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程介绍(8.4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课课程介绍
九、课程介绍
(一)公共基础课程介绍
1. 思想政治课(130学时,其中课内98学时,课外32学时,共8学分)
本课程是我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 号)而设立,包括三门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内容: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课程3学分,45课时,按2+1形式排课,课堂授课30课时,实践教学15课时;在第一学期开设。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内容: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本课程4学分,68课时,按2+2形式排课,课堂授课34课时,实践教学34课时;在第二学期开设。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形势与政策》
内容: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本课程1学分,共16课时,按专题讲座形式排课,课堂讲座12课时,实践教学4课时;分别在二、四学期开设。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2. 职业指导(60学时,其中课内44学时,课外16学时,共4学分)
本课程是我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要求开设的。结合我院实际,具体开设两门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内容: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教育。通过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能力。本课程2学分,30课时,课堂授课22课时,实践教学8课时;在第一学期开设。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内容:
本课程2学分,30课时,课堂授课22课时,实践教学8课时;在第四学期开设。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3.大学实用英语(90课时,6学分,第一、二学期开设)
内容:本课程是我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的能力、进行涉外接待的能力以及进行行业工作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着新课改课程标准,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基本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对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弱化对基本语法知识和基本句型的掌握,重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加强基本语言技能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围绕专业,重点学习各专业所涉及的单词和语句,掌握英语在专业中的应用。
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终结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闭卷考试相结合。
考核方式:口语测试、闭卷考试。
4.高等数学(经济数学) (64学时,第一学期30学时,第二学期34学时。根据专业需要开设)
《经济数学》是我院经济类高职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服务,即用数学思想方法消化吸收经济概念和经济原理,用所学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去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经济学基础、财务管理和统计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学会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简单的经济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高等数学》是我院理工科高职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它将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相关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其中的思想方法分析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以分析和运算方法的掌握为重点,同时注重与专业相结合,使学生具备专业要求的数学基础,又便于提高进一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5.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课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课内实践36课时)
内容: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Office办公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网页的建立和编辑以及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绪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操作系统模块、文字处理模块、表格处理模块、幻灯片制作模块、网络基础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网页制作模块、多媒体信息基础模块、1信息安全技术模块。其中前6个模块为必修内容,后4个模块为选修内容。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岗位,设计不同的项目,使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
考核方式:闭卷上机考试。
6. 职场语言训练(32课时,2学分)
本课程是我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方法,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说话、演讲及其它口语交际;使学生掌握在不同交际语境中的语言表达要求,培养学生在求职、演讲及社会交际等场合下的自信心和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做到在今后的职场中敢讲会说,能比较准确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具备职场中的沟通协调能力,适应职场生涯的交际需要。
考核方式:技能测试、开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