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学术观点:英国工业革命研究概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1)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和内在逻辑。
(2)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评价。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和维持;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概念和事件;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具有故事性和情感色彩的历史内容更感兴趣;学习习惯上,他们习惯于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和归纳总结的习惯。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成果展示。课堂提问将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促进师生间的即时交流;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培养合作能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角色,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成果展示则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这些互动方式的设计旨在营造一个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动。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2.提供反馈问卷,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现场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布置一篇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独立思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历史:2.7《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2)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经 济 运 行 范 围 的 进 一 步 扩 展
工 业 革 命 的 进 一 步 影 响
世 界 市 场条 的 件 基 本 形 成
动力(必要性):机器大生 产对市场的需求 手段:刀枪火
炮和廉价商品 即军事侵略和 政治方面,资产阶级 经济侵略相结 的殖民扩张;合。
可能性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概念诠释
从历史学角度看,我们把改变人们 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产方式、生产 状态、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质的巨变 的过程称为革命。 18世纪60年代以后,在资本主义生 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 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 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核心发明?
为什么?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度兴起
工 业 革 命 的 影 响
生 产 手 段 和 形 式 的 演 进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 入到了“蒸汽时代”; 产业结构变化(第一 二产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重) 人们生活方式变化: 出现城市化浪潮 思想观念变化: 自由主义兴起; 近代意识形成
4、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 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1760年,英国5万至10万人的城市只有1 个, 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 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 材料三: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 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 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 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正在形成。 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 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2.7《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16世纪开始,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海外市场扩大,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一 个英国的手工工场主声称:以后我生产的呢绒 恐怕供不应求了。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原料、资本、国外市场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16世纪,英国的毛纺织等手 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厂。手工工 场把工人集中在一起劳动,每件产 品的生产分成若干道工序,每个工 人只负责其中的一道工序。分工的 细化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使工具 专门化,为以后机器的出现创造了 条件,因为机器实际上是由许多简 单的工具组合而成的。
技术
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政治: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市场: 随着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 资本: 英国积极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 劳动力:圈地运动 技术: 英国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资产阶级政府对
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和目标。——马克思
2. 工业革命的进程:
需求更大动力
生产 领域
需求更大运力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汽船、火车)
改良 蒸汽机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需求更大动力
交通 运输业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 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 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 取得了统治地位!”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珍妮纺纱机 不足:人力、纱不 结实
水力纺纱机 不足:纱不均匀
骡机 优点:纱既结实又均匀
水力织布机 优点:效率提高40倍
(2)动力技术的革新: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工业革命

材料四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7世纪中 18世纪中 19世纪中 农村 城市
4、生活方式: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 城市流动,加速了城市化 ______进程。
政府 基督教会
我们统治你们 我们愚弄你们
军队
工厂老板
VS
我们镇压你们
我们鱼肉你们 我们养活你们
工人
资本主义权力塔
材料五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 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 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 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 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 和资本家之间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 ——马克思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乔布斯
7
第一次工业革命
概念诠释 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工业革命”?
从历史学角度看,我们把改变人们生存方 式、生存状态、生产方式、生产状态的质的巨 变的过程称为革命。 18世纪60年代以后,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大 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 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 革命”。
复习:圈地运动
殖民扩张使英国对外贸易增加 刺激了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 供不应求,羊毛价格不断上涨 养羊业大赚,赶走农民圈地养羊 农民无地可耕,只能去打工
曾经被英国统治过的地区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 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 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探源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3)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4)文化及思想:促进科学教育发展及科学共产主 义的诞生。
(5)世界市场:使工业革命有欧美推广,推动世界 工业化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逐渐成熟。
下列图片反映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联系中国近代史
3.思想:激发了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 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 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它是用来摧毁一切 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 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 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动力的革新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运输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影响分析:往往从对社 会的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入手
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对 近代中国的影响。
1.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 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 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并发展。)
汽机车;美国人富尔顿的汽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思考探究: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影响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
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推动了国家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一)必要性(原因)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动力)(二)可能性(条件)1、制度: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前提)2、资金: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劳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4、技术:长期的手工生产,技术得到积累二、基本概况(一)工业革命的开始1、标志: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最初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棉纺织分纺与织两个环节。
1733年,飞梭发明,导致棉纱供不应求,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叫“珍妮机”。
(二)工业革命的进行1、生产部门:纺织、冶金、采矿“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纺织、冶金、采煤等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2、动力部门:蒸汽机改良3、交通部门:汽船、火车(三)工业革命的扩展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其他地区(四)工业革命的完成1、标志:机器生产完全代替了手工生产(机器实现了机器生产)标志了工业革命的完成2、时间:英国在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三、工业革命的实质(一)生产力的变革(二)生产方式的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三)组织形式的变革:工厂取代工场四、历史影响(一)经济方面1、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生产和商品输出3、工厂出现并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形成4、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工业化成为历史潮流5、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二)政治方面2、进一步冲击了封建势力,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和扩展(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导致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4、金融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走向衰落,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资产阶级内部)(三)思想关系方面:三股进步的思想潮流1、自由主义:工业资产阶级(1)政治上:自由平等――体现了反封建等级和封建特权的要求(2)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体现了商品输出的要求对内: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产,要求由市场调节生产对外:反对贸易保护,要求开放市场2、社会主义:工业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民族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孙中山三民主义4、近代意识兴起:它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逐渐形成了近代意识。
英国工业革命—搜狗百科

英国工业革命—搜狗百科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还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全国有人口550万,其中410万人住在农村。
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也只有20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万。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来解释工业革命能首先在英国发生。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威廉在1689年同意接受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的条件后被议会宣布为英国国王,称为威廉三世。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2.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4.人民有请愿权;5.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得因政治行为拘禁议员;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
这一法案的实质是《权利法案》的补充。
规定国王的法令必须由有关大臣的签署才能生效,所有大臣必须执行议会的决议,不同意议会的决议,大臣就须辞职。
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无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二是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
创造这两个条件的过程,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与后来的资本积累不同,前者是发生在资本主义大生产建立之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
后者是发生在资本主义大生产过程中。
所以把前者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者称为资本积累。
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在国内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例如国债制度、创建银行和股份公司、严密的税收制度三个途径完成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课文注释: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课文注释: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工业革命在使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的同时引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以及汽车、飞机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这种变化更加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有助于国际间的人口流动和资本流通;扩大了分工的规模,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扩大了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
首先,由濒临大西洋的英国开始的这场技术革新,冲破种种阻力,打破国界、洲界,越过大西洋向欧、美和亚洲扩展。
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
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后,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被引进法、德、美、俄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刺激了英国的机器制造业。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分工。
例如:美国南方生产的大量优质棉花是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后盾。
该地区又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广阔销售市场,美国棉花与英国工业品的相互流通,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两地经济休戚相关。
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
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人力资源。
其三,到19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它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重要微知识点课件工业革命为何首先从英国开始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及铁路建设
斯蒂芬孙的贡献
斯蒂芬孙发明了火车,这 是陆上交通运输的一次重 大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运 输效率。
铁路建设的热潮
火车的发明引发了铁路建 设的热潮,各国纷纷修建 铁路,形成了庞大的铁路 网络。
对经济的影响
铁路的修建促进了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 商品和人员的流动,推动 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极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推动了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郡建立了第 一个水力纺纱厂,实现了纺织业的机 械化生产。
水力纺纱厂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工厂制 度的诞生,对工业革命的进程产生了 深远影响。
02
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专业 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工业 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
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 工业革命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提供了 保障。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推动了蒸汽机的发 明和应用,使得工业生产得以大规模 进行。
便利的水路交通网络
英国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络,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降低了运输成本。
18世纪英国社会状况
君主立宪制确立,政 治相对稳定
国内外贸易繁荣,市 场需求扩大
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 展
国内外市场形成与扩大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英国殖民扩Fra bibliotek,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国内交通改善,市场联系加强
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 为自由劳动力
06
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报告

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报告英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发生的一系列由手工业向机械工业转变的重大变革。
本报告将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影响等进行研究。
一、背景1.农业革命:18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劳动生产力。
2.商业和金融发展:英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达,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支持。
二、原因1.科学技术进步:英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如由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等,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2.煤炭和铁矿资源: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支持。
3.人口增长:农业改革导致了人口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4.出口市场需求:英国在殖民地和其他国家有广阔的出口市场,为工业化提供了经济支持。
三、进程1.纺织业革命:由水力纺织厂到蒸汽动力纺织厂的转变,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能力。
2.矿业和冶金业革命:通过使用蒸汽机和其他机械设备,提高了煤矿和铁矿的开采效率。
3.交通运输革命:由水运向铁路运输的转变,大大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
四、影响1.经济影响:英国的工业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扩大。
2.社会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社会的结构,农民大规模迁往城市,工人阶级崛起,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
3.环境影响:工业革命导致了大量的工厂和矿山的建立,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问题。
4.科技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为后来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格局。
然而,同时也需要注意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社会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3.课后阅读:布置相关历史文献阅读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问题分析等方面的收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重要发明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要发明及影响、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背后的历史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其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是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5.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分析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人生最珍贵的是生命, 人生最须要的是学习, 人生最开心的是工作, 人生最重要的是友情。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 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问点汇总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1、英国首先进展工业革命的条件(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实立, 英国社会稳定(2)资金:殖民掠夺、圈地运动获得巨额财产(3)市场:海外殖民地供应了广袤的海外市场(4)劳动力:圈地运动, 大批农夫被迫离开土地, 去工厂做工(5)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2、工业革命的时间1765年——1840年前后(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3、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起先标记:1765年, 哈格里夫斯独创“珍妮机”。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独创缔造, 后来, 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独创和运用机器的高潮。
(2)主要独创①1785年瓦特独创的改良蒸汽机投入运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独创和运用, 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开展阶段)②1807年富尔顿独创蒸汽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独创蒸汽机车;1825年火车试车胜利(变更了交通运输条件, 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亲密)(3)完成1840年前后二、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方式:从工场到工厂,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2、经济构造: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削减, 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3、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 城市化进程加快4、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5、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于是,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展了社会变革, 进一步稳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6、对外:资产阶级盼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7、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根本形成三、世界市场的根本形成1、缘由(1)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须要(市场和原料)(2)政治: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 抢占原料产地, 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快速扩大(3)交通运输: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变更了交通运输条件, 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2、途径(1)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经济:推销工业品, 收购原材料, 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3、形成19世纪中后期, 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 (共23张PPT)

途径 资产阶级的扩张
④影响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破坏性和建设性)
所谓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 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 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
西、葡扩张
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英荷法加入 列强扩张
拓展 基本形成
1、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2、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工 城市化进程加快。 业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 革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命 4、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的 5、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 影 和殖民扩张。 响 6、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 明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这 是棉纺织业中出现的一项重要 发明。
1765年,织工哈格
里夫斯发明了可以 同时纺出10根纱线 的纺纱机──珍妮机, 由此揭开了工业革 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第一台改良型蒸汽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 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用 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 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8:18:1308:18:1308:18Monday, August 30,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3021.8.3008:18:1308:18:13August 30, 2021
学术观点:英国工业革命研究概述

学术观点:英国工业革命研究概述我国史学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但成果并不多(颇有影响的是林举岱先生),且观点受苏联影响较大;而进入80年代后,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相关论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进步。
关于“工业革命”的含义,我国史学界在本质上都没有分歧,即包含两方面根本性变革:一是生产技术上的,二是社会关系上的。
而且,都把“工业革命”同“技术革命”区分了开来。
许永璋更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结果,是在政治革命夺取了政权之后,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
关于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大概有两类,一类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如王民国认为:一是拥有为发展所需要的大批廉价劳动力,一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巨额资金。
另一类则顾及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刘淑敏在《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中列出三个条件:一是英国最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二是英国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三是英国制定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治法律制度。
许永璋则在《世界近代工业革命》一书中列出了六个条件,经过归纳,除去刘文所列三条外,还有“手工工场高度发展”和“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经济学说的影响”。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各家必谈的有以下三点:一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二是以机器的发明→应用→制造(机器制造机器)为中心线索,三是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也吸收了前人和外国的先进技术。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众说纷纭。
有的说始于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有的说始于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还有的说开始于瓦特1765年改良蒸汽机……许永璋先生认为工业革命史不同于社会政治史,不可能有一个重大事件作为标志。
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英国大机器生产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那么我们就应笼统地说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而说到工业革命的结束,则应以大机器在整个工业中取得优势、工厂制度确立为标志,那么英国工业革命大致结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 说课稿

《英国工业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英国工业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还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接着详细阐述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纺织业、动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大变革。
最后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等多个层面。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工业革命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全球视野。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往往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历史关系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图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条件。
(2)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重要发明,如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火车等。
(3)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等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献、分析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观点:英国工业革命研究概述
我国史学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但成果并不多(颇有影响的是林举岱先生),且观点受苏联影响较大;而进入80年代后,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相关论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进步。
关于“工业革命”的含义,我国史学界在本质上都没有分歧,即包含两方面根本性变革:一是生产技术上的,二是社会关系上的。
而且,都把“工业革命”同“技术革命”区分了开来。
许永璋更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结果,是在政治革命夺取了政权之后,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
关于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大概有两类,一类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如王民国认为:一是拥有为发展所需要的大批廉价劳动力,一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巨额资金。
另一类则顾及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刘淑敏在《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中列出三个条件:一是英国最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二是英国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三是英国制定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治法律制度。
许永璋则在《世界近代工业革命》一书中列出了六个条件,经过归纳,除去刘文所列三条外,还有“手工工场高度发展”和“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经济学说的影响”。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各家必谈的有以下三点:一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二是以机器的发明→应用→制造(机器制造机器)为中心线索,三是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也吸收了前人和外国的先进技术。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众说纷纭。
有的说始于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有的说始于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还有的说开始于瓦特1765年改良蒸汽机……许永璋先生认为工业革命史不同于社会政治史,不可能有一个重大事件作为标志。
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英国大机器生产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那么我们就应笼统地说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而说到工业革命的结束,则应以大机器在整个工业中取得优势、工厂制度确立为标志,那么英国工业革命大致结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是各家论述较多的地方。
潘润涵、张执中指出工业革命的首要意义在于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大工业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得以把分散的小生产资料集中起来,消灭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痕迹,使资本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
钱乘旦则归纳出了“三个比例的变化”:工农业比
例、手工业和大工业比例、城乡比例。
其中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是最根本的变化。
并指出以上三个比例的变化在后来的议会改革运动中都有所体现。
许永璋则更全面地论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巨大飞跃、自然科学重大进展(数、理、化、地质、生物……),推动了英国教育改革、促成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工人阶级最终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