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摘要: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取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差异选择是否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在全力推进新课改的热潮中,着力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极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有以下策略。
一、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小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我在执教比例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发问:我国国土的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么大的面积,却能很准确地画在大小不同的纸上,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么一问,唤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材料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探究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指导探究方法,首先要指导“问题生成”。“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没有问题,探究性学习也就无从说起。只有有了问题意识,学生的探究才是主动的,才能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从何而来呢?问题来源于疑问,有“疑”才有“有问”。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不明白不理解,都能引发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另外,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探究方法有:
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小学数学中几何形体的特征多数是通过操作去探究,去发现的。
猜想——验证。即让学生对数学问题先大胆猜想,再通过探究去验证。
观察——归纳。即让学生观察大量的事例,再去探究规律,归纳规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分小棒:将9根小棒,分成不同堆数,每堆分得根数一样,有几种分法?学生分,教师有意识板书:
每堆1根——可分9堆
每堆3根——可分3堆
每堆9根——可分1堆
每堆2根——可分4堆······1根
每堆4根——可分2堆······1根
每堆5根——可分1堆······4根
每堆6根——可分1堆······3根
每堆7根——可分1堆······2根
每堆8根——可分1堆······1根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从以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有刚好分完和还有多余小棒两种结果。教师再指出:按要求分成等份后,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叫“余数”,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的除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余数与除数的情况,探究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小学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多数也是这样探究归纳出来的。
二、提供探究材料
小学生光有探究激情,没有具体探究材料,是无米之炊。小学生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学生在探究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学具、图片、文具、统计数据、表格等)。充分利用教具、电化教室等现代教学技术,从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材料,为学生探究创造条件。
教师提供探究材料要注意:1、材料的背景要现实有趣;2、材料的形式要多种多样;3、材料的内容要开放有序。
三、注重合作探究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小组里,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他们中间每个人,都会是探究的主人,谁也离不开谁。
团结合作,心智碰撞使他们享受合作的快乐。
四、体验探究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终于解决一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和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时,他们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因此,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