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家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环境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各学科关注的焦点,它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而后各国纷纷仿效,我国起步较晚。为了这个家园能够绿色常青、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真实拥有蓝天白云、浩瀚的海洋、迷人的森林、地球的万物生灵,我校决定开设《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为学生构建了解环境知识的平台和关注地球的“绿色家园”。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的层次上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但是,提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总要遇到充满矛盾的情形:一方面,专家的报告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让我们看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日益脆弱的的地球上,令人有揪心之痛;另一方面,看看默默无感知的大多数,危机的心情又会变的迟钝。早在95年11月国际保护联盟(INCN)的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努力,国际的、国家级的、省级的、以及最基层的,其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一战

略与当地的实施机制及自然环境的结合程度”。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无论教师、学生还是教学的管理者,他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参加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个人或群体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再现和创造高质量的现实社会生活,使个体的生命需要和价值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展示和实现。而环境教育弘扬的正是人的主体价值,它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而且会为学生启示方向,陶冶情操,帮助他们认识自身,认识自身的生存环境,认识个人对社会,对环境,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对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种全面的理性的认识,从而找到健康的向上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环境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环境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生存环境,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将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环境伦理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学习环保童谣故事,节气歌,环保标语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

2 、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二)提高目标:

1、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2、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环境信息,了解并实践

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

三)体验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2、激发探究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开展环保小课题研究。

3、使学生关心和关注世界、我们自己居住地的环境问题的现状与趋势,关注自己的生存现状。

4、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一些日常行为进行批评和帮助,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使整个社会都来关注环境问题,都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三、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1、感知身边环境的特点及变化。

2、表达自己对身边环境的感受。

3、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间,需要自然资源和能源。

4、感知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了解并实践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

6、调查和了解社区和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

7、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8、了解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9、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是好的环境,以及建设良好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10、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判断对环境友好的和不友好的行为。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讲述对自然的感受。

2、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

3、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描绘练习本、铅笔成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生产与包装—流通与销售—使用—废弃与再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等)。

4、调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况,统计和比较用水量的差异。

5、环保知识竞赛或废物再利用比赛。

6、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对环境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7、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绘制社区平面图。

8、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展现本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9、围绕社区主要环境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后果、解决办法

10、分组设计一份学校环境建设规划或社区环境建设规划。

11、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

12、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向周围人宣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

四、课程实施

1、本专题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按平均每学期16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小学1-2年级4课时,3—4年级6课时,5-6年级8课时。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每学年的课时安排做适当调整。课时由学校从校本课程中进行安排。

2、本专题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学校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