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内家拳桩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氏内家拳桩功

孙氏桩功有两种功法。一曰“无极式”,一曰“三体式”。站无极桩可以站得很舒服,既是养生,又是能量的慢性积蓄,可以逐渐达于四梢,而且两手两足稍加变化即可用于迎敌。三体式的站法较为激烈,站之则体内可热力蒸腾,较快出打斗的能力,出打斗的欲望,但较为辛苦。功效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

无极式:面向正方,身子直立,两手自然下垂,两足开立呈九十度。其要领也完全一致;手足没有动作;心内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其气浑浑沌沌,清浊不分。所谓“一气浑然,形迹未露”是也。在无极式虚无之中生出“一气”后,便自然而然开始“太极式”,身法由静而动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9O度之形式。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两腿似直而曲,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制,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征兆。身体内外之情景,如同雨天屋檐下之流水,似直而曲,如沐如浴。此式的锻炼,在于恢复习者天然之性,启发习者先天一气之源。技击不过是极尽个性伸张与发挥之形式。故“无极式”为百形之母,万法之基。

先从动中求静开始入手,要作到“沙地立杆”,“腾云驾雾”,要求是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向内微含。把两边肩胛骨拉开,似的中间空,两边虎领筋抽紧,这个叫虎抱头,左右两手外翻,往下沉,两胯朝里缩,力点坐满于脚跟,不可朝前、往后、左右偏,一定要中正,脚趾不许扣,两脚成90度夹角,两眼平视,舌顶上颚,口水咽下。关键是坐满脚跟,这时候脑子里所有的杂念都没有了,空空洞洞,无阴无阳,无我无他,与大地混为一体,象腾云驾雾一样。坐满于脚跟一定要缩胯塌腰,这样才能够坐满脚跟,才能自然提肛。无极式主要是动中求静,一站

架子,把所有杂念去除,同时产生深呼吸,叫真人呼吸,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孙公可将口鼻塞住练拳。全部用毛孔呼吸,叫还虚,也叫胎息功夫。

无极式,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下垂有包裹意,两胯胯根要松,两膝如起步时略带弯曲,不可有死弯子,此时足根不扭,两足足尖不扣,整个体重移置于两足足根,两足前心与地似离非离,似着非着,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腾云驾雾,其目的要求做到虚无,摇摇欲坠的光景,即进入了静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开小差,同时正因为把整个身体的重心平均分置与两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贯脐下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思,与大自然浑为一体,有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概念,跨进静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头顶而钻是顺劲,头落而翻是逆劲,两肩下垂是顺劲;两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劲;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两胯胯根要向后缩,即是松的意思,这是气贯小腹时的关键性要着,才能把整个体重重心置于两足足根,此时即能步入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虚无境地,落实到静的境界。

无极桩枯燥无味,应细心感觉自身,出现麻胀感时不要执着,此皮毛之相。应静心观照,有时可能会有空乱之象,亦不要在意,此时亦有无极觉照。站无极桩应以站到一心不乱为最高境界。若达到此境界,则三体式亦不成问题,全架只需练上几日,即可成也。但若不能站到一心不乱,则每日择一辟静之处,站无极桩两小时,只观意之所向或观己之呼吸,只观吸或只观呼,渐可入静,待欲收式时,可直接变为三体式,如此坚持一年两载亦可小有成就。

站无极式时重心落在足跟处是为了在临界状态下求中正、稳静,动中求静是求得彻底松静的入手方法。站无极式时,没有任何追求,即不找劲也不找意,更不去执着于任何感受与景象。唯一的调整是在入手时要使重心落在足跟处,不要前移。意轴不固,接手则糜,发力则散。形轴不真,接手则僵,发力则拙。形轴主柔,意

轴主刚。练习意轴,首先是通过无极式。所谓对意轴掌握不精确主要指两脚分开重心位于两脚间中点的站立方法而言,两脚分开的越大,运用意轴的能力就越低。意轴的锻炼是由细变粗,不是指外形,而是指自身稳固的

能力。意轴由细变粗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由丝线充实为身轴,再由身轴充实为身柱。两脚分立则难以锻炼意轴,无法解决意轴由细变粗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细与粗都是无形的,是用来形容意轴自身稳固的能力。动静合一共分四个进境。作为最初的进境,需要有以下六项技能:1、单重轴意。2、架劲。3、临界面滚动。4、鸡腿力。5、行进中的起落开合与开脉的合一。6、蓄神。

太极式:形意拳半面而右转,成四十五度形式;太极拳半面向左转成四十五度形式;八卦拳右足直出落步后两足亦成四十五度形式。虽然三拳“太极式”形式不尽相同,但其内意要领却基本一致:腰要用意塌住,两肩松开,心气要自然、平稳、沉静。孙式拳用法之理就是制人之中心;拳术修炼之理就是诚一、归一、守一,即以虚无而始,以虚无而终。而孙式拳的目的就是通过拳术的修炼,体一悟道。大多功夫都是动中求静,而道家修炼功夫则是静中求动,具体目标是还虚、胎息的境界,是先天修炼的秘诀,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就在无极式的基础上改为太极式;右足用足根左足用掌心,如撑船时用的竹篙一样,左手掌心露盖于自己的肚脐眼,右手不动,向右旋时用左足根如研墨一般旋转,即拳中之研劲。无极式时足尖不扣,足根不扭,太极式时两足足根各向外扭,两足足趾均向地扣紧,这样做既感到心平气和,依靠重心在两足足根,身子往下坐,松开胯根,右膝不冲过右足足尖,要膝与足尖垂直成一直线,左手在下,右手中指盖在左手食指上,两手与胸间人字骨相齐,这就是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内三合,然后迈步向前,即左足要在右足根的相齐一线向前迈出,要在不影响右足与右胯之下向前,如推东西向前,如按物向下的意思。如拳谱上说:脚打踩意不落空,足根先着地,足尖后着地,在着地的同时,要与后足即右足时把两

足足根向外扭,把两足足尖向下扣,两膝如同骑马般向里扣,右腿在极力松胯,即往后坐满在足根,然后用力往上蹬,蹬腿、扣膝、扣足尖、扭足根,都不许显露形迹,在左足迈出的同时,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之指要撑开,大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与人字骨在一水平线,肘要朝上极力往里裹,这是左手,右手往后拉,拉至肚脐眼,手腕靠脐停止,也要平腕竖掌,手根往外翻,裹肘不离肋,左手食指中指分开,如有两线牵着两眉,即拳谱上说:二指挑眉,右手的食指中指分开,极力往上翘,这就是二指挑肩,这就是三体式,右足足根与右胯与右肩成一条垂直线,左足足跟与左膝与左臂肘尖成一条垂直线,外三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初练时老师往往传授形式,力求形式合乎规矩,亦不将平腕、竖掌、裹肘、翻手根以及扣足尖、扭脚跟相告。先从扣足尖、扭足跟、扣膝顶膝、松胯塌腰蹬腿、垂肩松肩裹肘、平腕竖掌、手根横翻、二指挑眉挑肩、竖项头目视虎口、嘴虚合、齿轻叩、舌顶上腭、自足趾手指及头顶等五处,要由下而在喊口令“一”均要做到。用这九要作为练拳工具,使人体由踵至顶浑然成为整个一块钢铁。心与意合,就要做到整个体重70,置于后右足跟,30,置于前左足跟,也就是单重。内求三合,力除三害,其出发目的,就是要求身体组织稳定,循环系统正常。在内三合外三合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九要,由下而上逐一检查足尖扣了没有,足跟扭了没有,膝往前顶了没有,扣了没有,胯松了没有,坐满在两足足跟没有,腿往上蹬了没有,腰往前向下塌了没有,肩往下垂扣了没有,两肘往下垂往里裹了没有,两腕要平着塌了没有,两手指要撑开,两手手掌要圆满,手根往外横翻,大指与食指之间虎口要极力分开,力求食指竖直,左手食中二指象有二根线牵牢印堂间两眉眉端,右手食中二指指尖象有二根线牵牢右肩,最后检查竖项和顶头。这种检查起初时只能一二个项目,逐次增添就能习惯在一声口令下即能自踵至顶完全都到,以后开步打劈拳时每手都要做到,即等于写字时没一笔败笔一样,所以要这样练法其目的把四肢散乱互不相关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