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大中医李东垣》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大国医李东垣》笔记
大国医——李东垣01:特立独行
李东垣金末元初的名医,创立的补中益气汤流传至今,出身富贵之家,洁身自好,为什么突然决定学医呢?
金代时,张元素,在当时是名医,非常有影响力。
一天,家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他正看书,有人来报,少年求见。
请进,可是一进屋,张元素吃惊,脸上神情异常端庄,有与年龄不相衬的成熟。
问他,你来找我什么事?这人看着他说,我要学习你全部的医术。
他又吃一惊。
少年又招手,随从拿来重包放在桌子上。
打开,所有人愣了。
全是金子。
少年跟他说,这是我的学费。
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这样?这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
晚年号东垣老人。
李东垣一出场,大家会有印象,他有钱。
这个少年为什么这样有钱?因为他出生在富有的家庭。
世以资雄乡里。
世代以有钱称雄乡里。
富了好几代了。
有传说,说他家有钱,祖上曾是读书人,但是一天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有钱了。
夜坐时,地下冒出美女来。
李的祖上没害怕还聊了起来,聊得不错,结果这美女坐近了他。
他不干了,她准备回到地上时,他问他来自何方?她提笔写下几个字。
后来,他看古书时,看到杜甫的诗,发现了这句诗,双南指双南金。
是价值好的铜,后来代指金子。
所以,李东垣的祖上就在这儿挖,挖出一大筐,上有纸条,“金一笥,畀李氏,孙以医,名后世。
”这一筐金子是给你们李家,你家的孙子会以医术名扬天下。
从此,他家就富了。
这是谁编的呢?
文献考古,找到了答案,李家的祖上是宋边关大元帅,驻守西边的,有几个儿子搬到河北真定居住。
陕西还找得到墓葬。
一个边关大元帅家有钱正常。
“诸父读书喜宾客,所居竹里,名士日造其门。
”父亲与叔叔们都喜欢读书,交往的都是名士,还给李东垣找老师,王从之学《论语》《孟子》,跟冯叔献学《春秋》。
当时人都说他家这两个有名学者做老师,可以看出家里对他的极大希望。
李东垣就与其他富家子弟完全不同,洁身自好。
不轻易开玩笑。
同学们聊时,他们也会自觉闭嘴,因为他不苟言笑。
时间长了,大家觉得有问题。
这些同学都说他这样洁身自好是真的还是假的?大家都好奇,于是出了个坏主意,考验一下他是真的洁身自好吗?一天,他们张罗一个饭局,请李东垣去。
结果开始了,他来了,同学们心怀鬼胎,一个同学拍拍手,从门外走入几位美貌的歌妓。
有人坐在李东垣身边。
他硬着头皮坐在那儿。
几个人亲近他,“使妓戏狎,或引其衣。
”开玩笑甚至用手拉他的衣服。
李东垣的反应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他一下子站了起来,怒斥这些人。
“解衣焚之”,把衣服拿把火烧了,扬长而去,这是真的严肃,不是装的。
马上传了出去。
估计是当年八卦的头条。
因为接下来,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南宋有使节来访问金政权。
这时,当地政府官员接待。
完了安排乡绅位交流。
这时,南宋使节问当地乡绅,就有人把这故事给使节说了。
一听,也觉得好奇,不会吧?有这样洁身自好的吗?也想考验一下。
马上组织了一个考察团,策划一次集会。
李东垣来了,大家也是先聊聊,闲话,都看着李东垣呢。
有人一摆手,又来了歌妓,使节说倒酒,讽妓强之酒。
强迫他喝酒。
李东垣为难。
这酒不想喝,但是这不是一般的
集会,“不得辞,稍饮”。
这酒喝下去,大家都笑了。
又开始谈天说地。
李东垣站了起来,“遂大吐而出”。
走了。
所有人都震惊了。
没见过这样的人。
当地名声大震。
这时,李东垣家出事了。
母亲王氏病了,重。
李家笼罩在惨淡中。
李东垣急得眼红。
拿许多钱求访医生。
可是他们治疗都无效。
最后这些医生有人说是寒有人说是温,最后到底患什么病都没搞清就去世了。
李东垣是非常孝顺的。
母亲去世了却什么病也不知道,他遭到沉重的打击。
他逢人就打听谁是名医,真正医术高的在哪儿?“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
”发誓,从今以后,碰到真正的名医,要学来真正的医术。
有人告诉他是张元素。
张元素是什么人呢?
张元素,八岁时就考了童生,但犯了讳,落榜后发誓学医,刻苦攻读《黄帝内经》晚上做梦都是这个。
睡觉时,一个神仙拿斧子割开胸,放进一本《黄帝内经》。
这是传说。
这只能说明他学至深。
几年后,中国北方,刘河间名医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刘河间患了外感病,重。
发冷,自己治不好。
挺了八天,不知所为。
这时,有人把张元素请来了。
刘河间本看不起他。
所以,当张元素来了时,刘河间脸冲墙不理他。
张元素笑说,何见待之卑?诊脉,完了后,问刘河间,是不是开始有什么症状服了什么药呀?说得准确。
他就开始注意张元素说什么了。
问他是不是用了什么药?张元素说,这药你用错了。
刘河间称是。
看来是真有本事。
让他开了方子。
刘河间服下去,一服而愈。
从此张元素名扬天下,天下人都知道他手段之高。
李东垣认为张元素就是自己要找的老师。
来到他家,把这么多钱放在这儿说是学费,并要学全部医术。
张元素知道这是学医的料,看得出一种锐利与锐气。
张元素就认为李东垣有这种锐气。
马上说,好吧,留下来学习吧。
张元素会教什么呢?他是中医了不起的医家。
对《黄帝内经》有见地,考虑人和自然的对应关系。
不要见病治病,要考虑到这种病是什么季节发作,气候有什么特点,对人会引起什么影响。
把中药分类,进入人体后,上行还是下行,这些都教给了李东垣。
张元素用过的一个教材是《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他把中药药性归经、论述得非常好。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收录过。
张元素还有《珍珠囊》。
李时珍说,从《黄帝内经》后,懂得用药的只有张元素一个人。
他还写过《医学起源》,发挥了《黄帝内经》,是中医入学。
几年学习后,李东垣把张元素的全部学术思想学过来了。
尽得其方法。
李东垣是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学子。
回到老家真定。
1202年,一天,济源的税务局衙门,一位年轻人到了这儿,把官牒递了进来,大家出来欢迎。
新税务官上任了。
这就是李东垣。
奇怪吧?学了一身医术,不容易,怎么就去当了一个税务官呢?这事,好友元好问记过:“家既富厚,无事于技,操有余以自重,人不敢以医名之。
”他家太有钱了,根本不需要他去行医挣钱,就把医术当成自己的一门技艺。
当时人们都不敢用这个来称呼他。
有人说是为自己家人保健不是为给别人学医。
因此他没去当医生。
这两种说法都可疑。
回到老家没就此成为医生,为什么呢?为什么以后的日子会经历几次人生浩劫呢?看下集。
大国医——李东垣02:首战大头瘟
学成归来的李东垣成了税务官。
不久流行一种病,咽喉肿痛,李东垣用什么方子救了呢?
李东垣没成为医生,一方面自己不需要用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医术还不句好。
父亲就让他先去税务部门工作,业务行行医也不错呀。
李东垣答应了。
就这样二十岁左右时,李东垣做了税务官。
“进纳得官,监济源税”。
这个可给李东垣惹了麻烦了。
靠交钱买官做不光彩呀。
好象是他的污点。
事实是怎么回事呢?
要知道,当时进纳得官是正常的。
皇上会给你官做,与上阵杀敌的军功是一样的。
很可能当时还是政府鼓励的行为。
于是他顺利地当上了税务官。
这时,发生一件事,彻底打乱了李东垣的生活。
瘟疫来了。
许多史书有记载,发生在这年四月,白天热,晚上凉,人最容易得病,开始时,都跟感冒差不多。
但是接下来,这些人嗓子肿,说话不出来,头部肿大,脑袋大。
头大如斗。
这种情况开始时,大家都没当回事。
有人病死了,看望,回来就肿了,不久也死了。
当时叫大头天行。
大头瘟。
“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如染之,多不救。
”当时许多亲戚不相见面,关门不出屋,传染厉害。
传染上了就救不过来了。
当时的医生全部茫然,之前少见。
书上也没有记载。
有人尝试一下,是不是邪气进入体内,也不起作用。
瘟疫流行,死了许多人。
当了税务官的李东垣会袖手旁观吗?
当时一位张姓小伙子也病了,医生认为是邪气入侵,用了药,稍减一点,几次后,渐至危笃。
这时,有人说,干脆去找找李东垣吧。
听说,李东垣学过医,手段一定不得了。
于是去请李东垣。
李东垣心里也矛盾,许多人死去,可是心里也犹豫,再三还是去看看吧,来到患者家。
诊断也奇怪。
李东垣说这病我得想想,想清楚了才开方子,回家思考去了。
想了许久,痛苦不堪。
他看到这么多人死着急,思绪也乱,李东垣“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一直在想,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想起了老师张元素,浮现出当时易水河边老师说过要考虑自然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李东垣明白了,这个思路是对的,于是告诉人们,再来到患者家,诊脉点头,对人们说,讲一个道理吧。
人上半身与天气对应,下身与大地对应,头部肿大是因为邪气停留在心肺间,所以头部肿大,泻下会进肠胃里了,诛伐无过,所以会越治越重。
这时应该把药集中进攻人的心肺间,把热毒向上发散。
于是开方子,让人买了药,拿五钱熬水,再做丸含着。
他休息了,半夜咳嗽,停了,说想喝粥了。
家人高兴。
李东垣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有救了。
没多久恢复了健康了。
这是什么方子呢?是不是流传了下来呢?这就是普济消毒饮子。
现在收录到中医院校的教材里,特点是:黄连黄芩,泻心胃和上焦之炎。
橘红,理气用,外感常用,可以清肺。
玄参,清热解毒,作用于咽喉。
生甘草调和百药,还能清咽排毒。
李东垣的药指向性极强,都向上走。
再用连翘、鼠粘子、薄荷叶、板蓝根、马勃、白僵蚕。
这些佐药来辅佐。
连翘清热;鼠粘子、马勃、白僵蚕都是清利咽喉。
薄荷叶发散解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苦寒,对外感的热性病非常好。
有时,阳气不足,寒冷的话,寒证时不能用。
中医要分清阴阳。
本来阳气弱,喝过会更低抵抗力。
一定要等到热证出现才能用。
到处传这个方子了。
“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时以为仙人所传,而錾之于石碣。
”当时百姓认为瘟疫刻在木头或者聚集处,抄下来,用过后见效,百姓认为是仙人所出的。
瘟疫过去了,大头瘟到底是什么病呢?现在腮腺炎是按这个治的。
李东垣生活在乱世,又一灾难来了。
饥荒来了。
泰和中,中原旱灾。
河南山东大旱。
皇帝下令自己不骑马,省草料。
饥荒严重,有历史记载。
粮食无收,农民就没吃的了,只能逃荒,灾荒过去了才回家。
李东垣碰到了这种情况,家家都有死人,他心里难过,我是富,家里有钱,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挨饿我会难过呢?他受着煎熬。
这个世界上有对众生的大爱,医生只有把孝心升为博爱时才能成为真正的医生。
李东垣正遭受着这种煎熬。
他拿出钱熬粥给人们吃,全活者甚众。
他并没有因此进入医界。
第三次灾难来了。
蒙古的成吉思汗制订了灭亡金国的计划。
他带着四个儿子进攻金国。
金军惨,像野狐岭三十万全被歼灭。
深入时打到过汴梁西边。
百姓一听蒙古来了,赶紧逃跑。
之前,李东垣这时开始就彻底地融入百姓生活中了。
也立即跑。
他的矜持彻底打破了,了解了百姓的饥苦。
有一个故事得说说,有个年轻人来找,李东垣觉得陌生,问是谁。
这人说,叫王好古,是张元素老师的学生。
老师可好?王好古说,他去世了。
李东垣听过流下了眼泪。
半天才问
王好古,去世前情况怎么样?拿出书,叫交过来的资料。
老师说,我的学问没学完,叫我跟你学习。
这像当年自己拜师的样子。
一晃到了中年。
留在这儿学医学。
几年后,医术得到提高,离开了李东垣。
几年后也成为著名的医生。
李东垣的生活这时主题是动荡。
不停地跑,否则被杀。
当时麻九畴也是著名的医生,蒙古军来了,他算卦跑不跑,跑不吉利,应该留下来,错误地相信了。
蒙古军来,全部杀了。
当时大家都跑到京城汴梁,李东垣干脆也留在城里,他开始正式行医。
在王公贵族间周游。
当时哪有什么公卿呀?全都有上顿没下顿,都有病了,出手就给人治,他开始正式行医了。
这时有哪些传奇的医案呢?
早年他学冯叔献,有侄子十六患伤寒,眼红,脉搏快,有医生认为是热证,有邪气进入。
用承气汤来治疗。
是泻下的方子,拿来准备喝了,李东垣来了,大家说,来诊一下。
李东垣本不想看,实在推不掉,开始诊了,脸变色了,说,几杀此儿。
差点要了命哪。
李说,这医生只知道脉搏快,是热证,不知道有假相,脉与症不对应,这时是阳气消失,浮于体表,是真寒假热。
体内阳气衰微,阴气盛时,会反而表现为体热,像脸上的红是浮的,不是从里往外的红,喝水喝不下去,肚子是凉的,咽喉疼,红肿,这是真寒假热。
速持姜附来。
赶快拿来干姜和附子,用了八两,药味就而病情发生了变化,手指末节变青了。
于是马上喝,马上恢复了,病就过去了。
引起极大轰动。
冯叔献是名人,许多人听说,都来看。
有人甚至写诗来歌颂李东垣。
不久,发生一件大事,蒙古灭了金国。
李东垣目睹子整个过程。
大国医——李东垣03:奇方救众生
1232年一天,汴梁城周围集合了几万大军。
成吉思汗的儿子率军南下,开始灭亡大金国的战争。
城中全都没饭吃了,金哀宗都没得吃了他出逃了。
正月下崔立弃城投降。
李东垣也被围城中,亲眼看到灭亡的全过程。
也了解了百姓受到的摧残。
开禁后,疾病流行,死亡了许多人。
十二个城门每天都要送出一两千尸体,整整送了三个月。
这期间死了大约一百万人。
别的文献也证实了这一点。
每天有上万人死亡,人们都想到是瘟疫。
大家都按瘟疫来治,是伤寒,发汗吧,或者泻下,但无效,仍有许多人死去。
这时,李东垣与众不同,他认定这绝不是瘟疫。
哪能一起受伤寒呢?不大可能,他认为是围城时饿的,还得守城干活,开城了,有东西吃了,拼命吃,导致脾胃受伤。
作为医生,每天有一万人死去,你却没想出办法这种刺激是非常大的。
他天天想,知道有一个关系,却找不到理论框架。
结果,终于有患者在吃过药时恢复了,这时他明白了,他就跟其他医生说不是外感,是内伤。
内伤是一种特殊概念。
比如吃饭时生气了,以后会出现类似情况。
这就是内伤病。
李写成了《内外伤惑辨论》,他创立了几个方子,磨成粉给灾民吃了,所济活者,不可遍数。
许多人身体恢复了,而且李东垣创立了自己的脾胃学说,在中医史上创立了新的理论。
一直流传到今。
其中最著名的是补中益气汤。
今天都能看到这个药,叫补中益气丸。
到底做什么用的呢?君药是黄杞,是益气固表的,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是补气的,叫四君子汤。
所有补气的方子都从这里来的。
但他没用茯苓,因为身体本是虚的。
还加一个陈皮,偏于宽中理气。
还有如果一下子补进去,本虚接受不了,用陈皮,把气理开,人就能很好地吸收阳气。
还有当归,养血的,中医认为阴阳互生,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互生,补阴时仍得被点阳,两者紧密结合。
这么多补气的,加上当归,把气转为血,气血就很好地转化。
这个用得精彩。
还有升麻和柴胡,升阳明经的清气和升少阳经的清气。
都上行,考虑到这个方子是治补气用,气虚最容易出现中气下陷的症状。
气虚了,无力了,脏器下垂。
许多胃下垂都是因为气虚。
补完还得往上托,这两个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这是东垣的名方。
今天有用吗?比如,许多人睡得晚,导致早晨不起来。
一看表,上班的点到了,不吃早饭了,跑去上班,干活一上午,马上暴吃一顿,这种状态与围在城里的人一样。
这种情况导致脾胃受伤,许多人患了疲劳综合症,一是少气懒言,一是四肢无力,一是容易感冒,一是容易疲劳。
这个方子主治的正是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不耐劳累、动则气短。
这就说明这种疲劳综合症正是脾胃受伤引起的,这是重要的原因。
也有人自己导致脾胃受伤,像有些女孩子认为瘦就漂亮。
天天吃的少,坚持下去,也与此相同。
也容易导致脾胃受伤。
脾胃一受伤,没有了营养来源,气血不足,或者厌食等。
所以不要因为减肥伤了脾胃。
此时他遇上了元好问,元好问有一个故事。
李东垣在去并州路上遇到年轻人赶考,一个年轻人看到猎人,正发愣,他问猎人为什么?猎人说最到怪事,张网捕得大雁,杀了它。
怪在一对大雁,杀了一只跑了一只,活的却一头所下来,死在我面前。
年轻人听了愣了,应该大雁也有真情,买了下来,埋了下来,写了《雁邱词》,前两句就是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许多人加上了一个“人”字。
这就是元好问,后来成了一代文宗。
此时,在金政府里任左司都事。
城破了,崔立投降了,怕后人说他,就想写一块石碑,是为保护百姓投降的。
全都要元好问写,他尴尬,想把这活给穷书生,没推成,他和李东垣一起去了山东。
为什么李东垣与他一起去山东?史无载。
元好问的文章里有一点线索,李东垣写过《伤寒会要》,元好问写了序,里边说,他们是从汴梁城一起来到山东的。
另外,元好问来山东是作为俘虏押到山东的。
当时官员全部被俘。
分到各地,把元好问就送到了山东。
可以推断,一是李东垣也是官员也是被押到山东的,这是一种可能,二是可能元兵知道他懂医,可能去负责健康问题。
在山东碰到另外一个人,是严实,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这是山东的军阀,当时看到南宋昏庸,大金也不怎么样,蒙古势头旺,就投靠了。
所以山东没受到战争的袭击。
这人爱财,各地有学问的都受到欢迎。
当时山东的文化得到了发展。
两人到山东,严实对两人都好,元好问住了六年,在严实家住。
两人常一起走走,李东垣就写了《伤寒会要》三十万字,遗憾的是遗失了,只有序言了。
这时两人常去范尊师的正一宫,这是神秘人物。
李东垣觉得他对自己有指导意义。
文献上却找不到这个人。
范尊师是范仲淹的后代是道师。
他的老师是全真教派的人。
王重阳建立,收了七个弟子。
其中郝大通,他正是郝大通的大徒弟。
有许多文献记载有误。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派是在山东威海边上的昆嵛山,而不是昆仑山。
两个字像。
所以许多道家学派与医学文献都有错误。
郝也正是在这里收徒弟,范尊师主管道教事宜。
大家都想拜访他。
范仲淹是受人尊敬的,因为他是学子的典范。
他甚至把工资用来族里的生活。
家里清贫到只有一条像样的裤子。
他治军有条,西夏不敢来犯。
连敌人都佩服他。
四个儿子甚至拿不出棺材来安葬他。
读书人都尊敬他。
他与中医还有深的渊源。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是范仲淹说的,因为古人看不起医生的。
这句话起了重要作用。
这是他年轻时求签时说的。
只要为百姓办事就行。
启发了许多读书人。
许多人因此从医。
李东垣也佩服范仲淹。
这位范尊师也给了他许多指导。
正一宫里他常去,这里香火旺盛,一次,李东垣聊,说我觉得人生太苦了,范说为什么呢?看到人成千地死去却无能为力。
世道为什么这样乱?百姓为什么这样不幸?总觉得黑暗,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得到光明?范说,一定不要放弃,要把书写下去,是为将来的人写,天下迟早会国泰民安的,一定要你的学问来求得健康。
哪怕累死了,也要在所不惜。
两人都流了泪,李东垣回到老家,这时离去世只八年时间。
这八年,他能完成多少事?看下集。
大国医——李东垣04:蜡烛泪干
晚年决定招收弟子,将自己的医术传下去。
他收弟子的条件是什么呢?有哪些医案呢?
1243年,他回到老家,12月下了一场大雪,刚停,就有人来求诊,一看,雪地里站着人,正期盼地看着他。
这人叫董临军,正好来真定办事,赶上大雪,觉得有风气暴至。
冷风吹得严重,觉得脑袋与脖子发麻,他觉得身体有问题了。
问当地名医,有人告诉他李东垣最好,找他吧。
于是来求诊,赶快请进来。
诊脉,弦重按有力。
手痉挛可能是寒气,但体内不仅仅是寒气。
大便干燥,再看面色,红润。
李东垣明白了这是外寒里热,喝酒吗?爱。
每天都喝。
这热从哪来的,我知道了。
外寒里热是人体患病,不仅仅是单纯的寒与热,有时,会寒与热邪同时侵袭。
他常喝酒,容易导致温热,这种情况下寒邪侵袭会形成外寒里热。
手痉挛是寒气伤了经络,开了方子,活血通经汤,桂枝黄柏,双向调节。
一路解寒气,一路解里边的热。
结果服下去,一服而愈。
这时离他去世八年时间。
这八年里,他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三类:一是治病救人,二是著书立说,三是传播学问。
他知道年岁大了,想传学问,找好的年青人传承学问。
有时要考验许多年,人品得好,否则会败坏名声。
确定人品好后才能传。
跟周姓朋友说,我现在想传学问,这位朋友说,我知道这么一个人,叫罗天益,家穷,但是人品好,非常厚道好学,想传我认为他合适。
李东垣说叫他来。
罗天益来到他家,这一对名扬天下的师徒见面了。
李东垣见到后,放下他写的信,问他一个难回答的问题。
“汝来学觅钱医乎,学传道医乎?”来学习是想变成挣钱的医生呢还是想传播医道的医生呢?
罗天益回答,“亦传道尔。
”也要做个传道的医生。
钱也要赚,医道也要传,一定会传下去。
两边都照顾了。
收下了。
李东垣给予优厚的条件,每天花费的都是李东垣提供。
就是因为他看好这个学生。
有了罗天益后,李东垣的医案就有了记载。
来看一个医案,当时中书粘合公,这一年犯了病,精滑不固。
滑精,膝脚酸软,当时医生觉得肯定是肾虚,省医坚持认为是肾虚,补肾,用了药,十旬都没减。
这人觉得不对,不能再找他看,去找李东垣。
一诊脉,沉数有力,按下去跳得有力。
他明白了,这症状没减是幸运的。
不是肾虚,是真热假寒。
用的方子是滋肾丸。
酒制知母,酒制黄柏,再加点肉桂。
前两者是清热,肉桂是反佐,不要寒得伤了正气。
清温热的效果好,再服而愈。
这位乐坏了。
他厚礼来找李东垣。
再给我点,李东垣说不给。
问他为什么?不收礼有气节,药都治好了,为什么不给呢?回答十分经典。
夫大寒,大热之药,非久服者惟从权可也。
利用它来治病,人体恢复了不要再轻易给了,平衡了就可以了。
否则受害了,新的病就会来了。
大家佩服他太有分寸了。
这告诉我们,一是慎用补药,许多男科病都认为自己肾虚,都认为补肾是唯一出路,实际上未必是肾虚,许多人有湿热。
体内有热,补肾只能是越补越重。
二是谨慎服药,许多人认为中药好可以常用,其实不用。
人在有病时身体失调,中药只要一拨,平衡了,是自己身体恢复了,就不再继续用。
不是靠服药来生活。
合理的饮食等才是关键。
药只是调节。
元好问也有一个医案,他到真定来,当时为写书,先到一个朋友家。
多喝了酒,发现脑后长了一个疮,第二天有点疼,没在意。
几次见到李东垣,都没提。
回家后,大了。
他觉得麻了。
势外散热毒掀发。
有人说这是疮疽呀,古代严重会死人的。
元好问吓坏了。
晚上睡不着,疼得也更睡不着。
第二天就没找李东垣,去找了一个外科病的疮医,开方子,医生也不放心,第二天找来师兄一起看,说这先不用管,脓出来再用药。
元好问说果如二子言则当有束手待毙之悔。
他着急了,想起了李东垣。
李东垣没当回事,继续聊天,李东垣告诉他,放心,没事,想想有我,就别害怕。
元好问想,可是这病要命呀。
李东垣说别急,我回去拿工具,回来再治。
下午才来,工具是艾草,热毒,得用火攻来治。
于是用艾蒿灸了一百多灶。
后来有人说是用蒜切成片配合着来针灸的。
开方子。
叫黄连消毒饮。
用了解毒的药,用了一些入太阳经的药,这就是药引子,就是张元素创立的。
从这时开始用。
李东垣觉得是太阳经的部位,就从这儿往外发散。
这个开完,李东垣说这个方子服下去有三个效果,一是胃口好,二是腿脚好,三是睡觉好。
马上就睡,醒了后,肿减七八。
元好问多疑,怀疑疮透喉,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