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水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报告讲解
木兰水乡生态农业观光园
![木兰水乡生态农业观光园](https://img.taocdn.com/s3/m/b382bae4fab069dc5122010f.png)
木兰水乡生态农业观光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联合编制:武汉木兰水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2011年3月1目录第一章总论 ......................................................................................................................................... .1.1项目提要 ................................................................................................................................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1.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1.1.4资金构成.....................................................................................................................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项目综合评价.........................................................................................................................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的由来 .............................................................................................................................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2.2.1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2.2项目建设的意义..........................................................................................................2.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4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2.4.1项目建设区域概况......................................................................................................2.4.1.1自然地理条件..................................................................................................2.4.1.2基础设施..........................................................................................................2.4.1.3黄陂旅游基础条件..........................................................................................2.4.1.4经济建设..........................................................................................................2.4.1.5历史沿革..........................................................................................................2.4.2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3.1.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3.1.2发展过程的阶段模式..................................................................................................3.1.3分布上的地域模式......................................................................................................3.1.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3.1.5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3.1.6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3.2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3.3绿色食品市场分析..................................................................................................................3.3.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3.3.2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4.2项目规划原则..........................................................................................................................4.3项目建设总体方案..................................................................................................................4.4项目建设内容.......................................................................................................................... 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5.1技术方案原则..........................................................................................................................5.2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5.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5.4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5.5绿化工程技术设计要求..........................................................................................................5.6无线射频技术(RFID)应用..................................................................................................5.7绿色食品使用农药的准则......................................................................................................5.8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5.8.1感官质量指标..............................................................................................................5.8.2卫生质量指标..............................................................................................................5.9无公害畜禽肉质量标准..........................................................................................................5.9.1无公害畜禽肉产品......................................................................................................5.9.2有毒有害物质限量......................................................................................................5.9.3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卫生检疫要求..............................................................................5.9.4无公害畜禽肉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第六章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依据..........................................................................................................................6.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6.2.1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2.2流动资金估算..............................................................................................................6.2.3项目总投资..................................................................................................................6.3资金筹措 .................................................................................................................................6.4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七章财务评价 ..................................................................................................................................7.1评价依据 .................................................................................................................................7.2基本数据 .................................................................................................................................7.2.1计算器的确定..............................................................................................................7.2.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7.2.3总成本费用估算..........................................................................................................7.3利润估算及分配......................................................................................................................7.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7.4.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7.4.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7.4.3财务净现值(FNPV)..................................................................................................7.4.4投资回收期(Pt)......................................................................................................7.5财务不确定分析......................................................................................................................7.5.1盈亏平衡分析..............................................................................................................7.5.2敏感性分析..................................................................................................................7.6结论 .........................................................................................................................................3第八章环境保护分析...........................................................................................................................8.1 环境保护 ................................................................................................................................8.1.1 周围环境现状.............................................................................................................8.1.2项目污染源及防治......................................................................................................8.1.2.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与标准..............................................................................8.1.2.2施工期环保措施..............................................................................................8.1.2.3营运期环保措施..............................................................................................8.2节能 .........................................................................................................................................8.2.1 建筑 ............................................................................................................................8.2.2 电气 ............................................................................................................................8.3 安全 ........................................................................................................................................ 第九章风险分析 ..................................................................................................................................9.1农业发展新问题......................................................................................................................9.2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9.2.1.资源风险.....................................................................................................................9.2.2人均耕地不足..............................................................................................................9.2.3农业生态恶化..............................................................................................................9.2.4自然风险......................................................................................................................9.2.5市场风险......................................................................................................................9.3农业生态观光是化解农业风险的关键..................................................................................9.4防范风险措施..........................................................................................................................9.4.1制度安排与政策机制..................................................................................................9.4.2市场调节机制..............................................................................................................9.4.3资金投入机制..............................................................................................................9.4.4科技创新机制..............................................................................................................9.4.5推广应用机制..............................................................................................................9.4.6风险控制与管理机制..................................................................................................9.4.7人才培育机制..............................................................................................................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工程项目管理........................................................................................................................10.1.1实施投资项目法人制................................................................................................10.2组织机构 ............................................................................................................................10.3人力资源 ...............................................................................................................................10.4员工培训 ...............................................................................................................................10.5管理机构和设置....................................................................................................................10.6劳动定员 ...............................................................................................................................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11.1“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主导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11.2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11.3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必由之路.................................................................................................11.4生态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1.5生态效益 ...............................................................................................................................11.6社会效益 ............................................................................................................................... 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12.1方案总体描述.....................................................................................................................12.2结论与建议.........................................................................................................................12.2.1结论............................................................................................................................12.2.2建议............................................................................................................................ 参考文献 ................................................................................................................................................ 附录 ......................................................................................................................................................附表1:蔬菜卫生质量指标表......................................................................................................附表2:无公害畜禽肉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表(1)............................................................附表3:微生物指标要求表..........................................................................................................附录4:流动资金详细估算法......................................................................................................5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木兰水乡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1.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项目建设单位:武汉木兰水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武汉中北路东沙大厦A座7B 、7C.1.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一、建设地点:拟选定黄陂境内,且与武汉市距离50公里以内,武汉市出行到达1小时以内的农业用地,含山林、水田、旱地、湿地及水塘或湖泊。
木兰水乡项目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木兰水乡项目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d01e11312b3169a451a451.png)
木兰水乡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在再次投入前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内容提纲:1、对武汉市周边旅游市场和木兰湖当地旅游开发市场和资源再次进行调查,分析该项目的SWOT,重新定位木兰水乡的开发方向和开发重点,进行项目规划调整。
2、对木兰水乡现已投入建设的基建内容进行重新盘点,尽快整合出开发效益来,以便能够在不影响公司发展的前提下维持该项目长期的投入。
3、确定该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模式和管理组织机构,组建木兰水乡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管理班子。
4、从理论上重新进行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切实可行的投资保障措施和投资收益方案。
5、重新协调木兰水乡项目所在地的周边关系,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舆论支持,确保项目开发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完整性优势,确保避免重蹈木兰湖风景区开发的覆辙。
内容:第一个问题:对武汉市周边旅游市场和木兰湖当地旅游开发市场和资源再次进行调查,分析该项目的SWOT,重新定位木兰水乡的开发方向和开发重点,进行项目规划调整。
一、整个木兰水乡项目现状:旅游业是一次投资长久受益的行业,其发展要经历高投入、低产出、中投入、中产出、低投入、高产出三个阶段,目前,木兰水乡项目的前身正阳庄园正处于第一阶段。
公司从1997年到2001年底在正阳山庄项目公司已经累积投入资金1700万元,投入劳力13.6万余个,改造拓宽了7公里的入园干道,开辟了6公里的园区干道及8公里的步行便道、石径、石阶并硬化园区干道2.5公里;绿化了500亩原火毁山场,建成了400亩自助果茶园及百亩苗圃基地,培育绿化苗35万余株;建成庄园覆盖生活休闲区的初级给排水基础实施;筑坝300米,建梯级污水处理生态塘80亩;建新或改造精养鱼池150亩;建成或基本建成包括别墅、风情木屋、正阳客舍、日光明珠观景餐厅、农家餐厅、农艺展示厅、怡农茶庄、日光览胜阁及环池回廊等不同风格的旅游设施,形成了110个标准床位的住宿接待能力。
目前,一个兼具山水风光游、休闲度假游、培训健身游、猎奇探险游、捕捞垂钓游、乡情民俗游等多种游乐功能的自然生态社区已初具雏形。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特点及开发模式研究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特点及开发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eea98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73.png)
城市旅游规划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特点及开发模式研究
陈燕飞 陈小密 胡雪莹 徐梦雅
文化生态旅游是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概念。武汉市黄陂区作为“全国休闲农业 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具活力的老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立足于 自身旅游发展实际做出重大转型。如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和木兰云雾山四大景区联合打造黄陂 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为景区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黄 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规划特点,并提出了开发的建议。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上接第105页)
(四)规划的文化性和主题性 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的实践证明,旅 游产品和旅游区的发展只有立足于一定的文化基础,才可能给游 客带来真正的身心结合、深刻的旅游体验。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 游发展立足于木兰文化,结合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发 展创新出木兰生态文化,赋予木兰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激发景区 发展新活力。
麓”。木兰山的人民为了纪念这一位著名的女将军,便在木兰山 修建了木兰庙,木兰将军坊等。木兰山也因为木兰将军而闻名天 下。
4、红色革命摇篮 木兰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更是红色革命的摇篮。这里 有李先念率领“新五师”抗日的根据地,还出现过多位著名的革 命战士领导人,如李先念,吴光浩等,这里的红色记忆将会让人 们永远铭记。
图2 乌兰察布旅游接待总规模与增速 数据来源:①乌兰察布统计局。
了乌兰察布草原旅游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新阶段。我们从 图中可以看出,剔除了2003年“非典型肺炎”的影响外,乌兰察 布市旅游的总体增长趋势相对稳定,旅游人数亦出现出一种上升 趋势,且年均增幅达到了19.3%。旅游的服务和接待能力也不断 提高,截止至2014年底,乌兰察布市有34家旅行社,32家星级宾 馆。[2] 目前,乌兰察布市的草原旅游从总体上来看,其仍然处于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但是,已经出现增长速度放缓的趋 势,近三年的平均增速大约在13%左右。
黄陂区2007年乡村休闲游板块发展规划
![黄陂区2007年乡村休闲游板块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2f5d3d626fff705cc170adb.png)
黄陂区2007年乡村休闲游板块发展规划一、黄陂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经济效益。
1、发展现状: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力拉动,近年来黄陂区的乡村休闲游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兴起,而且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
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全区共有各种类型的乡革休闲游接待点近300家,直接从业人员约1000人,其中市、区两级授牌的有9家,在这些接待点中休闲农舍占98%以上,主要分布在罗汉街的横山、姚集镇境内的木兰古门风景区及长岭镇境内的木兰天池景区一带,特别是木兰天池景区,周边就分布有六十余家。
2、经济效益:我区乡村休闲游,大多规模较小,但机制灵活,投资小、见效快,依托方兴未艾的旅游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测算,户平每年可获纯利1.5万元左右,少数效益好的每年可获纯利5万元以上。
仅以2006年挂牌的8家接待点在十一黄金周中的情况为例:8家7天共接待游客5770人,创收入14.6万元,户平创收1.8万元。
其中,休闲山庄双龙度假村接待910人次,创收2.5万元,休闲农舍绿野食庄接待1300人次,创收3.9万元。
这些喜人的数据表明,当地农民和各接待点业主,在发展乡村休闲游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实惠,这也是乡村休闲游在近年来越来越红火的发展动力所在。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为契机,在政府的科学引导、行业的规范管理下,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乡村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示范村建设,改进和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促进黄陂区乡村旅游持续怜惜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旅游扶贫的有效手段和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思路1、发展原则:按照“景区带动,产业拉动,交通联运”的“三动”原则,为与全区旅游发展相配套,积极引导和优先扶持景区内的乡村、景区周边的乡村、主要景观轴线和通往景区的交通沿线的乡村以及其他特色乡村进行旅游开发。
木兰草原旅游景区发展思路的探讨(2)
![木兰草原旅游景区发展思路的探讨(2)](https://img.taocdn.com/s3/m/77919d1af90f76c660371a28.png)
关于木兰草原旅游景区开展思路的探讨讨论背景一个产品有市场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生命周期。
旅游景区的开展也亦如此。
如何把短期的旅游市场开发延升为长期的品牌运作,作为景区的经营者来讲,这一点成了景区经营策略的瓶颈。
而许多景区因为无法突破这道障碍,往往是昙花一现。
那么,作为木兰草原旅游开展##,如何实现经营策略的突围,把市场做长、做强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本文主要从文化建设、营销策略、活动策划、景区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 文化建设营销策略活动策划景区管理一文化建设作为华中地区唯一草原风情景区——木兰草原,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一点就能和黄陂景区甚至##景区区别开来,如何将这个优势推广成功,景区文化内涵建设必不可少。
木兰草原从开园到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现在慢慢进入了成长期。
深入开展蒙古文化和草原风情的挖掘,是木兰草原景区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景区在开展途中必须要修炼的内功。
以草原风情为名,借蒙古好客之义,将这种独特的文化运用在景区建设以与游客接待中,对游客的关爱和尊重上升到一个层次,实现游客口碑传播功能,就能实现木兰草原长远的开展之路。
现将景区文化层面,木兰草原现今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列举如下:现状1、马车文化有待改良对策与建议:每日上班之时将马车放置在景区大门口,其一:游客在门口就可以看到马车,可以乘坐马车游园。
第二:在游客乘坐马车时,景区工作人员应该会讲解相关马车起源、历史、文化等,在游客体验这一交通工具时还能让客人了解木兰草原的马车文化,对于客人来讲他获得了相关知识,增长了见识,也可以对客人感受到景区对其的重视。
现状2 、蒙古风情软文化、硬设施均待完善。
对策与建议:蒙古族是一个非常好客的名族,作为以草原为主题的景区,这一点应该更为突出,在门楼入口处,一般在重要结假日、大型团队参观和有重要领导考察时,可以安排演员、导游献哈达,其中8个蒙古包应该作为重点改造对象,前期提到的蒙古文化村有实施执行的必要性,建议将蒙古包里放置一些比拟豪华的蒙古椅、蒙古家具,可以成为景区的参观景点。
木兰县木兰镇城市总体规划公示
![木兰县木兰镇城市总体规划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be593a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5.png)
木兰县木兰镇城市总体规划公示项目名称:木兰县木兰镇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单位:哈尔滨方舟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3、《木兰县木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4、《木兰县木兰镇土地总体利用规划》5、《木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木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其它相关文件资料规划背景:2006年6月,我县《木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2005版总规)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实施以来,确定的城市性质基本合理,较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
但是近年来,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006版总规已经明显跟不上我县发展的需要,在很多方面逐渐由引导变成了城市发展的束缚,为此必须重新对其进行修编。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低碳工业新区、山水旅游胜地、江畔宜居名城的工作思路。
2、部分用地性质与2005年版总体规划发生较大变化,政府行政办公区东移,用地已经突破建设用地范围;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且有部分工业企业已经入驻;城市中心区随着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大量用地处于更新之中,部分用地性质已经发生较大调整。
3、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形成一条联系庆安县、木兰县、尚志市的纵向交通干线。
4、我县濒临松花江和白杨木河,开发滨水城市条件优越,借助松花江和白杨木河的滨水空间资源,做好水文章,提高滨水城市规划建设水平,通过水来带动我县城市的发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行。
有关法律、规范标准的内容都较以前的内容有较大变动,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求、编制内容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
6、《黑龙江省县(市)域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与2011年开始实施,县域居民点撤并后,人口分布发生重大改变,应从新的视角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本溪市木兰健康城城市总体规划(10
![本溪市木兰健康城城市总体规划(10](https://img.taocdn.com/s3/m/93d036ac6529647d26285207.png)
本溪市木兰健康城城市总体规划(2010本溪市木兰健康城城市总体规划本溪市人民政府资料目录沈溪新城基础资基础资料类别地形图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区域基础设施状况三废污染状况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内容Dwg格式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包括乡镇企业状况《本溪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本溪市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Dwg 格式气象资料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水文资料、植被资料地质和地震资料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城市人口资料: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木兰健康城基础资料建筑及公共设施资料经济社会发展资料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工矿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资料对外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资料各类商场、市场现状和发展资料各类仓库、货场现状和发展资料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现状和发展资料体育、文化、卫生设施现状和发展资料住宅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居住水平、居住环境质量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和分布状况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管网资料,公共交通以及客货运量、流向等资料园林、绿地等方面的资料人防设施、各类防灾设施环境监测成果资料环境及其他资料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量、分布及处理情况料收入和财政状况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建筑及公共设施资料1 本溪市木兰健康城城市总体规划本溪市人民政府气象局1、沈溪新城及规划区的气象资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频、风速、日照、冰冻等。
2、城区风玫瑰图、风向和风速频率统计表。
3、全市自然灾害情况概述。
地矿局1、规划区内的地下水类型、埋藏、径流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地下水污染情况。
关于虞城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关于虞城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4104e8676a20029bd642de0.png)
关于虞城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作者:党丽娜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8年第02期摘要:发展旅游宣传,推介至关重要。
只有我们“推出去”,游客才会“走进来”。
虽然商丘作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但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不温不火、缺乏规划,旅游规模小。
虞城县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景区处于自由观光状态。
关键词:旅游产业;虞城县;资源发展虞城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虞城是古代女名将花木兰的故乡,木兰替父千古流芳。
近百年来,关于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一直传颂,享誉海外。
这一古老的故事,在今来看,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市政府应大力发展关于木兰的一系列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链。
然而反观友邻永城市,虽然刚刚独立成市,但今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凭借芒砀山和周边历史文化景点以及大力深厚的汉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参观游览,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是景区周围农民普遍脱贫致富;二是活跃了村级经济;三是给县级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其他产业迅速发展。
有些富有汉文化旅游景区附近经济随着旅游的发展,明显比其他乡村发达。
这就是依靠乡村文化旅游带动的经济发展,附近村民有开餐厅的、旅社的、日常生活及特产的商店,还有在景区工作的,此外也为当地交通带来一次全新的改革。
在旅游季甚至有村民把自己家当做餐厅旅社,为游客提供乡村风味小吃和住宿。
在旅游项目招商活动和其它旅游中使其它投资者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及条件从而增强开发商的投资意识产生投资欲望。
从而进行投资,促进了地区的发展。
旅游业在振兴经济中是大有可为的产业,在我国经济体系的结构调整中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起到合理利用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虞城作为四通八达之处以及旅游名城,更应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相关社会经济发展,以下是我对此次调研的建议和分析。
一、对虞城开发的现阶段分析一是缺乏整体规划。
风景旅游区的项目创意与策划——以武汉木兰清凉寨风景旅游区为例
![风景旅游区的项目创意与策划——以武汉木兰清凉寨风景旅游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12132ed9b89680203d825c7.png)
核, 甚至短期进修等 , 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业各个环节的程度都需要仔细地分析和计划。
参 考 文献
[ ] 福建省林业厅. 1 福建沿海湿地保护和恢复规划 (06 2 1) R .05 1 20- 05 [ ]20 .2 [ ] 张延毅. 2 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经济地理 , 9 . J. 1 72 9 [ ] 张俐俐. 3 旅游行政管理[ . M]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0 2 2 0 [ ] 仇昊. 4 江苏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 0 D. 2 3 0
关键词 项 目创 意 策划 风景旅 游 区 1 木 兰清凉寨 风景旅 游 区基本 概况 ‘
武 汉木兰 清凉 寨 风 景 旅 游 区位 于 武 汉 市 黄 陂 区 蔡 店 乡 西 北 部 , 武 汉 市 中心 城 区 8 k 总 面积 距 5 m,
742 h 景区山体平均海拔 60 年平均气温 1 ̄ 夏季气温 比武汉市低 4~  ̄ 是避暑休闲的好去 9 .5m 。 0 m, 6C, 6C,
③各景区的建设风格应与地域情况相结合。清凉寨三大主要景区的主题应体现各 自的特色。刘家山
村 民居古朴 , 山后 景色优美 , 建筑 物应 突 出原始古 朴 的风 格 。百 花谷 以美丽 的 自然 风光 闻名 , 山花烂 漫 , 色 彩绚 丽 。建筑 物不 宜过 多过大 , 以免 阻碍视 线 , 碍 自然 景 观 的观赏 。丁家 山是 自然 与人 文 的结 合 , 于 妨 对 古村 落也要保 持原有 风格 。 22 总体 布局及分 区 . 依 据木 兰清凉寨 风景旅 游 区的地 形地貌 、 源特色 以及功 能 要求 将 其分 为 四个 景 区 : 资 峡谷 风 情景 区 , 刘家 山银杏 乡情景 区 , 丁家 山生态 民俗 景 区 , 清凉 峰古寨雄 风景 区 。四大景 区之 间彼 此相对独 立又相 互衔
武汉木兰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武汉木兰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fece46767f5acfa1c7cdf4.png)
2 4
云南地理 环境研究
第2 3卷
特 级
一
0 4
0
级 蓝 片岩地质 剖面 、花木兰 、金 顶 、玉皇 阁
一
海 眼神 风、木兰殿 、木兰将军坊 、木兰文 化宫 、地 质博 物馆 、木兰从 军记 、木兰 奇女传 、木兰 朝
觐 、庙会 、长英 质片岩和浅粒岩 、绿片岩
一
3 1
第2 3卷
郑瑶宁等:武汉木兰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 5
为喜好外 出森林越野 、探险旅游 、春游踏青的朋友 提供 了得天独厚 的场地。
3 1 2 宗教 文化 突出 ,融道 、佛教 与一体 ..
其特点是 “ 佛中有道 ,道中有佛 ” 。当年香火旺盛 , 二月花朝 ,香客接踵。这些宫、观、殿古建筑依山 而立 ,斗拱飞檐 ,雕饰精湛 ,其建筑方法是木制结 构不用钉楔 ,石结构不用泥浆 ,交错嵌压 ,层层相 叠 ,只在关键部位 施 以糯米 浆加 固,竟 能一柱 擎 天,万古长存 ,称之为 “ 木庐干砌” 。
苦衰赢不堪远征 ,日夕忧戚 . 木兰织维 ,投抒叹 曰:“ 缓急无所 侍,生 女何为乎? 乃市鞍马 ,易戎 服,为男子装 ,代父北 征 . ” 经查
核有关 资料 《 黄州府志》 湖北通志》 萍踪识小》 名胜志》均有相 同记载 . 、《 、《 、《
云南 地理 环境研究
第2 3卷
赏 为主 ,参 与性 不强 ,特 色不 明显 _ ,文化 内涵 挖 3
l1
一
一
天门石梯 、塔 园灵塔 、帝王宫 、千手观音 殿 、大雄 宝 殿 、法 藏寺 、药 王宫 、文 昌宫 、报 恩 宫 、古 金 顶 、朝天宫 、三元宫 、三清殿 、古娘娘 殿 、木 兰古 寨 、谢 仙亭 、云雾亭 、北 顾亭 、双龙 亭 、木 兰将军坟 、东泉古墓群 、季仙坟 、上 、下 古陵 园、雷祖殿 会议 旧址 、洪 岗 山会 议 旧址 、陈秀 冲会 议旧址 、仙女洞 、白云洞 、玉皇洞 、太子洞 、云霞洞 、狮 鼻洞 、龙石 云驭 、神岩耸翠 、棋盘太 极 、 眼泪凼 、鹰嘴岩 、凤冠石 、铠 甲石 、金 蟾石 、大佛 岩 、啸 天石 、猴 头石 、下 马石 、剑 劈 石 、龙头 石 、阎王壁 ( 舍身崖 ) 、穿箭崖 、木兰川 、三眼井 、溪沉碧玉 、紫金月桂 、木兰树 、双宝树 、蟠龙 竹与卧虎石 、东泉古树 、姑 嫂树 、大叶黄 杨 、情 侣树 、木 兰花 苑 、东泉翠 竹 、金砂 射 日、大 小花
木兰县香磨山水库风景区规划
![木兰县香磨山水库风景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48dedd2bb4cf7ec4afed0d0.png)
木兰县香磨山水库风景区集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1、发展基础近10年来,木兰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代会的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改革,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喜人成绩,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十二五”时期,木兰县大力实施“强区牵动工程”,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平台和载体,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集中精力强攻园区。
”在木兰县旅游业中以香磨山景区为龙头企业,实行联合开发、多元开发、开放开发的具体措施,加强各景区的建设步伐。
木兰县香磨山水库于1973年建成,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旅游、养鱼、发电于一体的水利枢纽。
水库集雨面积388km2,上游90%为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灌溉面积14万亩以上,年捕鱼30万斤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2001年被省旅游局评为2A级旅游景工区。
香磨山景区在2002年开始进行规模开发,园区规划面积为8km2,截至2011年底已开发面积为2km2,基础建设累计投资2690万元,相继完成了库区内白色路面工程,通讯塔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上述工程于2008年全部完成。
在1995年开始兴建慈航古寺,目前已基本建成,总投资6000万元以上;兴隆林业局小火车观光旅游专线也修到香磨山景区。
目前进入景区企业已达10余家,主要经营餐饮、娱乐、会议、洗浴等行业,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入驻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整体规模小,档次较低,意争力弱,香磨山景区有在季节性强,形成半年忙,半年闲的特点,导致企业不愿大规模投资。
2、发展目标目前香磨山景区定位为:山水风光、宗教文化、会议疗养休闲游。
为了改变香磨山景区半年忙、半年闲的观状,大力开发冰雪顶目,在2012——2013年内,建设滑雪场、观光索道、此外建成两家500人以上的三量级宾馆,使水库接待能力再上新台阶。
大余湾·木兰花海乐园旅游区策划思路
![大余湾·木兰花海乐园旅游区策划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740a145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7.png)
大余湾·木兰花海乐园旅游区策划思路大余湾和花海乐园是武汉黄陂区相邻的两个景区,前者是古村落,后者是一个半成品的旅游综合体。
我去大余湾已是第二次,第一次大概是今年5月,那时已经停止营业,虽然古村落给我的整体印象不错,但我对于管理现状颇有微词。
在花海乐园,只是走马观花,时间很短,但对市场整体定位、文化提升、产品和业态,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此与有关方面交流探讨,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吧。
第一部分两个景区存在的问题一、大余湾景区对于大余湾,相比于附近的其他景区,可以说是人文与自然景观俱佳:1、三大特色1)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而且是区别于湖北省内的、外来的徽派建筑风格,有完整的家族迁徙史;2)附着于古村落之上的传统耕读文化和民俗;3)独特而罕见的山水村落、院落风水格局。
2、三大优势1)临近武汉市场;2)交通便利;3)临近木兰文化旅游区之核心景区——木兰山。
其劣势就是整体格局不再完整,部分被破坏,尽管在上个世纪就开始纳入保护范围。
这就需要在新一轮保护性规划开发时,有的放矢,别再跑偏。
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花海乐园景区对于花海乐园景区,感触还是比较多的。
开业时间虽然较短,但效益还是不错的(只从周日、周一两天人流来看,目前缺乏数据)。
但还是发现不少问题:1、市场定位狭窄园区整体定位是:以花海为背景的游乐园,其项目多为少儿产品、年轻人产品,部分涉及白发旅游,内容庞杂却显单薄,且无序,关键问题就是没有文化主题脉络和贯穿;另一个问题是,搞旅游不能仅仅立足于武汉市场。
2、没有文化主题,文化元素散乱目前较为成功的项目就是花木兰马战,这也是园区最为有噱头、有待挖掘、最有吸引力的一个项目,但总体讲,从主题、名称、场地、内容、表现形式诸方面,都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3、季节性强,存在市场空白花海乐园的支撑在于花海,但从目前看,花卉品种、规模、观赏时间、花语诠释与演绎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失。
一旦进入开花淡季,或花海的概念不复存在,再没有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就剩下游乐园主题了,那就成为事实上的城市公园,旅游者也许来的欲望就不大了。
黄陂木兰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黄陂木兰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0e49a2d07f1922791688e859.png)
黄陂木兰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想一、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努力提升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制化水平在草原的执法监督管理上,农牧局要坚持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的原则,以县、乡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为依托,全面加强草原执法监督管理工作,突出严厉打击非法开垦、非法占用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行为。
同时,根据草原执法监督管理的需要,应专门成立草原监理监测站,具体负责草原规划、建设、利用、保护、预测、预报、预警、执法监督等工作,全面加大草原执法的监督检查力度。
二、加大科学开发力度,确保草原资源的科学利用本着科学开发利用现有草原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建设效益,加强以草原为主要载体的相关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以草原、森林风光为特色的旅游产业。
同时,开发利用丰富的木兰草原风能,为草原生态旅游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未来,风车文化将成为木兰草原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加大草原投入建设力度,全面提升草原资源的档次和品质全面提升草原资源的储备能力和水平,一是抢抓国家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机遇,全力抓好治理工程草原建设。
二是全面落实草原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入草原建设的积极性。
坚持“草原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50年不变”的方针,全面开展草原承包工作。
草原承包过程中,紧紧围绕承包到户这一核心,全面加强对草原承包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把政策界限,制定实施草原承包方案,并抽派专门的工作督导组深入乡镇村检查指导草原承包工作,扎实组织开展宣传发动、划界定级、发证承包等工作,草原承包到户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大面积草原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实现草原建设开发的“责、权、利”统一,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户自觉加强草原建设,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草原建设进程。
四、推进旅游商品的开发,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木兰草原景区的一些旅游纪念品与其它地区旅游市场纪念品一样,没有自己特色,尽管现在已经开发了一些草原生态旅游纪念品市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它旅游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相比差距很大。
武汉木兰云雾山创5A工作计划简述
![武汉木兰云雾山创5A工作计划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a0ecf7d05022aaea998f0f6d.png)
武汉木兰云雾山创5A工作计划简述一、木兰云雾山生态旅游景区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借鸡生蛋,多元化发展是生态自然景区发展趋势。
邻近武汉最大的郊野公园木兰云雾山,她是木兰景群中最幽深、最原始、最神秘、最纯粹的生态森林风景区,险峰幽谷、景涧相间、河溪纵横,滩潭点缀、奇花异草,而更具有历史文化魅力的是帷国英雄花木兰的归隐地。
木兰云雾山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对景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范围之广,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随着景区硬件设施的不断投入,景区完全有能力打造武汉市数一数二的知名景区,乃至全国性的知名景区。
但光靠春赏桃花、杜鹃花、夏赏月季花红花木景、秋赏紫薇红叶、冬赏野山茶花等一个四季皆有景的“花”为主体,尚且单一,具有季节性及时间短的缺点,看天吃饭的因素完全左右着景区的发展和效益,目标客户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纵观全国各大型知名景区,均着重景区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提升和人性化的设计,注重游客目标群体的多样性、参与性、互动性、观赏性、体验性、教育性、科普性等多元化目标发展。
景区在以花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基础上,同时可投入其他项目的发展:陆地游乐园、水上游乐园、童话动物园、民俗体验园、少儿科普园、休闲度假园,可先行规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进行全国性的招商。
二、通过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旅游景区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并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因此健全完善景区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使景区内部管理职责分明,为各部门的运作提供操作标准,并使员工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违章必究。
在云雾山景区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质量、安全、导游、卫生、园林、环保、财务、统计、人事管理等各部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如《景区游客服务管理制度》《景区各部门工作职责及岗位职责》《景区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景区财务管理制度》《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景区游乐场场务工作管理制度》《景区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游客中心管理制度》《电子门票检票管理制度》《景区保安岗放行制度》等景区营运各岗位工作职责与规章制度。
木兰天池运营方案策划
![木兰天池运营方案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ef762c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b.png)
木兰天池运营方案策划一、目标定位木兰天池景区定位为自然风光及生态保护类景区,以山水为主题,融合了喀斯特地貌、清澈溪流和原始森林等多种自然景观。
通过在景区内投入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游客满意度。
同时,景区致力于环保和生态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二、市场分析1. 景区优势:木兰天池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适宜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和旅游观光。
同时,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进行生态保护和教育。
2. 潜在市场: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重视自然、美景和健康,因此对自然风光和生态保护类景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木兰天池景区具备了满足这一需求的潜力。
3. 竞争分析:木兰天池景区周边存在一些其他景点和旅游胜地,但由于木兰天池独特的地质形态和自然风光,可以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体验,以及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来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运营方案1. 产品开发:深度发掘景区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包括山水观光、生态探险、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多个方面,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营销推广: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和营销推广,提升木兰天池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包括网络营销、线下宣传、合作推广等多种方式。
3. 服务提升:优化景区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景区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推出高品质的服务项目,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4. 生态保护: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保护好景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倡游客爱护环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五、运营计划1.开展旅游产品和服务定制:通过市场调研和游客反馈,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建立健全营销渠道:与相关旅游机构、酒店、交通等合作,建立健全的营销渠道,扩大木兰天池景区的知名度并吸引更多游客。
3.推进景区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建和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游客体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水乡旅游资源分布图
返回
三、木兰水乡旅游发展的市场 背景分析
(一)客源市场细分与定位
(二)客源规模与结构现状分析
旅游资源分级评价结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资源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木兰水乡旅游 资源等级水平最高为三级 ,进行高水平的旅游开发难免会受到资源的 限制。其中, 旅游开发价值最高的是以日光湖(梅店水库)为主体的 水库水域旅游资源 ,应对水库水域进行重点开发,或者搞好以水为载 体的其它旅游项目的开发。对于夏季气候炎热、冬季气候寒冷的武汉 来说,木兰水乡山水相依、气候温凉、空气清新、云蒸霞蔚的气候景 观无疑是十分可贵和难得的,对于这一特定的旅游市场来说, 气候景 观将是木兰水乡十分重要、潜力很大的旅游资源, 其级别是二级 。木 兰文化、匠人文化及本地区民间艺术为典型代表的 人文活动旅游资源 和相应的传统、地方旅游商品是木兰水乡的另一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和 市场潜力的旅游资源,也是 二级旅游资源 。木兰水乡山峰平缓、植被 平常,其资源开发等级均被评价不高,其旅游开发潜力有限。其中, 生物资源为一级旅游资源 ,如果能够加强木兰水乡的林木资源的整饰 和管理,搞好木兰水乡整个大旅游环境的美化和营造,则木兰水乡同 样可以成为武汉市美丽迷人的旅游胜地和休闲乐土。
木兰水乡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编制
武汉木兰水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
报告内容
木兰水乡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 木兰水乡旅游发展的目标、主题与布局 木兰水乡旅游发展的支撑体系
木兰水乡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二、木兰水乡旅游发展的市域背景分析 三、木兰水乡旅游发展的市场分析
日光湖 4个池塘,4座由水坝拦成的潭池
CAA 林地
半岛上有大片松树林、杉树林等
CA树木
CAB 丛树 CAC 独树
陆路入口处有竹丛间歇分布 有银杏树、香樟、枫杨、构骨等
CDB陆地动物栖 黄嘴白鹭、野兔、山鸡等 息地
CB草原与草地 CBB疏林草地 太平峰和陆地入口山丘茅草丰茂
C生物景观
CC花卉地
CD 野 生 动 物 栖 息地
一、木兰水乡旅游业发展宏观背景
(一)宏观背景分析
1.世界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告诉我们: 21世纪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亚太世纪”。
2.“入世”后中国旅游业的机遇与挑战告诉我们: 冲击是存在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机遇不是等来的,而且预见着挑战
3.我国的宏观政策导向告诉我们: 国家制定的大力拉动内需和投资向旅游业倾斜等政策导向,以及全国新
-3
1
1
2
4
5
3
3
6
6
5
3
0
3
总分
41
60
28
55
54
56
旅游资源分级
三级旅游资源(总分 60分——74分):水库 水域旅游资源;
二级旅游资源(总分 45分——59分):气候 景观、人文活动和旅游商品;
一级旅游资源(总分 30分——44分):生物 资源;
分值在 29分以下的未获等级旅游资源为地文 景观。
的休假制度,为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现代旅游行为发展的趋势告诉我们
生态田园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将成为当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 新潮流。
(二) 旅游业发展的 SWOT分析
1.竞争优势(Strenghts) 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
2.竞争劣势(Weaknesses) 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1.木兰水乡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2.木兰水乡旅游资源的质量分析与定量评价
木兰水乡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 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旅游资源分类、 调 查与评价》(征求意见稿)
? 木兰水乡旅游资源分类表 木兰水乡的旅游资源主要有 6大类、14个亚类 和16
个基本小类。
主类
表4—1:木兰水乡旅游资源类型表
3.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 武汉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一轮旅游 热潮的来临
4.面临的挑战(Threats) 区际区内竞争日益激烈、面临旅游开发新观念、新模式的 冲击 、不可预知因素日益增多
返回
二、木兰水乡 旅 游 发 展 的 市域背景
(一)区域背景分析
1.木兰生态旅游区在武汉市旅游大环境中的地位 2.木兰水乡在木兰生态旅游区的地位
(1)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2)旅游资源分级 (3)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旅游资源评价和赋分标准》(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
评 评价
评价因子
生物 水域 地文 气候 人文
价 项目
资源 水库 景观 景观 活动
体 资源要 系:素价值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30分)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 25分)
秋冬时节云雾出现的频率较高
木兰水乡避暑休闲度假的潜力较 大 土布、土线、竹、篾器具、皮革 制品、泥塑和松针编织制品
HA 人事记录
HAA人物
木兰传说及遗迹
H人文活动 HB艺术 HC民间习俗
HBB文学艺术作 品
HCA地方民俗
皮影戏、湖北大鼓、楚剧、耍狮 舞龙等
“九佬十八匠”的匠人文化
木兰水乡旅游资源的质量分析与定量评价
DA光现象
CCB林间花卉
CDA水生动物栖 息地 CDB陆地动物栖 息地 DAA晚霞
松、杉林中时有大量杜鹃伴生 野鸭 黄嘴白鹭、野兔、山鸡等 晚霞绚丽多彩,意境幽远
D气候景观 G旅游商品
DB 天 气 与 气 候 现象
GA 地 方 旅 游 商 品
DBA云雾多发区
DBB 避 暑 气 候 地 GAE传统手工产 品
亚类
基本类型
主要资源和景点
A地文景观
AA 综 合 自 然 旅 游地
AC 地 质 地 貌 过 程形迹
AAA 山 丘 型 旅 游地
ACF岩壁
8座峰峦平行排列,山体浑圆。如 太平峰
岩壁宽平,可作徒手攀岩
AE岛礁
AEB 天 然 湖 泊 与 池沼
BBA 湖泊水体 BBC 潭池
14 10
21 11
6 4
23 6
15 13
(85分) 珍稀奇特程度( 15分 )
4
10
4
5
9
旅游 商品 14 15 8
规模、丰度与几率( 10分) 5
7
2
8
4
4
完整性( 5分)
3
4
4
3
2
3
资源 知名度和影响力( 10分)
3
4
影响力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5分) 5
2
(15分)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