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2000字:
读皮耶罗·费鲁奇的《孩子是个哲学家》一书,可以说是一场对生命的发现之旅,你会跟随作者的思路回忆,觉察和反思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究竟是我们在引领孩子,还是孩子在引领我们?那些曾经让我们忽视甚至令我们烦躁、抓狂的亲子经历,却恰恰是我们从孩子身上能学到的“生活艺术”。
本书的主导思想和精华内容已经在文末的《译后记》中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总结和概括,在此我就不再赘述,只将个人的一些粗浅感悟做一简单阐述:
一、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深层次原因,而非威逼利诱
“关注”篇,最打动我的是当埃米利奥抗拒洗头时,作者表现出的关注和耐心,“劝说、吼叫、解释、威胁、预言”这恐怕是我们大多数父母面对孩子“不听话”时使用的手段,而作者能看到孩子的恐惧情绪,消除孩子的担心,顺利地解决问题。
让生活变得简单的方法就是直达事物的核心。
二、家庭系统里面除了夫妻系统、孩子系统还包括氛围系统
在“一切在于你”篇,作者写到“孩子能够清晰直接地感受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隐秘情绪,并能比我们更深、更敏感地把这些情绪表现出来。”一对夫妻即便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但那种争吵后不和谐的气氛会笼罩在家庭的空气当中,孩子会感知到父母的不和谐,从而让他心神不宁。

三、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美与丑,善与恶
“真相”篇,作者通过与埃米利奥“你活该”的互动告诉我们,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通过孩子的行为照见我们身上存在的模式,以及成长经历和曾经的伤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行为处事、“三观”等评价体系,不经意间已经影响并内化成了孩子的行为模式。
记得有一天,朋友送来两瓶辣酱,在我不小心打碎其中一瓶的那一刻,儿子的态度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我平时对待他的一面。
四、什么是爱?爱就是等待和耐心的陪伴
每个孩子在幼儿阶段都会对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探索,会问你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能用心捕捉孩子每一个好奇的问题并予正确对待?作者不仅能在混乱糟糕的情况下仍然能对孩子保持一份耐心,满足他的好奇并欣赏他的这份好奇,而且将埃米利奥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做了归纳,”智慧篇“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爱就是等待和耐心的陪伴。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而作者却能从多维度看待孩子的行为,认同和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
五、对别人和

世界永远要有孩子一般的天真
当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是纯净和明媚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评价的影响和环境的要求,让我们逐步远离了”真我“,为了迎合[]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事物,我们变得世俗、精于谋划,我们越来越脱离真实的感受,越来越用头脑思考和对待世界,”真我“一点一点被压抑甚至丢失,我们已经太过于经验主义,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头脑判断,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习惯于做一些结果预测。而不管是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还是武志红老师的”成为自己“,都在告诉我们要倾听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身体的感觉,感受当下的每一个时刻。
”自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成长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觉,成为自己,即回到孩子的天真和纯粹。
六、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陪伴效率
“我们生命中的人比任何兴趣或活动都重要得多。”这是“伴侣”篇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回首这两年来,我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和学习,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了学习,忽略了对儿子的陪伴。有一天,儿子很委屈地对我说:“妈妈,你现在都不陪我玩,有时候和你说话你都不理我。”这不禁让我思考,我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学习不正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从而引领孩子吗?那如若因此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岂不是本末倒置?
很多家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工薪阶层的我们,一方面要面临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一方面要应付社交、升迁等头疼事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诚然,这是客观事实,因为我们首先得要生存,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陪伴孩子的有限时间内提高陪伴质量,全然的处在那个和孩子在一起的当下。
七、耐心是更有效率的爱的方式
此书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耐心”篇,为什么我们在孩子的婴幼儿阶段可以给予他耐心和等待,长大了却不能呢?我们不会因为他在3个月不会翻身、6个月不会坐,1岁不会走路而训斥打骂他,却会因为他写错几个字,做错几道题而大发雷霆,我们嫌弃他穿衣服不够利索,写作业比较磨蹭,可是我们忘了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内在生长规律和成长节奏,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孩子。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匆忙不属于孩子自身的成长方式,我们必须丢掉所有的不耐烦,尊重他的成长节奏。
核桃种子永远长不出苹果,只会结出核桃,我们必须认清和尊重孩子的内在发展秩序,鼓励和支持他成长为他本该成为的样子。
在这场陪伴孩子的生命旅程中,孩子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既能从孩子身上

学到面对生活的态度,又能从孩子身上看到人性的美好和自身的弱点,孩子便是我们灵魂成长的终极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