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记承天寺夜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 “闲人”是点睛之笔,“闲” 表现在何处?
(1)入夜即解衣欲睡
(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3)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4)欣赏月下美景.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即:①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②说说句中“闲”字在全文起什 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古人有不少咏月的佳句,你能写出“ 野
哪些来?
旷 天

野旷天低树,
树 ,
江清月近人。
江 清


——孟浩然
人 ”
(· )

知识拓展孟 浩 然
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 疑似地上霜。低头思故乡。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闲”人的言外之意是: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
8.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
• 苏轼被贬,心情抑郁,但是他没 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 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 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 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
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 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一门三父子,
苏洵 苏轼 苏辙 巩 王安石;

都是大文豪, 词---- 苏辛:(豪放派)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
芾。
背景 介绍
苏轼生活的时代
大兴“新法”,改革之 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 安石“新法”而被调离 出京。神宗元丰二年 (1079年),因御史 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 诗讽刺了“新法”而被 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 名的“乌台诗案”(乌 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
(课前预习解决) 4、思考(课上小组合作解决。全班按座位表分为ABCD四组) A组 作者为什么要到承天寺去夜游?从文中找出游的行踪。 (指导:学会从文中找答题线索,找答案,总结答案) B组 第二小节描写什么景?怎样的景?又怎样去描绘的景?仅 仅是写景吗?(指导:从段意、修辞、写作背景上思考作答) C组 “如何理解第三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导:可从段意作者一生历典八洲的经历及处世的行为思考) D组 如何理解“闲”字? (指导: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处世态度上思考)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研习课文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承天寺中庭
• 人物: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相与步于中庭
研习课文
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__?______,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 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 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 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 走上光明的前途。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寺院庭中优美月色的描 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 片段,透露出作者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 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贬谪中感慨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 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 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 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 孤寂的心情。
•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 子是什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探究理解
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被贬之人。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前预习目标)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 翻译课文。(课前预习目标) 3、品析简洁、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 教学难点)
4、体会理解作者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心境, 学习他豁达从容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学生自学提纲:
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课前预习解决) 2、 释词义,译课文。(点拨:时间、地名、人名、物品直译) (课前预习解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海 上 生 明 月 , 天 涯 共 张此 九时 龄。
——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李白






月源自文库





杜 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但愿人长千里共婵娟。 ——苏轼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相关作业; 2、强化课文背诵。
古有一人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 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 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 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 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一、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一)找生字、填准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 藻荇( )
小组学习展示
A组 、作者为什么要到承天寺去夜游?从文 中找出游的行踪。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这是他 夜游的原因。又因被贬黄洲,是一个有 名无实的官,很无聊,很寂寞,于是, 找一个好朋友散散步,聊聊天。 2、起行—— 至(承天寺 )—— 寻 (张怀民)——步于(中庭 )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清澈 透明、优美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月__光_____,“藻、荇”、 是指__竹__柏__影__,此句运用了___比__喻_的修辞手法。
6.“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 “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 ”的含义?
完成填空内容。)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
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拓展与积累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 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5.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 ?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 的皎洁、透明。
• “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影子。也表现 了竹柏倒影的摇曳多姿、清丽淡雅。
•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 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
举 杯 邀 明 月
对 饮 成 三 人 。 ” 李 白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 李白)


唐海

)
张 九 龄
生 明 月 ,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 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 大 家”之一。
走近苏轼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 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 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 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 出的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76)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1073)
清闲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 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 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 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 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 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 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 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 闲人啊。
背景 介绍
苏轼以犯人身份 贬黄州,无薪俸,故 租50亩荒地经营,有 诗曰:“不令寸土闲, 饥寒未知免。”“去 年东坡拾瓦砾,自种 黄桑三百尺。今年刈 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 如墨。”又有“自笑 平生为口忙”之句。
注意读音
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节奏梳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下列句子 (抢答题)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翻译: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自我展示平台: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
一、定向导入
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教学目标
•月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研习课文
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研习课文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叙 ——寻伴夜游

•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
• 闲人”的含义:
• “闲人”即清闲的人。
• 这里并不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 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 的人。作者认为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到这 么美丽的月色。其次,“闲人”也表现了作者郁郁 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当堂训练平台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抢答题)
• 寻张怀民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相与步于中庭 • 怀民亦未寝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寻找 高兴地 想 ……的人 于是 共同,一起、散步 睡觉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只是、罢了
翻译下列句子(抢答题)

描写 ——庭中月色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结构梳理! 完成背诵!
•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 的情味?
•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 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 他为伴。
•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心情?
•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 兴奋。
•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 者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
解题
往往“通记过”记是事古随、代笔记的式物一小、种品写文文景体、,记主人要来是抒记发载作事者物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
天 寺
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

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
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
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走近作者-苏轼
照进 门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释词检验
考虑,想到 高兴、愉快的样子 • 念无与为乐者
于是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院子里
睡,睡觉 共同,一起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散步,漫步
形容水清澈透明 • 庭下如积水空明
释词检验
交叉错杂
原来是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只是
共同,一起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