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大事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大事记

●1984年11月18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

●1985年2月7日,石柱实验电视台建成开播。5月,县城首次开通有线电视;2002年2月9日,石柱县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向电视观众现场直播。

●1985年,石柱大力发展长毛兔产业,使之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骨干项目,开启了石柱县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中共黔江地委、黔江地区行署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下发《关于调整区建制及乡(镇)级别待遇的通知》(黔地委发[1993]38号),撤销所辖的区委、区公所,设立区工委。调整区建制工作于1994年4月结束。

●1995年2月24日鲤塘坝防洪堤开工,工程首起双庆河汇入龙河处,尾至南宾电站取水口处。整个防洪工程分左岸一、二期建设工程和右岸一、二期建设工程。鲤塘�畏篮榈痰慕ǔ桑�有利于保护鲤塘坝新城区及整个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鲤塘坝河段右岸200多村民的生命财产和300余亩农田起到了极好的保护作用。

●1995年3月动工,该工程位于六塘乡境内,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人畜饮水、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开发等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工程总投资12258万元,于2003年12月23日竣工。

●1995年10月14日,为打通沿江主干道,县委、县政府决定对

石(柱)西(沱)公路进行改建。工程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全长88公里。1998年8月,石西路建成投入使用。

●1995年12月8日,国务院将石柱列为“中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示范县”。

●1996年9月,龙沙河防洪堤开工修建。至2001年3月,共整治河道7.9公里。2001年11月25日,县委做出决定:根治千年害河、改造龙沙河堤。改造工程于12月10日破土动工,在长达2.5公里的战线上,拉开了龙沙河堤改造的序幕。工程建成后,可抵御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保护2.5公里河段内的3个集镇、3所学校和54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使3500余亩水稻制种良田免受洪水冲刷,年均增产及减灾粮食折人民币350万元以上,通过截弯取直,还可增加20亩良田。

●1998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县城旧城改造“一年起步,两年全面展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初步建成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5月28日,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加快旧城改造的决定,组建旧城改造指挥部,对县城11个片区、10个工程项目改造规划开始建设和实施,拉开了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序幕。2004年11月,通过重庆市考核验收组验收,12月29日,重庆市政府命名石柱县城为市山水园林城市。

●1998年9月3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起步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

●1998年12月28日,石柱自治县通过重庆市政府组织的越温达

标验收,8.79万人告别贫困,开启了新一轮扶贫攻坚征程。

●龙河流域开发整治工程是以造田为主,兼有龙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洪抗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工程,整个工程分3期进行。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2003年12月全面竣工。

●2001年7月,石柱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全县58个乡镇调整为32个乡镇;9月12日,县委、县政府提出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将县委12个工作部门和3个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县委工作部门和2个县委部门管理机构、2个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将县政府47个工作部门、5个部门管理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2个调整为26个工作部门;10月15日,为便于协调管理,联系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直机关由8个系统调整为7个系统,即:党群系统、政权系统、宣传系统、计委系统、农林系统、经贸委系统和政法系统。

●2002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南宾镇鲤塘坝新区蓝家湾扩建石柱中学。该工程自2003年10月18日破土动工至2008年12月止,学校按规划设计,实现全面竣工。新校区占地243831.2平方米,共建办公综合楼1栋、教学楼3栋、图书科技楼1栋、学生公寓8栋、学生食堂、教职工食堂3栋、运动场2个及校门,完成各类教育教学建筑设施共101463.13平方米,总投资13306万元。

●2002年11月10日,石柱自治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国家验收。

●2003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魅力12’’栏目播出以石

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主题的土家民族歌舞,进一步明确了《太阳出来喜洋洋》为石柱民歌;2006年6月,石柱“��儿调”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单里。2011年11月,石柱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儿调”)之乡。

●2004年4月10日,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欢乐土家”文娱晚会拉开了“玉带河之夜”帷幕。此后,每月由县级机关及乡镇轮流主办1-2场文艺演出或周末电影、京剧川剧座唱、老年民族歌舞等文艺晚会。

●藤子沟水电工程是龙河水电梯级开发第一级混合式水电站工程,于2005年竣工。水库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777米,水库正常蓄水位775米,死水位723米,位居全国同类型水库第9名。额定水头153米,额定流量25.8立方米/秒,年利用2740小时。

●2006年10月16日,石柱“户户通电”工程竣工,全县消除无电户。

●2008年11月18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正式施行。

●2008年8月,石柱举办首届石柱辣椒文化节。重庆・石柱辣椒文化节由中国园艺学会辣椒研究会、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县委、县政府承办,重庆市园艺学会、县辣椒行业协会协办。

●2009年3月26日,石柱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司石忠高速公路竣工通车。

●涪丰石高速路全程110公里(其中石丰段全长54公里),总投资107.22亿元,是重庆市创新建设模式、招商引资,由大型央企(中

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采用BoT+EPc模式,独资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重庆市目前高速公路项目中投资最多、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2010年开工建设,2013年11月15日13时实现全线通车,意味着石柱拥有了第二条高速路。

●渝利铁路是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四纵四横”中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沪汉渝蓉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重庆北站,经长寿、涪陵、丰都、石柱(县境内约63公里,沿途经下路、南宾、三河、沙子、冷水和枫木6个乡镇)至湖北省利川市凉雾站。渝利铁路正线全长259.50公里,投资总额261.80亿元,于2008年12月29日开工,历时5年建设,于2013年12月28日早上6时15分,渝利铁路石柱县站迎来了铁路开通后的第一趟列车――由南昌开往成都东的k787次列车,标志着石柱县正式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石柱“四高一铁一港”建设初具规模,区位优势急剧提升。

●2013年,石柱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