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复习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指导及各章复习题.doc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指导及各章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耍点: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I•世纪八十年代以來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复习要求: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批纪八十年代以來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思考題:1. 试论西方社会学产生的知识背景。
2. 试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传统第二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复习耍点:孔徳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复习耍求:理解孔徳、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主耍观点。
思考题:1. 试评价孔徳的社会学理论的主耍观点。
2. 评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第三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复习要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复习要求:掌握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主耍观点。
思考題:1. 阅读迪尔凯姆的一本主耍著作,并进行评介。
第四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复习耍点:社会与社会学的本质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货币哲学。
复习耍求:掌握齐美尔社会学理论的主耍观点。
思考题:1 .试评价齐美尔的货币哲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复习耍点: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行动、理牲化过程、统治类型、科层制和宗教社会学。
复习耍求:掌握韦伯社会学理论的上耍观点。
思考題:1. 试评价韦们的社会学方法论。
2. 试分析韦们对理性化的论述。
3. 结合东亚的发展评价韦们的宗教社会学理论。
第六章功能主义理论复习耍点: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帕森斯的抽彖功能丄义、默顿的经验功能丄义C复习耍求:了解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学握帕森斯和默顿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耍观点。
思考题:I .试分析功能主义理论的來源。
2试评述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丄义理论c3. 分析默顿中层理论观的意义。
第七章社会交换理论复习耍点:社会交换理论的來源、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复习耍求: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学握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C思考题:1. 试分析社会交换理论的渊源。
《西方社会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西方社会学资料第一章绪论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的社会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主要研究的社会行为。
目标 是为观察社会提供一种客观和不偏不倚的理论和方法,即目标是科学性的,而非政治性。
社会学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核心是社会公平或社会公正的问题) 社会学研究基本是使用了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问题的研究,即它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张实证主义的认识路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社会学成为了一个成熟,并得到了公认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性学科。
本章主要介绍介绍社会学的学科的研究对象、特点、性质、基本概念、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学习的意义和方法等;使学生对社会学有一个清楚的基本了解。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分歧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很多种说法:(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8)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9)社会行为的科学;(10)社会互动;(11)社会结构;(12)社会制度等等。
具体包括如下三类:一是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二是侧重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三是赞成上述两种观点,并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为原则,即个人是社会 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成抽象的东西与个人对立;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 关系的总合。
二、社会学的性质与特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定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存在两种分歧的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现象具有规律性,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必须使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具有本质的区别,即自然现象上纯客观的,社会现象具有人的主观的动机和目的。
1.社会学的性质学术界公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重要在于它的科学性,因此,社会的解释体 系成为其核心功能之一,其次才是指导实践和预见功能。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
西社复习资料第一章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838年孔德提出来的。
2.澳大利亚社会学者马尔科夫•沃特斯指出,社会学宣称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具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二是它在方法论上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即以精密的方法论来指导研究。
真正确认这门学科的是理论。
3.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1)经验主义:对社会事实或实践作理论归纳[美]亚历山大: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
[美]乔纳森•特纳:科学理论总是力求超越具体事件和时间的局限。
理论是一般的、基本的、永恒的、普遍的。
总之,都强调理论对社会事实的“一般化”、“抽象”、“概括”、和“总结”功能,认为理论是一种假设、观点、学说、取向、视角、命题或结论。
(2)理性主义理论不能反映真理。
理论的主要作用是解释和预测,判断理论的标准是其解释力和应用范围。
[美]默顿:逻辑上相关联并能推导出实验一致性的命题就是理论。
(探索性研究)沃德:理论就是概念、定义和命题的逻辑演绎—归纳体系,它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过选择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可由此得出可检验的假设。
(验证性研究)4.“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及其构成★(1)社会学理论是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一种客观、系统性的总结,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科学活动形式,其有别于形而上的思辨和日常知识的推理。
(2)社会学理论的类型,分类:★①一般理论与中层理论:一般理论主张从概括性观念的一般理论到特殊社会事实之研究的理论,又称“巨型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中层理论主张社会学的研究应该从特定社会事实出发去建立正确而有效的的特定理论,在慢慢地结合许多具有相关性质的特定理论而成概括性的一般理论,又称“微型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为代表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宏观理论以整体性的社会现象为解释对象;微观理论关注行动个体之间的互动层面的现象与问题(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③描述性理论与解释性理论④正式理论与非正式理论⑤理念性理论与科学性理论⑥直觉性理论与客观性理论就社会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而言,其最具代表性的分类是把社会学理论划分为“实质理论”与“工具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整理
编者说:这是按照老师画的重点整理的,可能会有点小问题,但是几率不大,大家好好看看。
(09社工班)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学理论的分类1、按照理论出现的年代来分类.2、按国家分类,例如德国的、美国的社会学等。
3、按理论的主题或概念为中心分类,如功能学派、冲突学派、交换学派、符号互动学派等就以理论具备的共同概念来分类的。
如功能主义(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亚历山大)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野客观主义社会学:(唯科学主义)客体主义 objectivism,从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
主观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主体主义 subjectivism,韦伯、符号互动、现象学社会学。
(一)、研究对象上:客观主义:社会学应以那些外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左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强调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
主观主义:强调研究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研究方法上:客观主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研究。
主观主义则反对把人类社会降低到自然水平,强调方法特殊性,如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符号互动的角色扮演,定性研究。
(三)、对社会的认识上:客观主义:社会唯实论。
主观主义:社会唯名论。
(四)、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客观主义:社会具有优先存在的价值,人是被动的,受结构决定的。
主观主义:人是能动的主体,虽然也承认制度的约束性,但更注重人的自觉过程。
如符号互动论。
(五)、核心的分析单位:客观主义强调社会结构,主观主义强调社会行动。
第二章:社会学的奠基人——孔德,斯宾塞第一节:奥古斯特孔德一、创立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则只是他的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所谓实证Positive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
实证一词有五方面的含义:“①现实的而非幻想的;②有用的而非无用的;③可靠的而非可疑的;④确切的而非含糊的;⑤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二、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至少应包括观察、试验、比较方法,还有“历史方法”为重要补充。
【精华】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超详细的复习资料)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 敬慕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才智 仁爱4.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节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原因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人口增加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一、关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三种观点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社会本位主义,还是个人本位主义,这个分歧把社会学家观察社会的视角分成宏观和微观两种。
有关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看法大体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个体主义、社会整体主义和个体与社会有机关联。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在其《哲学的改造》中阐明了这三种观点:“社会必须为个人而存在;或个人必须尊奉社会为他所设定的各种目的和生活方法;或社会和个人是相关的、有机的,社会需要个人的效用和从属,而同时亦需要为服务于个人而存在。
”二、行动与结构的三种关系在社会学理论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通过行动与结构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A.结构优先于行动:认为社会现象不能归结为个体行为,行动并不表现为个体的主观选择,而是由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社会结构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任何个体的行动都是社会结构制约的产物。
因此主张摒弃个体的主观因素,从结构入手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研究。
B.行动优先于结构: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行动的结果,行动的关键是个人的选择而不是宏观的结构情境。
一切复杂的社会现象,如社会、文化、制度、结构等都必须由个体的动机和行动来说明和解释。
因此个体行动成为分析和观察一切社会现象的基本视角。
C.行动和结构相互作用:行动与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社会结构相对于社会行动者而言,具有独立性和约束性。
另一方面,行动者在具体的时空状态下,可以废除或打破现有的规则或规范结构,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因此:社会结构产生于个体的社会行动,又反过来对个体的社会行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个体的社会行动受社会结构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又有可能突破既有的社会结构,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三、为什么说社会学的出现与现代性的产生是一致的?社会学的出现与现代性的产生是一致的。
社会学的诞生就是为了探索由前现代社会(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所带来的后果,是对现代社会特征的一种反思性分析,其关注的核心就是“现代性”的形成和命运。
西方社会学理论考试复习大全
名词解释社会行动:社会行动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行动,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他人的行为为取向。
科层制: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确切的说,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权力依据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范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和组织体系,反映高级的的工具合理性。
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社会学可以对所研究的现象像自然科学那样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的特殊认识工具。
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社会团结:社会团结与“社会内聚力”、“社会整合”的含义大体相同,它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涂尔干):机械团结——机械团结存在于不发达社会和古代社会,它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即同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在劳动分工较低的传统文化中,大多数的社会成员从事相似的的职业,共同的经验和共享的信念使他们相互结合。
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由于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个人之间的差异性不断扩大,同时也使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
芝加哥学派:即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米德创立了符号互动论。
中层理论:即介于经验总结性微观理论和宏大社会理论之间的理论;其宗旨在于架设一条社会理论“实用化”的桥梁,指导人类的经验实践特别是调查。
镜中我: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复习资料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复习资料(2011年)一、名词解释初级群体(库利)、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精英循环论(帕雷托)、主我与客我(米德)、功能分化(斯宾塞)、冲突功能(齐美尔)、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公社与社会(滕尼斯)、社会压制模式(达伦多夫)、本土方法论(加芬克尔)、社会结构(帕森斯)、利已型自杀与利他型自杀(杜尔克姆)、科层制(韦伯)、社会解组(杜尔克姆)、法理权威(韦伯)、控制比较法(杜尔克姆)、失范(杜尔克姆)、方法论个人主义(韦伯)、传统权威(韦伯)、社会事实(杜尔克姆)、理想类型(韦伯)、行动系统(帕森斯)、感召权威(charisma,韦伯)、镜中我(库利)、社会整合(杜尔克姆)、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解释性理解(韦伯)、集体意识(杜尔克姆)、情境界定(托马斯)、社会行动类型(韦伯)、唯社会论(杜尔克姆)、新教伦理(韦伯)、模式变量(帕森斯)、交换与地位(霍曼斯)、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前台与后台(戈夫曼)、强制性协调组合(达伦多夫)、社会行动单元(帕森斯)、权力精英(米尔斯)、利益团体(达伦多夫)、报酬类型(布劳)、社会均衡模式(达伦多夫)、反功能(默顿)、交换与权力(霍曼斯)、AGIL框架(帕森斯)安全阀(科塞)、标签理论、印象管理(戈夫曼)、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科塞)、潜功能(默顿)、符号互动论、公正性期待(霍曼斯)、权威结构(达伦多夫)戏剧论(戈夫曼)、功能分析范式(默顿)、镜中我(库利)、传统权威(韦伯)、感召权威(韦伯)、惯习(布迪厄)、场域(布迪厄)、文化资本(布迪厄)、法人行动者(科尔曼)、总体生存(科尔曼)、情感能量(柯林斯)、互动仪式链(柯林斯)、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身体社会学二、简述题1、简述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2、简述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
3、试论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4、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
绪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30年代孔德创造“社会学”一词。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与现代无产阶级出现经济危机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加剧二、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理论前提(一)、古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打破旧的宗教观念,反对神创世界。
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社会契约论•自愿订立契约建立国家如:霍布斯,洛克(三)、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自由、平等、财产私有是自然法的灵魂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四)、苏格兰启蒙思想•社会是客观过程,是经济、社会和历史的产物。
如:亚当·斯密、休谟(五)、实证主义与圣西门“工业社会观”•社会以生产为基础三、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一)、英国功利主义传统•是社会学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交换论的基础(二)、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社会生活受自然法支配,可用科学的方法揭示。
(三)、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不主张社会发展的普遍原则,研究特定社会的特定文化与历史,以实现对该社会特有精神的理解。
(四)、美国实用主义传统•讲求实用,强调个人价值,关注解决都市问题的具体方案。
如;芝加哥学派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一)、微观——宏观的整合•古典时期:宏观—微观相结合•涂尔干:宏观社会事实对微观个人行为的影响•齐美尔:客观文化,主观文化的关系•20世纪20-30年代•库利,米德——微观•帕森斯——宏观•80年代后的整合•诺贝特·艾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二)、能动性——结构性的整合•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三)、理论的综合 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两种或更多不同理论进行综合,相互汲取和承认对方的理论观点。
第一编古典社会学理论•社会学从哲学中分离,成为独立的经验学科•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齐美尔,•马克思·韦伯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1798—1857)•1839--1842《实证哲学教程》完整阐述了实证主义理论体系•1851--1854《实证政治体系》(4卷)提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一、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一)、实证社会学的提出•1、实证的含义(知识研究的是)•(1)真实:智慧所能及的,非虚幻神秘•(2)有用:改善现实境况•(3)肯定:建立和谐一致•(4)精确:知识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5)相对:知识具有相对意义•2、科学的等级体系•(1)神创阶段(虚构阶段)•追求事物终极原因,寻求绝对真理•(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基于抽象的实体概念,寻找关于本质的绝对知识•(3)实证阶段(科学阶段)•寻求现象之间的经常联系•3、“社会学”的提出•实证的方法运用于数学----生物学-----社会学•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秩序与进步的一般法则•(二)、社会秩序论•《实证政治学》中将社会学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静力学: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求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总结
社会事实: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不仅有它独立个人固有的存在性,而且做用于个人,使人感受的现象,包括两类,一类是社会比率和集体现象;一类是公众意见、社会心理、社会规范、社会道德和思维模式;解释原则;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区分社会事实的功能和原因机械团结:以社会成员的共有的宗教取向和血缘亲情作为社会整合或群体联系的纽带,根本特征是社会成员在情感、意愿和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存在于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有机团结:工业社会的社会团结形式,植根于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其联系纽带是基于分工和专业化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社会分工:基于人口数量增长和社会密度增加导致的生存竞争的结果;人口和社会密度增加导致同质的有机体竞争,引发淘汰,进一步引发职业的分化,劳动分工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劳动分工改变了社会团结的基础,提供了有机团结的纽带;分类: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不合适的分工社会失范:社会转型期经济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整体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也包括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自杀:自杀这一术语适用于由受害者本人的积极或消极行动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切死亡事件,他清楚地意识到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分类: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失范性自杀,宿命性自杀评价涂尔干的的社会学理论?他的理论贡献:确立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确立了一整套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典范;他的学科贡献:第一个社会学教授;第一个社会学系;第一个社会学讲座教授;创办社会学年鉴杂志;参与创立社会学学会;对他的批评:保守:对冲突和变迁的相对忽视;片面:对现代性的单一的制度性解释:劳动分工以及其所决定的功能关系及其后果;极端:社会事实不是唯一的价值中立:一旦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确定了选题,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而必须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从事研究,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复习
一、人物介绍(时代、国家、代表作、理论)1、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
代表作《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哲学教程》。
理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2、斯宾塞(1820-1903英国),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第一部《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综合哲学》。
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3、涂尔干(1858—1917法国),是法国任命的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是西方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理论:社会分工、社会系统、自杀论。
4、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理论: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的合理化、统治类型与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帕森斯(1902-1979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为代表作,后期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抽象)功能主义学说,主张“大理论”。
发表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还对社会进化作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6、默顿(1910-2003美国)他与帕森斯并称为功能主义论的“巨子”,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者”。
代表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理论: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强调经验实在性,倡导“中层理论”。
7、科塞(1913年生于德国柏林,后避难到法国,又移居到美国)代表作《社会冲突的功能》《社会学思想名家》。
理论:功能冲突理论8、达伦多夫(1929年生于德国汉堡)。
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代表作:《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社会冲突理论探讨》《新自由》理论:辩证冲突论9、布劳(1918年生于奥地利,后移居美国)。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一)理论来源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西方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四大范式1.实证主义范式本体论:朴素的现实主义,现实是真实的,而且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好了解。
认识论:二元论的,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强调研究结果是真实的、可信的。
方法论:实验的、操作性的方法论,强调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好整体主义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
2.人文主义范式本体论:相对主义的,现实具有地方性、情境性的特点,是具体的被建构、阐释出来的。
认识论:交往的、主观的认识论,认为研究结果是被创造出来的。
方法论:理解的、人文的、阐释的、辨证的方法论。
3. 批判主义范式本体论:历史现实主义,真实的现实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种族、性别等价值观念塑造而成的,是在时间中结晶而成的。
认识论:交往的、主观的认识论,认为研究结果受到价值观念的过滤。
方法论:对话的、辩证的、批判的方法论。
4.社会释意范式:本体论:社会现实是由人的有意义的社会行为构成的,社会不是独立于社会个体而存在的,而人的社会行为也不是由社会简单派生出来的。
认识论:强调理解社会行动者的个人行为的主观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对社会行动者的社会事实的意义。
主要关注的是人体作为有意识的主体参与的人类互动。
方法论:观察的,解释的方法论二.1.建构主义(主观的/个体论的)理解个人和主体间的意义和动机。
人被看作是有资格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行动者,他们积极主动地创造或建构着社会世界。
2.功利主义(客观的/个体论的)依据对个人利益及其实现手段的明确计算来解释人的行为。
人被看作始终处于计算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总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来满足自己。
3.功能主义(整体论的/主观的)考察各种社会安排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由一个至高共享的规范体系所限定的各项功能要求。
人被看作是宗教和文化的遵奉者,没有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支持,他们就难以生存。
4. 批判结构主义(整体论的/客观的) 回溯潜在物质结构的长期发展过程,以及这些结构对个人、社会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人被看作是被他们在社会经济和历史方面的定位任意摆布、操纵和扭曲,使他们真实的自我发生畸变。
西方社会学复习
孔德:社会秩序的原则整体性方法论(来自生物学):▲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存在状况,类似解剖学中的组织。
(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则: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
主张社会学科学化,实证方法是其途径。
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
法律是保障社会团结的力量霍曼斯:交换是社会的基础库利:“镜中自我”理论中竞争可分为从众、抗争、崇拜初级群体,指成员间有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的群体,是一个直接的、自然的关系世界。
自我概念包括作为主体的自我和作为客体的自我。
米德把自我观念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玩耍、游戏、概化。
“概化的他人”由一般的期待与标准构成,它与特定的人的期望是不一样的。
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是符号。
环境刺激与反应之间有一个主观定义的过程,即行为的任何自我决定的活动的开始,总有一个考虑阶段,这一审慎考虑的阶段称为“情境定义”。
社会戏剧:与团体之间的关系与集体的意识形态有关。
群体间发生冲突时,可以促进群体内部的团结。
不平等系统中的下层成员越怀疑现存的稀缺资源的分配方式的合法性,他们就越有可能起来斗争。
批判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反思。
现代性对立于传统社会,代表着革命、创新与动态。
社会动学,研究社会变迁过程,类似生物学中的生命定律。
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
分化,一个系统或单位分化成两个或更多系统或单位的过程。
容纳。
把以个人地位背景为标准的社会组织扩大为接纳各种各样人的社会组织。
适应能力上升。
一个社会克服环境的种种困难而达到各种目标的能力,社会结构的分化的结果,使社会单位的资源增加束缚减少,从而增加适应能力。
社会秩序的原则:1、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
2、扩大博爱倾向。
3、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
4、实行社会分工与合作。
5、增强政府权威与调节。
6、在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社会改造”。
社会学四大法则:概念先后承继的法则科学概念的分类法则。
活动进化的法则情感进化的法则。
社会系统实现自身的整合与均衡,要解决两个问题:人格系统怎样整合于社会系统并由此而促进社会系统的均衡?文化模式如何作用于社会秩序和均衡的维持?社会的结构分化包括四个基本过程:分化,一个系统或单位分化成两个或更多系统或单位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物介绍(时代、国家、代表作、理论)1、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
代表作《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哲学教程》。
理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2、斯宾塞(1820-1903英国),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第一部《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综合哲学》。
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3、涂尔干(1858—1917法国),是法国任命的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是西方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理论:社会分工、社会系统、自杀论。
4、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理论: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的合理化、统治类型与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帕森斯(1902-1979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为代表作,后期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抽象)功能主义学说,主张“大理论”。
发表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还对社会进化作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6、默顿(1910-2003美国)他与帕森斯并称为功能主义论的“巨子”,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者”。
代表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理论: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强调经验实在性,倡导“中层理论”。
7、科塞(1913年生于德国柏林,后避难到法国,又移居到美国)代表作《社会冲突的功能》《社会学思想名家》。
理论:功能冲突理论8、达伦多夫(1929年生于德国汉堡)。
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代表作:《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社会冲突理论探讨》《新自由》理论:辩证冲突论9、布劳(1918年生于奥地利,后移居美国)。
代表作:《科层制的动力》《社会整合理论》《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理论:结构交换论10、霍曼斯(1910-1989美国)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奠基人。
代表作:《人类群体》《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社会交换的性质》。
理论:行为主义交换论。
11、米德(1863-1931),美国心理学家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代表作:《论现时的哲学》《心智、自我与社会》理论:符号互动论12、戈夫曼(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19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战略性互动》。
理论:拟剧理论13、西美尔(1858-1918)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奠定德国社会学基础。
代表作:《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理论:社会学理论--唯名论、形式主义、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思想和理解社会学思想。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动力学1、社会静力学(即社会秩序论)定义: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学的基本秩序。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内容:①人性与社会秩序—人性支配人类的活动②家庭与社会秩序—强调利他主义③宗教与社会秩序—宗教缔造社会秩序④语言与社会秩序—语言在人类精神生活中起着根本的作用⑤社会劳动分工与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也依靠与其有关的劳动分工和经济合作2、社会动力学(即社会变迁论)定义:社会动力学纵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历过的曲折历程。
可见,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的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的。
人类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①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军事阶段)—君权神授,君主专制,军事战争为主②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过渡阶段)—以法律为基础③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工业阶段)—物质文明的顶峰,工业发达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基本观点:1、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
2、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一致性: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性;差异性:①要素的联系程度或构造上:生物有机体紧密结合—社会有机体相对分散②联系模式上:生物系统依靠有生命力的物质而存在,即依靠物理和化学的作用维持其生长。
社会系统依靠符号而存在,即依靠情感、语言、文字、艺术和思想系统。
③意识层次上:生物有机体中部分为整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是整体存在于部分中3、社会进化论认为一切事物是有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
由同质到异质的变化过程4、人类社会的进步描述为:由外力作用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持续的、没有倒退和不间断、直线的运行转化的过程5、性质:自然的历史进程;方式:分散再分散;影响因素:自然、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1、社会观——层次:整体层面上的现象与事实2、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如何表现,都叫做社会事实。
)特征: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3、方法论原则: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物”、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区别开来4、社会团结的含义:①基础:共同的情感、信仰、道德规范等集体意识②存在于直接交往和间接联系中③道德规范不同是社会规范不同的根本原因④道德规范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类型:机械团结、有机团结5、有机团结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职业的专门化)社会分工的原因:①人口增长→导致社会量增加→物质密度和精神密度增加②生存竞争;社会分工的后果:①异质性②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6、现代社会中有机团结面临的危险:①社会解组(社会调解机制出现问题,社会纽带出现松弛,导致社会关系破裂)②反常的社会分工•分工的速度过快,导致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没有建立起来(失范分工)•强制性的分工——不平等的现象造成的(机会平等、教育平等)7、面临危险的原因;整体层面上:整个社会出现道德规范缺乏起码的一致性个体层面上:个人主义过分发展必然会带来危害8、解决危险的途径:①道德化——建立新的道德秩序②组织化——国家在适当时候遏制人们的经济活动③中间职业群体及道德规范的建构9、自杀理论:研究对象的说明;自杀的定义:操作性、行为与结果、自愿;自杀率——个人自杀事件10影响自杀率的原因①自杀的类型:利己型、利他型、失范型、宿命型11研究自杀的原因:①研究兴趣、②现成的统计资料12贡献①人的生活必须依赖社会群体的观点②延伸出的概念:社会整合(内聚力)、社会规范(制约力)③研究精神和方法:将实证精神贯彻在自杀率的研究中13缺陷①社会整合和社会规范缺乏清晰的定义②分类法、类型、原因和实证材料会高度一致③自杀论不具有证伪性韦伯的理解社会学1、定义:指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2、因果多元论①主观恰当性②因果恰当性③客观可能性3、社会行动与合理性;社会行动:动机、以他人行动;类型:①工具合理性②价值合理性③情感行动合理性④传统行动合理性4、统治类型和科层制:统治类型:1、传统型(老人政治、原始家长制、世袭制、封建制)2、感召型5、科层制:1、特征:①分科负责,分层管理,上级监督下级②效率,制度和职务权限③有严格的档案管理④所有官员人格都是自由的⑤在职务中会出现职业化和专门化⑥才干能力决定晋升⑦以货币形式支付薪水。
2、优点:具有功能的优越性、具有实践的合理性、重视才干和能力、平等自由的精神。
3、缺陷:仪式主义、练就无能、彼得原理、寡头主义帕累托的社会学思想①逻辑行为与非逻辑行为②剩遗物与派生物⑴剩遗物,人的感情成分中,比较稳定不易变化的部分•组合的本能——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得到结论的倾向(是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组合的持久性——试图维持现有关系,甘于服从命令,强调保持稳定,拒绝变化,具有保守性•行为的本能——人都有一种通过行为表达感情的需要•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怎样成为一个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⑵派生物(为了去解释自己的行为的感情倾向)•简单肯定——绝对的•权威的论据——权威人士所发表的观点来论证•一般原则——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社会规范•口头论据——个人纯粹用语言杜撰的言论、故事社会精英理论①精英的界定:广义,各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成功的人。
狭义,指执政的精英(统治阶层、群众阶层)②精英循环:平民→精英;一种类型的精英被另一种类型的精英所取代③三种理解:基本条件:开放性、流动性;基本过程:平民到精英;基本意义:•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不会因社会制度的限制而局限个人的发展,有正常渠道改变社会地位)•有助于社会结构:僵化的流动——弹性的流动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抽象功能理论)(一)社会行动理论1、社会行动的界定:在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有目标导向的行为。
构成要素:行动者、行动目标、情景、规范取向(二)模式变项理论;定义:模式变项是帕森斯学派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它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又称一定情景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
这些类型用对立的“二分法”形式来表示,主要包括五对:①情感性和情感中立性②扩散性和专一性③先赋性和成就性④自我取向和集体取向⑤特殊性和普遍性(三)行动的一般体系及其分析模型AGIL1、体系;文化系统:价值规范;社会系统:制度化的互动模式;人格系统:行动的动机;行为有机系统:基本的物质要素2、AGIL功能分析模式;四类系统对应四种功能:行为有机系统——适应功能(A)人格系统——目标获取功能(G)社会系统——整合功能(I)文化系统——模式维持功能(L)(四)社会体系理论;经济制度——财富;政治制度——权利作为交换的媒介;法律制度——赞同与影响;家庭教育制度——价值承接与声望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经验功能理论)1、中层理论;特点:①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②与特定对象或理论相联系③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更为抽象的理论④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⑤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⑥可以指明未知的方向,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2、功能分析范式①对以往功能主义做了澄清,指出三个错误的假定:第一、“功能一致性”假定,即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
第二、“普遍功能主义”假定,即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履行积极的社会功能。
第三、“不可或缺性”假定,即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