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地里四项能力解读

1.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这一层次要求的核心要素有:准确识别、选择知识;准确 地调动、运用知识;准确地认识、说明问题。
“认识”和“说明”其实就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 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而对试题的 认识和说明其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比如在设问中的要求就 有“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等的差异。“是什么”主 要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为什么”“将怎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 运用知识上。这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 这些差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 问题。
【答案】
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
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014· 湖南长沙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 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 现象,请予以说明。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 断层的成因。 (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 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解题时明确试题 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 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 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一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获取和解读

2.91
2.51
进口铁矿石价
格(美元/吨)
92.3 136.5
137.0
121.7
166.2
图1
图2 注: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 产量的比率来衡量;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 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根据材料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
的导向作用。背景材料与题目的设问是题目解答的“左 右手”,缺一不可。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不同,其信息 解读的要求也不同,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材料,运用不同 的方法进行信息解读。政治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大致包
括:文字资料、图表数据、漫画等。
1.对文字类材料的解读 不同的文字材料呈现特点和提取技巧是不同的。 类型 记叙类 说明类 议论类 信息呈现特点 事件、过程 现象、措施 观点、评价 提取信息的技巧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分析核心概念或核心词组 辩证分析观点
第二部分
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一 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
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
出个体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 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 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 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
2.对图表类材料的解读 解读时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
首先审标题(表格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
心,把握住图表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其次审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三比”即横比(说明两者的差距)、纵比(说明变化:增长或 者减少)、合比(前两者的结合),全方位比较表格中的数据,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文字背景材料中的信息 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无效的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很少,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 时间内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 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 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答题速度。如“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信 息解读为“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左右”;“板栗属于喜光、喜 暖的落叶阔叶树种”信息解读为“适于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 山地阳坡地带”。其基本过程是:
(B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京市城北地区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均 较小,由此推知江北新区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的最大优势为土 地成本低。第2题,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南京中心城区与城北 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对比 2000年和2012年南京的天际线可知,城西、城南的建筑物高 度和密度增加最明显,说明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西南。
分析推理
文字材料 中的信息 ①指断层——岩层断裂,位移 地理图形 表述语中 某地质剖面——不同历史时期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及其
地貌特征 的信息
地理图形 中的信息
答案:(1)D (2)C
方法总结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没 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 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以下五 点要求。
3.地理图形表述语中的信息 试题中通过对图形加以说明、解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丰富, 涉及的试题也越来越多,其意图主要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 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要突破一般思维方 式将图文结合综合阅读、理解题意,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宽谷中的爬升沙丘”说明“图中沙丘位于河流中游沿岸,并非 洪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并且由河谷低处向高处运动”。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四项关键能力 (1)

(2022·石家庄模拟)大气中凝结核能否使水汽凝结,主要取决于水汽是 否达到饱和。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蒸发,增加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实际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压;二是通过冷却作用, 减小饱和水汽压,使其小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使空气冷却的方式有多种, 下图示意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其中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水汽压 为e。据此完成1~2题。
(2022·江苏选择考)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 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 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 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据此完成(1)~(3)题。
(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 B.30分钟
5.总体上,枯木棒分解速率垂直分异主要取决于( )
A.温度 C.光照
√B.水分
D.风力
6.旱季冠层顶部枯木棒分解速率较快,可能是由于( )
A.风速大 C.湿度低
√B.光照强
D.养分少
关键能力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 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 成任务,解决问题。
√B.山体高度
C.降水 D.太阳辐射
关键能力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描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 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用规范、简洁的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等形式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方法如下:
最新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著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2)能够准确的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对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说明。
【专项突破提分】求准确——怎样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专题突破提分】求准确——怎样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高考考试大纲(生物部分)中明确指出高考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是: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典例精析】(2012·新课标卷)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方法点拨】(1)提取文字信息“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图中信息“b”与神经节相连,由此判断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
(2)将文字信息“屏住呼吸”解读为条件反射,则设问(2)的答案应填为大脑皮层。
(3)由图(b)获取的信息为神经元①的轴突与②的细胞体膜相接触,因此设问(3)第二个空答为树突或轴突不予给分。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关信息是解答生物学试题和提高得分率的关键。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出现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及设问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信息的提炼和整理,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炼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方法:首先,对信息把握要完整、全面。
例析政治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要求

彳嗲极土鉍//2017.1例析政治窩考考蜜的®种能力要求v 河南省邓州护第二高级屮学黄垠M1 •获取和解读信息(1) 目标要求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 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能力解读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进行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 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材料、设问中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 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 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 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
这是考 生解答问题的起点,直接决定考生答题的质量。
【例1】(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 第12题)下图反映我国2009— 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 政措施是 ( )G 酬长率(%)15P P _ 长率 Cft .)-10J/ \’1........______i.....f .... i-__________i __ \_L _.X 7i_ . .j .................t 2<m ,m rn 2值懈油12年观娜期碑綱s 年 ,f 海HI t / -I -?49—\f /1 m 『 嶺\、 "■^5^2 --2G D P 增长率(%) <生产者出r 价檐撥SHPP !),增K 率(%)(注{ P P I 是反絳一g 时期内全鄣:t t 产品出r 价楼总水平变_趋势和稷度鈞相对数e)3•高考透视•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该题中的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2023年新高考一卷化学能力要求

2023年新高考一卷化学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化学学科的信息常常通过文字、图像、表格等形式呈现。
考生需要具备从这些信息中获取关键知识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的含义。
例如,在解答化学实验题时,考生需要从题目中获取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关键信息,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考生需要具备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试剂,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并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
这种能力不仅需要考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接受和评判信息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接受和评判信息的能力,能够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这包括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包括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考生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评价和判断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四、整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整合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这包括将不同章节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等。
这种能力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
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对化学问题的分析、推断和解决能力,也包括对实验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
考生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性的实验设计。
六、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这包括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化学概念和实验现象,也包括用规范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
同时,考生还需要能够准确地解读和分析图表和数据,并能够用图表和数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七、评价和反思能力考生需要具备评价和反思能力。
这包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也包括对他人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考生还需要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主动寻求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根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
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
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在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包括: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这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考场读图,提高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后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高考政治学科能力要求与解题方法研究

高考政治学科能力要求与解题方法研究要求目标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专题一获取与解读信息的技能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I级考核目标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命题意图。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试题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背景材料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问题的设问中,有的蕴藏在图形图表中。
我们在平时必须注重培养与训练,以不断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
一、设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
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从设问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有效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
在复习备考中,要做到“四个明确”,以提升把握试题设问的能力1、明确设问范围¡ 每个问题要求学生所运用的知识类别和形态,在设问中一般会指明清楚。
从知识类别上看有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从知识形态上有微观设问、中观设问、宏观设问。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与技巧

专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与技巧
高考能力要求:
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首先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信息,将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其次要分析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是有效信息还是非有效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政治高考能力考查的首要目标,从试题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对信息提取的快慢和处理是否全面、准确,将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看,试题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隐藏在背景材料中,有的隐藏在问题的设问中,有的隐藏在图形图表中。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研究,以不断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
方法技巧一: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特点综述]
政治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而对能力的考查是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创设情境来实现的。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往往体现着命题的立意,隐含着问题的答案,获取和解读好背景材料中的信息至关重要。从政治试题的背景材料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文字材料类、漫画类、数据图表类等。背景材料的素材不同,其信息的呈现就会有不同特点,解读信息的方式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考政治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文字材料进行认真的研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和解读出文字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并通过关键词、关键句,明确各层的层意和指向性。
(2)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各层信息进行宏观整合,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主旨,明确考查的意图。
(3)结合设问,从各层中解读出所需要的学科信息及学科某一方面具体知识的信息,并明确答题的方向。
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答案: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 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 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强化训练 1.(2018·全国Ⅱ卷,3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 领导一切的。‛ 十九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 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使它们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 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作用。‛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答案: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 比重。
强化训练 2.[2018·天津卷,1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也站到 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 材料
解读材料中的经济信息。
解析: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转化和国有企业的地位和新 使命为背景材料,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审设问:设问要求解 读材料中的经济信息,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审图表:一要抓住图表的标题,这 是问题的指向;二要注意对比国企和民企各自的发展状况,通过纵比和横比得 出:2013~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民企的数量稳步增加,国企数量有所减少但始终占 优势;三要通过对比图表的附注说明,分析国企和民企的地位、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 得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如何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对试题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如何解读经济图表信息:1、分析图表构成。
图表一般由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构成。
2、研读标题,明确中心。
3、比较分析图表中的有关数据、图形的关系及变化。
4、以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所提取的信息。
5、提升信息意义,进行合理发挥。
如何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知识,是指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
运用知识,是指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这一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
1.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2.“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3.把握设问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必要性),注意设问主体(企业、政府)及其他限定条件(知识范围、联系材料)。
如何培养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描述事物的能力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阐释事物还要求具有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要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要培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3.要注意把握表述技巧。
要点全面,表述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用词恰当,使用政治术语,言简意赅。
如何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论证,是指回答问题时论述和证明能力。
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
1.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论证问题提供前提条件。
2.提高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能力。
3.了解不同类型探究试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研究课题”类,“研究方法”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提出“建议措施”类。
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四种能力解读

.
【例7】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 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 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 步推进医疗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 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目标 要求
Ⅰ
ⅡⅢ
调动 和运 用知 识的 能力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 能够调动
和解读的试题信息, 和运用自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 主学习过
的经济、政治、文化、 程中获得
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的重大时
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 事和相关
必要的判断
信息
能够展现 出检索和 选用自己 “知识库” 中有用知 识、基本 技能的能 力
◆准度 ⊙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 ⊙能区分易错、易混知识
◆深度 ⊙能知其所以然 ⊙能迁移和转换
◆广度 ⊙能形成知识体系 ⊙能掌握知识联系.
②主要方法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宏观—中观—微观(结构图) ◇点—线—面(串联法) ◇易混知识比较 ◇疑难知识浅析
.
知识理解示例:
如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 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 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 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 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 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企业应如 何打造知名品牌?并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 象的作用。(14分)
◆主体信息——即直接体现主旨的文字、 图表(包括表格、数轴、柱状、饼状 图)、漫画的内容,透过其可以把握情 境的关键信息与答案要点;
浅析高中政治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浅析高中政治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内容改革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新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一核”是考查目的,“四层”是考查内容,“四翼”是考查要求。
“四层”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其中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能力,政治学科高考注重考查的关键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夯实教材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所谓信息,即试题中出现的文字、图表、画面、符号以及设问等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
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对信息的把握要完整全面,其次把握信息要准确,分析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是有效信息还是非有效信息。
对信息的处理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
1、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技巧和方法:以2019全国卷三38题第(2)问为例:①关注题干中的知识范围、设问角度、问题涉及的对象。
由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的角度是为什么,问题涉及的对象有该公司、中国、新能源汽车。
②注意段落和标点符号(句号、分号)。
材料二总共有三段,每段又分句进行阐述。
③抓准关键的字、词、句。
如材料二第三段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市场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超过1100万辆。
④运用相关知识解读关键的字、词、句。
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技巧和方法:以2018年全国卷二38题第(1)问为例:(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力概述]即读得懂。
知道试题在说什么,要求做什么。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一)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解读近年来,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几乎全部都是材料分析题。
此类试题,问题因材料而设置,答案因材料而构建,通过考查学生把基础理论知识与试题提供的具体材料相结合的思维过程,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因此,研读和分析材料就成为解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例1(2015·四川高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
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
试做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
本题属于单纯解读设问无法准确定位所用知识点的题目,还需要对题目材料信息进行深入详细解读,找准知识切入点。
由于政治生活题目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向以行为主体进行划分,所以首先对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行为主体进行界定,很显然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府、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明确行为主体后,再通过解读材料信息,进一步精确定位各个行为主体的知识点,题中党的做法,是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而题中政府的做法,是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题中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而题中各种形式的活动,就是加强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答案(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
(2)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群众有序参与。
(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要从试题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信息,明确答题指向,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概括中心论点。
快速阅读背景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或中心议题。
有的材料内涵丰富,层次较多,对材料难以全面把握,因此,要把复杂的材料内容分解为若干层次,归纳提炼每一层次的中心,进而全面准确地理解材料的中心内涵。
2.找关键词。
根据材料的核心内容或议题,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反映了题干材料内容的特殊规定性,能帮助我们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的中心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
如主体关键词(党、政府、企业、公民等);知识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唯物论、辩证法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以及能够体现教材知识点的关键词,如重点、关键、首位等与主要矛盾的联系;主体、主流、性质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联系等我们就一定要注意。
3.准确判断出有效信息。
判断有效信息的标准主要是看信息是否符合设问要求,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设问要求,其指向性是不同的,使用材料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提取信息的角度、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原因类:提取与原因、结果相关的信息。
即材料中与“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作用或影响”相关的信息。
意义、影响类:提取与结果有关的信息,或与该事物(事件)有联系的方面的信息。
措施类:提取的信息应与采用了什么方法、手段,或是存在什么方面的问题有关。
认识分析类,因为涉及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此,在提取信息时,应依题目的侧重点去提取相关信息,如果侧重为什么,则与原因类相同,如果侧重怎样做,则与措施类相同。
4.对有效信息进行解读。
明确哪些是有效信息后,必须把所获得的有效信息解读为理论,也就是寻找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连接点。
审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时要用到教材中的哪部分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1.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
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上述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 设问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
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从设问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有效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
例2(2015·山东高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1~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后,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试做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审问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合理性实质就是原因,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
政治生活主体的做法从根本上是国体决定的,然后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公众政治参与角度回答,并分析这样做的现实意义。
答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
(若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设问的知识范围。
这就要求学生明确答题时所依据的知识范围,看这个知识范围属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模块,还是选修模块。
在回答时要注意两种情况:第一,设问限定的范围是隐性的,需要结合设问与题干材料来确定;第二,答题所依据的知识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时,答案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2.明确设问的答题指向。
要弄清设问究竟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要求回答“怎么办”。
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启示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知识等,则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办”。
3.明确设问中的主客体。
设问的主客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等,政治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国家机关)、党、公民、各类组织(含国内、国际)等,生活与哲学的主体通常是各种具体的哲学观点。
另外,试题中的相关材料也可能成为设问的主体。
设问的客体就是设问中要求分析的对象。
2.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广东就一直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涌现了诸如美的集团、TCL、格力集团、海格通信、粤电力等成功案例。
2014年8月,广东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
《意见》确立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引进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原国有企业作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的固有本色。
2015年5月,广东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规范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此轮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抓手,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国企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说明广东省应如何深化国企改革。
(2)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说明广东省深化国企改革的哲学依据。
答案精析专题一学科技能强化与规范答题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应用体验1.(1)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价格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鼓励社会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3)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减轻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2.(1)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引进非国有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②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布局,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配置。
③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科学管理增强国企的竞争优势。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东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深化国企改革并制定改革方案,该方案有利于提高国企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广东深化国企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广东经济社会的状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因此必须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第(1)问是措施类试题,限定的知识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深化国企改革需要坚持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竞争力等;第(2)问是依据类试题,限定的知识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广东省深化国企改革,属于经济体制改革,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改革的作用角度分析其依据,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