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快乐,学得主动。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关键词】文化建设办学品味提升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808 (2013) 01-008-02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理念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

化形态的整体。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底蕴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楼梯、走廊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1. 升旗演讲是爱国教育的阵地。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不仅是一个学校教育方针的落实问题,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的教育方向问题。我们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集会的时间,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安排师生有针对性、目的性演讲,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铸造师生的时代责任感。比如:9月18日,张海清老师就在鲜红的国旗下,进行了《又是一年九·一八》的主题演讲。热情洋溢的慷慨陈词,不仅让全校师生共同回顾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更结合当前“钓鱼岛形式”,激发了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师寄语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在教学楼楼梯的每一层、每一条走廊的墙壁上都有教师寄语。这些朴实、鲜活的教师寄语,取代了原来权威的名人名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从教师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老师深深的爱意,增加了师生间的亲切感,让师生在上下教学楼的过程中完成了一种无声的沟通、交流。

3. 名星展台是师生多姿的舞台。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中,明确提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展示的需求。学校督

查部对全校师生各种教育、学习、生活行为给予量化管理,一个月核算一次,评选出“展示之星”“杏林风流”等优秀团队和个人,制成富有诗意的相片放在学校名星展台上展示一个月,让展示者有成就感,让观展者有追逐感,从而在全校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4. “温馨寄语”是品德形成的途径。我们学校的“温馨寄语”遍布学校绿化场地、学校食堂、学生公寓,让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另外,结合我们的“135”快乐课堂模式,在每一天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中,老师也精心设计了“温馨寄语”,这些创新设计的“温馨寄语”结合学科知识特点,贴近学生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完成导学案过程中,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不仅达到学科学习的目的,更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5. 园地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体现。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学校各类学习园地则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种补充。我们学校设置的“图书室”、“英语角”、“文化长廊”、“师生论坛”、“灵中网站”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体现,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为师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粮,完善、补充、升华了课堂教学。(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壮大的保障

校园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人的教育教养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它规定了校园里的人什么样的行为和思想是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什么是提倡的和反对的,什么是该奖励

的和惩罚的。包含各种学校制度、班级建设、小组创建、课间跑操、经典颂读等。因此,在新形式下校园制度建设必须创新,使之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1. 管理制度是学校建设的保障。为了保障学校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根据改革的需要,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将原有办公室、教导处、科研处、政教处、后勤处、团总支、工会、老龄、计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相融合,最后形成在校长统一领导下“三部一中心”管理机构:研发部,督查部,后勤部,数据中心。将学校的传统工作与当前的课改工作融为一体,各部门根据各自分工有效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2. 班级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支撑。班级是学校管理与建设的最小单元,班级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的支撑点。我们的班级建设充分体现学生的人性化与人文化,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洋溢着青春活力,流泻着文化气息,熏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让每一个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管理者。教室内的“颁奖平台”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荣誉的价值;“青春园地”是学生用文字和书画挥洒青春的乐场;“谁是英雄”成了学生学科知识、社会知识比拼的擂台。

3. 小组创建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小组创建是班级建设的组分,是班级管理的细胞。根据课堂要求,我们班级内的小组建设不再是以前的单向式排列,而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个性特点,根据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平行分为6个小组方阵,对面而

坐,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态势。每个小组有着自己充满青春气息和个性张扬的组名、组牌、组训、组规,这些小组建设体现了小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将一个个激情四射的团队约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 课间跑操是团队精神的凝聚。结合课堂改革的实际,我校将传统的课间操改为跑操,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加大了活动力度。这种生动活泼的流质性运动,充分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为现在的跑操是全班整体行动,只要有一个人乱了,整个班级方阵势必会受到影响。

5. 经典诵读是国魂精粹的熏陶。古文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根,而学生则是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学校在每天上午课间跑操前,都要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诵读的篇目有《弟子规》《诫子书》等名家名篇,这些经典文字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到为人处世的规矩方圆,同时也在经典诵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意识形态的升华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校训、校徽校刊、社会实践、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而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是一个学校意识形态的升华。

1. 学校校训是师生行动的方向。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会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师大的“学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