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研究.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研究2016 年9 月9 日,习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谈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近年来,国家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然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失衡,不可避免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要走向公平,必须在发展中逐步实现,而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无疑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伴随“信息高速公路”而出现。[2]教育信息化不能等同于网络化或计算机化,它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XX现代化的

系统工程,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

化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教学信息化”,二是“信息大数据”。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带给学生与书本文字不一样的体验,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来讲,例

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与对称》一节时,要求学生画出几何图形绕某一点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 90 度后的图形。有学者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用学具为学生展示旋转过程,发现很难把

旋转前后的位置关系讲解清楚,进而学生难以掌握。后来有学者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图形绕点旋转后的运动过程和最后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这样学生便能清楚直观地观察图形旋转的变化轨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的理解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画出图形绕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相比之前用学具比划的方式,利用计算机动画

演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相关研究调查发现,传统的教育体系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已经过时的做法上,这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变得很被动,导致学生的吸收率直接低于 30%。伴随着“人工智能”战略的提出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一场基于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教育改革扑面而来。这场改革深刻影响着教学方式的变革,重新定义师生的成长模式。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得教育教学更能接近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

在学校教育中,数据成为教学改进最为显著的指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识字率、出勤率、作业的正确率等是最能说明教学效果的。这些具体的数据经过专门的收集、整理、分析就成为大数据。近年来,兴起许多网路在线教育,这使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大数据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利用大数据,找到有用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美国的“纽顿”公司,联合培生集团共同发布了利用大数据的适应性学习系统——“有学者的实验室/高手掌握”,此系统可以最大程度满足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以最高效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并且降低了教学成本。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进行,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支点,信息大数据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有学者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在有学者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后期。1981 年,有学者国教育部派代表参加了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1982 年,教育部决定在 5 所大学的附属中学进行计算机教育试验工作,至此拉开了有学者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的序幕。在这一阶段,计算机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进入到课堂。

第二阶段,即 2000 年至 2009 年,2000 年 10 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任务及一系列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措施等。在这一阶段,以网络教学为主要特征。

第三阶段,即 2010 至今,国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了教学方式

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大量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纵观有学者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信息化越来越重视。而

且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也有人提出,教育信息化拉大了数字鸿沟,造成了新的

教育不公平。但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有学者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二者之间的关系。

1.教育信息化促使教育内部公平

处于古代的师生关系,孔子和他的学生是最典型的例子,“尊师重道”是主旋律。随着时

间的推移,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传统的教学主流是“以教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

任务就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相应地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地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和创造性。在今天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知识的获取不单单靠教师的直接灌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去搜索自己感兴趣

的内容,与教师交流互动,主动参与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与

融洽。

另外,教育信息化也被广泛运用到教学管理中。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为垂直型管理模式,利用多样的教育信息化传递方式,传统模式变革为水平模式、双向交互型模式,并趋于成熟,使教学管

理工作更加民主化和透明化。

2.教育信息化促使教育外部公平

教育不是独立的一个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要素,教育的改革需要社会其他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如中国XX围绕国家“三通两平台”总体规划而打造的教育平台——“XX”,是面向中小

学生师生和家长推出的一款集在线教育学习及家校互动沟通为一体的手机软件。利用“XX”平台,家长们都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加强了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为学校、家庭与学生创建了一个科学、高效、智慧的家校互动平台。平台内的各种最新教育资源与教育资讯能实时共享,学生之间、教

师之间交流互动,打破了区域之间的教育差异,让每一位受教育者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XX相结合的学习新模式。

3.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条件的差异,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也是不均衡的。例如有学者国东西

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城乡之间的差异都造成了教育的不平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经济

水平高、交通便利的地区,把现代信息技术大力运用到教学与教育管理中,促进了教育的蓬勃

发展;而经济落后、环境闭塞的ft区学校,难以有机会接触相关的信息技术,导致教育发展缓慢,成为了“弱势群体”,继而拉大了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二、数字鸿沟及在教育不平等中的表现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技术的占有和

应用程度不同造成的“信息落差”和贫富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乏者之间

的差距”。[3]通过相关研究发现,近年来,这种差距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日益扩大,并渗透到

社会的各个层面。

(一)不同性别学生间的不平等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各种计算机软件更能吸引男孩子的兴趣,比如一部分游戏总是以暴力

制胜来获得道具作为激励手段,女孩子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意愿远远低于男孩子。为了了解有

学者们班学生对计算机的感兴趣情况,有学者特地在他们上信息技术的课堂逛了逛,发现大部

分男孩子在主动使用计算机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几个孩子还在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