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与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本质。
答案 D
2.(2010· 江苏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 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 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 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
属于高考命题重点,备考时要关注 “冷战”的背景、含义、表现及影
视角四
紧扣主干知识
1.“冷战”兴起的原因 尝试命题 4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局面,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国家负有主要责任, 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 任;也有人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客观地说,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B.由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 A )
• 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如果以 “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 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C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 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 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 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 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 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 的主线,故D项错误。
(2016年全国II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 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 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 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目录
知识点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1)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2)1949年,在美苏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 (1)爆发:1950年。 (2)过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被 迫撤出。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出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 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
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
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 与瓦解
课程标准
• 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全国卷 地方卷 美苏两 四川文综第12题, 2015 年全国卷 II 极对峙 北京文综第41题; 2014年北京文综 35 格局的 第23题,福建文 2016年全国卷II35 综第23题, 形成及 山东文综第23题 等均有考察 瓦解
知识点二
1.含义:
美苏“冷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表现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以美国为首的资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主义国家 杜鲁门主义 ____________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考向 考查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点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 “另一场战争 ”
和“重建世界”的含义。1945 年二战结束,接下来的战 争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的斗争,而斗争的原因无外乎国家利益冲突 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重建世界”应理解为紧张的 国际关系的调整、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
启示 解题要准确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答案 D
知识回顾与总结
知识点一 从盟友到对手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 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 比。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 加剧。 2.最初信号: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 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3.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 “杜鲁门主义”。
思维升华:“冷战”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全球霸权战略,导致部
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说明了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局势 动荡不安的根源,因此只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建立
持久、和谐、共同繁荣的世界。
[轻巧识记]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分裂
政治
古巴导弹危机
对峙
“冷战” “热战”
军事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对抗
世界局势动荡,但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接轨高考
•1.(2015·四川文综·12)图2是20世纪50年 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 【考点】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朝鲜战争 (朝鲜分裂) • 【解析】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 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 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A项正确;马歇尔 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与朝鲜战 争无关,故B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 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 势力的扩张之间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 【答案】A
解析 二战后美苏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美苏意识 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突出表现在各个方面,导致了美苏同盟关 系发展成对立关系。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讲真题 1.(2010· 广东高考)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 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 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 )
3.影响:两大 军事政治 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 两极格局形成。
对接高考
>>>对接高考 构想
史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 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 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 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 一起。 史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 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 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 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 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 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 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重点探究
如何认识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的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有实力打世界 大战的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 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①打上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 国家的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自划分 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 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了 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 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考向
考查两极对峙格局。
点析 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 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未能改变两 国间意识形态的对立。A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当时 美国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轻 工业和农业滞后,故B、C均不符合题意。 启示 注意历史问题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其主流
[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者的不同。
答案 (1)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实行于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
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 代,摒弃了制度模式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 (2)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 在不对等的关系上,就像是美国的“独奏曲”。而“一带一路”坚 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是一首各国共同参与的 “交响乐”。 (3)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 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 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 【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读】
[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者的不同。
[审题提示]史料一主要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建设作用及美国的本质意图,史料二主要阐述了 “一带一路”构想的背景、宗旨及目标。
目录
对接高考
【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读】
>>>对接高考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构想
D
答案 D
2.(2010· 江苏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 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 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 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
属于高考命题重点,备考时要关注 “冷战”的背景、含义、表现及影
视角四
紧扣主干知识
1.“冷战”兴起的原因 尝试命题 4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局面,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国家负有主要责任, 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 任;也有人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客观地说,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B.由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 A )
• 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如果以 “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 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C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 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 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 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 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 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 的主线,故D项错误。
(2016年全国II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 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 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 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目录
知识点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1)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2)1949年,在美苏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 (1)爆发:1950年。 (2)过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被 迫撤出。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出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 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
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
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 与瓦解
课程标准
• 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全国卷 地方卷 美苏两 四川文综第12题, 2015 年全国卷 II 极对峙 北京文综第41题; 2014年北京文综 35 格局的 第23题,福建文 2016年全国卷II35 综第23题, 形成及 山东文综第23题 等均有考察 瓦解
知识点二
1.含义:
美苏“冷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表现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以美国为首的资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主义国家 杜鲁门主义 ____________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考向 考查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点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 “另一场战争 ”
和“重建世界”的含义。1945 年二战结束,接下来的战 争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的斗争,而斗争的原因无外乎国家利益冲突 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重建世界”应理解为紧张的 国际关系的调整、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
启示 解题要准确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答案 D
知识回顾与总结
知识点一 从盟友到对手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 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 比。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 加剧。 2.最初信号: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 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3.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 “杜鲁门主义”。
思维升华:“冷战”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全球霸权战略,导致部
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说明了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局势 动荡不安的根源,因此只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建立
持久、和谐、共同繁荣的世界。
[轻巧识记]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分裂
政治
古巴导弹危机
对峙
“冷战” “热战”
军事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对抗
世界局势动荡,但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接轨高考
•1.(2015·四川文综·12)图2是20世纪50年 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 【考点】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朝鲜战争 (朝鲜分裂) • 【解析】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 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 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A项正确;马歇尔 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与朝鲜战 争无关,故B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 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 势力的扩张之间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 【答案】A
解析 二战后美苏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美苏意识 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突出表现在各个方面,导致了美苏同盟关 系发展成对立关系。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讲真题 1.(2010· 广东高考)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 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 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 )
3.影响:两大 军事政治 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 两极格局形成。
对接高考
>>>对接高考 构想
史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 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 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 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 一起。 史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 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 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 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 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 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 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重点探究
如何认识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的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有实力打世界 大战的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 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①打上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 国家的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自划分 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 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了 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 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考向
考查两极对峙格局。
点析 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 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未能改变两 国间意识形态的对立。A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当时 美国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轻 工业和农业滞后,故B、C均不符合题意。 启示 注意历史问题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其主流
[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者的不同。
答案 (1)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实行于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
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 代,摒弃了制度模式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 (2)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 在不对等的关系上,就像是美国的“独奏曲”。而“一带一路”坚 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是一首各国共同参与的 “交响乐”。 (3)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 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 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 【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读】
[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者的不同。
[审题提示]史料一主要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建设作用及美国的本质意图,史料二主要阐述了 “一带一路”构想的背景、宗旨及目标。
目录
对接高考
【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读】
>>>对接高考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构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