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植株的生长
初中生物_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
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和分析提出问题,处理数据。
2.解释植物的一些症状与缺乏无机盐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与快乐。
2.认同无土栽培对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教学难点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教学过程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喜欢表现自己,如果引导得当,将会转化为对知识的不倦追求和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应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与萌发。
不足:学生对种子萌发后生长成为植株的过程仍然模糊不清。
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不清。
学生从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课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运用多媒体,通过分析资料、图片,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效果分析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核心素养目标】3.2.2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植物生长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讨论法,促进学生对生长过程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植物生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学科素养: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关爱自然、关注生态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实验,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植株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5.植物的生长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到细胞分裂和生长对植物体发育的重要性。
答案: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例如,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向光生长;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更旺盛。
5.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请简要说明。
答案: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选择一种植物作为观察对象;2.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如叶片的生长、茎的伸长等;3.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如叶片的数量、茎的长度等;4.分析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1、针对目标1,采用小组内互测的方式进行检测。
2、针对目标2,小组讨论后得出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
3、针对目标3,自学课本后对子互相说出植株生长所要的营养物质。
4、针对目标4,小组内相互合作完成测量,得出结论。
5、针对目标5,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过渡施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板书: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植株生长所需主要无机盐——氮、磷、钾
3、组织讨论:施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联系实际:如果为提高产量施肥过量,不仅会造成“烧苗”现象,还会引起水体污染,请同学们跟家长探讨一下合理施肥的问题,建议他们多用农家肥。
带土移栽可以避免伤害幼根,确保植株吸水,有利于植株成活。
根据自己的猜测回答问题。
观看动态展示叶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并进行描述。
观看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98页图3-18),并进行描述。
分析并回答: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灌溉、施肥是必要的,但要有合理性,不是追求多就好。
能结合课本说出根的生长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都有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的根与胚芽发育成的茎的生长过程图,让学生思考:“参天大树,始于种子,种子萌发后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呢?”
核心问题生成与展开
二、幼根的生长:
1、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幼根。提出问题:幼根是怎样生长的?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结合示意图再次描述,加深印象。
分析生产中的做法,树立环保的意识。
.
开放式延伸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上生物教案)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初步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进一步提高观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运用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难点】运用测量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新授过程】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一:同学们阅读教材P96-97,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思路、方法、步骤2.学生进行探究,并通过探究思考以下问题:①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选择什么样的根才合适?为什么?②在幼根上做标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③通过数据分析,生长最快的是什么部位?④如果周围的同学测量数据和你不一致,有何原因?⑤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当怎么处理?⑥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⑦想一想,根的生长只与伸长区有关吗?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④⑤⑥⑦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教师强调:1.本实验的注意问题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98-99,思考以下问题: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总结要点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初中生物植株生长教案
初中生物植株生长教案
教学内容:植株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
2. 掌握植株生长的影响因素
3. 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
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
教学难点:
1. 生长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2.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推测植株生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植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株生长的不同阶段来引入主题。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植株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茎叶发育、花果结实、种子成熟。
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营养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可以设置不同实验组,分别控制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观察植株生长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各因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植株生长。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并写出关于植株生长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植株生长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长条件,并能够观察并描绘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2.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的认知。
3.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并描绘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4.教学准备:实验所需的种子、土壤、花盆、喷壶、放大镜、显微镜等。
5.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演示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知识讲解:以幻灯片形式,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长条件。
包括种子发芽、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等。
(3)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小袋植物种子和一定数量的土壤。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例如可以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等。
(4)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利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将观察到的现象描绘出来。
(5)实验总结:每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实验结果和他们的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6)课堂讨论: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为什么有的植物在其中一种条件下生长较好?为什么有的植物在其中一种条件下死亡?等等。
(7)知识巩固:通过课堂练习或小组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8)作业布置:布置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小实验,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和观察记录的方式,积极参与了学习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在实验操作环节,由于学生设备和材料的不足,导致实验时间较短,部分小组未能完成所有的观察和记录。
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更好地分配实验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此外,本节课的自主学习环节较多,学生在设计实验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更大的自由度,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植株的生长》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种子的萌发》之后学习的,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根尖的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各类无机盐,联系实际,能帮助学生的父母解决种植农作物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希望探索生物的奥妙,我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
我校学生来自各个乡镇,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比较熟悉,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容易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人文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和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内生长情况的不同,学会生物实验的一般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及得出结论。
2.通过调查或访谈,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并能有意识地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3.通过学生亲自培育根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和保护生物的美好情操。
2.通过调查与访谈,学会与他人交际,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
3.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3、说出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1、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培养动手能力;2、学会运用调查、访谈的方法与他人交流,解释植物生长现象与无机盐的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2、认同无土栽培对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3、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明确环保知识的教育.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法治公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考纲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株的生长》,《2017年广东省初中生生物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对本节的考查占试卷内容的14%,其中对《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水平要求为Ⅰ,分别要求如下:知识目标——了解,技能性目标——模仿,情感性目标——经历(感受)2、教材分析:“植株的生长”是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它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茎的向上生长。
根是怎样生长的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自然解决;那么茎是怎样生长的呢?由于植物的茎、叶和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其中茎的主干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侧枝又是由主干侧面的芽发育而来,芽可以分叶芽和花芽等,这部分知识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只须能够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因此,相关教材只出示叶芽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植物的芽的结构和发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基于这一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3、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
禹会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3
想一想 : 如果按照从微观到宏大 的顺序来描述 ,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 样的呢 ?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植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许多形态相似 , 结构、 功能相同的 细胞联合在一 起形成的细胞群。
由差别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 序联合起来 , 形成具有一定 功能的结构。
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完整 的植物体
动物体或人体的基本组织
上 皮 组 织
肌 肉 组 织
结
神
缔
经
组
组
织
织
器官
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按 照一定的次序构成 , 并 且以其中一种组织为 主 , 能完成一定功能的 结构。
系统
由能够完成一 种或几种生理 功能的多个器 官 , 按照一定 的次序构成。
细胞是怎样构成动物体〔或人体〕 的?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2、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实验 : 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讨论 : ⑴描述两株玉米幼苗的生 长状况。 ⑵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在 成分上有什么区别 ? ⑶为什么土壤浸出液能够 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 结论 :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
3、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 含钾的无机盐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 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 坐对身体不好哦~
植物的器官 : 果实
植物的器官 : 种子
营叶 养茎 器 官根
植物的器官
花 生
殖 种子 器 果实 官
器 官
差别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
:序定联功合 能起的来结构,。形成具有一
初中生物_第二节(第一课时)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株的生长》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课题:植株的生长 (第一课时)课标要求:描述根的生长过程。
具体内容:①通过观察根尖纵剖图,总结归纳出真菌的结构特点,进而推出根尖各部分的作用;通过微课堂探究根的哪一部位生长最快,给学生提供直观感知。
动手测量获得数据,并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小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根生长的原因。
②通过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识别根尖基本结构,举例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掌握根生长的原因。
2、难点:(1)描述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各部分作用。
(2)探究根生长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鲁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生长长成植株,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植物体就要开花结果。
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种子的萌发”,并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和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于“幼根的生长”,教材首先介绍根尖的结构,是为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做铺垫。
此部分较为简单,只介绍了根尖的四个分区。
对于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也不做具体要求,让学生做大体了解。
“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这个实验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测量数据的方法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实验和观察根纵切面细胞的特点,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和根生长的原因。
学情分析植株的生长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学生在此方面有一些知识的积累。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有以下的知识基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的特点等。
但是根尖结构的知识是在细胞水平上学习的,较为抽象,必须借助图片。
由于学生对根的生长充满好奇心,有利于教师利用实验材料来组织探究活动。
虽然初一的学生在此阶段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还缺乏一定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株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解释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3.填空题:补充完整植物生长过程的相关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植物生长过程的关键环节,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等。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思考作业: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b.请结合生活实例,说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c.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温度、土壤等。
3.实践作业:让学生尝试在家中种植一种植物,如豆芽、蒜苗等,并记录种植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植物生长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鼓励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如调查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以学生身边的植物为例,如教室窗台上的绿植、学校花园里的花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不断地生长壮大?它们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种子,长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兴趣基础。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测量植株高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观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植株的生长”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的是植株的生长过程,包括幼根的生长,芽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按照被子植物的一生,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种子的萌发之后学习的,既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根尖及芽的结构较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幼根和枝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幼根和芽的发育及合理施肥的学习,让学生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生回答:种子萌发有两个条件,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有:已度过休眠期,胚有活力,胚完整。
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师:种子萌发后会长出新植株,那么新植株是怎样生长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重难点师:根据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这节课有三个知识点,首先来学习第一个知识点。
第一部分师:根尖的定义是什么?生: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植株的生长》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 侧芽:指着生在主干侧面或侧 枝侧面的芽。
顶芽 侧芽
杨树的顶芽和侧芽
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 的
幼叶 发育成
叶
芽轴 发育成
茎
芽原基 发育成
芽
叶芽的结构(纵切)
枝条
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 的
• 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 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 成新的枝条。
2、植株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哪些 无机盐?如果缺少这些无机盐, 植株将会出现什么症状? 植株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 氮、磷、钾
正常叶片
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 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 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 焦枯。
重点提示
除了这三种无机盐是不是还需要其他无机盐呢? 我们施肥时候需要注意到什么?
使枝叶长得繁茂
,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 ,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 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 形成
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 并逐渐焦枯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 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例如。油菜的 营养器官生长时期,需要大量含氮的无机盐,而在开花结果时期, 则需要更多含磷的无机盐。
思考答案
顶芽
答案
2
答案 1
侧芽
芽分顶芽和侧芽
叶芽的结构图
生长点 幼叶
芽轴 芽原基
二级标题
答案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芽的这些结 构将来发育成枝条的哪些部分?
作业设计:植株的生长(优质课)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材来源:七年级生物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主题:第二节植株的生长适合对象:七年级学生一、作业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根的结构,描述根尖的生长过程。
2、通过图片及动画展示,能描述芽发育的过程。
3.通过演示实验和图片观察,说明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作业设计课中作业:(一)自主探究、1、根尖各部分结构及细胞的特点是什么。
2、根生长的原因是什么3、叶芽的三部分结构和芽的发育过程是什么。
4、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有哪三种?具体植物需要的哪种无机盐多一些?(二)思考:1.我们把根尖分成几个区,各个区的细胞有什么特点?功能又是怎样的?2.用笔对幼根的根尖进行标记,请同学们目测根尖的那一部分长得快?3.根尖的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当堂检测1、在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2、养花要施肥,种庄稼也要施肥,肥料主要为植物生长提供()A、蛋白质B、无机盐C、脂肪D、维生素3、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正确的叙述是()A、每种植物只需要一种无机盐B、不同种植物需要同样的无机盐C、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D、植物需要的无机盐越多越好4、芽只能发育成枝条吗?5、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获得什么物质供应植物生长的需要?()①水②有机物③无机盐④二氧化碳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三、评价标准1.自主探究中的作业,学生能准确无误的用红笔在课本上标识出来。
2.思考和讨论的作业,学生能清晰表达出关键词,且语言通顺、连贯。
3.当堂检测的作业,学生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并能解释其它答案的不合理之处。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1.多维度评价:关注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关注学生做作业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多维度评价,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
2.多层次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三层进行评价,优秀生、一般生和学困生。
植株的生长+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1.知道根的生长主要包括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
2.知道叶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茎和叶。
3.观察根尖的结构,识别和描述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4.识别和描述芽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植株的生长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观察根尖的结构;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杨树的枝条(带有叶芽和花芽)、芽发育成枝条的视频、培养好的小麦或绿豆的幼根、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培养皿、显微镜、刀片、镊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教材P96“想一想,议一议”:有一位科学家统计了一株生长良好的黑麦的根,发现这株黑麦的根约有1 400万条。
如果一根根连接起来,全长达600千米。
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万千米。
精确计算表明:这株黑麦所有根的总面积是茎和叶总面积的130倍。
你能说出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吗?教师提问:种子在萌发成植株后,该植株是怎样生长的呢?我们看书中给出一个良好的黑麦植株,它的根大约有1 400万条,这些根上一共有150亿条根毛,根毛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呢?这么多根毛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提示:黑麦的根数量大,总面积大,可以有效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教师过渡:植株的生长过程很复杂,不同植物也有差别,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了解植株的生长。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幼根的生长1.教师提问:根是用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越多,面积越大,起到的固定效果越好,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越多,那根是怎样生长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6~97,思考:(1)什么是根尖?(2)什么是根毛?多媒体展示植株幼苗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根尖和根毛。
教师讲述: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于根尖,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
肉眼可见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就是根毛(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植株的生长》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存在不足:1、为活跃课堂气氛采用了小组竞争的
方式,但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落选小组的低落情绪。2、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应该设计一个演示,让学生直观
感受缺少某种物质后,植株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有切身体会到“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因此在这些
知识点的突破上,要化抽象为具体、化动态为静态。
以观察、实验法为主,讨论、讲述法为辅。1、学
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小麦根尖结构,从而突破难点一。 教学策略选
2、学生通过观察 FLASH 动画和动画分解图,突破难点 择与设计
叶芽的结构。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STS 教学模式,
突破难点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巨杉的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1、巨杉种
子有多重?2、巨杉后来长到多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
的兴趣。
(二)小组讨论,学习新知:
幼苗和大树对比图。与幼苗相比,大树的根长长、
教学过程 长粗,叶变多、变密。引导学生思考植株生长的两个发
面:幼根的生长、芽的生长。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植株的生长》
称
教学重点:
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教材分析
3、植株生长需要无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种类。
难点:
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知识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
2、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幼根、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人教版生物七上3.2.2《植株的生长》 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材分析只主动生长是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
本节内容从幼根的生长、枝条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植物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茎的向上生长。
根是怎样生长的?这个问题可通过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解决。
通过实验明确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所以,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生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在观察了根的生长之后,利用教科书上关于茎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茎的生长。
任何的生命形式都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
植株的生长也不例外。
本节让同学们通过对照试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通过实验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了解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2、通过实验明确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3、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教学难点: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复习导入:(1)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2)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过渡: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萌发,种子萌发后,长成幼苗,幼苗又是如何变成参天大树的呢?那就要经过植株的生长了。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共同来欣赏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一个问题:植株生长主要是靠什么的变化来完成的?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幼根的生长。
回答: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种子完整、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幼苗进行植株的生长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地上部分枝条的发育。
回顾旧知识,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使对知识的连接更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理 施 肥
知识链接: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的条件: 提供水和无机盐,并将植株固 定,注意通气。
收获
这节课你学 到了什么?
1.幼根的生长
植株的生长
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芽
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 磷、钾的无机盐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含氮、铁、钙的无机盐
C.含磷、钙、锌的无机盐
D.含铁、锌、磷的无机盐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 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重量。
根尖的结构图
D 成熟区
内外层细胞形态差异大,
外侧细胞突出形成根毛 吸水
细胞生长迅速,体积 生长
C 伸长区 大
伸长
细胞体积小,核大壁
B 分生区 薄质浓,排列紧密
分裂
A 根冠
位于顶端,细胞较大, 保护
排列不够整齐
根的生长
探究主题 二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 1.芽的结构有哪些? 2.枝条是由什么结构发育来的?
缺钾
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 并逐渐焦枯。
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较大的是
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有些无机盐的需要量 十分微小,但它们在植物的生活中同样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 生长。
想一想 在地里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幼苗会出现烧苗现象, 甚至还会死亡?这告诉我们什么?
1.描述根的生长过程。 2.描述枝条发育的过程。 3.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探究主题 一
幼根的生长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结合实验完成相关讨论题。 2.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各有什么特点? 3.幼根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实验目的: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 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方法步骤: 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 “绒毛”,这就是根毛,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 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资料:有一位科学家统计了一株生长良 好的黑麦的根,发现这株黑麦的根约有 1 400万条。如果一根根连接起来,全 长达600千米。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 根毛,根毛全长1万千米。精确计算表 明:这株黑麦所有的根的总面积是茎和 叶总面积的130倍。 你能说出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有什么 意义吗?
1.取两粒菜豆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其萌发, 等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切去其中一株的根尖。几天 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再生长,另一株的幼根 却生长得很快,这是由于根尖中( D ) A.根冠和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细胞 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成熟区细胞分化的缘故 C.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不断生长的缘故 D.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缘故
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
生长状况
土壤浸出液中培
养的玉米幼苗比
蒸馏水中培养的
玉米幼苗生长得
好,因为土壤浸
出液中含有多种
无机盐。
正常的玉米植株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生长旺盛期缺氮,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 黄,枯黄部分呈“v”字型,最后呈焦灼状而死亡。
缺 氮
缺磷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 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并且缺磷还会使花丝抽 出速度慢,造成雌花、 雄花不育。
2.某人在做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测 量的数据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有( D ) A.幼根的生长情况不一样 B.记录时间的间隔不一致 C.培养的条件不同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芽能够发育成枝条与下列哪种组织有关( B )
A.保护组织长需要较多的无机盐有( A )
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芽
植株的芽的分类 顶芽 着生在主干顶端或侧枝顶 端的芽 侧芽 着生在主干侧面或侧枝侧 面的芽
杨树的顶芽和侧芽
探究主题 三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了解植物生长需要较多的无机盐是什么? 2.缺乏时产生的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