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元日教案[001]
元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元日的起源、传统活动和民俗习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关注节日习俗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元日的起源和意义。
2.元日的传统活动。
3.元日的民俗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元日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元日产生兴趣。
(1)元日的起源和意义•和学生一起了解元日的起源和含义,通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呈现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元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元日的传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元日的传统活动,并列举出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和原因。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增加课堂的互动和趣味性。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更多元日传统活动的细节和背后的含义。
(3)元日的民俗习惯•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展示元日的民俗习俗,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或视频中的细节。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元日民俗习惯,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交流。
3. 总结(10分钟)•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元日传统活动的意义和民俗习惯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元日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分组进行元日主题的拓展活动,比如制作元日相关手工、写元日日记等,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和表达。
•老师提供相关资料和指导,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作业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小组讨论记录和个人写作等作业内容,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全班讨论评价:通过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元日的理解和展示能力。
五、教学资源1.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工具。
2.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表。
3.元日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
注意:以上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幼儿大班语言“元日”教案
幼儿大班语言“元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元日》的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新年氛围。
2. 学会诗歌中的词语,如“爆竹”、“春风”、“屠苏”等。
3. 能够正确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学会诗歌中的词语。
难点:正确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诗歌《元日》的图片、文字以及相关新年习俗的图片。
2. 诗歌卡片:印有诗歌《元日》的文本,每张卡片上包含一句诗歌。
3. 新年道具:如爆竹、灯笼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新年道具,引导幼儿说出与新年相关的词语,如“爆竹”、“灯笼”等。
2. 学习诗歌:教师出示诗歌课件,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3.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发音。
4. 诗歌游戏:教师将诗歌卡片分发给幼儿,幼儿按照卡片上的诗句顺序排列,组成完整的诗歌。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诗歌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诗歌中所描绘的新年氛围。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朗读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2. 家长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幼儿一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新年。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诗歌游戏等。
2. 评估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正确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新年氛围。
3. 评价幼儿的朗读能力,是否能正确朗读诗歌,并注意韵律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幼儿参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3. 是否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诗歌中的词语和传统文化知识。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诗歌朗诵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感受诗歌的美。
2. 组织幼儿参观传统文化活动,如制作灯笼、剪纸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新年的祝福和期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第1篇】文本解析:《元日》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元日》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
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元日》一诗作者用短短几句就概括了春节期间的美好景象,准确而又生动。
诗人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意象,爆竹、春风、屠苏、新日、桃符,将这些典型意象联系起来,没有做刻意描述,就烘托出了万象更新的新春气象。
诗人运笔自然,使整首诗既简洁明了,又意蕴深厚,充满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
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迎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另外,《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1.认写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氛围。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语言感悟能力,能根据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感受高度浓缩的诗歌语言的能力并不强。
同时,三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了解不够,认识上往往会出现偏差,加之这是第一个学习传统节日的诗歌专题,更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好好渗透学习。
设计理念: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课古诗的学习中,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同时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诗,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导语:《元日》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这首诗以元旦节为时空背景,描绘了一个辞旧迎新、充满喜庆和期望的场景。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节日情绪和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同时也可以进行文学鉴赏和诗歌创作。
本次教学设计以《元日》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元日》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会欣赏和鉴赏古诗,并能运用相关的鉴赏理论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教师向学生介绍《元日》的作者、背景以及主题内容,并对诗歌进行整体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辞旧迎新的情怀以及对新年的美好愿景。
2.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句、意境、修辞等方面进行鉴赏。
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文字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 诗歌朗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要求学生注重语调、节奏的把握,传达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元日》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重新创作一首与新年有关的诗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课前准备(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元日》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对新年的期许。
2. 课文导读(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元日》的作者、背景以及主题内容,并进行整体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辞旧迎新的情怀以及对新年的美好愿景。
3. 诗歌鉴赏(15分钟)。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元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
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春节元旦)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一)、一读:读正确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元日》篇1一、教学目标: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生答:春节。
2、孩子们,你们喜欢春节吗?春节和平日有什么不同?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一)解诗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2、齐读课题。
3、课题质疑:看到课题《元日》,你有什么问题?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个词语。
“元日”就是“元旦”吗?解释:元就是第一,起始的意识。
元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个节日---春节。
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写在题目前面。
(板书:春节)二、读诗文1、打开课文,读一读《元日》。
注意,听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第二,反复朗读,一直读到这首诗顺口了,流利了为止。
2、(按照自己的节奏度,不要受到旁边同学的影响,反复读。
)(读书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个状态,非常好。
3、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孩子不着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吗?请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读正确、清楚没有?好,开始。
4、读得真好,字字落实。
比如:屠苏的苏是平舌音,她读准了吗?总把的总也是平舌音,她也读准了,声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读准了,这叫一丝不苟。
真好。
5、来,谁来教大家教再读这几个词语(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哪位同学再来读读这首诗。
《元日》教案(精选15篇)
《元日》教案(精选15篇)《元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导读〈〈元日〉〉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1.朗读诗句,背诵诗句,了解诗句的大意。
2.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进,导入释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课题),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元日”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有谁知道?(汇报指点)大家预习过课文,大体上知道了课文是描写新春佳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元日”并非现在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或过年。
现在“元旦”“新年”一般指农历的一年之首,就是农历1月1日,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课题,那就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吧!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出示幻灯片,播放、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2.提问:现在我们已经能正确流利的把诗读出来了,接下来该懂诗句的意思了。
那么要弄懂诗句的意思,方法有哪些呢?(查资料,字典解释每一个字词、再解释句子,问老师)3.小组自学诗句的意思,汇整,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1.品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1)诗人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点的事物来描写春节热闹景象?(板书: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2)全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描绘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张灯节彩、欢度佳节的情景,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3)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这首诗的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看资料(幻灯片)王安石(1021—1086)北京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任宰相时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在他的心目中,新法犹如春风般吹向千家万户,为的是老百姓能减少税收,增加收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天下太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备课教案(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备课教案(优秀4篇)《元日》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习,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设计思路:读通读懂读美教具准备:插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符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
五年级上册《元日》的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元日》年级:五年级课时:第一节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2.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朗读文章,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在发表意见时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深刻心理。
2.掌握文本的语音、语调、语感的正确朗读方式。
3.培养学生在课后自主思考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正确领会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受。
2.学生朗读时如何正确把握语音、语调和语感。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2.课文学习3.口头表达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教室黑板上写上“元日”二字,引导学生谈谈对元日这个节日的了解,大家可以说出自己家庭过元日时的内容和习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元日和新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会有元日这个节日。
然后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开场动画,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
二、课中活动(30分钟)1.课文朗读根据学生的口头介绍,教师给学生依次出示课文的每一个段落,呼吁学生读出文本的每一个音节,正确发音每一个字母。
然后教师读出整篇文本,学生跟随教师的声音朗读。
2.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己解惑并阅读下面的问题:(1) 元旦是哪一天?(2) 为什么弟兄们撕扑?(3) 弟兄们唱什么歌?(4) 作者为什么感到兴奋和喜悦?(5) 心里有所感,却无言以道?(6) 作者表现出的是祈求、欢庆还是怀念?学生完成讨论并对班级展示其解答结果。
3.闭关思考七年级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摘录文本,并尝试在同学面前自述课文,以检验自己的听力水平和朗读能力。
学生完成了读物的摘录并尽力复述后,再与同学们共享并讨论他们的心得。
三、课后延伸(5分钟)教师摆出一系列题目,引导学生延伸思考:(1) 你们家是怎样过元旦的?(2) 你的元旦寄语是什么?(3) 庆幸你在元旦前夕的舒畅心境,你怎样为此感激?(4) 有没有没有做到的小目标,你怎样设法实现其中的一部分?(5) 你如果能为元旦做点什么来献礼,你会怎样努力?。
元日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4篇
元日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编辑沉默帮大伙儿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4篇,仅供借鉴。
《元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2,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四(1)班同学一起学习《元日》这首古诗。
来,齐读课题。
3,同学们,刚才课前你们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喜庆,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见到(过年)提到过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词,[出示:新年]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出示:元旦:阳历1月1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一,起始。
]元旦就是阳历的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一天。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
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元日》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
(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
(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
(学生各抒己见)附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
《元日》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元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元日》是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本诗是他最为著名的一首,写出了放爆竹、饮屠苏、换新桃、簪红梅等春节的民谷活动,渲染了春节的热闹、欢乐气氛,表现了作者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革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充分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元日》,了解了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扫尘除旧,贴上红红的对联、窗花,燃放声声爆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每个人在春节期间都会长大一岁,所以人们也把春节称作“过年”。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春节,好好感受一下春节的喜庆气氛。
(多媒体出示热闹的春节场景)(二)作者简介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江西省抚州市,小时候就博览群书,年轻时曾到各地游历,了解民间的疾苦。
王安石不仅学识渊博,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
他的诗歌以豪放、深沉、壮丽著称。
让我们通过这首《元日》来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名人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
5.同学们,《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春节)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屠苏、曈曈日等)6.教师板书:屠苏、曈曈日。
7.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屠苏”和“曈曈日”的意思。
8.教师小结:诗歌中常常融入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比喻等手法,这些手法会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而这首诗则通过描绘新春元日的热闹情景,展现出春节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文化内涵。
通过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并激发我们深入探究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注释这一工具来帮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
《元日》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
拓展阅读
推荐与《元日》主题相关 的其他古诗或文章,引导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积累 。
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 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监督执行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及时 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习。
及时批改与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出 具体的评分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 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方向 。
家长参与评价及反馈渠道搭建
定期家长会议
组织定期的家长会议,与家长交 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听取
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随 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作业情 况,同时也方便老师及时向家长
简要介绍王安石的生平和诗歌风 格,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 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歌创作背景
《元日》是一首描写春节景象的 诗歌,创作于北宋时期。通过了 解春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引导 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要求
识字与写字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 音、形、义,并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收集和了解更多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春联、年画、舞狮等,并 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与春节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制作春联 、画年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04
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制定
听讲认真度
学生是否能够保持专注,认真听讲,及时 记录和理解所学内容。
《元日》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 )
汇报人:
2024-01-02
CONTENTS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元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全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正欣欣向荣。
暖阳照耀着春风,洋洋洒洒的屠苏酒,使人们心情舒畅。
繁花似锦,暗香浮动,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将美好的愿景寄托在新的一年。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4.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过年时的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王安石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过年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面描绘的是哪个中国传统节日吗?(春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就是描绘春节时热闹场面的。
(板书课题)3.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诗文注重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这首《元日》描绘了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变化。
同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和喜悦。
3. 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同时教师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字形,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
4.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春节习俗。
(贴春联、放鞭炮、饮屠苏酒等)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理解和感知。
(三)细读课文《元日》1. 教师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并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三年级下册语文《元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元日》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元日》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 学习和运用词语、词句的理解和运用;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课文的意义并分析词句;2. 运用所学知识提取文章中的难点和亮点。
教学准备:1. 课文《元日》,录音机;2. 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音乐,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
2.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元日的了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呈现课文(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2.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如“为什么说元日是一年之始?”、“为什么要炮竹齐鸣?”,“作者用了哪些比喻和句式?”等。
3. 教师使用课件或黑板,将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如“千门万户曈曈日”、“碧纱窗下水澹澹”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认识古诗(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并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如《登鹳雀楼》。
2. 学生通过学习《元日》这首诗,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体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进一步总结课文的教训和意义,如“人生要抓住机会”、“新年要积极乐观”等。
2. 鼓励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元日的理解和感受。
六、小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安排学生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内容和思考问题。
2. 教师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延伸阅读】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元日》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元日的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分组讨论和语言表达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并通过阅读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此外,学生在创意写作练习中,对于古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多进行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理解与记忆:《元日》中的诗句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诗句的字面意义和背后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汇的解析:如“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等,这些词汇蕴含着特定的节日习俗和文化意义,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诗人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理解王安石在诗中所表达的对新年新气象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日》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元日》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诗句中的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我发现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句意境的体会,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诗句描绘的意境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元日》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元日》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日》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之《元日》。
教材解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元日》一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寓理于叙事,含义深刻。
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3个汉字“爆”“屠”“符”,理解诗中“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懂得整首诗的大意。
2、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吟经诵典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教学难点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1、欣赏歌曲《小拜年》。
2、关注歌词:“正月里过新年,亲朋好友真高兴。
家家户户来迎接,爆竹响连天。
每一家每一户,贴上一副新对联。
”从而初步理解“爆竹”“贴春联”的意思。
3、揭题,读懂诗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那“元日”就是哪一天呢?(提醒:“元日”并非现在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设计意图:解“元”字,旨在让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从而正确把握全诗。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日》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元日》是一首全民欢庆的新年诗歌,全文表达了节日气氛浓烈、人们思乡、思亲、因故难归的情感,同时也在揭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二、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祥和氛围,理解敬老尊贤、团回圆乐等文化内涵;2.能够感受到孩子之间交往、人情互动的重要性;3.通过诗歌教学,增加儿童的文化知识,并让儿童受到中华文化精神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1.在教室内张贴有关元日的文化背景图片,如“年画”、民间传统活动等;2.蓝牙音响;3.背景音乐。
四、教学过程1. 情境陈述(3分钟)情境:新年到了,你们是否想念远在故乡的亲人?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元旦诗歌——《元日》。
2. 诗歌欣赏(10分钟)1.教师逐句朗读《元日》。
2.教师要求学生听完后,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第三,你对诗歌中的人物和场景有什么看法?3. 背景介绍(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教师简要介绍元日的历史与传统习俗,并引导学生感受元日这一传统节日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4. 阅读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每组两个人,各自背诵《元日》第一句。
2.互相交流,尝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停顿韵味地进行模仿。
5. 互动分享(10分钟)1.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和同学一起发现诗歌中的美好和启示。
2.教师给予适当点评和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6. 诗歌表演(15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
2.经过听、读、说、写等综合活动的学生,可以形成表演《元日》的能力。
3.教师及其他同学给予表演前后的意见和建议。
7. 收官检测(5分钟)随机抽问学生个别问题,并收集上述活动的心得和收获,培养集体合作和个性发展的学习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情境、课文、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和提升,还能发掘儿童的个性和潜力。
元日教案优秀8篇
元日教案优秀8篇《元日》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儿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诗,丰富相关词汇。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元日”动画课件、古诗诵读(MP3)、乐曲两首活动过程:一、导入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王安石所写的古诗《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学习古诗幼儿欣赏古诗课件。
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师幼共同讨论古诗中这些词的意思。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三、巩固古诗请幼儿对古诗情境进行想象现在请你们闭眼听古诗朗诵,在头脑中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四、表现古诗教师播放两首不同的乐曲,请幼儿说一说,可以用那首来配古诗,为什么?请幼儿对古诗进行动作创编师:多喜庆,多热闹呀。
你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把热闹和喜庆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古诗进行表达。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精品教材教案篇二课题:《元日》(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课文24《古诗两首》中的一首)教材简析这首诗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课文24《古诗两首》中的一首,为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写的是在阵阵鞭炮声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无限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的意思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意思。
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被安排在《春联》之后,正是因为《元日》一诗中写到了春节有“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而且学本文时,春节将近,学生对此首诗不无亲切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一)谈一谈过年的感受。
1、(播放课件:迎新春)这是什么时候?
2、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二)解题“元日”。
1、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2、题目:“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
齐读课题
(三)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过年诗。
不过,在学之前,老师想问问
大家,你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2、交流。
师结:对,诵读理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
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
出示:注意节奏、读正确。
二、初读古诗
(一)了解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著有《王文公文集》。
(二)学习生字。
1、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来教教大家?
2、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 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
重点引导读准“爆”、“屠”、“曈”、“符”的读音。
)齐读生字。
3、指名读古诗,评议。
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古诗
(一)结合课下注释,讨论交流诗意。
1、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借助字典或请教别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
3、遇到不懂的地方,该怎样解决呢?
(教师总结引导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
4、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字、词、句意思。
(二)教师引导学生疏通诗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理解:爆竹、屠苏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欣喜、兴奋!读出温暖、希望!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指名读,男女生读。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理解:曈曈日、新桃、旧符
同学们请看看诗题,其实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
新的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
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
指名读,齐读。
3、悟诗情。
(1)读一读,感悟诗情。
古诗学到这一步不够,还得透过字面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想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幸福、热闹、高兴、喜气等。
)
(2)结合诗人背景,感悟诗情。
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宰相,对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
就像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还能感受到什么?(除旧布新,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
四、练习背诵
(一)现在,古诗学完了,我们要把它背出来,这叫熟读成诵。
(指名背、齐背)
(二)同学们,在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谁再来背?
(三)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熟读成诵了。
五、总结
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首古诗,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同学们以后学古诗就照今天学习到的方法试试,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