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共39页文档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https://img.taocdn.com/s3/m/bad934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0.png)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新闻传播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层面,新闻传播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
新闻传播机构和个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以确保他们的报道不会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首先,新闻传播在国家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新闻媒体可以提供有关国内外事件和问题的及时和准确的报道,从而帮助国家决策者了解国内外形势,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例如,在国际关系领域,新闻传播可以帮助国家了解其他国家的意图和动态,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此外,新闻传播还可以帮助揭露和阻止恐怖主义和其他非法活动,从而维护国家安全。
同时,新闻传播也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
新闻媒体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法律和规章制度,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意见。
通过报道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新闻媒体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进而促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此外,新闻传播还可以帮助监督政府和权力机构,防止滥用权力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然而,新闻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虚假的新闻报道和谣言不仅会误导公众,还可能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新闻机构和个人必须加强对新闻报道的验证和审查,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也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黑客和其他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恶意活动,例如网络攻击、间谍活动和个人隐私侵犯。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新闻传播机构和个人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措施,保护他们的信息和用户数据。
总之,新闻传播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机构和个人应该意识到他们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受威胁。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提供支持和引导,营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新闻传播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闻传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ppt
![第二章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98126fe518964bcf847c99.png)
政治方面; 军事方面; 公安、司法方面: 经济方面; 科技方面:
三、新闻单位的保密制度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的具体保密制度:
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实行自审与送审 相结合的制度 。(第六条)
自审: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 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的保密规定进行自审 送审: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应当送交有关主 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
第二章
维护国家安全
第一节
禁止煽动危害国家的言论
一、基本概念
• 煽动性言论:
– 指通过口述(演讲)、文字乃至广播、影视、戏剧、 书画等方式公然散布的非理性、非事实的不实信息, 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它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客 观公正原则完全违背,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
• 煽动性言论的特点:
– 1、表述方式的非理性,即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 惑性的语言进行宣传。 – 2、表达内容的非事实性,即,虚张声势、夸大事实、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还造谣诽谤。 – 3、直接面对公众。 – 4、带有导致反常行动的目的。
二、关于煽动行为的犯罪
• 煽动分裂国家罪
– 这种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就是公然散布“煽动”分裂 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 – 本罪属于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煽动性的宣传鼓 动,就构成本罪既遂,不必问其煽动效果如何,是否 有人接受其煽动实施分裂国家的行为。 – 本罪为集合犯罪,《刑法》规定了“组织”、“策 划”、“实施”三种情况,在量刑上规定了首要分子 或者罪行重大者、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三个档次。
第五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第五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https://img.taocdn.com/s3/m/50ab12d5700abb68a982fbd7.png)
2、禁止宣传邪教
(1)何谓邪教? 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 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 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邪教的基本特征
首先,它不是宗教、气功又冒用宗教、气功的名义。
其二是神化首领,制造信徒对其疯狂崇拜。 其三是制造、散布歪理邪说,蛊惑人心,欺骗群众。 其四是发展、控制信徒,秘密结社。 其五是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破坏社会稳定。
第五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一、新闻传播活动与国家安全 1、 何谓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就是危害国家安全所构成的犯罪 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其犯罪主体只 能是自然人,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 行为。
2、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 ----“煽动罪”与泄密罪 二、 “煽动罪”及其特点
下列现象是否属于新闻泄密?
案例1: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严重威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 的决策和指示,军委,总部紧急部署,组织指挥部队火速开 赴灾区,在南北两大战场与自然灾害打了一场特殊的战争。8 月初,当抗洪抢险部队大批开进哈尔滨时,某电视台全程追 踪报道,在镜头和说明中,详尽介绍了开进部队的名称 ,人 数,开进方式,军列到达时间,停靠地点,行进过程。当部 队出发奔赴抗洪前线时,不少媒体不仅直呼“第*军”,“第 **”集团军,而且将其平时驻军何处,编制员额情况 也尽数 抛给了观众。在报道中,不时还出现驻某地的某部队“倾巢 而出”,某某地区“军营成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 涉及国家秘密的,应经主办单位批准;属 于国家秘密的事项不得公开报道;对是否涉及 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应事先经过本单位或上 级机关、单位审定。 (4)新闻发布制度。 通过新闻发布制度,适时通报宣传口径, 既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又保证新闻活动顺利正 常地进行。
第二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77512d4133687e21af45a920.png)
《性风俗》诽谤案
1989年,《性风俗》一书粗暴地污辱了 伊斯兰教,严重伤害了穆斯林感情,新闻出 版署作出决定,该书作者、责任编辑和发行 此书的有关人员停职检查,实施行政拘留。 出版社停业整顿,协助出版单位予以吊销营 业执照 ,书籍全部收缴销毁。1989年5月19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爆发 一场“禁销诽谤伊斯兰教的谤书《性风俗》” 的示威游行。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与维护民族团结
一、维护民族团结是新闻传播的法律义务
《宪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 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 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 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 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案例:
1994年3月,被告人陈某以牟利为目的, 编制了淫秽图书《奇异的性婚俗》内文底稿、 目录和内容提要,伪造了“河南人民出版社 付印通知单”底样。 1995年11月2日,王某 在明知没有跨省委印手续的情况下,携带 《奇异的性婚俗》一书的全部底片和陈某伪 造的“河南人民出版社付印通知单”和“证 明”,到河北省满城县燕龙印刷有限公司找 到被告人刘某,联系印刷。刘某在明知本公 司不具备承印外省正式出版物的资格和没有 跨省委印手续的情况下承接了印刷业务。至 案发前,《奇异的性婚俗》一书发行至全国 36个城市,共计62080册。经有关部门鉴定, 《奇异的性婚俗》确属淫秽出版物。因该书
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与社会安全
![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与社会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89dd04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1.png)
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与社会安全新闻学是指对新闻传播过程、新闻现象的规律性和科学性进行研究的学科。
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社会安全则是指社会面临的各种威胁和风险,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一、新闻传播对社会安全的影响新闻传播在社会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新闻传播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社会安全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公众可以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和危机,从而增加对社会安全的关注和认识。
其次,新闻传播可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新闻媒体常常会对安全事故进行报道,通过对事故的追踪和分析,可以提醒公众存在的安全隐患,引起公众的警觉性和防范意识,从而减少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三,新闻传播可以帮助公众获取紧急救援信息。
在灾害事件和紧急情况下,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救援信息和应急措施,帮助公众及时采取行动,减少伤亡和损失。
最后,新闻传播可以推动社会安全的改善和进步。
新闻报道往往会揭露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呼吁,从而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社会安全状况,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水平。
二、新闻传播在社会安全中的挑战与应对然而,新闻传播在社会安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闻报道中的失实信息可能会对社会安全造成误导和困扰。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可能会故意编造或夸大事实,导致公众产生恐慌和焦虑,影响社会的稳定。
其次,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但也增加了信息的噪音和虚假。
社交媒体的崛起给了每个人发声的平台,但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这给社会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三,新闻报道的不全面和片面性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失衡。
一些重大事件可能会被媒体过度报道,而其他重要信息可能会被忽略,这样就会影响公众对社会安全问题的全面了解,导致公众形成片面的认识。
针对这些挑战,应加强对新闻传播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媒体的自律和道德建设,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增强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84e7e3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e.png)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概述新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新闻事件,更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
新闻传播在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宣传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团结和稳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新闻传播的影响提高国家形象新闻传播可以帮助国家提高形象和声誉,传播正面信息。
国家可以通过新闻渠道向国内外传播其政策、文化、科技和其他发展成就,从而增强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积极宣传国家形象,新闻传播有助于建立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并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强化国家凝聚力新闻传播对国家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宣传国家价值观、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的国家意识和认同感。
新闻传播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通过报道国家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提醒国民及时采取行动并保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统一战线。
增加国内外交流合作新闻传播促进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新闻渠道,国家可以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民众进行交流和对话,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理解。
同时,新闻传播也帮助国内各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达成共识并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
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新闻传播在信息时代面临着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挑战。
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可能导致国家安全事件的误判和混淆。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和发布机制,加强监管和惩治虚假信息和谣言的行为,同时提高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
媒体失职和滥用权力部分新闻媒体可能在报道中失职或滥用权力,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家需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媒体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报道。
同时,国家也需要鼓励媒体进行自律,加强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培训。
跨国媒体和网络攻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面临着来自跨国媒体和网络攻击的威胁。
跨国媒体可能会对国家进行负面报道,挑战国家形象和利益。
新媒体传播形势下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
![新媒体传播形势下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1e68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c.png)
新媒体传播形势下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新媒体传播形势下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
首先,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爆炸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
与此同时,一些不负责任的个人或组织利用新媒体传播虚假信息,散布谣言甚至制造恐慌,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新媒体的普及让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幅增加。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等方式频繁地提供个人信息。
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不受限制,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会导致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还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活动,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此外,新媒体的普及也使网络犯罪活动增多。
网络犯罪行为包括网络诈骗、网络攻击等,他们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便利性进行非法活动,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
一些网络犯罪行为甚至涉及恐怖主义、间谍活动等,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新媒体传播形势下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加强新媒体内容监管,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其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
同时,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范,警惕网络诈骗风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此外,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和防护手段的研究和应用。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
总之,新媒体传播形势下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挑战。
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监管与管理,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PPT39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PPT39张)](https://img.taocdn.com/s3/m/f33f4ef3b14e852459fb5711.png)
以语言、文字等方式挑拨离间我国不同民族间 的关系。 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 刑法第249条:煽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 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过。
2、本罪的客体
3、刑事责任
(四)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第103条)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第105条)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第249条)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第278条) 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第373条)
(一)煽动分裂国家罪
1、构成要件
客观要件:具体的煽动行为
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 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而予 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成立本罪 ; 使用互联网方式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成立本罪; 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构成 本罪。 (注意:本罪为行为罪,而且煽动行为不以公然实施为必要)
(五)保密期限
确定保密期限的具体办法是由国家保密局规定的;机 关、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起止时间。保密期满,自 行解密。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机关、单位或上级决 定。 如在保密期限内发现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或无损 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应当及时解密。 《档案法》第19条: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 应当自行惩治日期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 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 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达到期不宜 开放的档案,可以多于30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 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执行。
《保密法》第8条:
新闻与国家安全
![新闻与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4989a7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e.png)
新闻从业者通过报道国际事务和交流合作,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 了解和信任,为国家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安全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与保障
遵守法律法规
01
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危害
国家安全的信息。
加强保密意识
02
新闻从业者应加强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防止泄密事
危机应对
在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能够及时传递信息、引导舆论, 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各界迅速应对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 家安全。
国家安全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保密制度
国家安全需要保密的信息可能涉 及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新闻 媒体在报道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 信息时,需要遵守保密制度,不
得泄露国家机密。
审查制度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政府可能对新闻传播的内容进行 审查。新闻媒体需要遵守审查制 度,不得发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
新闻报道
媒体迅速报道事件,引发社会 广泛关注。
总结
新闻报道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需要政府和媒体共同维护国
家利益。
案例二
01
02
03
媒体角色
某国媒体在维护国家安全 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报 道和分析国内外形势,为 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作用
媒体通过传播信息、引导 舆论,增强民众对国家安 全的认知和意识,为国家 安全提供舆论支持。
新闻与国家安全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新闻与国家安全概述 •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 新闻报道与国家安全 • 新闻媒体与国家安全 • 新闻从业者与国家安全 • 案例分析:新闻与国家安全的
实践探索
01
新闻与国家安全概述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73929d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7.png)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近日,关于新闻传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闻传播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可能会对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首先,虚假新闻的传播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假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一些恶意的组织或个人可能会利用虚假新闻来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例如,他们可能传播有关恐怖主义、暴力活动或社会动荡的虚假信息,制造害怕和混乱,危害国家安全。
其次,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也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媒体可能出于商业利益或政治目的,故意夸大或歪曲事实,以吸引读者或观众。
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可能会误导公众,加剧社会分裂和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从而影响国家安全。
因此,严格的新闻监管和媒体自律是确保新闻传播对国家安全不造成威胁的关键。
此外,新闻传播平台的安全性也值得关注。
随着互联网传播渠道的发展,恶意分子有可能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网络攻击,威胁国家的信息安全。
一些国家甚至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新闻传播平台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信息传播的安全和合法性。
总之,新闻传播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负责任的报道以及新闻传播平台的安全性问题,都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各国应加强新闻监管和媒体自律,加强对新闻传播平台的管理,确保新闻传播对国家安全的贡献。
公众也应提高对传媒的辨识能力,不盲目相信一切新闻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在信息传播途径的不断发展和新闻生态的快速变化下,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新闻传播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敏感。
因此,各国政府和媒体界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闻传播不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首先,虚假信息的传播和网络谣言对国家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上PPT精选文档
![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上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b50fcb2482fb4daa58d4b9e.png)
15
15
禁止煽动危害国家的言论
《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泄露国家秘密的; (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
3
3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我国1997年完成了《刑法》的修改和分则第一章名称的变换,由之前 的“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以刑罚为手段对危害国 家的犯罪行为起到惩办和一般预防的作用。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一 种是煽动危害国家安全,另一种是泄露、非法获取、向境外非法提 供国家秘密。在有关管理大众传媒媒介的行政法规的禁载规定中, 首要的内容就是禁止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泄露国家秘密。
24
3、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侵犯 客体是国家保密制度,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包括:窃取、刺探、 收买
本罪只以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为特征,而不论 行为人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的国家秘密是否泄 密。
25
1995年8月18日,香港《壹周刊》记者屈颖好、谢明 庄以旅游为名,进入福建沿海地区v非法搜集我军事 秘密,于8月20日被发现,福建省安全机关对他们进 行了审查。屈、谢两人称,这次来,是受《壹周刊》 总编指派,以旅游者身份到福建沿海一带搜集、拍摄 军事演习情况。他们对入境非法搜集军事秘密一事供 认不讳,并“深感后悔”。福建省安全机关根据《国 家安全法》第三十条规定.将屈、诸两人驱逐出境。
新闻法第二章 维护国家安全
![新闻法第二章 维护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5fa5781b03d8ce2f00662340.png)
按照不同国家秘密泄露后损害程度的不同,《保密法》把 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是 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 重的损害;机密级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 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 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第十条)。
(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按《刑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 刑。”1979年《刑法》第一百零二条“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规定有“以反革命标语、传单或者其他方 式”,现行《刑法》不再有这样的列举。本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为实施了下列一种或多种行为:其一,以 造谣的方式煽动他人进行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所谓造谣即凭空捏造国家政权和社 会主义社会的所谓“劣迹”“阴暗面”,以鼓动人们的不满和仇视。其二,以诽谤的方式煽动他人进行 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诽谤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声誉的行为,诽谤与造谣的区别在 于诽谤是有特定指向的,而造谣则不一定有特定指向。其三,以其他方式,比如发布宣言、“政纲”等, 煽动他人进行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与煽动分裂国家罪一样,本罪也属行为犯。 实施以上两种犯罪,如果是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的,按《刑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从重 处罚。
第一,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所谓“国家安全和利益”,按照《刑法》《国家安全法》规定,系指涉及国家的领土完整、 主权独立、社会制度安危等重大事项。国家安全和利益是指国家整体的安全和利益,如果 仅仅涉及某个机关、团体、企事业的安全和利益,比如泄露后会损害某家央企的利益,不 属国家秘密。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https://img.taocdn.com/s3/m/b0fc818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a.png)
案例三
总结词
该案例针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其对 社会秩序的影响,并探讨了应对策略。
详细描述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渠道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这些变化给社会 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暴 力和舆论场的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案例提出了 一些应对策略,如建立新闻传播的规范和监管机制、 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加强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新闻传播对社 会秩序的负面影响。
新闻传播能够传递政府的声音,引导公众舆论,稳定社会情绪,对于国家安全和社 会秩序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新闻传播在危机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及时传递信息,缓解社会紧张情绪, 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对新闻传播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是新闻传 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新闻 传播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闻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媒体 时代、网络媒体时代和社交媒体 时代三个阶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媒 体时代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新闻传 播方式,如新闻网站、博客、微 博等。
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个性 化和智能化发展,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新闻传播的 效率和精度。
02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新闻传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案例二
要点一
总结词
该案例以某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闻传播在社会 秩序维护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新闻传播在该地区的实 践,探讨了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该地区,新闻传播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宣传 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强化了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同 时,新闻传播也及时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了对社 会行为的监督和引导。此外,新闻传播还积极参与突 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 了重要作用。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新闻传播 在社会秩序维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网络安全与国际新闻传播信息战争的新战场
![网络安全与国际新闻传播信息战争的新战场](https://img.taocdn.com/s3/m/0b173b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7.png)
网络安全与国际新闻传播信息战争的新战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新闻传播也进入了信息战争的新战场。
网络安全与国际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与国际新闻传播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信息战争的新战场。
一、网络安全与国际新闻传播的紧密关系在信息社会中,网络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实现了全球化,国际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靠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模式,而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然而,这也带来了诸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1.1 网络安全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网络安全的问题会对国际新闻传播造成严重的影响。
网络攻击、信息泄露和网络谣言等威胁会破坏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传播效果,进而影响国际新闻传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1.2 国际新闻传播对网络安全的挑战国际新闻传播对网络安全也提出了挑战。
国际新闻传播的信息量大、速度快,难以控制,这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恶意软件的传播、网络间谍行为等威胁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二、信息战争的新战场在网络安全领域,信息战争成为了新的战场。
信息战争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系列攻击、恢复和防御操作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行为。
国际新闻传播作为信息战争的重要一环,在新的战场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2.1 网络攻击与信息战争网络攻击是信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客攻击、DDoS攻击、网络间谍行为等都是信息战争中常见的行为。
这些攻击行为旨在削弱对手的信息传播能力,甚至在信息战争中获得战略优势。
2.2 新闻传播力和信息战争国际新闻传播力在信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新闻传播的力量可以促使信息的传播,影响舆论,扩大影响力。
因此,掌握和利用国际新闻传播力成为信息战争的关键一环。
三、加强网络安全与国际新闻传播的合作面对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战争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与国际新闻传播的合作,共同应对信息战争的威胁。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5章新闻法规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5章新闻法规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https://img.taocdn.com/s3/m/48bdb0c0ad51f01dc281f1f0.png)
案例3:河南灵宝老农的抗旱绝招 2009年河南籍网民王帅在网上发出的,用全国上 下一致抗旱拯救农田的情景,和老家灵宝的庄稼地 里羊吃小麦的场景进行对比,以用来影射当地政府 试图用1200元一亩每年的价格,用租赁方式征用土 地的事情。2009年3月6日,正在上海公司上班的 王帅,突然被灵宝警方以涉嫌诽谤抓回河南,被指 控污蔑政府抗旱不利,被拘留八天。 /post-no04-1690543-1.shtml
案发后,经法院依法进行不公开审理,认为吴、 马的行为构成向境外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吴 是本案的策划者,系主犯,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马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剥夺政治权 利一年。
4.保密等级
①绝密—30年 ②机密—20年 ③秘密—10年;
5.新闻传播泄密原因
不审核占40-50%; 广播泄密;
案例4:朱文娜《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 2008年1月1日,《法人》杂志刊发了记者朱文 娜的文章《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文章报道 了辽宁西丰女商人赵俊萍因不满西丰县政府对其所 拥有的一加油站拆迁补偿处理,编发短信讽刺县委 书记张志国,而判诽谤罪。三天后,西丰县公安局 四个警察携带公安局立案文书和拘传文书,到北京 《法人》杂志编辑部,要求拘传记者朱文娜。其理 由是该县的一位副检察长说:“记者把没有经过核 实的短信发表出来,构成了诽谤罪。”
开散布虚假信息,以蛊惑人们的反常情绪,采取
某种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动罪名。
2.煽动的特点?
①表达方式的非理性:浮夸、情绪化、蛊惑性 ②内容的非事实性:造谣诽谤,虚张声势,夸大其事 ③表现形式的公开性:直接面向公众,公然散布 ④目的的反常性:不是“书生空谈”,而是希望激起
他人反常性狂热,采取不利于社会的行动。
05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05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750b315ee45c3b3567ec8b7c.png)
§3
保守国家秘密
§3-4 媒体泄密的主要表现形式
(1)故意泄密: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机 密失控、国家的安全利益受到损失的结果,却希望或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2)过失泄密: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泄 露国家机密的后果,却因思想麻痹、疏忽大意而没有 预见到,或者虽已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 种后果的行为。
案例:东突分子热比亚在境外接受采访
§3
保守国家秘密
§3-1 国家秘密及其范围 §3-2 泄露国家秘密罪及其法律责任 §3-3 新闻保密制度
§3-4 媒体泄密的主要表现形式
§3-5 信息公开和保守国家秘密的冲突与平衡
§3
保守国家秘密
§3-1 国家秘密及其范围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 法》第2条的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 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 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 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3 我国法律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禁载规定
从《宪法》 到《刑法》、《保守国家秘密法》 、《军 事设施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出版管理条例》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 《期刊 出版管理规定》等,这些规定涉及报刊、广播影视、 网络、书籍等一切与新闻传播相关的领域。
§2 新闻传播与煽动罪
§2 新闻传播与煽动罪
§2-3 区分批评建议与煽动性诽谤
批评建议权是我国公民受宪法保护的一项民主权利。 《宪法》第4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 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 行诬告陷害。” 《宪法》第27条:“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 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 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就以国家根 本大法的形式确认和保护了公民的批评权和建议权。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cf6d0c2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9.png)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随着国家发展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国家安全学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在新时代下,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的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的重要性一方面,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已经成为预防危机、应对危机的必要手段。
通过加强国家安全的信息传播,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稳定。
另一方面,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也能够增强国家软实力。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宁的基石,国家安全宣传能够增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声誉,进而增强国家软实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一,在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的对象层面上,传统的传播汲取范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前瞻性。
其二,在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的渠道层面上,官方渠道和民间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断层现象。
其三,在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的形式层面上,单一的语言、结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中文需要、视觉喜好的多元化需求。
三、应对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加大对底层干部和群众的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安全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传递的普及率;其二,通过加强官方渠道和社会民间平台的沟通与合作,多层次、多元化、有机互动地开展国家安全宣传;其三,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让信息传递更加生动、直观,为民众传递更多、全面、准确的国家安全信息。
综上所述,加强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安全传播和宣传所处的环境已经日趋复杂,而应对复杂环境的有效手段也正在不断丰富和变化。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cf1c24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b.png)
THANKS
感谢观看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新闻传播将在国家安全领域发挥 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新闻传播工作 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挑战
新闻传播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媒体竞 争日益激烈、受众需求多样化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闻传播界需要不断创新 ,提高传播效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内涵
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 、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 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和 深海安全等多个领域。
维护国家安全意义和价值
01
02
03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 的基础,只有国家安全得 到保障,人民才能享有稳 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特点
新闻传播具有时效性、公正性、 客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要求传 播内容真实可信、传播方式多样 化、传播效果显著。
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传递信息
新闻传播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 要渠道,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
称,提高社会透明度。
引导舆论
新闻传播通过议程设置和舆论 引导,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社会 舆论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媒体泄露敏感信息事件剖析
泄露事件概述
总结媒体泄露敏感信息的典型案例,如涉及国防建设、武装力量 活动中的秘密事项等。
泄露途径与原因
分析泄露事件的主要途径,如媒体报道、社交媒体等,并探讨泄露 事件发生的原因,如保密意识不强、审查制度不严等。
危害与影响
阐述敏感信息泄露对国家安全、军事机密和国防建设等方面造成的 危害和影响,如损害国家利益、危及国家安全等。
新闻学中的传媒与安全
![新闻学中的传媒与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7f414d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c.png)
新闻学中的传媒与安全传媒和安全是新闻学中两个密切相关且重要的概念。
传媒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包括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而安全则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信度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本文将讨论传媒与安全在新闻学中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传媒安全性。
一、传媒在新闻学中的作用新闻学研究的核心是信息传播,而传媒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传媒能够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传媒的多样性和广泛覆盖性使得新闻能够及时传达给读者或观众,且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传媒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提供信息,还能引导公众对特定话题进行思考和辩论。
二、传媒安全的重要性传媒安全是指在新闻传播中对信息进行保护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较以往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然而,信息的大规模传播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假新闻、违法信息等。
因此,传媒安全成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一环。
三、传媒安全的挑战与措施传媒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信息真实性的保障、违法信息的过滤、数据隐私的保护等。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传媒安全。
1.加强监管和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传媒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传媒行业的运作。
同时,加强对传媒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2.强化自律和维权机制传媒行业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加强自律,严格约束行业内部规范。
同时,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为受到虚假或违法报道侵害的个人和组织提供救济途径。
3.加强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传媒行业可以依靠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信息溯源等措施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来筛选和过滤违法信息,提高信息质量和真实性。
4.加强国际合作传媒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传媒安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