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推荐文档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

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总结行测逻辑判断部分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备考的部分。
下面是对公考行测逻辑判断经典内容的总结。
一、逻辑判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二、逻辑判断的基本要素逻辑判断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关系和结论。
三、逻辑判断的基本方法逻辑判断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推出结论。
归纳法则是根据一定的前提条件,通过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
四、逻辑判断的常见类型1.顺序判断:要求根据一定的规律或条件,确定两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例题:A比C矮,B比A高,那么C最可能是?答案:C最可能最高。
2.数字关系判断:要求根据给定的数字关系,确定答案。
例题:1、3、5、7、()四个数中,最不可能是()。
答案:1、3、5、7这四个数都是奇数,所以最不可能的是43.排队判断:要求根据一定的条件确定队伍的排列。
例题:A、B、C、D、E五人按其中一顺序排队,已知C在D的左边,E在A的右边,则E可能在队伍的()。
答案:E可能在队伍的最右边。
4.数量关系判断:要求根据数量关系确定答案。
例题:甲、乙一起做一件工作需要15小时,乙、丙一起做同一件工作需要20小时,如果甲独立做这件工作,需要()小时?答案:甲、乙一起做一件工作需要15小时,乙、丙一起做同一件工作需要20小时,可推出甲、乙、丙一起做这件工作需要15*20/5=60小时,所以甲独立做这件工作需要60小时。
五、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1.审清题意,理解问题。
2.缩小范围,选项排除。
3.灵活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逻辑推理。
4.注意逻辑关系,避免陷阱。
六、逻辑判断的备考方法1.理论学习: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了解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2.题量练习:多做逻辑判断题目,熟悉题型特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3.分析总结:做题后要总结和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提高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
4.查漏补缺: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整体的逻辑判断水平。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技巧汇总资料】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分析推理型题目是最直接考查考生推理能力的一类题目1、真假矛盾法:首先要判断题型给出的条件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矛盾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反对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反对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推出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有两个为真或两个为假,则利用假设为真的两个条件推导其余条件,如果满足题目条件则成立),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例题】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四句话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只有一真”类型。
其次看题干,发现这四句话中的第一句与第四句是一对矛盾关系,则矛盾关系必然是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由此推理得出第四条件为真,第二、三句肯定都是假的,故选C。
【例题】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解析】分析题目,属于“只有一真”类型,利用反对关系可以得知甲乙必有一真,结合丙所给可以推出甲所说为真,故选A【例题】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逻辑判断)

考试中某些关键词不作为考核点的情况也比较 常见,所以只要抓住与选项相关的关键词即可 ,不必面面俱到,甚至不需要对概念完全理解 。
定义中常见的关键词有这样几类:“主体”即 “概念的承受者”,“内容”“时间”、“地 点”、“对象”等。
3. 对选项进行归纳和抽象,这是应用以上两种方法 的前提。
如上例应该能归纳出:B为“事实”,C为“诉讼法 律关系”,D为“刑事法律关系”,所以,排除B( 定义为“法律关系或权利”而非“事实”)、C、D ,选择A答案。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 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 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 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2)周教官说: 我看班长或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假的,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
B.原、被告之间发生的名誉受到诽谤的伤害
C.原、被告之间发生的起诉与被起诉的关系
D.原、被告之间发生的抢劫与被抢劫的施、受害关系
解析:B选项中的“伤害”就不属于“属”“法律关系 或权利”的范畴,因为“伤害”是“事实”,而不是“ 法律关系或权利”。可以首先排除。一般情况下可以把 “属”当作定义项的关键词,以便和以下的方法统一起 来。正确答案 A
例:公关礼仪:是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在公共关系 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礼貌礼节和行为规范,公关礼仪 与礼仪密切相关,有着共同的原则:尊重、友好、 谦虚、真诚,追求的都是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广 交朋友,减少摩擦,增进友谊。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属于公关礼仪的范畴 ?
A.某公关小姐为了取悦客户,故意穿着奇装异服, 结果把客户吓了一跳
(完整)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总结,推荐文档

逻辑判断快速技巧公务员考试等公职考试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途径。
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之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
考试中逻辑判断题题干必然要给出一些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条件快速求解。
面对试题,从哪里“撕开裂口”,然后让解析的思路一气呵成,这是快速解析的关键。
当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
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
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演法”。
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
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
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
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
(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上海人不是医生。
(否定的条件未确定)提示:1. 有些看似否定的语句,实际是既定条件。
如:甲不是女的。
——可知甲是男的。
2. 在直观上不能确定的条件,但经过相关关系可推断出既定条件。
如: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甲和法官是朋友,乙和法官是同乡。
——可推知丙是法官。
关于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这一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的运用见下文实例。
例1. 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2]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答案:C解析:(1)确定条件是:丁说真话。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知识点全整理

进行这次整理得原因有二:一就是经过跟一些考友得交流发现,之前得帖子里面有一些错误,有可能给大家得复习造成麻烦,因此对目前发现得错误进行了改正。
二就是不久前找版主申精得时候,版主说排版不够规范,比较零散,因此重新调整了一下字号与缩进。
其实内容没有新东西,瞧过之前帖子得朋友可以不用再瞧这个了。
ﻫ当然,错误还就是难以避免,如果发现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一、逻辑层次与核心ﻫ行测逻辑与管理类联考逻辑差别不大,基本就是以概念→命题→推理→论证得层次来展开得.其中概念构成命题,几个命题构成推理,若干推理形成论证。
因此,我们要从最基本得概念开始认识,逐步了解整个逻辑体系得大厦,这样学来得逻辑知识才就是牢固得。
逻辑瞧似或高深、或绕弯,其实有两个核心技能如果掌握好,基本平踏所有问题。
这两个技能就就是:矛盾判断与假言推理。
相关知识会在后面介绍.ﻫ二、概念ﻫ概念就是逻辑得基本元素,离开概念,一切逻辑无从谈起。
概念得逻辑定义就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得思维形式。
用我们听得懂得话说,它就是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短语。
例如:苹果、月球、外星人、已故得美国总统、在比利时买巧克力得人等等。
ﻫ关于概念,重要得知识就是它得外延与内涵。
概念得内涵就是指思维对象得本质属性,也就就是我们从概念得字面上能够得到得信息。
例如“月球”这个概念得内涵就就是太空中每个月绕地球转一圈得那个自然天体。
概念得外延就是指所有具备这一本质属性得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如果把概念瞧做一个集合,那么外延就就是这个集合内得所有事物。
例如“苹果”这个概念得外延包括红富士、国光、熟透得苹果、未成熟得苹果等等所有具备苹果本质属性得事物。
ﻫ概念得内涵与外延之中,更加重要得就是外延,因为它与行测逻辑所要考察得推理密切相关。
三、命题ﻫ命题就是对思维对象就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所做得判断。
因此命题又称为判断、断定,其实都一样。
总而言之,它就是一个陈述句,或者反问句。
例如:ﻫ钓鱼岛就是中国得固有领土。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1)翻译推理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2、只有......才......只有才,后推前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基础/保障/前提,不...不...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4、...或...(至少一个存在)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2、摩根定律-(A且B)等价于-A或-B-(A或B)等价于-A且-B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2)分析推理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a、排除法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3)真假推理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见考点分析归纳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见考点分析归纳越来越多的考生投入到公务员考试备考的大军中去。
但备考绝不应是盲目的,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其重点。
下面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四种判断推理的常见考点:一、图形推理之阴影题型介绍:题干所给图形中有明显的阴影部分,考查阴影部分的面积、叠加、移动等。
例题讲解:【例题】【解析】此题答案为B。
这组图形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阴影,观察图形可知,阴影都是由图形叠加形成的。
分析阴影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直观上看,第1、3、5个图形的阴影的形状比较明显,都与其中一个叠加图形相似,其他图形也具有这个特点,据此确定规律,结合选项,符合条件的只有B项。
应对技巧:针对有阴影的图形推理题,首先可以从阴影占整体图形的面积、阴影部分形状与整体图形形状的关系等入手考虑,此外如果是外部轮廓相同的(尤其是九宫格形式),可以考虑阴影部分的叠加(灵活应用不同的叠加规律)、移动等。
二、可用矛盾解决的真假话问题题型介绍:当题干通过对话或其他形式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并指出其中真假命题的个数,其中存在明显的矛盾关系,此时可采用矛盾法解题。
矛盾法是指根据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来解题的方法。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可以从一个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例题讲解:【例题】2008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先后发生累计逾120起的海盗劫船事件。
海盗何以猖獗?甲乙丙丁四人有断定如下:甲: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只的船主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
乙:如果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那么肯定会助长海盗的气焰。
丙:确实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但其主因并非被劫船主都愿支付高额赎金。
丁:海盗猖獗主要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但其嚣张气焰并非都由此生成。
如果上述断定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那么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A.甲B.乙C.丙D.丁【解析】此题答案为B。
行测逻辑判断(判断推理)核心知识

目录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 (3)2 真假推理 (4)2.1 解题步骤 (4)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2.2.1单句间的逻辑关系 (4)2.2.2 逻辑关系的概念解释及对比(选学) (5)2.3 如何“定真假” (6)3 翻译推理 (6)3.1 单句的翻译及推理 (6)3.1.1 单句的翻译(单句内部的逻辑关系) (6)3.1.2 单句的否定 (6)3.1.3 单句的等价 (7)3.2 复句的翻译及推理 (7)3.2.1 复句的四种命题 (7)3.3.2 逻辑符号的含义 (7)3.3.3 复句的翻译及推理规则 (7)3.3.4 寻找确定信息 (8)4 分析推理 (8)4.1 选项信息充分型 (8)4.2 题干信息充分型 (8)5 归纳推理 (9)6论证(加强论证、前提论证、削弱论证) (10)6.1 论证基础知识 (10)6.2 论证的主要题型技巧 (11)6.2.1 加强型题和削弱型题的对比 (11)6.2.2 加强型题和前提型题的对比 (11)6.2.3 不能加强(或削弱)论点的情况 (12)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2 真假推理2.1 解题步骤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2.2 逻辑关系的概念解释及对比(选学)下面对“2.2.1”逻辑关系中的各种关系的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和对比,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关系”的真正含义,但小编并不是用绝对精确的概念方式进行解释,就用能简单易懂的集合方式吧!M集合与N集合的所有关系只有4种:(1)相离;(2)相交;(3)包含;(4)全同。
(看到此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
对!就是与“类比推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相同。
)而一个点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就只有两种:要么点在集合外;要么点在集合内。
2.3 如何“定真假”单句与单句之间逻辑关系在求解真假推理题时体现出的性质解题时体现出的性质对当关系 本身的特征 表述1 表述2 无法推出 反对关系 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公务员考试 行测高频考点知识精要-判断推理

目录判断推理专项 (1)第一章逻辑判断 (1)核心考点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1)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3)核心考点三复言命题综合推理 (4)核心考点四朴素逻辑对应问题 (6)核心考点五知果求因型 (8)核心考点六因果共存型 (9)核心考点七知因求果型 (11)第二章图形推理 (13)核心考点一位置变化 (13)核心考点二组合叠加 (15)核心考点三数量关系 (18)核心考点四图形共性 (21)核心考点五立体图形 (24)第三章定义判断 (26)核心考点一核心成分分析 (26)核心考点二主特征分析 (27)第四章类比推理 (29)核心考点一逻辑关系 (29)核心考点二言语关系 (31)核心考点三经验常识 (33)判断推理第一章逻辑判断核心考点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一、知识精要题型特征:题干给出几个直言命题,并给出这些命题中包含的真/假话数量,要求据此进行推理。
解题思路:“一找二绕三回”。
①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②绕开矛盾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判断其余命题的真假性;③通过其余命题的真假性来判断矛盾命题的真假性。
二、经典例题某省游泳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原集训,集训最后一日所有队员进行了一次队内测试,几位教练预测了一下队员的成绩:张教练说:这次集训时间短,没人会达标。
孙教练说:有队员会达标。
王教练说:省运会冠军或国家队队员可达标。
测试结束后,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
由此可以推出:A.没有人达标B.全队都达标了C.省运会冠军达标D.国家队队员未达标【答案】D。
【解析】张教练和孙教练的话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根据“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可知,王教练的话必为假,推出省运会冠军和国家队队员都没有达标。
故本题选D。
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一、知识精要题型特征:题干含有一个或多个假言命题,要求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
考点透析:推理规则:(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A⇒B)=(非B⇒非A)。
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1)如果……那么……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2)只要(倘若)……就(则)……例:只要(倘若)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考上公务员→嫁给你)(3)凡是……都……/所有的……都……例: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
】(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5)……离不开……例:鱼离不开水.(鱼→水)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1)只有……才……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2)不……不……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3)除非……否则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则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 (4)……是……必不可少的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婴儿有营养→有奶粉)(5)……是……的基础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基础。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6)……是……的前提/关键例:类似于上面一个(7)没有……没有……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二、递推公式【A→B,B→C,即A→C】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三、联言命题(推理题)1。
“且”关系:表并列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A且B为真,则A、B必须都为真;A且B为假,则A、B中至少一个为假就为假命题。
行测知识点判断推理【推荐】

⾏测知识点判断推理【推荐】判断推理第⼀章图形推理常见考题形式:⼀组图:顺着各个图形往下看,⼀般都是五副图以上;两组图:第⼀组找规律,第⼆组运⽤规律(注意规律尽量⼤);九宫格:优先考虑横竖;中间图形⽐较特殊,考虑⽶字;不要忽略外围、回字型等特征;拼图:⼀般省考才有;分组分类:国考、省考⼀般都在5题。
⼀、位置规律(元素组成相同)1.平移(⿊⽩块问题)①⽅向a.上下左右:特征:⿊块不只是在最外圈出现。
思路:三图对应⾏的⿊块数相同——优先考虑⾏的左右移动;三图对应列的⿊块数相同——优先考虑列的上下移动;三图对应⾏和列的⿊块数均不同——⾏列同时移动看。
技巧:不动的⿊块优先看,有时⿊块减少是因为移动后重叠。
b.顺逆时针:特征:⿊块只在最外圈出现;思路:确定时针移动的⽅向,区分不同的⿊块;技巧:如果只有两个⿊块,那就看中间隔的⽩块数量。
②步数a.步数恒定:每次⾛固定步数,⼀般是按照2,2,2的步数;如果是九宫格,注意观察两个⿊块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b.步数有序加减:⼀般递增或递减是按照1,2,3,4的顺序。
③路径:⼀般都是循环的,但也要注意来回弹着跑的。
2.旋转①⽅向:顺时针、逆时针;②旋转⾓度: 45o、60o、90o、120o、135o、180o 。
3.翻转①上下翻转:左右不变;②左右翻转:上下不变。
⼼竺总结:不动的部分优先看;注意⽐较选项差异;先观察整体,后观察部分。
⼆、样式规律(元素组成相似)1.遍历(⽐较容易忽视)①题型特征:九宫格或两组图。
②规律特征:整体遍历:每种样式的图形在⾏列中出现的次数相同,缺什么补什么;局部遍历:每⼀组图都有⼀个相同的元素;位置遍历:常在九宫格,相同样式图形在每个位置出现。
2.运算①加减:图形、线条之间加减;②去同存异:两个图去掉相同部分,不同部分组成第三个图;③去异存同:两个图去掉不同部分,相同部分组成第三个图。
⼼竺总结:观察前两图的外边框,如外边框留下的线条多,先考虑求同;如外边框留下的线条少,优先考虑求异。
公考行测知识点及思维导图(打印版)

公考行测知识点及思维导图(打印版)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片段阅读
★总框架:
第一节:中心理解题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
★解题顺序:
提问——文段——选项
一、重点词语之关联词
(一)转折关系
非典型转折词:
(二)因果关系
如果直接问原因:
(三)必要条件关系
(四)并列关系
二、行文脉络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二章语句表达
总框架:
第一节:语句排序题
第二节:语句填空题
第三节:接语选择题
第一节语句排序题
第二节语句填空题
第三节接语选择题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三章逻辑填空
★总框架:
第一节:词的辨析
第二节:语境分析
★解题顺序:
提问——文段——选项第一节词的辨析
第二节语境分析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总框架:
◆第一节代入排除法
◆第二节数字特性
(一)奇偶特性
(二)倍数特性
第三节:方程法
第四节:工程问题
基础公式:总量=效率x时间
第五节:行程问题。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Word可编辑)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总结目录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总结 (1)一、图形推理 (2)1. 位置规律 (2)2. 样式规律 (2)3. 属性规律 (3)4. 数量规律 (4)5. 空间重构 (6)二、类比推理 (7)1. 语义关系 (7)2. 逻辑关系 (7)3. 语法关系 (8)三、定义判断 (9)四、逻辑推理 (10)1. 翻译推理 (10)3. 排列组合 (12)4. 逻辑论证 (13)5. 日常结论 (15)一、图形推理1. 位置规律特征:选项中元素组成相同考点:①平移:图形上下、左右、顺逆时针;步数:恒定、递增(等差)②旋转:顺逆时针;角度:45°、90°、180°③翻转:(1)左右翻转:竖轴对称(2)上下翻转:横轴对称技巧:比较思维:比较选项找出差别、结合题干快速做题特殊题型:九宫格,中间图形特殊优选“米”字形观察2. 样式规律题目特征:元素组成相似(元素重复出现、线条重复出现)(1)遍历题目特征:相同元素重复出现(九宫格和两组图中居多)①外框的遍历。
②内部线条/阴影/空白/图形的遍历。
③涉及多个相同小元素时,注意数量遍历。
(2)加减同异图形特征:线条重复出现1. 相加、相减2.求同(去同求异)3.求异(去异求同)(3)黑白运算题目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相同区域“黑白”颜色不同,且黑块数量不成规律解题技巧:按照对应位置进行“黑白”相加运算,将所得规律应用于所求图形注意:与位置平移最大的区别:黑块数量不同3. 属性规律题目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考点:1.对称性 2.开闭性 3.曲直性注意: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考虑属性规律,比如月亮和箭头、三角形均不同,考虑属性规律,包括对称性、开闭性和曲直性。
一、对称性1. 轴对称(对称轴方向和数量)2. 中心对称(图形旋转180°后和原图形完全重合)二、开闭性1.全封闭2.全开放特征:完整的图形留了小开口,可以考虑开闭性三、曲直性1.全曲线2.全直线4. 数量规律数量类识别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数量规律明显考点:点、线、角、面、素【注意】数量规律:1.识别特征:(1)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考虑属性规律(对称性、曲直性和开闭性);属性无规律,数量规律明显,考虑数量规律。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精讲.doc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精讲逻辑判断是逻辑学中的一种推理方法。
它是指根据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知识的结论。
逻辑判断的前提和结论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它强调根据正确真实的前提得出正确真实的结论,推理结论不得超出要求推理的前提,即逻辑判断强调前提的真实性、前提与结论的必然性。
在考试当中,逻辑判断的表现形式为: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
逻辑判断考查的是考生对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命题规律事业单位考试的职业能力测验中,逻辑判断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1.形式推理形式推理注重推理形式的有效性,解题时需要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
主要考查直言命题、复合命题等命题推理。
2.论证推理论证推理是逻辑判断的主要题型,要求考生快速阅读文字材料,准确把握其观点与论述结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找到正确答案,强调思维的批评性。
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有假设、支持、削弱、解释、结论等题型。
重难点提示逻辑判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思维、自然等各个领域。
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逻辑判断并非严格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判断,试题大多不能直接套用单纯的逻辑知识,可以凭借自己的题感和经验做出选择。
因而,解答逻辑判断的难点和关键在于培养逻辑关系的感觉。
由于职业能力测验中逻辑判断试题的特殊性和考试时间的限制,用逻辑学专业的解题方法来解题显然是不可行的,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系统地学透逻辑学知识,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解题的感觉上。
虽然大部分试题并不依赖逻辑学基本知识,但熟悉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考生迅速准确地解题。
建议参加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考生,首先了解逻辑判断的出题形式,然后花少量时间了解逻辑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训练上,快速形成题感,力争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技巧突破我们总结了几项解题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备考生复习:(1)要从题干出发,利用推理规则进行正确推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汇总一、逻辑判断a.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Q,P且非Q。
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至少有一假)。
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c.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他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3.反例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反例削弱: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了“因”却没有得到所说的“果”。
4.因果倒置已知推理主线:A、B两个现象同时出现→A导致了B因果倒置:很有可能是B导致了A。
■假设、支持题型方法:1.排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排他因: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排除其他可能性,使推理更可信。
2.否因否果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否果:非因→非果,会支持“因→果”3.建立联系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建立联系:因果之间有跳跃,唯有建立联系才可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判断
一、有真有假型
★解题思路:矛盾→包容→反对
1、矛盾关系
(1)矛盾关系必然是一真一假
(2)常见矛盾关系
2、包容关系
★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1)若A→B,则A真B真,B假A假
①只有一真,一真前假
②只有一假,一假后真
Ykt:
这是充分条件,A是B的充分条件,“如果A那么B”,“如果不B,那么没有A”。
(2)常见包容关系
①所有→某人→有的
②A且B→A→A或B A且B→B→A或B
3、反对关系
(1)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2)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二、翻译推理型
1、全真判断型
(1)翻译:
(2)三段论:
A→B,B→C,退出A→C
(3)判断:
(4)推理
2、全真推理型
(1)如下表
(2)已知P→Q,则
①肯定P,也就是肯定Q
②否定Q,也就是否定P
③否定P和肯定Q,什么也推理不出来
(3)A且B→C 等价于A→(B→C)等价于A且B→C A→B 等价于–A或B
三、排列组合题型
★题干充分用图表法→信息最大优先原则
★选项充分用排除法→特殊信息优先原则
四、集合计算型
★不等式→比较
★集合→补集
五、日常推理型
1、主体一致原则
2、无关概念排除原则
3、优选“可能”论断→慎选宏观论断
4、因果关系看清
⎪
⎪
⎪⎪⎪⎪⎪⎩
⎪⎪⎪⎪⎪⎪⎪⎨
⎧⎪⎩⎪⎨⎧⎪⎪⎪⎪⎪
⎩⎪
⎪⎪⎪⎪⎨⎧⎪⎩⎪⎨⎧共变求异求同关系:因果关系主要、比较宏观可能修饰词无关词主体词词语日常推理 六、加强型
七、削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