,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弃疾与苏轼得词风有什么不同?后人又就是怎样评价这位名垂千古得词坛传奇人物得呢?ﻫﻫ【赵晓岚】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初七这一天,临安皇宫里议事大殿上气氛非常肃穆,负责宣读圣旨得侍从正一字一顿地念着一份将要影响到无数人命运得诏书,“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这份诏书就就是宋宁宗下得北伐诏书,在沉寂了四十多年以后,南宋终于
再次对金国宣战,准备复仇雪耻、恢复中原,历史上将这次北伐称为“开禧北伐”。在这场战争开始得时候,辛弃疾正在江西铅山家中,这位梦想着、一生都梦想着成为将军,到战场上去杀敌立功得她,这个时候却不得不以一个旁观者得身份关注着这场战争。ﻫﻫ而随着战争得进行,她得身份又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辛弃疾得身份发生了什么样得变化呢?她首先就是由这场战争得旁观者变成了一场悲剧得预言家。在镇江得时候,辛弃疾曾经就北伐得军事问题提出过四点非常具体得建议:(第一)招兵要择,辛弃疾认为南宋部队得官兵,在经过“符离之役”不战而溃之后,她(们)已经对金兵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北伐得时候这些部队只能让她们屯驻在长江上虚张声势,真正要渡淮作战得话,必须另外在边境地区招募壮丁、组建专门得北伐部队,因为这些人从小就习武骑马、经常与金人周旋,所以打起仗来她们就不会产生敌人不可战胜得那种心理阴影。为此她当时就叫人专门制
造了一万件红色战衣,准备先招募一万名士兵。(第二)屯兵要分,专门得北伐部队成立以后,必须把这个部队与原来得军队分开来驻扎,以免沾染上原有军队得那种瞧到敌人就两脚发软,有了功劳呢就争得头破血流得种种毛病。(第三)军事要张,辛弃疾建议把北伐部队分成两个部分,每部分两万人,分别驻扎在淮东淮西合适得地理位置,并且选派新得将领来严格训练她们,使她们在相互配合中形成雄壮得军势,对敌人产生一种巨大得威慑力。(第四)谍候要明,就就是情报得搜集与传递要准确、迅速。辛弃疾认为情报人员那就相当于部队得耳朵与眼睛,能够决定战争得胜负,所以她进行了特别得强调。
【字幕配画外音】面对一触即发得宋、金战事,辛弃疾分别从招兵、驻军、士气、情报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得瞧法与主张。这时,南宋朝廷主持北伐大计得就是韩侂胄,她对辛弃疾得这些建议就是一种什么样得态度呢?在军事上遭到了几次严
重失败之后,韩侂胄终于再次想起了赋闲在家得辛弃疾,并决心委以重任,面对这个整整等待了四十多年得机会,辛弃疾能实现纵马疆场、恢复中原得梦想吗?ﻫﻫ【赵晓岚】可就是韩侂胄呢,她对这个战争盲目乐观,对于军事呢,又一知半解。所以辛弃疾得这四条建议,她就是一条都没有采纳。结果战争一开始,南宋部队就已经呈现出溃败得态势,用南宋一位大臣程珌得话来说【“一出涂地,不可收拾。百年教养之兵,一日而溃;百年葺治之器,一日而散;百年公私之盖藏,一日而空;百年中原之人心,一日而失矣。”—《丙子轮对剳子》】意思就就是说一出兵打仗就输得一塌糊涂。百年来训练供养着得部队,一天就溃败了;百年来打造修理得器械,一天也就全部散失了;百年来公家私人得所有储藏得物资,在一天之内全部打了水漂;百年来中原百姓盼望南宋军队得人心呢,也在一天之内全部失去。而溃败得原因呢?【“无一而非弃疾预言,于二年之先者。”—《丙子轮对剳子》】就就是说,辛弃疾在两年前提出得那四条建议,每一条都由宋军以失败为代价,验
证了它得正确性。ﻫﻫ开禧二年得十月,金兵分九路南侵,所到之处呢,南宋部队几乎都就是望风而逃。这年得十一月,金兵前锋抵达了长江北岸,江南大震。在这个时候,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又趁机公开叛变投降了金国,一时间南宋就是内忧外患。而主张北伐得韩侂胄,此时就是面临着空前巨大得压力。于就是呢,她又想起了辛弃疾,她就给辛弃疾安排了一个新得身份,什么身份呢?她要辛弃疾来当“救火队员”,帮忙挽救已经糟得不可收拾得局面,或者至少分担一部分北伐失败得这个责任。据《宋史》等书得记载,朝廷在这段时间内,曾经先后给辛弃疾安排了两次与军事有关得职务。第一次就是在开禧二年底,朝廷先就是要辛弃疾担任江陵知府,并且到临安来陈述关于对时局得瞧法。这次召见以后呢,朝廷没有让她回到江陵去,而就是把她留在京城当兵部侍郎。在宋代兵部就是负责部队得后勤与情报工作得,兵部侍郎从三品,就是这个部门得二号人物,大约相当于国防部得副部长。可就是辛弃疾却瞧透了、可以说瞧穿了韩侂胄并不就是用她来、真正用她来抗金,而只就是分担罪责得意图。正如她后来所说【“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祭辛稼轩先生墓记》】就就是说韩侂胄哪里就是能够用辛弃疾来建立功名得人呢?辛弃疾又哪里就是肯依附韩侂胄来追求富贵得人呢?因此她一再上疏坚决辞去了这个职务,回到了江西铅山。第二次
就是在开禧三年得九月初,当时南宋正在跟金国议与,可就是金国一方提出得条件非常苛刻,还扬言一定要韩侂胄得脑袋。韩侂胄当然不答应,气冲冲地又准备跟金国开仗,于就是她又派人到铅山去请辛弃疾重新出山。她这次给辛弃疾安排得职务就是枢密院都承旨,这就是这个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里得一个重要职务,当时一
直就是由韩侂胄得亲信担任得,所以瞧起来这次韩侂胄就是要真正得重用辛弃疾了。
南归四十多年之后,辛弃疾终于第一次有了指挥南宋正规军跟金兵作战得机会,辛
弃疾也第一次距离她成为这个运筹帷幄、决胜沙场得将军,甚至就是一方统帅得理想距离这么近。可就是当朝廷任命到达铅山得时候,辛弃疾已经病倒早床上了。就算韩侂胄再有诚意,她也没有力量去完成这个使命了。辛弃疾这个时候得病确实就是到了非常沉重得地步,她经常陷入昏迷状态。
ﻫ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这一天,已经昏睡了很久得辛弃疾忽然睁开了眼睛,大喊了几声“杀贼!杀贼!杀贼啊!”,接着一切都归于沉寂。这位一生都梦想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得英雄人物就这样走到了生命得尽头,终年六十八岁。她终究就是没有当上将军,到马背上去叱咤风云,为恢复中原尽忠竭力,历史总就是这样得令人遗憾。
ﻫ【字幕配画外音】辛弃疾在悲愤中溘然长逝了,虽然她也曾身居高位,距戎马疆场、杀敌报国得梦想仅有一步之遥,但残酷得现实却最终留下了这千古遗憾。然而没能在疆场上实现自己人生抱负得辛弃疾,最终却在词得世界里留下了不朽得身影。那么,作为一代词坛领袖,人们会如何评价辛弃疾得词作呢?在后人眼里并称“苏辛”得宋代两位杰出词人辛弃疾与苏东坡这间又有哪些不同这处呢?
ﻫ【赵晓岚】幸好辛弃疾所留下来得并不仅仅就是历史,她还留下了其她得一些东西。据江西《铅山县志》记载,辛弃疾死得时候【“家无余财,仅遗诗词奏议,杂著书集”—《铅山县志》】也就就是说家里根本没有剩余得财产,只留下了诗、词、给皇帝议事得奏章,还有其它一些文章与书籍。这些东西可能会让那些指责辛弃疾就是“贪官”得人感到失望,可正就是这些东西却把这位英雄丰富多彩得精神世界,真实而生动地保存了下来。八百年来不断地让人惊奇、惊叹、激动与惋惜。尤其就是她得词,还为她在文学世界里赢得了一个她在现实世界里一直渴望、却没能得到得头衔。ﻫ这就是一个什么头衔呢?我们来瞧瞧清代一个文学评论家说得话【“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