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性的三个概念
作者: 张福贵[1,2,3,4]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3;[2]吉林大学人文学部,吉林长春130023;[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4]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页码: 34-38页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主题词: 世界华文文学;大文化;潜政治;真学术摘要:无论怎么界定,世界华文文学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学科概念,其差异所在只是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价值作出怎样的理解.由纷争到共识,也标志其正在从一个学术概念转为一种学科概念.然而,要真正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概念,还要从学科性与学术性的角度进一步确认和辨析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世界华文文学既是一个大中华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世界华文文学还应该是一个世界文化概念,世界意识、人类意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意识.第二,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潜政治”概念.文学总要承担具体的政治功能.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结缘是自古而然的,这一思想传统在近百年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中国作家和知识分子的一种宿命,也是中国文学真实的历史存在.因此使用这种政治文学一体化的分析方法,来评价中国作家和文学是具有特别的有效性的.世界华文文学承受着格外的历史重负,本土经验、中华意识与世界价值是其整个内涵.但是,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个有着强烈家国意识的文学领域,不能简单地承担过于重大的政治主题,家国意识不能等同于国家意识.政治意识应该是潜在的,不是显在的.政治意识越鲜明得到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就越小.由政治概念转化为一个潜政治乃至文化概念,评价世界的尺度最终才能成为世界的尺度.第三,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真学术”概念.世界华文文学包含了太多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民族的和个人的、历史的和当下的信息,具有极大的学术空间.移民历史、文化融合、个人传奇、跨国婚恋等民族与个人的故事都在其中展示.这些都构成了这一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首先要打破学科偏见,其次要有学科自强意识,再次要扩大研究视野,最后要寻求研究方法的新突破.。
定位与出路——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究的 性”〕 不如使其真正独立, 避这 依附 〔, ’ 规 一 科在 学 研究过程中因 “ 定位暖昧 [2 定位 ”l或
漂移,而不可避免引发出的种种尴尬问题。注
意,建议世界华文文学从 “ 中国文学”一级学 科中独立出来,只是一种研究策略的整合性思 考,是对阐释对象无定性归类的建设性学术立 场, 并不存在中国文学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生
36
华文文学 2006.5 . ( 总第 76 期)
定 位 与 出 路
一 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周 萍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被学术界接受与认可并引起重视已是既成 事实。然而,由于这一学科的建立与自 身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导致学科定位漂移,缺乏 有效规范依据,致使研究对象无定性归类和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就学科研究策略的整 合性思考,建议提升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级位,与 “ 中国文学”同属一级学科来展开讨论, 规避这一学科因定位x 移而引发研究过程中的两难、悖论、多元等困境及现实问题。 关键词: 无定性归类; 提升级位; 整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1 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677(2006)5-0036-05
幸福的是海神,是她出生为渔家女时的神抵信
研究的生态环境,展示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与 整合。然而, 介于目前学科研究对象的无定性 归类之尴尬,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仍将 其依附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下的现实, 还有个 别研究实体不认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应属于中 国的主流文化体系等等。问题的出现固然有着 学科内部建设种种不到位的不足与缺撼, 但追 根溯源,还是学科初创时的战略远谋不到位。 把本就该属于中国文学研究范畴的台、港、澳 文学研究,纳入和世界各国的华文文学研究并 列, 并作为这一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 就为世 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定位漂移和无定性,埋下不 规范的根苗, 致使研究对象的无定性归类和研 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总要面对两种关系的困扰: 第一,和中国文学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 在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中,不能回避本不属 于中国文学研究范畴的东南亚各国华文文学, 美洲华文文学, 澳洲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 等。这些本该属于他们所居住国国家文学组成 部分的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华文文学,尽管有着 和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联系: 用汉语 言创作; 族群意识的中华民族化; 文学观念、 思维方式有对 “ 五四”新文学的延续和传承以 及作家内心一脉相通的儒家意识诉求等等。但 由于所居住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不同, 长期 的意识形态的华洋混合状态,不同的审美价值 体验, 使得这些华文文学的内涵发生质的转 变。比 如在对待 “ 人”与 “ 然”的关系问题 自 上, 海外华文文本更重视人的个体价值对于自 然的理性超越。在荷兰华文作家林循女士的长 篇巨著 《 天望》中我们看到,作者以自 然天体 与人类生存处境的交织,来叩问文明及寻求生 命意义的所在,她把宇宙作为她认知存在的对 象,并希望在宇宙之外寻找能超越存在的主
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以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为例
10 6
一
、
多重 、流 动的文学史观
对 “ 四” 至 今 的 中华 民族 文学 的研 究 已取得 了有 目共 睹 的 成绩 ,但 还 存 在 种 种 看 不 清 五 楚 的地 方 。一方 面 是 某些 文 学 资 源被 “ 过度 开 掘 ” ( 如 在某 种 意 识 形态 理 论 的 支 配性 影 响下 , 例 从某 种 角度 去描 述某 段 文学 史 ,又 不甘 心于 “ 文学 的空 白”,于 是 就竭 力 挖 掘其 资源 ,包 括 努力
世界 华文 文学 和 中国现 当代文 学关 系密切 ,中国现 当代文 学 的历史进 程就 是 同时发生 于 中 国
大 陆 、台湾 、港澳地 区和海外 华人社 会 的某些历 史 空 间 ( 留学生 、第 一代 新 侨 民等 ) 如 。关 注 世 界华 文文 学显 然能在 汉语 新文 学 /中华 民族新 文 学 的 整体 背 景 上 加强 “ 界华 文 文 学 ” 和 “ 世 中
界 华 文 文 学 的存 在 以 民族 语 言 的根 提 醒 着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教 学、 研 究 走 出 国族 意 识 的 局 限 ,使 其 学 术
期待 、努 力更好 回归文 学 自身。
[ 关键词 ]中国现 当 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学科建设
[ 图分 类号 ]I 6 [ 献标 识码 ]A [ 中 2 0 文 文章 编号 ]10 1 X (01 3 06 0 00— 1 21)0 — 1 4 0—8
要 内容 ) 。对 于 中 国现 当代文学 学 科 而言 ,防 止或 医治 这些 弊 病 的一 剂 “良药 ” 是世 界 华 文文 学
学 科强 调 的多 重 的 、流 动 的文 学史 观 。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序
序陈贤茂第一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书名所称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其实是不包括对中国大陆文学的研究的,因此,比较准确的提法,应该是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因为大家都习惯称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也就约定俗成了。
中国大陆学术界对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是1979年以后才开始的。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同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此后,台湾文学开始进入大陆文学界和学术界的视野。
1979年3月,《上海文学》第3期刊载了聂华苓的小说《爱国奖券——台湾轶事》。
同年6月,北京《当代》杂志创刊号刊载白先勇的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一时引起轰动。
尽管他们都早已加入美国国籍,但当时仍被看作台湾作家。
1979年8月,萧乾应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的邀请访美,参加了聂华苓组织的“中国周末”。
这使他有机会与许多旅美的台湾作家接触,对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有了最早的第一手的了解。
1980年3月18日,萧乾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作了一次关于台湾文学的讲话。
讲话记录稿以“萧乾同志谈台湾文学”为题,发表在第9期的《文学研究动态》上。
在这次讲话中,萧乾对战前台湾文学的分期,战后两大文学流派乡土文学派和现代文学派的特点、文学主张、主要作家,以及两派之间的论战,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勾勒了台湾文学发展的鲜明轮廓。
在讲话的末尾,萧乾呼吁成立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台湾文学。
就在这一年,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一批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台港文学,开设台港文学选修课。
1982年,第一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标志着一个新学科的雏形在中国大陆出现了。
1979年4月,《花城》杂志创刊号发表了曾敏之的《港澳及东南亚汉语文学一瞥》。
1983年1月,萧乾应邀到新加坡参加第一届国际华文文艺营活动。
归国后,他写了三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新马华人文艺》(载香港《文汇报》),《救救新马文学》(载《羊城晚报》),《为新马文学呼吁》(载《时代的报告》)。
“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韩宇'摘要:2017年4月8日至1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会议以“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问题为主题展开深入探究,发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声音%本文从“世界华文文学相关概念的厘定”“世界华文文学作家及作家群研究”“世界华文文学作品研究”三方面对会议声音进行了提炼归纳,试图通过主题分类,较为全面地检阅本次大会成绩,展示学科的长足发展,展望研究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跨界发展2017年4月8日至10日,“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相聚杭州,济济一堂,在多个视阈与问题中,对“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开拓出较大的问题场域与论辩空间°本次会议共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101名,提交论文53篇,会议期间举行主题演讲6场,论文报告44场,评论10场,使本次会议得以从不同视角多维切入世界华文文学,呈现出百家争鸣、众声喧哗的学术风貌。
检阅来自会议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世界华文文学相关概念的厘定随着文学史观念的不断演进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创作现象和历史存在受到了广泛关注。
世界华文文学不仅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历史源流和现实支点,也成为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生长点。
但是由于历史、现实以及学理上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世界华文文学所包含的的创作现实与文学史命名相当混乱,产生了数量诸多又相互存在复杂交错关系的子概念。
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世界华文文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世界华文文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于2014年12月)名词解释题库1、乡土文学——一个以“乡土文学”为指称的,实质上是以本省籍作家为主要成员,以关怀台湾本土现实、弘扬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的文学思潮,并逐渐居于某一时期的主导地位。
2、“蓝星”诗社——由覃子豪发起成立的一个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它与“现代派”相抗衡,其基本倾向是标榜创作纯粹的自由诗。
3、“工人文学”——该类作品反映了现阶段台湾社会严重的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事实,以及贫苦阶级民众的抗争。
4、“老兵文学”——八十年代老兵题材小说,侧重于展现老兵们由于地位低下、生活贫困所产生的精神和行为的种种变态,老兵文学从历史——现实的特殊视角,揭示了台湾社会的非人道的残酷性。
5、“牢狱小说”——这种小说出自当过“政治犯”的作家之手,或侧重正面描写监狱生活,或侧面反映监狱生活,从而揭露和批判了台湾当局专制统治对人性的压迫、扭曲。
6、“人权小说”——是以维护人权平等,争取人民民主为题的小说;大多旨在批判和抗议侵犯人权的政治迫害。
7、“两岸情结小说”——指作品中表现的海峡两岸情结,小而言之有个人的、家庭的情结,大而言之有民族的、国家的情结。
在台湾文学史上,两岸关系始终是台湾作家思考和反映的重要组成部分。
8、“绿背文化”——五十年代中期后,美国为了对新中国实行文化经济封锁,同时企图以香港为桥梁,向中国内地渗透。
为了配合美式文化宣传、制造颠覆新中国政治舆论,巩固其在亚洲的阵地,美国国会拨款在香港成立了“亚洲基金会”,掀起了一股“美圆文化”(因美圆纸币呈绿色,有人戏称之“绿背文化”)浪潮。
9、新武侠小说——指的是六十年代中期在香港重新崛起的武侠小说,在内容上、形式上较之旧武侠小说有鲜明的新素质、新突破。
10、世界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是一种语种文学,是以语种(语系)为界定的。
在世界范围内,凡是用华文(汉语言)作为表达工具来创作的文学,通称为世界华文文学。
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世界华文文学》期末考试多项选择题
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世界华文文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于2014年12月)多项选择题库1、“牢狱小说”代表作家有:()A林海音B陈映真C王拓D杨青矗E李昂2、下列哪些作家擅长写作武侠小说?A 倪匡B梁羽生C古龙D也斯E亦舒F金庸3、下列诗人中哪些是“蓝星”诗社的创始人?A 余光中B 纪弦C 杜国清D 覃子豪E 洛夫4、下列哪些作家旅居在美国?A林湄B张系国C陈若曦D林语堂E严歌苓5、下列女作家,哪些是“闺阁作家”的代表人物?A郭良蕙B曾心仪C孟瑶D林海音E苏雪林6、抗战期间活跃在东南亚华文文坛上的作家有以下哪几位?A郁达夫B方北方C王任叔D杨骚E胡愈之7、下列作家中,哪几位香港作家擅长撰写“实验小说”?A徐速B刘以鬯C西西D梁羽生E倪匡8、下列哪些作品是香港作家钟晓阳所著的:A《唤真真》B《七里香》C《流年》D《山路》E《停车暂借问》9、下列台湾诗人中,哪几位是“创世纪”诗社的成员?A余光中B张默C洛夫D纪弦E 痖弦10下列作品中,哪几部是台湾工人作家杨青矗所作?A《在室男》B《山路》C《夜行货车》D《龟爬壁与水崩山》11、下列哪些作家属于“新移民作家”?A於梨华B曹桂林C阎真D严歌苓E欧阳子12、下列哪些作家居住在东南亚国家?A 方北方B 赵淑侠C 戴晓华D姚紫E 陈若曦1。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性的三个概念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性的三个概念作者:张福贵来源:《江汉论坛》2013年第09期摘要:无论怎么界定,世界华文文学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学科概念,其差异所在只是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价值作出怎样的理解。
由纷争到共识,也标志其正在从一个学术概念转为一种学科概念。
然而,要真正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概念,还要从学科性与学术性的角度进一步确认和辨析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大文化”概念。
世界华文文学既是一个大中华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性概念。
世界华文文学还应该是一个世界文化概念,世界意识、人类意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意识。
第二,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潜政治”概念。
文学总要承担具体的政治功能。
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结缘是自古而然的,这一思想传统在近百年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是中国作家和知识分子的一种宿命,也是中国文学真实的历史存在。
因此使用这种政治文学一体化的分析方法,来评价中国作家和文学是具有特别的有效性的。
世界华文文学承受着格外的历史重负,本土经验、中华意识与世界价值是其整个内涵。
但是,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个有着强烈家国意识的文学领域,不能简单地承担过于重大的政治主题,家国意识不能等同于国家意识。
政治意识应该是潜在的,不是显在的。
政治意识越鲜明得到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就越小。
由政治概念转化为一个潜政治乃至文化概念,评价世界的尺度最终才能成为世界的尺度。
第三,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真学术”概念。
世界华文文学包含了太多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民族的和个人的、历史的和当下的信息,具有极大的学术空间。
移民历史、文化融合、个人传奇、跨国婚恋等民族与个人的故事都在其中展示。
这些都构成了这一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们首先要打破学科偏见,其次要有学科自强意识,再次要扩大研究视野,最后要寻求研究方法的新突破。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大文化;潜政治:真学术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9-034-05无论怎么界定,世界华文文学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学科概念,其差异所在只是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价值作出怎样的理解。
《世界华文文学》参考书目(总论与台港澳部分)
《世界华文文学》参考书目
(总论与台港澳部分)
总论:
1、公仲主编《世界华文文学概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2、赖伯疆《海外华文文学概观》,花城出版社,1991年
台港澳:
1、白少帆等主编《现代台湾文学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
2、王晋民主编《台湾当代文学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3、杨匡汉主编《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4、古远清《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
5、王剑丛《香港文学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6、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7、卢玮銮《香港文纵》,香港华汉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
重要作家名录:
台湾作家
赖和
吴浊流
张我军
杨逵
林海音
钟肇政
叶石涛
覃子豪
余光中
洛夫
郑愁予
白先勇
钟理和
陈映真
王祯和
王拓
白萩
张秀亚
琦君
柏杨
纪弦
痖弦
王文兴三毛琼瑶张晓风七等生张大春李昂古蒙仁林文月席慕蓉
香港作家叶灵凤刘以鬯曾敏之金庸梁羽生董桥戴天张文达梁锡华黄国彬潘耀明黄维梁潘铭燊黄霑蔡澜岑逸飞倪匡小思西西温瑞安黄河浪陈浩泉也斯寒山碧张诗剑李碧华钟晓阳
澳门作家陶里苇鸣林中英。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创始人曾敏之——兼谈他的“组合式”散文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创始人曾敏之——兼谈他的“组合式”
散文
施建伟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正>“世界华文文学”在学术界无疑是一门新兴学科,即使从七十
年代末“港台文学研究”发轫时算起,也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
回顾学科发展的
轨迹,从“港台文学研究”到“台港文学研究”,到“台港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到“海外华文文学暨台港文学研究”,到1994年11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
研究”学会筹备委员会在昆明成立,每隔二、三年就要更换学科的名称,在学术界几
乎找不到这种先例。
然而,这决不是标新立异的文字游戏,因为每一次改换旗号,都意
味着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调整,是学科建设上突飞猛进的标志。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施建伟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文化艺术系系主任;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刘晓伟;肖欢欢
2.文化散文的美学原则——兼评曾纪鑫的文化散文集《永远的驿站》 [J], 杨天松;
3.曾敏之与香港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一瞥 [J], 袁勇麟
4."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J], 秦香丽;朱敏
5.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J], 胡素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1)二、所谓华文文学,是指用汉语言文学写成的文学作品,均称作世界华文文学。
(1)年4月22日创刊于美国旧金山。
(3)le勒指新加坡),于年创办。
(3)(4)(6)(一)海外华文文学既具有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又呈现出了与中国文学迥然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独特风貌。
(6)(二)海外华文文学大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家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因此较少创作流行小说。
(8)(三)语言运用上浓郁的本地色彩。
(9)八、海外华文文学,主要取决于作家的辛勤劳作与海外华人共同的努力,同时也取决于华语、(10)1920年7(11)十一、1924生。
代表:活跃的理论家,又是有成就的诗人和小说家。
(14)14)(14)盟的成立,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台湾进步作家的空前团结。
(15)17)70年代大崛起做准备。
1966(18)十五、完成于民者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盘剥下,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
(31)42-46)吴浊流说:“回想我写这部小说的动机,是因为我们在殖民地生存的本省知识阶段,任你如何能忍耐善处,最少限度也要遭受到像这部小说中的主角一样的精神上的痛苦。
所以,我写这部小说来给有心的日本人看看,并且留给我们后代的人知道。
”正是这种使命感推动者吴浊流冒着生命危险,写成这样一部在当时不可能发表的不朽作品。
貌,高度概括了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等真实面貌,对日本殖民主义同志下的台湾人民的悲苦境遇,身心所受到的巨大创伤以及他们不甘忍受异族压迫、奴役,盼望祖国强盛的心愿,作了全景式的逼真描绘。
整部组品充满着高涨的民族意识和强廊中不可多得的杰出典型形象。
为日据时期台湾爱国知识分子在悲苦境遇中的觉醒和抗争的典型人物:①充满义无反顾的反抗精神。
作为日本殖民地的“贱民”,胡太明对奴隶生涯有着切肤之痛,种族歧视、经济掠夺、文化奴役,将其逼上反抗的道路。
他慷慨题诗:“志为天下士,岂甘做贱民?……同心来复旧山河,六百万民齐奋起,誓将热血为义死。
世界华文文学复习资料徐丽芳整理
世界华文文学定义:在世界范围内,凡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来创作的文学,通称世界华文文学。
特性:故土性、融合性、本土性(杜国清“文化传统”、“本土精神”、“外来影响”)——台湾文学(中国属性)时限性:指从台湾被割让、沦为日本殖民地后开始,直到今天处于与大陆相异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质的文学。
特点:鲜明的民族性、突出的地域性、强烈的文化性孕育期:1919年秋,应声会1920年1月,蔡惠如,林献堂等“亲民会”——标志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办《台湾青年》1921年10月17日,蒋渭水“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报》最早白话文学作品:追风的诗歌、〈她要往何处去〉摇篮期:提倡白话的文章:陈忻〈文学与职务〉,甘文芳〈实社会与文学〉,陈瑞明〈日用文鼓吹论〉张我军〈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台湾文学界〉、〈为台湾文学界一哭〉、〈请合力拆下这座败草的破旧殿堂〉文坛“清道夫”的美誉;旧派:连雅堂、郑军我等;新派:张我军、赖和、杨云萍“三杰”张我军“清道夫”〈乱都之恋〉——第一部白话诗集。
赖和——台湾“鲁迅”,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人,〈斗热闹〉〈善讼人的故事〉等“文学是社会的缩影”。
杨云萍〈光临〉〈黄昏的蔗园〉〈秋菊的半生〉成熟期(1926-1937):“黄金十年”,1930年黄石辉〈怎么不提倡乡土文学〉——最早提倡乡土文学。
1934年成立“台湾文艺联盟”——“以联络台湾文艺同志,互相图谋亲睦以振兴台湾文艺”为宗旨,11月〈台湾文艺〉创刊,日据时期寿命最常,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杂志,其后有〈台湾新文学〉。
杨逵,“文坛的老兵”“压不扁的玫瑰花”成名作〈送报夫〉,〈春光关不住〉最有影响和代表性。
吕赫若,〈财子寿〉获得首届台湾文学奖,讲究技巧,结构完整朱点人,“麒麟儿”,杨守愚低潮期(1937-1945):吴浊流,“记录历史的人”〈亚细亚的孤儿〉被公认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雄壮的叙事诗”,〈先生妈〉政治讽刺精品。
光复后的台湾文学未辉煌的原因:一、台湾的光复虽然使台湾人民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世界华文文学新世界
一、华文文学在世界已故德国汉学家马汉茂曾在1966年,于德国莱圣斯堡办过一次“现代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研讨会。
“世界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一词,根据王润华解释,是引用刘绍铭的翻译,他把“大英共和联邦”(British Commonwealth )中的共和联邦一词加以汉化,成为“大同世界”。
因为他认为目前许多曾为殖民地的国家中,用英文创作的英文文学,一般就称为“共和联邦文学”。
同样,世界各国使用华文创作的文学作品,譬如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以及欧美各国的文学创作,也可以称为“华文共和联邦文学”。
约略在此同时,即1964年,在台湾的亚洲华文作家协会亦已成立。
其后组织越来越扩大,目前除“亚华”有二十个分会代表外,“北美华文作家协会”(22个分会)、“大洋洲华文作家协会”(9个分会)、“南美洲华文作家协会”(9个分会)、“非洲华文作家协会”(9个分会)、“欧洲华文作家协会”(17个分会)、“中美洲华文作家协会”(6个分会)等七个洲际分会,至2001年均已组成。
这世界性的华文作家组合,。
也就是说,世界华文文学这种世界性“联邦”的发展,长达四十年,目前已完成它全球化的格局。
本来在这个格局中还缺了一大块,那就是大陆。
大陆自1949年后对世界华文文学之发展缺乏关注。
到文革以后,改革开放,才开始注意到大陆以外的华文文学现象,并由台湾而香港而澳门而全世界。
1979年,北京《当代》杂志第一期刊登了白先勇的小说“永远的尹雪艳”;同年,广州《花城》杂志创刊号曾敏之“港澳与东南亚汉语文学一瞥”介绍并呼吁关注大陆以外用汉语写作的文学,算是大作者简介:龚鹏程,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世界华文文学新世界龚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摘要:之前我们说“文学界”时,这个界,只是国家内部的一小块疆域现在,这个文学世界却已形成了超越国界的“世界华文文学”新世界。
在这个新世纪、新世界中,新的秩序当然还有待建立。
“世界华文文学”定义再辨析
“世界华文文学”定义再辨析朱双一摘要:借鉴国际学界有关歌德首倡之“世界文学”的新近研究成果,“世界华文文学”并非指全世界所有华文作品的集合,而是指在一种世界性视野下,能够跨越其固有境域而进入其它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各地进行交流会通并相互影响和接受的文学。
中国特有的“书同文”对于经典的永续传承和不同方音人群之间的交往,乃至凝聚民族认同、形成大一统国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这种特点和功能自然传递和延续到全世界各地的华文创作中。
史书美建构“华语语系文学”时,在史观上具有重大谬误,强调两极对抗的思维方式也与中华民族固有的宽和包容的民族性和大同世界理想格格不入,甚不可取。
在铭刻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展现中华文化丰厚内涵方面,华文文学具有无可比拟的长处。
与“世华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华人文学”等相比,承载和传播最丰富本真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华人民族认同的“世界华文文学”,是最为妥适的学科名称。
关键词:世界文学;书同文;世界华文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华人文学中图分类号:1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21)1-0011-10当代中国大陆文坛和学界对于大陆以外以汉字书写的文学的较大规模介绍和研究,起于1979年前后,此后迅速发展,至今已是日趋成熟的专门学科。
学科的名称也几经变易,最早简称“台港文学”,稍后扩大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再后确定为“世界华文文学”。
其间还有“华人文学”“华裔文学”“汉语新文学”①“世华文学”②,以及提倡一种新的批评范式的“华人文化诗学”③等等说法,甚至爆发过一场围绕“语种的”或“文化的”华文文学的争论④。
近年来旅美华人学者史书美、王德威等提出了“华语语系文学”并引起热议,也有大陆学者加以采用。
⑤相对而言,笔者较认同于“世界华文文学”的名称,并曾发表《世界华文文学:全世界以汉字书写的具有跨境流动性的文学》一文⑥,其题目也代表了笔者对此概念的基本定义,但深感有些问题值得在学术层面上进一步加以补充、辨析和阐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华文文学(1)二、所谓华文文学,是指用汉语言文学写成的文学作品,均称作世界华文文学。
(1)年4月22日创刊于美国旧金山。
(3)le勒指新加坡),于年创办。
(3)(4)(6)(一)海外华文文学既具有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又呈现出了与中国文学迥然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独特风貌。
(6)(二)海外华文文学大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家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因此较少创作流行小说。
(8)(三)语言运用上浓郁的本地色彩。
(9)八、海外华文文学,主要取决于作家的辛勤劳作与海外华人共同的努力,同时也取决于华语、(10)1920年7(11)十一、1924生。
代表:活跃的理论家,又是有成就的诗人和小说家。
(14)14)(14)盟的成立,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台湾进步作家的空前团结。
(15)17)70年代大崛起做准备。
1966(18)十五、完成于民者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盘剥下,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
(31)42-46)吴浊流说:“回想我写这部小说的动机,是因为我们在殖民地生存的本省知识阶段,任你如何能忍耐善处,最少限度也要遭受到像这部小说中的主角一样的精神上的痛苦。
所以,我写这部小说来给有心的日本人看看,并且留给我们后代的人知道。
”正是这种使命感推动者吴浊流冒着生命危险,写成这样一部在当时不可能发表的不朽作品。
貌,高度概括了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等真实面貌,对日本殖民主义同志下的台湾人民的悲苦境遇,身心所受到的巨大创伤以及他们不甘忍受异族压迫、奴役,盼望祖国强盛的心愿,作了全景式的逼真描绘。
整部组品充满着高涨的民族意识和强廊中不可多得的杰出典型形象。
为日据时期台湾爱国知识分子在悲苦境遇中的觉醒和抗争的典型人物:①充满义无反顾的反抗精神。
作为日本殖民地的“贱民”,胡太明对奴隶生涯有着切肤之痛,种族歧视、经济掠夺、文化奴役,将其逼上反抗的道路。
他慷慨题诗:“志为天下士,岂甘做贱民?……同心来复旧山河,六百万民齐奋起,誓将热血为义死。
”吐露了数百万不愿做奴隶的台湾同胞的心声。
②既受日本当局歧视,又得不到祖国信任的“孤儿”形象。
作为正直善良的读书人,胡太明苦闷不堪,想在纷乱的世上求得一个宁静的安生立地之所。
抗日高潮中,他裹足不前被当做日本间谍而逮捕入狱,逃回台湾喘息未定又被当做间谍嫌疑而受到殖民当局的严密探视。
“命中注定我们是畸形儿,我们自身并没有什么罪恶,却要遭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③成熟坚定的爱国者。
亲眼看见一批“救国义勇队”的英勇战士面对日寇屠刀,大义凌然,为国捐躯,在血泊中倒下,他看到了台湾同胞潜藏着的不灭的民族精神,思想产生了生华。
他由一个妥协者一跃而变成一个“狂人”,一个成熟的坚定的爱国者。
最后,他踏上了民族抗日的最前线,成了一名真正的抗敌英雄。
泪史和无与伦比的百万巨著。
《台湾人三部曲》全书分为三部。
(52)他们与各路义军配合,用落后的武器英勇杀敌,以陆家子弟战败归来两度建军奔赴沙场的壮举结束。
20绘了以反压榨反掠夺争民主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表现了台湾只是分子的觉悟与反抗。
日警跟踪,隐蔽于插天山的曲折经历,广泛深入反映了台湾民主的反抗情绪。
描绘了抗日只是青年的献身精神,揭示了人民反侵略战争必胜的规律。
的困惑、愤慨与挣扎、妥协。
在拜金主义欲望操纵的社会中,一个出色的人才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葬身了,小说从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意识失落这一角度,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社会的腐败,整部作品色彩黯淡,情绪低沉。
(75)二十、写于50是葡籍官员的私生子,由于缺乏家庭教养,沦为黑社会走卒,作恶多端;可又由于官场腐败,白朗得到庇护,逍遥法外。
后来被投入监狱竟得知是黑帮陷害,他终于在血的教训中悔悟,决心重新做人。
作品所塑造的白狼这个人物是前所未有的,为澳门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富有澳门社会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105)(一)宏伟壮阔的史诗式结构(120)方北方热衷于对历史的理解和表现。
他不仅理解了中国抗日战胜和解放战争那段历史,理解了马来亚华人的创业和发展史,作为一个小说家,他成功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风云三部曲》中,他表现了一种历史精神,在宏伟壮阔的结构上承载着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寇的投降、国民党的溃败都使得方北方的史诗般结构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整部作品在连贯的时间“早晨——上午——黄昏”中一气呵成,首尾呼应,小说的史诗般的结构与历史发展轨迹合拍,更显出一种恢弘和雄浑的的气度。
(二)白描手法的运用应用的文学创作上的白描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勾勒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方北方的小说极少对人物和环境以及气氛作精致的描写,他主要还是采用叙述的笔触,在故事的矛盾中去凸现人物精神和精神状态。
有时他用两种不同的行动结局作为比。
如《头家门下》的史德林的贪婪悭吝,史宽容的阴险毒辣,史舒荣的荒淫堕落都在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和对比差异中凸现出来,无形之描写有神来之异彩。
136-138)(一)情真意切。
梦莉散文以情贯穿全文,其情包括人情、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民族文化情。
以情动人、状物写景则融情于物、注情入景;叙事说理则寓情于事,情理相应。
梦莉散文中的情景是作为文章灵魂而存在的。
她不仅善于抒情,更因为感情的真切和诚挚,使她的作品成了一个浓郁的感情世界。
她在《烟湖更添一段愁》中写道:“把真爱奉献给自己所爱的人。
”在《雾海情天》中说:“真爱是不计一切的奉献”。
梦莉的真情实爱使她在作品中情不自禁,自然而然地流露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二)梦莉散文的语言风格极其突出。
它集中抒情美、音乐美、绘画美为一体,并以柔美见长。
A梦莉的作品无论是叙述、抒情、描写还是议论,其语言都浸润着真纯痴迷,浓厚的人情味、人情美。
B梦莉继承了中国散文讲究音乐美的优秀传统,注重音调和谐,节奏优美,朗读其散文常常有琅琅上口之感。
如她常用四字一词或一句,在音韵上对应,形式上对称,语感上富有节奏。
C梦莉的语言还富有绘画美,散文中有诗必有画。
如《小薇的同童年》中描绘环境的恶劣一段:“一天夜晚,大地格外的黑漆漆,猛然一个闪电在窗口掠过,接着就轰隆隆一声巨雷,……雷声远去,雨却更大,风也狂刮起来,整个大地像在咆哮怒吼……”这里有“色”:黑漆漆、闪电,有“声”:雷鸣、雨啸、风吼。
在声色交加极富绘画的语言中,一幅人生困境图显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小薇童年的坎坷和不幸。
165-166)(一)结构的艺术,尤其表现在长篇小说上。
於梨华能够不断地创作长篇,与她善于把握长篇小说的结构式分不开的。
於梨华的作品显示出她对长篇小说结构艺术的敏感和创造艺术结构的能力。
其长篇小说机构表现出两个特点:1、作品沿着主要矛盾展开情节。
其他事件围绕主要矛盾演进,有放有收。
这样既展示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又可以集中地表现主要人物的心理性格。
2、作品中的主要矛盾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物心理、性格的发展。
如《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主要矛盾是牟天垒对美国生活的厌倦。
而意姗则极力想去美国。
期间的纠葛是小说的主线。
(二)丰富的感性世界。
A於梨华特别善于描写,如牟天垒从美国回到台湾家中,作品没有仔细交代他在美国的生活,而是直观描写他在美国的几张照片。
B善于比喻。
如如嫚在梳妆台前看到“照片里的人她不认识了,镜子里的人,她也不认识了,更不想去认识了”。
镜子里的人代表现在的自己,照片里的人是过去的自己。
写出了如嫚的凄苦心境。
伦理对人性的压制没有也不可能最终消灭人的自然性,它只不过使其遭受扭曲以至变态。
她曾要求庆生带她走到遥远的地方,她也知道社会容不下她的爱情,因此在真正面对现实时,她感到绝望。
(玉卿嫂年轻守寡,到容哥儿家帮佣。
暗下里对庆生产生炽烈的痴恋。
发现庆生另有所爱时,她感到绝望,杀死庆生,也自杀身亡。
)(167)二十五、白先勇小说。
主要表现为:(一)卓越的形象刻画(170)白先勇的小说特别善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人物刻画上,作者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既有典型环境、典型氛围的创造,又有细节的描写,同时采取意识流、象征、对比等手法。
如《芝加哥之死》中,吴汉魂在芝加哥的具体生活没有描写,只写他的书籍。
吴汉魂把自己囚禁在数的高墙之内,暗示他与世隔绝。
再如《滴仙记》中李彤的佻达与疲惫的对比,显露了人物性格的隐私。
(二)全知的叙事与戏剧化叙事的结合全知叙事视角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段,它的优点是叙事简洁明快,人物、情节转化自如,但其缺点是拟真性效果不强。
白先勇没有舍弃传统小说的明晰性,但又经常采取与戏剧化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叙事人和角色的统一。
例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金大班的泼辣无耻又天性未泯。
快。
这个别开生面的出场,既为江、余两人的认识与相爱开了一个头,同时也为江啸风的人格定下来一个基调。
他弹奏的虽然是西洋乐器,但那乐曲却纯粹是中国气魂的,既有音度平和幽婉的东方气氛,同时又有唐诗的空灵深远的境界,带有中国特有的大气磅礴与含蓄。
这首钢琴曲,生动地渲染了江啸风的中国意识。
他的指导教授对他十分器重,希望他能创作一部西方的现代交响乐,再拿一个音乐理论博士的头衔,这样就有资格在德国留下来了。
但放弃了本来唾手可得的诱人的职位和忧郁的生活,甚至不得不与他深爱的人余织衣闹翻,毅然回台湾去,在寂寞的环境中创造我们的歌,推广我们的歌。
后来在一次因台风袭击以至海水少年高涨的自然灾害中,他救起了落水的老人和小孩,自己则被水淹死了。
(173)与都市有关。
她的小说揭示了都市生活的特性,都市人性的秘密。
(176)1、民族文化传统往往成为诗人想象的诗意的空间。
《江河月》中,作者的想象如月夜中浮动的月光,拂过“从阿拉斯加到白令海峡,从塞纳河旁道罗马公园;拂过中国古老的历史,历史中的传说”。
但诗歌又收束于明净的月光,月光下的江河。
这月光、江河成了一种精神氛围,成了一种血脉之源。
“多少儿女,多少心,心心相连爱母亲;多少游子,多少情,情深似海海无边。
”表现对东方古老意境的沉湎、流连。
2、对内心情结的解析。
如《父亲》《母亲》两首诗的起笔低沉而直接,把感情迅速地激发了除出来。
“曾为此感到痛心,他将他父亲怀中的黄土,那一抷数千年的黄土,给扔了,父亲在地底下痛哭。
”“曾为此感到伤心,她将母亲家乡的筷子给折了,母亲在黄泉中抽泣。
”诗中的“他”和“她”失落于异国的“洋房、小车”,“金银首饰、公寓别墅”,但物质的迷蒙不能置感情的失落不顾而长久地沉睡,醒来时必然是强烈的感情震动。
“一阵西风卷起”,“一阵雷声,一阵闪电”,诗歌用自然地景物来比喻内心世界感情上大幅度的波动。
震动后的清醒时精神上、感情上的回归,于是被怀疑、被否认的父亲、母亲又回到了游子的心中。
(184)写得很感人。
许世旭的父亲是患胃癌去世的,临终前经过两个月的痛苦折磨,辗转呻吟,许世旭身为人子,眼看父亲如此受苦,心如火焚。
后来父亲病情急转直下,他终于忍不住热泪盈眶,端正地跪在父亲身旁,说道:“爸!您到您平常喜爱的青山区,永远注在哪儿不知该有多么舒服!现在您将变成仙鹤展翅翩翩,到那无尘染的天国获得永生,祝您忘掉一切,无牵无挂的飞去吧!那将是非常轻盈愉快的,您喜爱的子女们也将有一天会回到您的身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