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3章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及总供求的均衡 西方经济学家把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归纳为代表几个 市场的方程组体系。
1.劳动市场
Nd Nd W
P
, Ns NS W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 , N
d
Ns
或者 Nd W
P N W P
s
2.生产函数
y y N, K
3.产品市场
S s r ,I i r ,S=I,或者s r i r
• 这种观点其实是把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关系都归结 为把商品作为产品来直接相互交换的关系,并且 把货币看成是瞬间的交换媒介,最终谁也不会把 货币留在手中。只要解决好供给方面的问题,在 市场中,弹性的价格会最终将供求调节到新的均 衡点。 • 总之,以“萨伊定律”为基础与核心的“古典” 宏观经济学模型,代表了赞成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总是充分有效的观点和倾向。这一观点倾向在 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中遭到了破产。以凯恩 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其产生了怀疑,提出了完 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假定投入要素为资本和劳动,且资本设备在短期不变, 则有
y f (N, K )

生产函数及边际产量递减
3.3劳动市场 3.3.1 劳动供给函数
古典学派认为,劳动的供给决定于实际工资,是实际工资 的函数。工资就是对于人们在劳动中得到的“负效用”的一种 补偿。工资分为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指货币工资 所能购买的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表示为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之 比。 货币幻觉:只考虑到所得到的货币量,而不考虑货币的实 际购买力,在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按照相同的比率上升时,误 认为自己的收入状况比以前好。 古典学派考虑劳动供给和实际工资时,将货币幻觉排除在 外。因为具有“完全信息”的工人考虑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 名义工资。
3.4.2 现金余额方程式
由庇古提出的现金余额理论的剑桥方程式如 下:M=kY=kPy,M表示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量, kY或kPy表示货币需求量。k表示交易动机货币需 求率,即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对货币 国民收入之比。K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商业习惯 和制度等因素,在短期内固定不变。y在达到充分 就业均衡时为常数,所以,价格水平P同货币数 量M成正比例变化。 将k看作1/V,则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本质上 是完全相同的。
第3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3.1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概要
3.2 生产函数
3.3劳动市场
3.4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
3.5 储蓄、投资和利率 3.6 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及总供求的均衡 3.7 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倾向
3.1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概要
“古典宏观经济学”即凯恩斯所说“古典经济学”,它是 在凯恩斯以前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体 系,涉及社会产量、就业、消费、储蓄、投资、利率、工资和 价格水平。 这种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约翰穆勒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相同。凯恩斯所说 的古典经济学是指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经济理 论和学说。它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边际主义理论传统基础 上发展起来、并经马歇尔加以综合的经济理论体系。该体系基 本内容属于微观经济学,但是对于产量、就业、收入、价格水 平等宏观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些观点 加以集中和系统化,运用代数方程和几何图形,就形成了所谓 的“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3.4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 古典学派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是为了满足交易的需要, 人们不会保存闲置的货币,那样会蒙受利息或利润的损失。所以,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量只是收入的函数。 古典学派的货币理论是货币数量论,其表现形式是货币交易方程 和现金余额方程。 3.4.1 货币交易方程式 货币交易方程由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 书中提出,称为费雪方程式:MV=Py 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P为一般 物价水平,y为实际国民收入。MV表示总支出,Py表示名义国民 收入,这样,货币交易方程表示总支出和总收入相等。
3.7 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倾向
凯恩斯所说的古典学派以及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所 说的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其实指的是在凯恩斯理论 出现以前的、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 经济理论和模型。这种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边际主义经济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西方经济 学理论之大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并不是以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体系。
“古典”的宏观经济模型基本内容就是在完全竞争条件 下来论证和说明“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核心是要说 明市场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社会的经济活动在各 方面达到和谐与均衡的理想状况。萨伊认为,一种产品一旦 生产出来,就会立即为其他产品提供一个和它的价值完全相 等的市场。即只要有一个供给量,就会产生一个相应的需求 量,这样社会的生产和供给就总会创造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 足够数量的需求。这种观点被凯恩斯概括为供给总是可以创 造自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表明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 恒等的关系,其推论是:任何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都会使收 入和支出按照同等的数量增加;任何资源和生产要素也都会 产生同样相等的供给和需求。最终,整个社会就经常处于充 分就业的水平和状态。
4。货币市场 MV=Py或者M=kY=kPy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劳动的供给和需求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由于劳动的“负效用”随着劳动的增加而递增,劳动供给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由于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递减,劳动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交点决定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 2。在各种要素既定、生产函数既定情况下,产量或实际国民 收入在短期内是劳动就业量的函数。 3.在产量既定时,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价格水平决定于 货币存量(货币供给量)。价格水平与货币存量成正比。 4。货币工资取决于价格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如果货币工资 是均衡的工资水平,那么,它就是充分就业的货币工资水平。 5。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储蓄和投资的均衡点一方面 决定实际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另一方面决定生产在 资本品和消费品之间的分配。
以上观点意味着,如果货币工资伸缩自由,价格升降 自如,经济就会有一个自动达到均衡的趋势。所以,古典 宏观经济模型是一个充分就业的模型。这点是古典宏观经 济模型的核心,也是剑桥学派就业理论的核心。剑桥学派 庇古说过,“在稳定条件下,一切愿意工作的人实际上都 会就业。”在庇古看来,经济中的失业只是自愿失业和摩 擦性失业。 由于在古典模型中价格变动并不影响实际工资,价格 变动也不影响实际产出(即古典学派的“二分法”),所 以,其总供给曲线垂直,说明无论价格如何变动,社会所 能提供的国民收入总是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无论怎样通 过经济政策改变总需求,除了使价格水平上涨之外,并不 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表明,在长期中经济 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Nd f w
p
3.3.3 劳动市场的均衡
按照古典学派的解释,首先,在古典宏观经济模 型中,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水平就是充分就业水平; 其次,由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工资具有充分的伸缩 性,所以,在出现失业时,通过降低货币工资来降低 实际工资就可以恢复充分就业。 实际上,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劳动需求曲线 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不仅决定均衡就业量,而且决 定充分就业的产量。生产函数表示总产量是总就业量 的函数,即劳动市场的就业量通过生产函数决定国民 收入。由于均衡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所以,它通 过生产函数所决定的总产量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产量。
由P=MV/y知,一般物价水平高低,取决于流 通中的货币数量、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和实际国民 收入。在短期中,V大致不会发生变化,y也是充分 就业水平所决定的,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只有流 通中的货币量才是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原因 和最终原因。 由此得出结论:价格水平随货币数量的变化而 发生正比例变化。当货币数量按照某种比率增加时, 价格水平也会按照相同的比率提高,反之亦然。
“萨伊定律”意味着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的完全有效性。产品市场如果有过剩,那一 定是局部过剩或者暂时过剩;劳动市场如果 有失业,那也一定是暂时的摩擦性失业和自 愿失业。总之,在完全竞争下,价格、工资、 利息率等都可以自由伸缩进行调节,从而使 各种市场自动处于均衡状态。而整个“古典” 宏观经济模型就是利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 来论证“萨伊定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3.5.2 投资函数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认为,投资是利率的 减函数,I=I(r)
3.5.3 储蓄与投资的相等和利率的关系
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只要存在一个能使储蓄等于投资的 均衡利率,该均衡利率也一定能使消费者的储蓄全部自动地转化 为生产者的投资,从而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富于弹性,利率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储 蓄和投资的变动。如果利率高于均衡利率,则储蓄大于投资,社 会未被消费的资源未被投资全部吸收,失业和存货增加,这导致 放贷者之间的竞争,利率下降。 反之,如果利率低于均衡水平,则储蓄小于投资,社会上没 有被消费的资源不能满足投资的需要,导致物价上涨。储蓄不足 将引起投资者之间竞争,推动利率上升。最终,只有利率达到均 衡水平上,储蓄和投资才相等,此时为均衡利率。 储蓄和投资相等意味着,社会上没有被消费的资源和没有被 使用的劳动,正好被投资吸收了。社会既实现了充分就业,也实 现了其他资源的充分利用。
3.5 储蓄、投资和利率
当储蓄存在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生产 萎缩,失业增加,收入下降。不过,古典学派认为, 在伸缩性利率机制下,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总 供给会自动等于总需求。这样,供给会自动创造自 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依然有效。
3.5.1 储蓄函数
S s r
,即储蓄同利率同方向变化。
3.4.3 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与货币工资水平
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都试图说明,在短期中,由于 其他变量稳定不变,价格水平就仅仅由货币数量决定,与货 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 古典货币数量论中的传导机制,即超额货币需求或超额 货币供给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据说是一个直接的机制。最 终作用的结果是:超额货币供给使物价水平上升,超额货币 需求使物价水平下降,直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数量论被用于解释物价水 平和货币工资水平。当均衡产量和货币数量已知,从而价格 水平也已知时,借助于实际工资W/P,就可以确定同价格相 对应的货币工资率。货币数量增加时,价格水平也增加,从 而货币工资也增加。
劳动供给函数:N f W s
P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劳动供给曲线如下图:
3.3.2 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来自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 商为获取最大利润,会使生产进行到实际工资等 于劳动的边际产品那一点上为止。由于整个社会 的生产是由全体厂商共同组成的,社会的劳动需 求总量也决定于实际工资等于边际产品那一点。 即由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又取决于劳动需求量大小, 所以就表明实际工资和劳动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 系,由此,劳动需求函数可写为:
•这种“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前提是自 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完全竞争 的市场经济。“萨伊定律”是该模型最主 要的理论依据。 •“萨伊定律”所体现的最主要思想之一就 是“二分法”: •即把货币看成是蒙在实物经济上面的面 纱,和实物经济没有实际联系的观点。 •“萨伊定律”所体现的另一个观点,就 是“供给可以创造出自己的需求”。
3.2 生产函数
既然“萨伊定律”非常强调生产和供给的重 要性,“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就把总供给或总产 量的决定作为中心内容,并且总供给或总产量可 以通过生产函数计算。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不同数 量生产要素的组合与它们所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 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区 别在于长期生产函数中,一切投入要素都是可变 的,而短期生产函数中,只有一部分投入要素的 数量可以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