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靳丛林
张福贵
03
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研究
“五四”前后中国文学从古代——现代的转型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思潮。
王学谦
王桂妹
04
中国新文学思潮研究
讲授百年来新文学思潮及重要文学现象。
张福贵
王学谦
附表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代 码
0501
二级学科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
代 码
050106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鲁迅研究
全面认识鲁迅思想与创作,掌握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确立深化鲁迅研究的基点。
刘中树
张福贵
02
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研究
05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梳理世界华文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掌握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相关理论构架。
白 杨
06
哈萨克文学
以中国哈萨克文学为主要内容,对哈萨克 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进行描述。
吴孝成
07
附表二
硕 士 生 课 程 设 置 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教师代码
影视文学研究
港台文学研究
王学谦
孔朝蓬
白 杨
64
64
64
4
4
4
1
1
2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试考试考试
选
修
定位与出路——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究的 性”〕 不如使其真正独立, 避这 依附 〔, ’ 规 一 科在 学 研究过程中因 “ 定位暖昧 [2 定位 ”l或
漂移,而不可避免引发出的种种尴尬问题。注
意,建议世界华文文学从 “ 中国文学”一级学 科中独立出来,只是一种研究策略的整合性思 考,是对阐释对象无定性归类的建设性学术立 场, 并不存在中国文学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生
36
华文文学 2006.5 . ( 总第 76 期)
定 位 与 出 路
一 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周 萍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被学术界接受与认可并引起重视已是既成 事实。然而,由于这一学科的建立与自 身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导致学科定位漂移,缺乏 有效规范依据,致使研究对象无定性归类和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就学科研究策略的整 合性思考,建议提升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级位,与 “ 中国文学”同属一级学科来展开讨论, 规避这一学科因定位x 移而引发研究过程中的两难、悖论、多元等困境及现实问题。 关键词: 无定性归类; 提升级位; 整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1 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677(2006)5-0036-05
幸福的是海神,是她出生为渔家女时的神抵信
研究的生态环境,展示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与 整合。然而, 介于目前学科研究对象的无定性 归类之尴尬,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仍将 其依附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下的现实, 还有个 别研究实体不认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应属于中 国的主流文化体系等等。问题的出现固然有着 学科内部建设种种不到位的不足与缺撼, 但追 根溯源,还是学科初创时的战略远谋不到位。 把本就该属于中国文学研究范畴的台、港、澳 文学研究,纳入和世界各国的华文文学研究并 列, 并作为这一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 就为世 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定位漂移和无定性,埋下不 规范的根苗, 致使研究对象的无定性归类和研 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总要面对两种关系的困扰: 第一,和中国文学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 在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中,不能回避本不属 于中国文学研究范畴的东南亚各国华文文学, 美洲华文文学, 澳洲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 等。这些本该属于他们所居住国国家文学组成 部分的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华文文学,尽管有着 和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联系: 用汉语 言创作; 族群意识的中华民族化; 文学观念、 思维方式有对 “ 五四”新文学的延续和传承以 及作家内心一脉相通的儒家意识诉求等等。但 由于所居住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不同, 长期 的意识形态的华洋混合状态,不同的审美价值 体验, 使得这些华文文学的内涵发生质的转 变。比 如在对待 “ 人”与 “ 然”的关系问题 自 上, 海外华文文本更重视人的个体价值对于自 然的理性超越。在荷兰华文作家林循女士的长 篇巨著 《 天望》中我们看到,作者以自 然天体 与人类生存处境的交织,来叩问文明及寻求生 命意义的所在,她把宇宙作为她认知存在的对 象,并希望在宇宙之外寻找能超越存在的主
研讨会会议策划方案
研讨会会议策划方案【篇一:大型学术会议策划方案】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筹备方案一、会议时间定于6月28日至30日,会期3天。
二、会议地点宿迁学院新图书馆报告厅三、参会人员(100人)2. 港澳和海外以及大陆的知名专家、学者、作家、传媒人士,各所研究机构和高校代表。
四、会议议程见附件。
五、所需经费预算与会学者支付来往机票及当地交通费用,现场会费及其它由宿迁学院负责。
详细见附件。
六、工作分工(下设三个工作组)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2011年6月10日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受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委托,由宿迁学院承办、江苏省文联协办的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6月28—30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召开。
素仰您学养闳深,特专函邀请光临大会,共襄世界华文文学之盛举。
相关事宜如下:一、会议总议题:多元文化共建的世界华文文学分议题:1.近三十年华文文学学术史梳理;2.两岸四地文学对话;3.海外文化语境中的华文创作与研究;4.华文文学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的新问题;5.世界各地区华文文学最新信息交流。
二、报到时间:2011年6月27日全天三、报到地点:宿迁京杭大酒店四、会后文化考察:古楚大地一日游五、经费:活动期间,与会者支付来往机票及当地交通费用,宿迁学院负责落地招待、迎接,市内交通,7月1日古楚大地一日游,会议期间饮食,以及其他会务费,会议论文出版等费用。
六、论文提交时间:6月1日前。
根据研究会理事会决议,本届研讨会论文集将在会后编选出版。
您收到邀请函后,请于2011年1月15日前填写会议回执,并采取邮寄信函或E-mail回复。
七、联系人:张先生李女士电话:0527 –8*** …传真:0527 –8 ***… 联系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黄河南路399号宿迁学院教师教育系(邮编:223800)邮箱:*******************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印章)二○一○年十月三十日“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回执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经费预算表会议名称: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人数: 100 人会务组人数: 30人会议起止时间:6月28日至6月30日举办地址:宿迁学院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安排6月27日(星期一):9:00—22:00 报到地点:宿迁市京杭大酒店6月28日上午:8:00—8:30 开幕式8:30照相合影地点:宿迁学院内喷泉湖湖畔12:00—13:00 中餐地点:京杭大酒店6月28日下午:14:30—17:30 分组讨论地点:宿迁学院【篇二:研讨会议策划方案】2011中国(郑州)国际学生用品博览会研讨会议策划方案前言郑州---全国八大古都之一,自古被称为商都!几千年来在商贸领域的广泛内涵,引领了多个经济发达朝代的主流市场,这里历来就是全国商品贸易的集散地。
命史、依据和学科定位--关于华文文学研究
讨论 的主题 。由于最初 向大 陆介绍 台港 文学的 , 主要是 由台港移居 海外 的作家 , i的作 品便也 他4 " ] 被放在 台港文学之 中进 行讨论 。但到第三届深圳 会 议 (9 6年 ) 人 4 已经 感 到 , 只 台 湾和 香 18 , i " ] 仅 港, 还难 以包 容世 界上诸 多 同样用 汉语写 作的文
维普资讯
・
专题 研讨 ・
华 文 文 学 研 究 的 理 论 突 围
主 持 人 : 登 翰 ( 建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博 士 生 导 师 ) 刘 福
主持 人 的话 :
迄 今 少有 争论 的世 界 华 文 文学 ( 去我 们称 为 “ 过 台港 澳 暨 海 外华 文 文 学” 研 究领域 , 于今 年 ) 由 二 月《 艺报 》 发 表 的 一篇 文章 , 文 上 打破 了长久 以 来的沉 寂状 态。这 场 争论 从 另一 个 方面告 诉我 们 :
走过 了 2 0年 历程 的世 界 华 文文 学研 究 , 无到 有地 受 到 了社 会 和 学界 普遍 关注 的 同时 , 遭 到 一 从 也 些人 的质疑 。这 种 事 实上 存 在 已久 的质疑 , 有 关于 学术 水平 和 研 究方 法 , 有对 整 个 学科研 究持 既 也
否 定 态度 。无 论 争论 的双 方意 见如何 相 左 , 其积 极 意 义在 于强化 了我 们 对 于世 界 华 文 文学 这 一特
初具 规模并 正逐 步为社会和 学界所接受 。 较之 2 0 年前, 我们 看 到 , 这一 领域 已经形 成 了一 支相 对 一
作 者 简 介 : 登 翰 (9 7 , 。 建 社 会 科 学 院研 究 员 、 建 师 范 大 学文 学 院 博 士 生 导 师 。 刘 13 一) 男 福 福
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以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为例
10 6
一
、
多重 、流 动的文学史观
对 “ 四” 至 今 的 中华 民族 文学 的研 究 已取得 了有 目共 睹 的 成绩 ,但 还 存 在 种 种 看 不 清 五 楚 的地 方 。一方 面 是 某些 文 学 资 源被 “ 过度 开 掘 ” ( 如 在某 种 意 识 形态 理 论 的 支 配性 影 响下 , 例 从某 种 角度 去描 述某 段 文学 史 ,又 不甘 心于 “ 文学 的空 白”,于 是 就竭 力 挖 掘其 资源 ,包 括 努力
世界 华文 文学 和 中国现 当代文 学关 系密切 ,中国现 当代文 学 的历史进 程就 是 同时发生 于 中 国
大 陆 、台湾 、港澳地 区和海外 华人社 会 的某些历 史 空 间 ( 留学生 、第 一代 新 侨 民等 ) 如 。关 注 世 界华 文文 学显 然能在 汉语 新文 学 /中华 民族新 文 学 的 整体 背 景 上 加强 “ 界华 文 文 学 ” 和 “ 世 中
界 华 文 文 学 的存 在 以 民族 语 言 的根 提 醒 着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教 学、 研 究 走 出 国族 意 识 的 局 限 ,使 其 学 术
期待 、努 力更好 回归文 学 自身。
[ 关键词 ]中国现 当 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学科建设
[ 图分 类号 ]I 6 [ 献标 识码 ]A [ 中 2 0 文 文章 编号 ]10 1 X (01 3 06 0 00— 1 21)0 — 1 4 0—8
要 内容 ) 。对 于 中 国现 当代文学 学 科 而言 ,防 止或 医治 这些 弊 病 的一 剂 “良药 ” 是世 界 华 文文 学
学 科强 调 的多 重 的 、流 动 的文 学史 观 。
世界华文(华人)文学研究:来自日本的视角
世界 华文 ( 华人 ) 文 学研 究 : 来 自 日本 的视角
[ 日本 ] 星野幸代
摘
要 : 目前在 美国 与西欧 的中国 文学学术界 , 海 外华人 文学越来 越受到 关注 , 每年 有许 多的相
关研讨会在 召开 , 很 多大 学也 都开设 了华人文 学讲座。 然 而很遗憾 的是 , 在日 本 的大学 里这种情形还 很
作者 简介 :星野幸代 , 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 院国际语 言文化研究科副教授 , 文学博 士 。
・
1 l 2 ・ 华文文学 2 0 l 3 . 6 . ( 总第 1 1 9期 )
文 学 研 究 等 专 题 的共 3 3篇 论 文 及 3篇 书评 , 是 以神 户 大 学 名 誉 教 授 山 田敬 三 先 生 为代 表
的“ 华人文化 文学 ( 华人文化与文学 ) 国际学 术研讨会” ( 立 教 大 学 、台湾 大学 共 同 主办 ) 与 2 0 1 0年 l 0月 名古 屋 大 学 杨 晓文 教 授 发起 并 邀 请 到 中 国绍 兴 文 理 学 院 世 界 华 文 文 学 研 究 所 所 长 朱 文 斌 副 教 授 来 做 专题 报 告 的 “ 世 界 华 文 ( 华人 ) 文 学 国 际学术 研 讨会 ” ( 名 古屋 大 学 国际 言 语文 化 研究 科 主办 , 发 言 人 有杨 晓 文教 授 、 美 国文 学专业 的松下 千雅 子副 教授 及 笔者 ) 。 关于世 界华人文学 研究 的专书也 只有一 本: 《 境 外 文 化 : 瑕 太 平 洋 圈 华 人 文 学 ( 境 外 的文学 :亚太地 区的华人文学 ) 》 ( 山 田敬 三 编, 汲古书院, 2 0 0 4 ) 。这本 书 内容很 充 实 , 包 括 有 台港 文 学 研 究 、 东南 亚华文文 学研究 、 美 华
华文文学独特风景线的呈现——评方忠《雅谷汇流》及其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会。1 9 7 9 年至今 , 出版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著作数 以 干计 , 发 表 的世界 华 文 文学 评论 和 研 究 文章 数 以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3— 0 l
作者简 介: 陈辽( 1 9 3 1一) , 男, 江 苏海 门人 , 江 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 究 员, 主要从事 中国文 学及文 艺理论研 究。
真的成 立 以后 当代文 学 中这 一 领域 的空 白 , 这 是 华
文文学 中 的第 一 道 亮 丽 的风 景 线 。 自 有 以 文 字 为 载体 的文 学 以 来 , 文学即有雅文学和俗文学之 分。
《 诗经》 中的“ 风” , 是当时诸侯各国的民歌民谣 , 是 口头 文学 经 孔 子 编 选 以 后 , 进 入了《 诗 经》 , 与《 诗 经》 中的雅文学 “ 雅” 、 “ 颂” 平等齐肩。鲁迅 指出 :
( 总1 5 7 期)
(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s )
华 文 文 学 独 特 风 景 线 的呈 现
— —
评方 忠《 雅谷 汇流》 及其世界华文文学研 究
陈 辽
( 江 苏省 社 会科 学 院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1 3 )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o 6 . 7
了, 而且成 就 卓著 。 正是 在 新 中 国 成 立后 的 十七 年
和“ 文化 大革 命 ” l O年 间 , 香港 、 台 湾 的 通俗 文 学 有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异 化 和 人 的 异化 , 有 一 定 进 步 意
义; 在 艺 术方 面 , 重主观表现 , 重艺术想象 , 重 形 式
东南亚 、 东北亚等地 的华文文学。在 新时期之前 , 国内文学界对 台港澳华文文学和世界各 国的华文 文学 , 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如果对它们有一点概念 的话 , 那 也 只有几 句话 : 台湾 文学 是 “ 反 共文 学 ” ; 港 澳无文学, 是 一 片 文 化沙 漠 ; 世 界 各 国 的华 文 文 学 是资本主义文学。新时期到来 , 台港澳文学及世界 各国华文文学先后被 引进 、 介绍到了大陆 , 打 开了 人们的眼界。从此 , 研 究世界华文文学 的学者 、 专 家 日见其 多 。 世界 华 文 文学 这 门课 程 进 入 了许 多 高等 文科 院 校 , 有了硕 士点、 博 士 点、 博 士 后 流 动 站, 世界华文 文学 从 一门边缘 学 科成 了 一门 “ 显
“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韩宇'摘要:2017年4月8日至1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会议以“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问题为主题展开深入探究,发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声音%本文从“世界华文文学相关概念的厘定”“世界华文文学作家及作家群研究”“世界华文文学作品研究”三方面对会议声音进行了提炼归纳,试图通过主题分类,较为全面地检阅本次大会成绩,展示学科的长足发展,展望研究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跨界发展2017年4月8日至10日,“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相聚杭州,济济一堂,在多个视阈与问题中,对“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开拓出较大的问题场域与论辩空间°本次会议共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101名,提交论文53篇,会议期间举行主题演讲6场,论文报告44场,评论10场,使本次会议得以从不同视角多维切入世界华文文学,呈现出百家争鸣、众声喧哗的学术风貌。
检阅来自会议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世界华文文学相关概念的厘定随着文学史观念的不断演进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创作现象和历史存在受到了广泛关注。
世界华文文学不仅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历史源流和现实支点,也成为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生长点。
但是由于历史、现实以及学理上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世界华文文学所包含的的创作现实与文学史命名相当混乱,产生了数量诸多又相互存在复杂交错关系的子概念。
【迈向华文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
【迈向华文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一、“海外华文文学”概念的辨析大陆关注海外华文文学是从新时期开始的,1979年4月,广州《花城》创刊号发表了曾敏之的关于大陆外的华文文学研究的《港澳及东南亚汉语文学一瞥》文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学者对“台港文学”的关注。
1986年,因较多海外华人作家和学者参与,第三届讨论会把会议名称由“台港文学学术讨论会”改为“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
暨南大学的饶芃子认为,这一更名意味着评论界已经认识到台港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差异性。
到了1991年的第五届研讨会,由于有澳门的代表参加,会议又将名称改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的加速,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1993年的第六届研讨会,将会议的名称改为“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而且成立了“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
“世界华文文学”的命名,表明海内外的华文文学研究,都应该具有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念。
xx年5月,在暨南大学正式成立了“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
海外华文文学从“台港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这一命名和内涵的不断深化,反映了我们努力从未成熟寻求走向成熟的过程。
随着我们对研究对象的不断拓展,近年来较多讨论的从语种的华文文学到族性的华文文学再到文化的华文文学,则更富于历史感地触及了华文文学的精神和本质。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通常是指对于大陆以外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以中文汉字书写、创作、出版为其主要特征的文学载体及其作家、作品所进行的研究和论述。
这是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学研究领域,它有着世界的整体观念,它所强调的是被历来研究者忽视了的 __之外的华文文学。
因而华文文学,在空间上,主要指 __外华文文学,因此有了被当前学术界默认的海外华文文学的称谓。
从文学地图上看,海外(不包括台港澳)华文文学有北美板块、东南亚板块、澳洲板块、欧洲板块。
近年来华文文学研究的焦点与热点
近年来华文文学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陈美霞华文文学研究具有较为深厚的学科基础与学术积淀。
近三年来,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热点现象。
既有从学术自身生长出来的热点问题,如史料整理与学科建设、陈映真与经典作家研究等,也有反映时代语境与人民心声的学术热点,如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承、华文文学与文化抵抗等议题。
一、学科建设与史料整理作为与改革开放同期起步的学科,华文文学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绩。
学界曾提出“语种的华文文学”“文化的华文文学”“族裔的华文文学”“跨域的华文文学”“复合互渗的华文文学”等概念。
刘登翰和刘小新曾以“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系列论文参与华文文学理论建构。
针对“华语语系文学”的偏执,沈庆利认为“跨境华文文学”的提出,最大限度保持该学科跨区域、跨学科、跨疆界的“文化特区”性质,含有探索华文文学全球交流共融之意。
①朱文斌认为应回到具体历史语境,从史料出发,重构和编纂华文文学史。
受客观条件所限,华文文学史料搜集整理相比其他学科难度更大。
近期,华文文学史料搜集整理乃至数据库编撰成为学界热点。
2023年白杨教授的“百年海外华人文学社团、期刊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2019年赵作者简介:陈美霞,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祖国大陆台湾文学学术史研究”(FJ2021B085)。
①沈庆利:《论“跨境华文文学”的提出》,《暨南学报》2023年第9期。
095学术动态稀方教授的“香港文艺期刊资料长编研究”、2022年凌逾教授的“香港当代报章文艺副刊整理与研究(1949—2022)”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赵稀方围绕“香港文艺期刊资料长编研究”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在《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发表多组相关文章。
2023年程桂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下香港的内地作家轶作辑考、年表编撰与整合研究”也与香港文学史料整理相关。
共创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者与作家,和来 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 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共 110 余人共聚一堂, 围绕 “ 共创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的主题进
行了研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刘泽彭副主任出席开幕 式并致辞。对于本次研讨会在世界华文文学的 研究和推广方面所作的工作, 他给予了高度评 价, 并表示: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从某种意
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华文文 学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并就当今华 文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会 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 “ 故园想象与创造历
的中国热、汉语热,为当前世界华文文学的创 作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国务 院侨办将继续积极为海外华文文学发展提供更 多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强华文文学与世界 文化的交流与推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 长饶尤子教授、吉林大学赵继副校长、文学院 院长张福贵教授和台湾佛光大学黄维裸教授等
史” “ 、 启蒙/ 救赎思潮 (或意识) 与华文文
学” 东亚汉学与文化传承” 华文文学生态 、“ 、“
人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从不同侧面展望了华
文文学的发展趋势,并对华文文学学科发展的 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大会开幕式后, 8 位代表做了主题性学 有 术报告,包括杨匡汉 ( 中国社科院) 的 《 路和
问题研究 (含中心与边缘、文学格局、边缘化 写作、内部平衡、离散与聚合等问题研究)” 、 “ 华文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等。会前共收到 学术论文80 多篇,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名为 《 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的论文选集。
作者简介: 李苹苹、张涛,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1 10
李苹苹 张 涛: 共创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 “ 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国际汉学与世界华文、华人文学
学。
在西方 , 汉学研究萌发 于意大 利旅行 家所写 的《 马可波
罗游记》 。此后 , 随着 18 年耶稣 会入 华传 教 , 多 的传教 53 众 士开创 了汉学研究 的新 局面 。 些传教士熟读 中国经 书 , 这 能
够熟练地使用 中文写作 。到 10 止 , 80年 共著有 中文著作 7 0 6
中国的学典籍也 随之传 人 日本 。此后历 经 日本的 飞 鸟奈
莲、 沙畹 、 、 希和等几 代汉学 家 的努力 , 2 微席 伯 到 0世纪 , 法
国汉学研究取得 了辉煌 的成就 , 成为西方汉学 的领军 者。英
良时代 、 时代 、 山时代 、 平安 五 江户时代 , 到德川幕府 时期 , 日 本 的汉学研究活动达 到鼎 盛阶段 , 时期 , 国宋 代 的朱 熹 此 中
6 0
围在 1 0 8 年鸦片战争后 开始 了汉学 研究 , 后有 伦敦 大学 4 先
维普资讯
学院 、 牛津大学 、 剑桥大学 等设立 了汉 学教席 。在 荷兰 ,8 5 17 年, 莱顿大学设立 了汉 学席 位 ,80年 , 学家 考狄 创立 了 19 汉 西方第一份 汉学 专业 刊物《 通报》 。瑞典 的汉学研究 源于 l 9 世纪末 , 文 ・ 定 的 中 国西 部探 险; 高本 汉 ( e hr 斯 赫 而 Br a n d
李 诠 林
(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 院 ,福 建 福州 3 0 0 ) 50 7
[ 摘要] 传统汉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研究文本的构成要件方面有着相通之处。范畴不断扩展的“ 中国
学” 学科与学科边 界不断游移的“ 界华文文学” 世 学科 更是 具有 多元的 吻合 面。 现 已初具 规模 的“ 世界华 文、 华人
灵根自植--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之我见
存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在某些人那里“海外华文文学艺术”背后的潜台词。海 外华文文学应当是对当代生活的折射,是华人关注当下生活的结果,是华人自 己的关照方式,它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都应当是有别于纯西方的,是东 方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当代呈现。在这一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交流与互 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当今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文化形象,不能再 以严重错位的“侏儒式的文化形象”,特别是某些人自己制造的个人化或妖魔 化的艺术形象,来扭曲当今中华民族在越界中的文化形象。这并非意识形态化 的僵化教条,而是一种客观事实。这就需要文学家从艺术情感与个性出发,表 达海外华人的精神诉求、民族身份的诉求,创造出更多海外华人世界的光鲜的 艺术形象。
“后后”结构主义的种种实验差不多发挥到了极限,时至今日,剩下的可能就 是文字上的衰竭、疲软和迷惘。如果我们重新回到“华文”的视点,那么,用 中文讲故事和用其他语言讲故事显然不会相同。任何“翻译”都有“不信”、 “不雅”、。不达”的可能。对于华文作家来说,把别人的语言拿来叙事自然不 是不可以,但难以达到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效果。华文是华文作家滋养品中主 要的维生素。用中文写作,书写对人生的体悟,对生命的感觉,对记忆的激活, 简洁,洗练,优雅,从容,可以写出一个完全的、深刻的、华人心目中的时间。 强调。华文视野”,正是用华人的心态看世界,用华人的语言表述世界。当然, 文学发展到今天,已不存在“纯粹中文”的问题,不存在方言、杂语“污染” 了普通话的问题。华文本身可以而且应当更开放一些,吸纳那些新鲜的、甚至 被视为。糙杂”的却是活在唇舌上的语言。但从“华文视野”看,正如现居美 国的小说家王清心所说,一个好的华文作家要做到一个句子里一个字都不能再 动,“好句子看起来像水,品了像酒,陈年老酒。深刻的句子,简单,又合情 理,如‘林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一。131重新确认搿水”与“酒”的关系, 意味中华传统文论在新一代华文作家心底的植根。
世界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1)二、所谓华文文学,是指用汉语言文学写成的文学作品,均称作世界华文文学。
(1)年4月22日创刊于美国旧金山。
(3)le勒指新加坡),于年创办。
(3)(4)(6)(一)海外华文文学既具有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又呈现出了与中国文学迥然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独特风貌。
(6)(二)海外华文文学大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家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因此较少创作流行小说。
(8)(三)语言运用上浓郁的本地色彩。
(9)八、海外华文文学,主要取决于作家的辛勤劳作与海外华人共同的努力,同时也取决于华语、(10)1920年7(11)十一、1924生。
代表:活跃的理论家,又是有成就的诗人和小说家。
(14)14)(14)盟的成立,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台湾进步作家的空前团结。
(15)17)70年代大崛起做准备。
1966(18)十五、完成于民者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盘剥下,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
(31)42-46)吴浊流说:“回想我写这部小说的动机,是因为我们在殖民地生存的本省知识阶段,任你如何能忍耐善处,最少限度也要遭受到像这部小说中的主角一样的精神上的痛苦。
所以,我写这部小说来给有心的日本人看看,并且留给我们后代的人知道。
”正是这种使命感推动者吴浊流冒着生命危险,写成这样一部在当时不可能发表的不朽作品。
貌,高度概括了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等真实面貌,对日本殖民主义同志下的台湾人民的悲苦境遇,身心所受到的巨大创伤以及他们不甘忍受异族压迫、奴役,盼望祖国强盛的心愿,作了全景式的逼真描绘。
整部组品充满着高涨的民族意识和强廊中不可多得的杰出典型形象。
为日据时期台湾爱国知识分子在悲苦境遇中的觉醒和抗争的典型人物:①充满义无反顾的反抗精神。
作为日本殖民地的“贱民”,胡太明对奴隶生涯有着切肤之痛,种族歧视、经济掠夺、文化奴役,将其逼上反抗的道路。
他慷慨题诗:“志为天下士,岂甘做贱民?……同心来复旧山河,六百万民齐奋起,誓将热血为义死。
学术会议策划方案
学术会议策划方案篇一:大型学术会议策划方案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筹备方案一、会议时间定于6月28日至30日,会期3天。
二、会议地点宿迁学院新图书馆报告厅三、参会人员(100人)1.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宿迁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领导。
2.港澳和海外以及大陆的知名专家、学者、作家、传媒人士,各所研究机构和高校代表。
四、会议议程见附件。
五、所需经费预算与会学者支付来往机票及当地交通费用,现场会费及其它由宿迁学院负责。
详细见附件。
六、工作分工(下设三个工作组)1.协调组:负责整个会议的组织协调。
组长:×××2.会务组:负责材料的打印、收集、装袋、分发,会议报到、签到,会场布置,媒体报道等。
组长:××组员:……3.后勤保卫组:负责经费、食宿安排,纪念品选购,会议人员患病就医及会议保卫工作等。
组长:×××组员:……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20XX年6月10日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受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委托,由宿迁学院承办、江苏省文联协办的第二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定于20XX年6月28—30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召开。
素仰您学养闳深,特专函邀请光临大会,共襄世界华文文学之盛举。
相关事宜如下:一、会议总议题:多元文化共建的世界华文文学分议题:1.近三十年华文文学学术史梳理;2.两岸四地文学对话;3.海外文化语境中的华文创作与研究;4.华文文学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的新问题;5.世界各地区华文文学最新信息交流。
二、报到时间:20XX年6月27日全天三、报到地点:宿迁京杭大酒店四、会后文化考察:古楚大地一日游五、经费:活动期间,与会者支付来往机票及当地交通费用,宿迁学院负责落地招待、迎接,市内交通,7月1日古楚大地一日游,会议期间饮食,以及其他会务费,会议论文出版等费用。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性的三个概念
作者: 张福贵[1,2,3,4]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3;[2]吉林大学人文学部,吉林长春130023;[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4]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页码: 34-38页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主题词: 世界华文文学;大文化;潜政治;真学术摘要:无论怎么界定,世界华文文学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学科概念,其差异所在只是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价值作出怎样的理解.由纷争到共识,也标志其正在从一个学术概念转为一种学科概念.然而,要真正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概念,还要从学科性与学术性的角度进一步确认和辨析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世界华文文学既是一个大中华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世界华文文学还应该是一个世界文化概念,世界意识、人类意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意识.第二,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潜政治”概念.文学总要承担具体的政治功能.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结缘是自古而然的,这一思想传统在近百年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中国作家和知识分子的一种宿命,也是中国文学真实的历史存在.因此使用这种政治文学一体化的分析方法,来评价中国作家和文学是具有特别的有效性的.世界华文文学承受着格外的历史重负,本土经验、中华意识与世界价值是其整个内涵.但是,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个有着强烈家国意识的文学领域,不能简单地承担过于重大的政治主题,家国意识不能等同于国家意识.政治意识应该是潜在的,不是显在的.政治意识越鲜明得到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就越小.由政治概念转化为一个潜政治乃至文化概念,评价世界的尺度最终才能成为世界的尺度.第三,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真学术”概念.世界华文文学包含了太多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民族的和个人的、历史的和当下的信息,具有极大的学术空间.移民历史、文化融合、个人传奇、跨国婚恋等民族与个人的故事都在其中展示.这些都构成了这一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首先要打破学科偏见,其次要有学科自强意识,再次要扩大研究视野,最后要寻求研究方法的新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一、写出下列作家的主要作品一部,并指出作家所属地区或国别、作品的体裁鸥外鸥:香港诗人,诗歌《和平的基石》吴浊流:台湾作家,小说《亚细亚的孤儿》铁抗:马华(马来亚华文)作家,小说《试炼时代》金庸:香港作家,小说《神雕侠侣》洛夫:台湾诗人,诗歌《石室之死亡》白先勇:美华(美国华文)作家,小说《孽子》聂华苓:美华作家小说《桑青与桃红》朱西宁:台湾作家,小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林海音:台湾作家,小说《城南旧事》陈映真:台湾作家,小说《夜行货车》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台湾新文学的诞生跟中国大陆“五四”新文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台湾新文学也是在大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在本质上始终追求着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倾向。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台湾文学又具有某些与大陆新文学稍异的个性,显出其鲜明的民族性,突出的地域性和强烈的兼蓄性等特点。
2、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呈现什么样的基本格局?抗战时期,内地硝烟弥漫,惟有香港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一块安静的乐土,从而成了全国抗战文学的一个中心,除了本地青年作者如谢晨光、侣伦等崭露头角之外,许多内地作家纷纷南下,他们有暂时寓居或把香港作中转站的,如郭沫若、郁达夫、巴金、胡风等;有暂时寓居但时间较长的,如茅盾、戴望舒、夏衍等;也有由暂时寓居转为长期定居的,如许地山、萧红等。
他们在“团结抗战”的旗帜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立了“香港中华艺术协进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等。
3、余光中中西兼容的现代诗追求有哪些基本特征?余光中的中西兼容的现代诗最基本的特征是题材与风格的变化多端。
他的诗歌题材浩阔、包罗万象,冲破了现代诗题材范围的栅栏,生老病死、战争爱情、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咏史怀古等人性、生活、社会、历史等皆被遣入笔端,其中多且好的是思国怀乡诗,如《大江东去》、《乡愁四韵》、《呼唤》等;他的诗歌风格是现代诗质中总呼啸着古典的音响,古朴而典雅,古诗佳句的镶嵌、古典节奏色彩与现代白话文体的搭配,愈见其华丽缤纷、音调铿锵。
如脍炙人口的《乡愁》。
4、五六十年代台湾各流脉小说各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其文学史整体价值是什么?50年代前期,在国民党反共政治路线的指引下,台湾出现了反共文学,称为“战斗文艺”,小说方面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陈纪莹的《荻村传》、姜贵的《旋风》等,极端政治化的宣传倾向使这类作品肆意歪曲历史并严重脱离生活真实,从而走进口号化、概念化、公式化绝境;乡愁文学几乎与“战斗文艺”同时产生,以回忆大陆乡土和亲人为内容,小说方面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孟瑶的《心园》等,这类作品由于抒发了故国情、民族情、亲情、爱情和友情而呈现出动人的艺术魅力;与乡愁文学同时兴起的还有乡土文学,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作品有钟肇政的《浊流三部曲》、钟理和的《笠山农场》等,这些作品植根于台湾的土地,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浓烈的乡土色彩,创立了清新淳朴的民族风格和本土风味。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台湾兴起现代派文学,现代派小说以王文兴、白先勇、欧阳子等为代表,代表作品有《寒流》、《永远的尹雪艳》、《魔女》等,这些作品多数都融入了较多的写实因素,只是保留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技巧。
它们的文学史整体价值在于使小说创作日趋丰富多样,促进了台湾文坛的繁荣。
5、战后20年的马来亚华文文学有哪些方面的进展?战后20年,马来亚作为新兴的民族国家开始了其历史进程,华族也经历了由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转化并进而共处于居住国国民社会的复杂过程。
这一变动的曲折经历给马华文学以重大影响。
尽管此时马华文学同中国新文学的直接联系已大为削弱,但其现实主义传统仍起着支配作用,只是出于马华民族的生存策略,作家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开一些敏感的政治题材,作品题旨和题材开掘的的南洋乡土色彩更加浓厚,艺术质量上的锤炼也成为作家们的自觉追求。
尤其是受台湾现代派文学运动的影响,60年代马华文坛也掀起了现代文学运动。
经过“现代与现实的论争”,大部分作家出现了向传统回归的倾向,创作表现上凸显为现代与现实的融合。
6、台湾新生代作家的政治文学在处理政治和文学关系上有什么样的实践?台湾新生代作家的政治文学的兴起与8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的多元化密切相关,尤其是政治限制的解除使作家们得以大胆地“以政治入文学”,这是政治与文学联姻的一种实践方式,通过反映深刻的现实矛盾,寄托作家们的政治意识,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政治文学有时因其过分强调“政治”而忽略了艺术性,也显出了偏狭化的趋向。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一、写出下列作家的主要作品一部,并指明作家所属地区或国别、作品体裁柳木下:香港诗人,诗集《海天集》张文环:台湾作家,小说《山茶花》余光中:台湾诗人,诗集《白玉苦瓜》欧阳子:台湾作家,小说《魔女》陈若曦,美华作家,小说《二胡》马森:台湾作家,戏剧《脚色》钟肇政:台湾作家,小说《浊流三部曲》姚拓:马华作家,小说《四个结婚的故事》西西:香港作家,小说《我城》李碧华,香港作家,小说《胭脂扣》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7、为什么“五四”后的香港文坛会出现新旧文学并存的局面?因为在当时的香港文坛,国粹派占据了主流,连港督本人也亲自鼓吹“整理国故”,新的思想、新的文化要想渗进来是较为困难的事情,但是“五四”新思潮和“五四”新文学所显示的时代新方向,所反映的历史新潮流,仍对沉寂的香港文坛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并开始吸引一些作家和文艺青年接受新文学的熏陶,开始尝试白话文写作。
所以,香港文学进入了一段文言旧文学与白话新文学并存的时期。
8、抗战时期台湾三类作家的创作有什么相同相异之处?抗战时期日本强化了在台湾的法西斯统治,将台湾新文学纳入“皇民化”轨道,但三类作家以不同的创作方式与“皇民文学”作对抗,这是他们的相同点。
他们或采取合法的形式与条件,成立文学团体,创办文学刊物,开展新文学活动;或者以日本人把持的“台湾文艺家协会”的名义作掩护,表面上避开尖锐敏感的民族矛盾和政治生活,字里行间却渗透着反殖民统治、反皇民化的斗争意志;或者甘于默默无闻,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这是他们的相异之处。
9、刘以鬯的现代主义小说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成绩是什么?刘以鬯的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实验内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用新技巧、新手法创作的;第二类虽也运用新技巧、新手法,但主要侧重于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
成绩表现为:第一类小说无论是创意、结构、情节、形式都有别于传统的“性格”小说;第二类探求内在真实,运用横断面的方法去探求个人心灵的飘忽、心理的幻变并捕捉思想的意象,真切地、完整地表现了这个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
10、台湾旅外作家的创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条件的变化,60年代以移居为主要目的的留学热潮逐渐式微,“留学生文学”逐渐拓展以反映留学生生活为主的题材,获得了更加广阔的文化和社会视野,转变成台湾旅外作家。
这些旅外作家创作成绩表现为:在创作技巧上,深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主要采用象征、意识流、梦幻或联想等艺术手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命感受;在创作主题上,着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资本主义文明下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与普遍的孤独感的揭示。
11、20世纪后30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0世纪后30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格局呈现出“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态势。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多向文化交流,促使其本身创作也出现了相异性甚殊的种种情况,海外华文文学的本土性与独立性更加突出。
在众声喧哗中,“多元文学中心”与“双重文学传统”成为热门话题。
12、20世纪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在“雅”“俗”文学关系处理上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出现了向通俗文学(俗)倾斜的,但严肃文学(雅)作家依然勤恳耕耘,如以余光中、小思、梁锡华等为代表的学者所创作的“沙田文学”,对青年文学爱好者影响较大。
就社会影响程度来看,通俗文学的影响远远超过严肃文学。
不过,随着大陆文革的结束,海峡两岸的文学新动向对香港文学产生了直接冲击,香港文学开始进入巨大的国内图书市场,为“雅”“俗”失调的香港文学提供了平衡的砝码。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一、写出下列作家的主要作品一部,并指明作家所属地区或国别、作品体裁侣伦:香港作家,小说《穷巷》龙瑛宗:台湾作家,小说《植有木瓜树的小镇》张系国:美华作家,小说《他们在美国》刘以鬯:香港作家,小说《酒徒》司马中原:台湾作家,小说《荒原》苗秀:马华作家,小说《火浪》於犁华:美华作家,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黄春明:台湾作家,小说《看海的日子》李敖:台湾作家,评论《胡适评传》施叔青:香港作家,小说《一夜游》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五四”影响下产生的海外华侨新文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五四影响下的产生的海外华侨新文学很自然地视五四新文学为母体,各种文体的发展也基本上以五四新文学成果为载体。
象问题小说、初期白话诗创作、新兴文学、抗战文学等都在海外华文文坛得到同步共振,表明海外华侨新文学明显受中国新文学的辐射影响,这是海外华侨新文学最基本的特征。
2、1945——1949年的香港文学跟中国大陆文学有什么样的联系?抗战胜利后,不少香港本土作家回归故里,重拾笔杆,但不久,内战爆发,1945—1949年间,香港再次成为内地作家的避风港,同时也成为一些作家宣传其政治思想的自由港。
大陆文学与香港文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陆作家来港后不仅培植和促进了香港文学的发展,而且使他们自己在内地的文学活动与创作得以延续与扩展。
3、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诗运动具有什么价值和意义?首先,它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诗作,许多作品对正确认识台湾社会都有积极的价值;其次,现代诗对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作出了努力的探索,无疑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对提高诗歌创作水平功不可没;再次,现代诗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对如何认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创造新的民族文学有重要意义。
同时,反击了反共诗歌和庸俗文学,为后乡土派的崛起与发展起到了“清道夫”的作用。
4、白先勇小说的主题命意体现了什么?以《台北人》为例,白先勇的小说主题命意体现为放逐感。
刘禹锡的诗歌《乌衣巷》是他小说放逐主题的形象化阐释。
原来“台北人”,正是沦落台北的大陆人,其中有高级将领、达官贵人、教授富商、贵妇舞女、军人市民等等,身居台北,心在大陆,几乎人人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人人都在怀旧的心态中步入没落的人生路。
5、20世纪后30年台湾都市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0世纪后30年台湾都市文学是伴随着台湾资本主义工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形成的。
基本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前都市文学着力于对现代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扭曲人性、利欲膨胀的恶果进行无情挞伐;二、后都市文学着重于对都市生活的深层机制以及都市人灵魂的大力发掘,它们尽情展现现代都市生活的碎片,呈示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隔离感和撕裂感,充分反映出社会畸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