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

1、辟雍官学名。原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为习乐之处;北为上痒,为习书算之处;东为东序,为习射之处;西为瞽宗,为演礼之处;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之

2、及门弟子亲身前往教师处受教的则称为“及门弟子”或“授业弟子”

3、学田是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是其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学田在宋代开始盛行,一般由官府赐予书院或地方官学,尤其是一些着名的书院一般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学田。

4、《学记》《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乐正克的着作,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着,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作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及师生关系,对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5、“有教无类” 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

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6、诸子百家指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后用作当时各学派的总称,泛指学派众多,习惯上就是指“九流十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

7、“三、百、千” 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

8、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它创立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

9、熹平石经也称《石经》.汉灵帝嘉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建议在太学建立正定的六经标准文字,以免贻识后学,为此而立。树立于太学门外,成为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经文全部用隶书体书写,“熹平石经”对统一书籍文字和思想有重要意义。

10、性善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期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11、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12、着录弟子有的大师名气很大,很多人慕名欲拜为师,但又难于亲往门下直接受教,于是只在大师门下着录其名,是“着录弟子”,其实就是注个册而已,但同样具有弟子的身分。

13、三舍法王安石在兴学中整顿太学的措施,学生初入太学为外舍生,学习一年,合格者升入内舍。内舍学习两年,进行一次升舍考试,称为“舍试“。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学习两年,进行毕业考试。上等的直接授官,享受进士待遇;成绩中等的即免除省试,但要参加殿试;成绩下等免解试,参加科举之省试。

14、《急就篇》西汉人史游作。中国古代教学童识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字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

15、熙宁兴学宋神宗熙宁年间由王安石主持的兴学运动,史称“熙宁兴学”。措施有四:一是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二是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三是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四是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此外,王安石还主持了对科举考试的改革。根据他的建议,熙宁四年二月,正式下令飞出明经诸科,进士科罢诗赋、帖经、墨义,试以经义、论、策。

16、“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是洋务派实践活动额基本方针,在洋务运动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其主旨是在突出“中学”主导的前提下,肯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

17、董仲舒

18、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着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19、《海国图志》清朝后期魏源着.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着.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20、壬戌学制 1922年诞生的模仿美国的学制,一般称为“新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学制”。修业年限为:初等教育6年,中等教育6年,高等教育4~6年。大学院年限不定。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

21、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总结出的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经验使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思想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编定了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

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有六条:

(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

(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

(3)虚心静虑,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4)切己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

(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22、京师同文馆也称同文馆,是洋务派于1862年在北京创建的培养外教翻译人才的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1867年以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学校。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1901

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23、监生历事制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