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1958年为什么要搞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上的浮夸风,形成了一种假象,好像农业已经过关,这样就助长了农村生产关系急于过渡的思想发展。
似乎农村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原来的高级社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便决定在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二、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7月出版的《红旗》第三期和第四期先后发表了《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和《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2篇文章,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大办人民公社的思想。
第四期文章传达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当逐步地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
”8月上旬,毛泽东视察了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当山东省的领导同志汇报他们省一个县打算办大农场时,毛泽东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初级社农户一般为数十户,高级社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一般都在4,000户以上,如河南省商丘县的超英人民公社,就有20,457户,就98,200多人组成;二是经营范围大,农民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样样齐全。
所谓公,一是通过收回自留地,家禽家畜,家庭副业等地消灭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和扩大积累,提高公有化程度;大搞公共食堂、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吃饭不要钱。
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缝纫组等等。
社队内部贫富拉平。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徐水搞起了共产主义试点。
大办人民公社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思想的具体表现。
人民公社当中,建立了粮食加工厂、托儿所、幸福院等等,大有很快进入共产主义之时。
当时认为“要趁穷过渡”。
在北戴河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建立以来,快地4年,慢的5、6年就可以实现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共产主义的实现在我国已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当时就有人提出,一省可以首先进入共产主义,有的地方宣称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有的公社说再过一个星期既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山东范县1958年10月28日在全县万人大会上公开宣布“1960年过渡到共产主义”。
他的规划是粮食生产为万斤化,争取三万斤。
他所要实现的共产主义是: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958年11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看到山东范县的共产主义规划以后,当即批示:“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
时间似短促,只三年。
也不要紧,三年完不成,顺延也可以。
陈伯达、张春桥、李九友3同志有意思前去看一看吗?行路匪遥,一周可以往返,会后出征,以为如何?”
河北省徐水的人民公社。
1958年9月15日,徐水县成立“徐水县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统一核算。
徐水人民公社对全县人民实行十五包“吃饭、穿衣、住房、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
195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徐水县“向共产主义迈进”的消息以后,徐水就陆续成为人们参观的热点。
据统计,几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40多个国家、930名外国人和3,000多个国内单位组织人前来集体参观。
当时正值北戴河会议期间,出席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代表,也集体去参观过的。
当时期过渡的思想影响在农村干部中引起的几度思想混乱情况,从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路乡的一件事可见一斑。
根据中央1959年3月15日批转的湖北省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同志的报告讲到:1958年10月中旬的一天,跑马乡的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
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以后,就去拿别人家东西:你家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
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
只保留有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
这位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条,还得请示上级。
如此现象,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自然会感到非常的奇怪不可思议,更不会有人去演出这种闹剧了。
但,这确实是当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过的一个事实。
它说明如果我们的决策指导上、理论认识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在实践中在群众中是什么严重的后果,什么贻笑后人怪事情,都有可能产生出
来。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1、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2、平均不是社会主义。
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平均主义泛滥,供给制,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误认为“供给制,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实行“穷过渡”,其结果从1958年至1978年20年间,我国的农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0元左右,城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在600元左右,人民生活改善甚微。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只有人民共同富裕了,生活极大地改善,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