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原理与实务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核心讲义-第十章至第十四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财会基础知识
一、会计核算基础
1.会计的定义与作用
(1)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货币,而非实物。经济管理工作,而非其他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2)会计的职能
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各方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的重要信息,是有关各方据以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①会计的核算功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相关方提供会计信息。
a.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b.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完整性是指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都要进行计量、记录、报告,不能有任何重大遗漏;连续性是指对会计对象的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不能有任何中断;系统性是指要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保证所提供的会计数据资料能够满足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明晰性的信息要求。
c.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
中、事后的核算,还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
②会计的监督功能。会计监督职能又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它可以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监督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的监督功能的特征:
a.会计监督主要通过货币计量来进行。
b.会计监督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c.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法性是指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是指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符合财务收支计划,实现预算目标,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杜绝奢侈浪费行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一般来说,有独立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单位或组织即构成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前提含义包含的两个方面: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的所有者及员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一般来说,法人通常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都是法人。(举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有必要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报表。另外,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本身并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
计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承担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与会计主体前提有密切的联系,持续经营前提是在确定了企业会计主体之后作出的约束性规定。因为只有设定了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够持续经营下去,才能进一步选择和确定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举例:固定资产的折旧)清算价值(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
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必须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分期。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可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通常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一般等价物,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币值稳定假设,严重通货膨胀下需要进行重述。)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3.会计要素
(1)含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确定财务会计报告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
(2)分类:企业的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①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如下表所示:
②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及利润三项。
a.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非日常活动获得的经济利益流入应计入利得;企业应借入款项而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并没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所有者投入资本应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b.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非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计入损失;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为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
c.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有关的指标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或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金融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4.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扩展的会计方程式,即考虑了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因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
①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保持平衡;(比如,从银行借入一笔三个月期的贷款)
②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保持平衡;(比如,用现金支付当月职工工资)
③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同,变动后资产总额不变,等式保持平衡;(用银行存款购买一台设备)
④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即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同,变动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等式保持平衡。(债转股,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