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体验民情日记13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驻村体验民情日记13篇

作风建设没有时空距离。桂花园乡虽然地处偏远,但公务接待规范、严格,这正是给我们驻村入户的一次深刻教育。

篇二

用过中餐,我们直接前往住地,滩头村杨家湾组。杨家湾组离洪江城区虽然只有六公里,但在海拔700米的高山上。一车宽的山路,弯急路险。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深渊。车外山青树翠,但大家的心揪得很紧,不敢向外张望。对长年居住于此的村民来说,大抵也是同样感受。半小时后,我们安全抵达杨家湾,十几栋古朴木屋散落在空旷的山谷。滩头村虽然去年已经整体脱贫,但看到这些简陋民房,知道他们还是比较贫困的。

车停下来,没有迎接的山里村民,没有陪同的县乡干部。几位一同上山的村干部没有顾得上寒暄,直接将我们引入住户。我们九人分住四家,我和另两位住周基发家。周家四口人,一栋半木屋。之所以有半栋,是与弟弟共同继承了父辈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栋木屋,两家合居,共厅共厕,相敬如宾。去年儿子结婚,家里花尽积蓄,新建了一栋两室一厅的小木屋。儿子儿媳过完年外出打工,我们便借居于此,两个住楼下,一个住阁楼。到了周家,家里没人,一条黄狗狂吠不停。在屋旁干活的老周夫妇赶紧回到家里,为我们铺好铺盖。看得出,老周对我们的到来很是欢迎,但也有点拘紧。

要让群众把咱当亲人,咱得先把群众当亲人。我们同老周聊起家常,话匣子一打开,彼此心里亮堂堂。不到一小时,大家相熟似故。就连来时狂吠的黄狗,也把咱们当成了主人。大家进进出出,小狗不吠不叫,还摇头摆尾,十分亲近。

篇三

下午三点,我们相约来到村部,和村干部实行见面交流。滩头村

共8个村民小组,422户1011人,2016年全村101户272位建档立卡

贫困户整体脱贫。

在村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村务公开栏。驻村干部、村支委员公

开亮相,村级财务、惠农补贴、扶贫政策、支农项目全部上墙。村里

的每个项目、每个农户的补贴内容、支持金额逐一公开。村支书向志

勇介绍,凡是涉及村里公务的、涉及群众利益的、涉及群众关心的内容、都公开了,群众看得到,也看得懂。在村部办事的村民周世国竖

起大拇指说,以前大伙对国家政策、惠农补贴、村级事务财务不知晓,大家相互猜疑、甚至出现误会,现在干部亮了箱底,村里露了家底,

群众明在心里,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民心敏于称。透过滩头村的村务公开栏,我们深深感到,群众利

益无小事,民心小事是大事;党心民心,连在一起就是万众一心;党

风民风,公开透明就是缕缕清风。共产党人,就要一心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一切告知群众。

篇四

住在杨家湾,醒得特别早。不到五点,鸡鸣狗叫,此起彼伏。在

这和谐的动物交响曲中,早早起床,出门散步。顺山而下,步行二公里,遇上一位老大爷。他背着几株青菜,赶着三头黄牛,往山上缓缓

前行。我立马改下山为上山,与大爷同行。老人姓周,八十一岁,身

体健朗,住在山下,今早上山走亲戚,顺便将邻居家的牛带到山上,

自然放养。

周老告诉我,现在农村政策好,扶贫有钱,贫困有助,无劳家庭

有低保。他每月有100元的生活补助,逢年过节还有慰问品。我问,“病了怎么办?”他说,“治病可报销”。问到家里的情况,老人直

言不讳。老伴与他同岁,四个小孩,三个女儿嫁到外省,儿子又有一

子两孙,四代同堂。周老说,家里虽然人多,但只有两个老人住在村里,儿孙们全家外出,异地打工,聚少离多。虽有两栋房子,但长年

空置。“想不想孩子”,我问。“很想,天天想”,周老回答十分干脆。

不知不觉,老人到了通往亲戚家的小路。站在交叉路口,我向老人道别,祝他幸福安康。看着老人孤单前行的背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一份工作,为了生存发展,农村的年青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老人们,农活自己干,衣食自己做,没人说话,没人照顾,生活孤苦。让留守老人拥有一个温馨愉悦的家园,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这已不是一个家庭问题,是一个社会课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那些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祖辈父辈们不再孤苦廖寂。比如,能够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机制,让进城农民的父母也能一同进城,一起生活;能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养老制度,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话有倾听,衣食无忧。

篇五

按照教学体验计划,上午是葡萄园修剪整枝。大家吃过早餐,早早来到葡萄园。葡萄园的主人周光华,家有两块葡萄地,一块本地刺葡萄,一块巨峰葡萄。老周年老多病,但性格开朗。对我们这些葡萄修剪门外汉,不但不排斥,反倒很热情。从枝剪握法到枝条修剪,老周讲得头头是道,耐心细致。尤其是,他不时道出的看似无意、又颇具哲理的话语,引发大家一阵阵深思。

老周介绍,环境条件对葡萄生长至关重要,但肥沃的土壤不一定能产出量大质优的葡萄。施化肥的葡萄,不如施有机肥的甜;施肥太多,枝叶疯长,不利于坐果。带班的雷海老师一语点破,党校的“驻村入户体验式培训”,就是给大家施施“有机肥”,让大家体验劳动艰辛,增强群众观点,环境太顺不利于干部成长。

老周拿着一根结了葡萄的嫩枝,给大家讲修剪原则,“从结葡萄的地方往上数,留三到四片叶子,将前端的枝条剪掉,旁边的嫩芽抹掉”。大家不思其解。老周解释,嫩枝疯长会与葡萄争夺营养;种葡

萄不能只看藤的光鲜外表,要看结的葡萄果子。末了,他还补上一句,做人也不能只看光鲜外表。

葡萄园里大有学问。老周喻剪枝于做人,持续讲出一些新的观点。没结葡萄的营养枝,也要留三至五叶,作明年的结果枝,剪枝既要看

当前,还要看长远;对重叠郁蔽的乱枝,要果断剪除,否则遮阳蔽日,葡萄长不好,该断持续,反受其乱;对棚架还没长满的地方,要将长

势好的营养枝引过来,补充空缺,促动均衡生长。大家边听修剪技巧,边细心操作,反复琢磨剪枝中的人生哲学。可谓,一堂修剪课,一次

哲学思。

剪完葡萄枝,老周执意留我们吃中餐,拗不过他,大家留了下来。粗茶淡饭,小菜为主,大家吃着他家地里种的“山珍”“土菜”,格

外香甜。平时只吃一碗饭的我,今天吃了两碗。给老周交伙食费时,

他坚决推辞。几番下来,我说,“老周,吃饭交钱,这是组织规定。

您若不收,我们同学都得犯错误”。一下子,老周眼里含满泪水,喃

喃说道,“现在的在干部作风变了”、“你们都是好干部”。

篇六

吃过中餐,大家没有休息,忙着走访慰问贫困户。

到的第一户,是罗国宇同学的对口帮扶户。户主谢召凤,患风湿

多年,肢体变形,不能行走。家中四人,两个老人均已年过八旬,且

体弱多病,全家生活靠丈夫一人支撑。这些年,在罗国宇的协助下,

谢召凤家实行了危房改造,修通了水泥路,栽种了2亩葡萄、养了10

多头猪、100多只鸡,摆脱了贫困。

看到我们到来,谢召凤倚着门打招呼,其丈夫老周立马跑来,一

个劲地向我们介绍家里的变化,一个劲地感谢党、感谢政府。大家坦

诚交流,相似一家。谢召凤问,象她这样完全没有劳动水平的残疾人

是否能够享受低保。随行的村同志就低保政策作了解释。罗国宇则叮嘱,对这种家庭要采取大病救助、困难补助、产业发展支助等形式给

予协助,让他们居有其屋、病有所医、致富有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