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c41b43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a.png)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艺术的运动,它主张超越现代主义的理性、客观、单一和统一观念,强调多重性、复杂性、相对性和主观性。
其基本概念包括:
1. 相对性和多元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事物没有固定的本质或意义,而是由观察者的观点和语境决定。
多元性是指存在许多不同的真相和解释。
2. 超越和颠覆: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二元对立和意识形态,试图颠覆既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秩序,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真实的社会。
3. 立场性和主观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和价值观都是主观的,不存在普遍的标准或普世的真理。
我们在选择观点时必然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益和态度。
4. 文化和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社会实践是塑造认知和行动的根源,而知识、权力和身份都是从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5. 防御和戏剧化:后现代主义认为人们由于社会和文化压力,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内心和态度,以防止受到伤害。
因此,后现代主义作品经常通过戏剧化手法来暴露这种防御行为。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9366d41ef18583d049645965.png)
⒈从形式上讲: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 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 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 系。
⒉从内容上看: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
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 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 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 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
1983 年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SWA 为约翰· 曼登(John madden)公司位于科 罗拉多绿森林村庄的行政综合区一组玻 璃幕墙的办公楼群设计的万圣节 (harlequin)广场,设计不仅体现出文艺 复兴式的历史主义风格特征,并且以超 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场所强烈的对景观 体验主体—人的消解的解构特点。
后现代主义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 “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 殊性和唯一性。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 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 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 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 文化思潮。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 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最后,人在场所中并非扮演主体的角色,人和景观始 终是互动的关系,有时候人甚至也成为景观构成元素 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景观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表现多 么前卫和狂飙,其所营造的场所氛围和意义始终是人 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园林设计师玛莎· 舒沃茨(Martha Schwartz) 的代表作是位于亚特兰大的瑞欧购物中 心庭院设计(RioShopping Center),300多 个镀金青蛙组成的方阵排列整齐、给人 极大的震撼,甚至具有一种神秘的魔力。 青蛙这一意象显然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 一种活生生的动物,它们在自然界中的 数目正在逐年减少,玛莎· 舒沃茨以一个 坚定的景观保护者的身份向工业化之后 遭受创害的自然现状的发出警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4256a4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6.png)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ea4e01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0.png)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认为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历史性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对人类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往往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象学、文化相对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往往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强调了文化的混杂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了反传统和反规训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界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现代主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对于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对其哲学和理论、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170769011ca300a6c39023.png)
什么是后现代?表现?特点。
后现代产生原因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后现代评价积极:反独断,回归人性消极:混乱,无序后现代主义的线索时间: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后现代。
感性理性:古希腊:前苏格拉底—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方法论、态度,柏拉图理念,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中世纪:奥古斯丁神性压抑人性和谐秩序完满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反神性,扬人性启蒙运动:理性现代(19世纪):理性独断,损害人性后现代: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1. 后现代主义概念后现代主义主要包含两个意思: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主要是时间层面)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批判)——一般意义的理解(文化,社会,经济)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
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发展)——文学,绘画,建筑。
本身就有了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只是继承并发扬。
后现代性是与现代性对抗,对立,对现代性批判中建立的,也就是有2. 特点1,反理性。
2,时代性。
汇集了多种文化,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等。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产物。
它孕育于现代主义母胎,在二战后于现代性决裂,成为一个对西方现代性加以质疑的思潮。
3,批判性——反本质,反中心。
4,碎片化——反同一,反整体。
差异,不确定,多元性。
3. 表现:电影广义许多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影都可以归于后现代。
典型:阿甘正传。
王家卫。
4.原因直接原因:反现代根源:后现代-现代(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世纪(天主教)-古希伯来、古希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7389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2.png)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运动,该运动出现在20世纪末。
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想,并试图解构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的主要目标是挑战和激发人们对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的看法,将重点放在语言、认知和权力关系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反对理性和真理的唯一性。
它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观念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选择。
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抛弃现代主义中的规范性知识,接纳多元化的观点和经验。
他们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对语言的怀疑。
它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而是被权力和社会结构塑造的。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解构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以揭示其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评。
它认为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观和权力结构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个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打破这些限制,从而促进个体的真实自我表达。
在文化方面,后现代主义鼓励多样性、杂糅和随机性。
它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化边界、规范和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常常表现出复杂、模糊、矛盾、离散和不连贯的特点。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过于主观和相对,忽视了客观的真理和现实情况。
他们指责后现代主义者破坏了伦理和道德价值观,并导致文化的分裂和混乱。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评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运动,试图挑战现代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强调多样性、文化边界的模糊和反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判。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因为它被认为是过于主观和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3be04e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8.png)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反对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强调客观性和标准化,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主观性。
它关注的是现代性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在世界各地发展。
它的主要影响包括文化理论、艺术、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现代性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这意味着,现代主义所认为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失效。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个人的多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艺术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形式和意义的探索上。
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更加多元化和主观的材料和方法,如实验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媒介和表现方式,而是开始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在文学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小说和诗歌形式的探索上。
作家们开始使用更加多元化和主观的主题和情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题和情节模式。
诗歌也变得更加实验性,不再局限于语言和韵律的限制。
在社会学方面,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
它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阶级分化等。
后现代主义试图揭示这些问题,并提出新的社会理论。
在政治学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政治权力和民主的探索上。
它认为,政治权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改革和变化来调整。
后现代主义试图揭示政治权力的本质,并提出新的政治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对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关注的是现代性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
它认为,现代性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后现代主义对形式和意义的探索、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e8ca4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2.png)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化和哲学潮流,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后现代主义要强调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多元性。
它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真理或价值观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境。
相反,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文化,并且这些多样性是值得保护和尊重的。
后现代主义提倡人们对于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其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真理,而是所有的观点和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取决于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
这意味着人们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来评判他人,而应当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并对多样性持相对主义的态度。
第三,后现代主义认为不确定性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常态。
它认为人类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也无法获得完全的知识和理解。
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并避免对未知的恐惧。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持审慎和谦卑的态度,不以自己的认知限制思维和行动。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权力、身份和文化的关系。
它认为权力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以不同形式和方式作用于个体和群体。
后现代主义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的身份,在权力关系中寻求平等和公正。
它也呼吁人们支持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平等和多样性,并拒绝将某种文化视为优越的偏见和偏见。
最后,后现代主义还关注文化的娱乐化和商品化。
它指出商业市场和媒体对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应当保持观察和批判的眼光,不被商业营销和消费文化所束缚,同时对于文化产品和媒体的创造持开放的态度。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相对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思潮,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权力、身份和文化进行关注。
它提倡人们对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对权力关系和文化商业化保持批判性思维,以实现社会的多元和平等。
后现代主义 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d4fa2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d.png)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二十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和哲学观点,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强调了相对主义和多元观点。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是在文学界提出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涵盖了哲学、艺术、文学、电影、建筑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拒绝普遍真理:后现代主义不相信普遍的真理和绝对的道德标准。
它认为真理和价值观是主观的,因此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个体和社会团体的经验和观点是多样而矛盾的,不应该被归结为单一的真理。
2.对历史和现代性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质疑了现代性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并对历史的进步观提出了质疑。
它认为历史被人为地构建和解释,没有客观性可言。
而现代性带来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副作用。
3.文化多元性的重视:后现代主义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它反对一种文化或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鼓励人们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的观点和习俗。
这种多元性体现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和社会实践中。
4.对权威和权力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权威和权力结构表示怀疑,并提倡去中心化和去除控制的思想。
它认为权力的运行方式存在扭曲和不公正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改变。
5.游戏性和戏剧性: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活动和表达的戏剧性和游戏性。
它鼓励创作者和观众参与到文化表达的过程中,挑战传统的艺术和文学规范,创造出非传统的和令人惊奇的作品。
总之,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和超越,体现了对统一真理的怀疑、对多元性和差异性的重视以及对权力结构和官方权威的批判。
它通过艺术、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a0223f29e31433239689372.png)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从而价值判断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开放,后现代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以及文化自由主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同,而且也必将成为未来时代潮流的主流!堂皇语境的终结与多元化:由于前文中所述“知识的异化”问题不断激化,自启蒙主义以来,原本并列而生的两大科学体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逐渐拉大,呈现出人文科学容忍退让,自然科学步步扩张的态势。
这在Lyotard那里被看作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全部历史”。
(1984,ThePostmodernCondition:AReportonKnowledge)他指出自然科学在排斥了人文叙事之后,其单一的逻辑话语仅仅具有指涉性与实证性,却难以完成对文化意识的替代,更不具备人文科学的多种价值关怀。
因此那种以科技理性为基础的,以单一的标准去裁定所以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的“元叙事”在后现代语境下势必被瓦解,而电影在这个瓦解过程中大致表现出两个倾向。
一个是元叙事的合法性由于其基础---堂皇话语环境---的终结而遭质疑。
传统的元叙事电影遵循的是以英雄为中心的堂而皇之的叙述模式,而后现代电影倾向于将堂皇叙事的社会的语境(如圣贤英雄、解放拯救、光辉的胜利、壮丽的远景等)散如叙事语言的迷雾中,使观众对堂而皇之的历史言论,或历史上的伟大“推动者”和伟大的“主题”产生怀疑,并以平凡的小人物、平凡的主题、平凡而琐碎的故事取而代之或利用堂皇叙事与平凡话语间的杂揉、拼贴和交替衍生来反衬、嘲弄元叙事的理性偏激。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5db62e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5.png)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通常与20世纪中叶的发展相关。
后现代主义赞扬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摒弃了现代主义可靠性、理性和真实性的观点。
1.后现代主义音乐对于音乐领域,后现代主义是以复杂的、晦涩的、非常规的格式来表现的。
他们进行重复构建,循环、断奏以及随机地切换音轨,以此来展现出音乐的复杂性和唯一性。
这种风格被一些音乐家和乐迷所倾倒,比如工业、极端金属和实验音乐。
2.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主要是受到了法国的先锋文士艺术图景和分类叙述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意和含义方面受到了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章中不使用线性叙述,而是通过时间的前后次序变化使读者感到不安。
他们更喜欢使用多种语言、各种文化象征,以及在小说中加入各种新文体。
3.后现代主义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电影特征主要是不线性叙述,采用多种象征表达的手法。
为了展示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多样性、模糊性和可代替性的观点。
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电影制作人和导演将其运用到他们的电影中,比如大卫·林奇、伍迪·艾伦和昆汀·塔伦蒂诺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强调多元、多样、存在并相互转化。
他们不信奉社会、历史或文化至上,而是认为世界是一个继续扩展的多元性场,没有一个被称为历史进程的单一的中心。
这种哲学的一个实例是德里达的“无所期望”与“打破二元论”理念。
5.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追求创意性和高度创造性,把“边缘性”、“多义性”和“过渡性”作为他们的核心观念。
他们倡导“意大利的Trasvanguardia”(跨前卫)和众多的后现代主义流派,如英国的“Young British Artist (YBA)”。
结语后现代主义在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拒绝某种确定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强调多义性、异质性和无序性。
这种思想与现代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对立,但同时也超越了现代主义的种种难题,成为了一个新的现实。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c98e33d7ad51f01dc281f1f2.png)
日本tama艺术 大学图书馆
白色o型住宅设计
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看法 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 文 丘里。他在大学时代就挑 战密斯· 凡德勒的“少就是 多”(“less is more”)的 原则,提出“少则厌烦” (“less is a bore”)的看 法,主张用历史建筑因素 和美国的通俗文化来赋予 现代建筑以审美性和娱乐 性。他在早期的著作,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中提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 原则。而在《向拉斯维加 斯学习》进一步强调了后 现代主义戏谑的成分,和 对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
其他后现代主义建筑
美国建筑家罗伯特· 斯特恩(Robert Stern)从理论上 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加以整理,完成了一个完整 的思想体系。在他的《现代古典主义》(Modern Classicism)一书中完整的归纳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 依据,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类型,是后现代主义的重 要奠基理论著作。 美国作家和建筑家查尔斯· 詹克斯(Charles Jencks) 继续斯特恩的理论总结工作,在短短几年中出版了 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现代建筑运动》、《今日 建筑》、《后现代主义》等等,逐步总结了后现代 主义建筑思潮和理论系统,促进了后现代主义建筑 的发展。
建筑应该推崇并追求“复杂性和矛 盾性”。他把古典建筑惯用的一些符号切切 碎,也不管是哪个时期的来路,就不吝地装 进一个盘子里端上桌来。
文丘里的主意,在很长 时期里一直被冷落一旁。 1961年时他已经36岁了, 可是新办的建筑师事务 所还是生意寥落。文老 夫人在旁看着儿子的不 遇于心不忍,出头做了 他的委托人,请他为自 己盖一处新家,这就有 了日后赫赫有名的“栗 树山母亲住宅”,就盖 在文丘里建筑活动的起 点以及中心城市:费城
后现代主义的介绍
![后现代主义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7d446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0.png)
后现代主义,一种源自20世纪中叶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强调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反传统主义。
这一思潮对于艺术、文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差异和变化的世界,没有任何一种观念或文化能够完全解释这个世界。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主义,认为任何一种观点或理论都只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唯一的解释。
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的绝对性和普遍性,强调了相对性和特殊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体性、进步观念等都被视为过时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类的认识只能是一种解释,而这种解释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历史、社会等。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于各种因素的全面考虑,而不是仅仅关注单一的因素。
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态度也是批判的。
它认为,传统艺术和文化往往强调普遍性和普遍价值,这种普遍性是以牺牲特殊性和多元性为代价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本土文化和特殊经验,而不是追求普遍性和标准化。
在实践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许多方面。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于传统叙事和文学形式的反叛,强调文本的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在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常常采用拼贴、混合、反讽等手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强调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主张打破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强调特殊性和多元性对于理解社会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深刻反思现代主义思潮的哲学和文化运动。
它主张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反传统主义,对于艺术、文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c79d1e69b89680203d825e4.png)
在后哲学文化中,哲学仅仅是后哲学文化中的一员, 哲学的文化至尊地位被破除,柏拉图的“哲学之王”死 去了,不仅哲学不再处于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且 知识根本就不再有任何基础和核心。哲学不再享有特权, 任何一门知识也不再拥有特权。在后哲学文化中,既无 实在,也没有真理。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怎么都行”。后哲学文化是一种没有权 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不合适宜的。
(4)反对符合真理论
符合真理论——认识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合即是真理。
罗蒂认为,真之为真不在于是否与实在相符合,因为事 物并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 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 释行为中。真理也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它只用来表示人 们对事物的态度,而不表示对事物的说明,因此,真是我们 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
没有文化至尊,各种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 没有中心与边缘、主要与次要之分。所以,后哲学文化 是一种没有权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 不合适宜的。
(3)反基础主义——是罗蒂理论的重要特征,也
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基础主义——指坚信人类的知识存在着某 种永恒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合法化即渊源于它。这种 基础无需辩护、不容质疑,非经推论、牢不可破。它 超越一切时代、一切历史基础和一切社会基础,是知 识的终极或第一因。传统哲学认为,确立知识的基础, 是认识论的最高目标,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基 础。对“基础”的渴望与探求一直主宰着西方两千年 来的哲学。
2、福柯:反人本主义
(1)否定人本中心论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政治 的动物”, “以人为本的世界”、“人生而平等”、“我思故 我在”、 “天赋人权”、“人为自然立法”,“生命意志”、 “超人“ “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 等等,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1b464b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6.png)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晚期兴起的一种思潮,它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它试图摆脱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线性思维,以多元、混杂、相对和非层级性的观念来重新定义艺术和文化。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建筑和哲学等。
它强调主观性和相对性,认为真理和现实是多元和多样的,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真理。
后现代主义拒绝了大故事(metanarratives)的概念,即宏大的、普遍适用的解释框架,它认为所有的解释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正确”的解释。
因此,后现代主义也否定了现代主义的统一性和普遍性。
在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通常采用了碎片化、混杂和拼贴的手法,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结构。
它融合了不同的艺术样式和流派,并探索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媒介。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鼓励观众以自己的主观视角来诠释作品。
在建筑领域,后现代主义建筑摒弃了现代主义的简约和功能主义原则,追求更多的形式和装饰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和对历史建筑的回应,它常常借鉴传统的建筑元素和风格,并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相结合。
在哲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塑造现实和知识的工具。
他们指出语言的局限性,认为语言无法准确地表达真实和事物的本质。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还关注权力和身份的问题,探讨了社会和文化中的权力关系和身份认同的建构。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的通俗理解可以归纳为一种对传统、统一和绝对真理的怀疑态度,它鼓励多元性、相对性和主观性,试图打破二元对立和固化的观念,以更开放和包容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a14d06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0.png)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
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b84230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9.png)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后现代主义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和思想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社会学等,并且衍生出了多个不同的流派。
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旨在打破传统的结构和秩序,挑战权威和既定的规则。
它认为语言和文本没有固定的意义,而是由读者的解读和诠释来赋予。
在建筑领域,解构主义的作品常常呈现出破碎、扭曲、不规则的形态,例如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钛金属外观和复杂的几何形状,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对称和规整,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新历史主义”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显著流派。
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不是客观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受到权力、文化、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建构的。
它关注历史中的边缘人物、被遗忘的事件和文化现象,试图揭示历史叙述中的主观性和偏见。
在文学研究中,新历史主义的学者会分析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相互关系,探讨文学如何参与历史的建构和塑造。
“后殖民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
后殖民主义关注的是在殖民主义结束后,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它批判西方文化的霸权,主张重新审视和评价殖民地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比如,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就对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西方文化在构建东方形象时所施加的权力话语。
“女性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也有了新的发展。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而非天生的本质。
它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主张消除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常常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呼吁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解放。
“消费文化研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消费社会中,商品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更具有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21d200763231126edb11f2.png)
雅克·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李欧塔的后现代状况与元话语的终结 让· 鲍德里亚的超仿真 詹明信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尤尔根· 哈贝马斯的现代主义永不完成论 雅克· 德里达 德勒兹/加塔利的后俄狄浦斯 理查· 罗蒂的启迪/教化哲学 特里· 伊格尔顿的文艺理论 安东尼· 纪登斯(AnthonyGiddens)关于全球化 和后现代社会的讨论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 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 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 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 越启蒙时代范畴。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 言、历史、政治、 哲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现代主义 具有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诸多矛盾和冲突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出现 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 计”,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发展背景是:经济和政治秩序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 术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大量应用。 20世纪60 年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产品设计进入“塑料时 代”;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 核心;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产品设计进入新型合 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
名家及其作品:
菲利普· 约翰逊---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总 部大楼 格里夫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 山崎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伍重---悉尼歌剧院 尼迈耶尔---巴西议会大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性理论著作:
《后现代建筑的语言》詹克斯 《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布莱克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者》文丘里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0792dfd5bbfd0a795673d8.png)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现在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60年代激进政治运动失败的反应,是一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反思、批判近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取向与基础、思维方式等为基本特征,以新的话语和形式解释世界为特点的文化思潮。
结构主义加入后现代主义后,后现代主义发展为一种遍及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复杂纷呈,但也有其共同的思维特征,即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思维,其理论倾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现代性(modernity)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其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论、工具理性、科学主义、中心主义等。
李奥塔在其《后现代的知识状况》中说:“我所谓的现代,指的是用元话语来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而“我将后现代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
后现代主义不再假定有一个绝对支点可以用来使真理和秩序合法化,它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它们依赖元叙事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而事实上,那些支配社会制约关系机制的合法性本身也需要合法化来证明。
后现代主义对一切合法性、真理性的东西进行批判和质疑,主张摧毁人们对元话语的信任感。
同时,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物质富裕的同时,为人类的实践、人类的生存空间以及人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现代主义对理性的过分张扬、过分迷恋权威,过分依赖自然科学的确定性进行批判。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正是在对现代主义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挑战和扬弃。
2、反对中心主义,提升非理性主义主体性问题一直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占据中心地位。
工业文明以来,过分张扬人的主体性,造成了世界的各种危机。
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进行批判,他们认为把人与自然彼此分开是人类实践一切错误的根源,要超越现代,必须消解主客之分,消解主体性。
他们提出人不是独立于世界万物的实体,人是世界的成分。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98837f168884868762d68d.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根本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
其一,对大众欣赏口味与俗文化表现出热衷的态度并淡化高端品位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以揭露高雅艺术的伪善;其二,在热衷的基础上显露出折衷主义的痕迹,不拒绝(甚至鼓励)不同风格的类型、艺术手法之间的混合以形成文体的杂揉或强调并置、拼贴和挪用的策略;其三,应对现代主义的文化枯竭,电影的后现代表达倾向于淡化对文艺原创性的强调,转而为戏仿、拼贴创造机会以寻求原始文本的新意。
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
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
后现代广告的特征一、主题的观念化现代广告无论怎样为自己辩解或掩饰,它都难以脱离产品。
这样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在产品极端丰富,而且产品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要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USP,或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一个位置,已经非常不现实,而且也必将效果不佳。
“后工业社会中不再奉行一元论的产品政策,而以多样化、非集中化的方式制造产品。
后工业时代以它自身带来的文化更新为基础来更新自己。
而今,大市场上的那些标准产品,即那些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已不再走俏,因为综合市场本身遭到不同专业市场的冲击,这些专业市场组成不同的文化团体,保持着不同的传统和行为方式,广告不再是目标,而是一种攻克各种心理的手段。
这就是说,人们需求的那些产品不是满足一般需求的产品。
而是符合特殊文化层次的产品,因此。
产品有明显的文化层面,产品功能被重新确定。
”文化成为消费品,消费是一种文化,产品的地位退居其次,只是附属品,文化才是重点,产品已经成为文化的载体,而非消费的重点。
因此,广告必须作为文化生产者的身份为产品贴上文化的标签,赋予其某一种观念。
主题的观念化要求广告必须传播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与目标消费者达成共识,使之认为消费就是其生活方式的展示和价值的再现,使得在现实中受挫的人们能够通过消费来寻求平衡。
广告的主题从具体到抽象,最后游离于产品之外,广告传达的观念成为人们的需要和依赖。
成功的广告延伸到产品不起作用的角落,产品所承载的观念的价值比产品本身大得多。
此外,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为,广告主题的观念化会使品牌也趋向观念化,品牌的内涵和外延都会归到一点,品牌体现的观念与目标人群的价值观一致。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论断,后现代广告“提供一种基于对消费者(或品牌)个性文化与观念的需要,而非传统狭义概念的系统服务作业。
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后(现代)广告将直接作用于品牌观念创导的消费观念的基准点上,从而使消费时常获得重新解构和能量释放——这种释放带来的客观效果就是消费加速和消费文化的进一步个性细分和催熟。
”二、注重视觉的冲击力上个世纪60年代,广告科学派和艺术派曾就广告是科学还是艺术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其实,科学派强调的是广告的内容,而艺术派则强调广告的形式,即“说什么”和“怎么说”孰重孰轻的问题,争论的结果是两者同样重要。
但是,在“众神喧嚣”(巴·赫金)的消费时代,到处充斥着符号化和影像化的信息“说什么”已经没有人听,“怎么说”才是最重要的。
消费文化的影像与符号化,能指远远大于所指,媒介参与符号的制作与传播,使得符号游离物体本身,运用于多样性的相关联系之中,充当着象征符。
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通过符号所形成的影像来了解真实世界,在他们眼中,一切皆可转化为影像,一切都以影像的形式存在符号与影像无所不在的消费文化背景下,广告自然也不能例外。
广告必须具有强大的视觉震撼力,要轻易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否则,就会湮灭在过剩的符号影像中,不留一丝痕迹。
对视觉的要求,也是现代广告的基本要求之一。
威廉·伯恩巴克曾经提到广告创作的三要素:相关性、原创性、震撼性。
但是与现代广告相比,后现代广告对视觉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甚至可以抛开其他一切,单纯地追求视觉效果。
在以视觉取胜的时代,哪怕是目光的稍稍停留,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表现风格的多样化消费文化与市场体系和商品形式之间形成一种同谋关系,把文化包装成商品,作为纯粹的审美消费的实物,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形式上的需求,将各种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文化强加于商品之上,使得消费与文化之间的界限难以划分。
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距离被消解了,文化呈现出平面感。
但是,这种平面性却使得各种文化的存在都成为一种合理的现象。
各种文化之间出现了平等的假象,从而使得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而体现在广告上,则表现为表达风格的多样化。
现代广告千篇一律地强调感性诉求或理性诉求,或者讲一个故事,阐述一个利益点,或者其他。
这些方法已经是明日黄花。
翻来覆去雷同的理性诉求,虚伪造作、不合情理的感性诉求,这些已经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同类产品的广告没有根本差别,陷入一种混乱的相互抄袭与模仿的局面之中。
于是,广告的作用越来越难以评估,广告主对广告的信心日渐式微,广告费被转移到营业推广,而太多的营业推广使品牌逐渐沦为日常货,品牌之间只剩下价格是惟一的辨识。
可以说这是现代广告的一大顽症。
如果现代广告在工业社会能大行其道,那么它在后工业社会简直束手无策。
在后工业社会里,消费文化形成文化的平面性,不管是高雅文化还是精英文化都被消解为一系列的碎片,可以任意拼贴,任意组合,使广告表达风格的多样化成为可能。
尽管这种东拼西凑的风格可能只是思想的空壳,苍白的表象,但它仍然使品牌的广告相互区别,具有独特性,从而能够从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引人瞩目。
例如,中兴百货公司的广告,13年来持续一种以许舜英的作品为代表的许氏风格,即“人物、构图、符号的场面化和仪式化,极具平面装饰美感。
服饰华丽,表情冷漠,肢体语言优雅,环境舞台化,表演群体化和模特化,具有罗可可式的华丽和日本浮世绘的优雅,画面常具有行为艺术式的冲击力和非现实的梦境式的迷离美感,成为消费者(读者)喧哗的、炫耀的、释放欲望和快感的时尚表演仪式。
”此外,如绝对伏特加酒的广告,一直以与酒瓶形象相似的事物为画面主体,表达绝对伏特加是绝对地令人着迷的主题。
又如,贝纳通的广告,大胆地将有争议的题材纳入广告创意之中,屡屡引起轰动。
这些品牌的广告形成一种鲜明的独特风格,即使在毫无文字表达的情况下,也能明显地辨别出来。
四、个人化的诉求消费文化强调回归自我,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不可抵挡。
目前,人们通过越来越多的媒介渠道和公众活动来对自我进行认识和探求,一统天下的理性与规则已经被抛弃。
自我成为一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在这个社会中,丧失自我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这是一个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和萨特结合的时代,个人至上主义和宇宙万物只此为大的惟我意识所向无敌,“我”是这个时代文化鲜明的烙印,在这个时代除了“我”之外,没有其他。
面对这种局面,任何统一的模式和方法已经失效。
所以,后现代广告必须采用个人化诉求,与目标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沟通。
事实上,广告诉求的对象一直在由大众向小众转变,广告越来越成为个人化的东西,以至不同的广告只能被不同的小群体所理解。
理性诉求到感性诉求是一个质的飞跃,个性化诉求是在感性诉求的基础上的又一个飞跃,而后现代广告要求的就是个人化的诉求。
“理性诉求是以大众为对象,感性诉求则是为别人而感动,个性化诉求使人产生更贴近那些更小群体,甚至边缘群体的归属感,而个人化诉求则完全使个人在生存理念上找到归宿。
”后现代广告的主题趋向观念化,而观念的对象正是个人,即以个人为对象,进行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交流,这是一个信息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
所以,后现代广告的话语模式大多与“我”有关,以第一人称来拉近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距离。
如:李宁运动女装的“我运动,我存在”,索尼游戏网站的“我玩,故我在”,中兴百货的“我爱流行,所以我存在”。
此外,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生活方式也是个人化表达的主要途径。
由于消费文化肯定人性中本来的东西,认为存在即是合理,对个人非理性、无原则、卑琐、隐秘的情感的支持和宽容,使得这些往日不敢登大雅之堂的心理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在后现代广告中大唱主角,毫不留情地破坏现代广告的谨慎作风,并对现代广告虚假造作的完美形象大加嘲讽。
在我国,社会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纠结的复杂局面。
漫长的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还占据着重要地位。
现代社会正在建设之中,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民主、法制和知识的普及,还远远没有达到,大众文化并未得到充分发展。
而此时,在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费文化已经取代了大众文化的统治地位,并凭藉经济全球化之力,或多或少地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影响。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纠结共存,共同作用于社会生活。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广告可能在各种文化的夹缝中滋生以至蔓延。
我们不能单纯地判断某一地区、某一产品或某类目标人群适合或不适合后现代广告,而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