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一)》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古风(其一)

古风(其一)

古风(其一)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李白诗鉴赏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主线,第一句统领“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领起以下诸句。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而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字面的意思,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见出诗人的抱负,然而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时日无多了,何况茫茫天地间,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诉说呢?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语气却浑然闲雅,不露郁抑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具体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以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被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霸,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正声何微茫”一句,以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避免了平铺直叙,“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将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且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

于是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写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绮靡之中,激起中流,然而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

《古风·大雅久不作》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古风·大雅久不作》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古风·大雅久不作》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古风·大雅久不作》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

小编精选了一些《古风·大雅久不作》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古风·大雅久不作》唐代: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大雅久不作》译文大雅那样具有规讽意义的诗歌不见已久,如今我也已衰老,此意向谁陈说呢?想当初,春秋战国的年代,斯文扫地,文明弃于荆榛与蔓草之中。

诸侯互相吞并,直到强秦统一六国之时,龙争虎斗,血雨腥风。

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汉朝的扬雄与司马相如虽然文章中兴,开荡诗文的源流。

然而政治体制已然改变,政风已经沦落,难有好的诗风。

特别是汉末建安时代以来,诗歌已经走上了绮丽浮华的套路,不足为珍贵了。

如今圣上要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真是天下之大幸福啊。

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图之时。

他们正直的品格与粲然的才华交相辉映,就像天上的星星烁烁闪亮。

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

希望能像前代圣贤一样完成这一使命,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古风·大雅久不作》注释大雅:《诗经》之一部分。

此代指《诗经》。

作:兴。

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

”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⑵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

委蔓草:埋没无闻。

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

李白《古风(其一)》诗歌鉴赏

李白《古风(其一)》诗歌鉴赏

李白《古风(其一)》诗歌鉴赏李白《古风(其一)》诗歌鉴赏古风(其一)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草,战国多荆。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

废兴虽万变,公约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

宋朝程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

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古风·齐有倜傥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体诗作品。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寄托自己的感慨,真实地反映出李白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激情与淡泊。

古风(其十)齐有倜傥(1)生,鲁连(2)特高妙(3)。

明月(4)出海底,一朝开光曜(5)。

却秦振英声(6),后世仰末照(7)。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8)。

吾亦澹荡(9)人,拂衣(10)可同调(11)。

【注释】倜(tì)傥(tǎng):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

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

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指夜明珠。

《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

”光曜(yào):光辉。

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

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

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

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

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澹(dàn)荡:淡薄,不慕名利。

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

同调:谓志趣相合。

【白话译文】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

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创作背景】《古风·齐有倜傥生》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他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他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李白——《送友人入蜀》【内容】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赏析】: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白——《古风》(其三)【年代】:唐【作者】:李白——《古风》(其三)【内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

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

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

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

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

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

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

李白《古风其一》唐诗诗意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唐诗诗意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唐诗诗意赏析李白《古风其一》唐诗诗意赏析《古风其一》是《古风五十九首》其中的一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五十九首诗内容继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和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的传统,或言己抱负,或咏古伤今,或讽刺现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译文大雅之作久已断绝,我老了还有谁能讲述和继承这种文学精神呢?《诗经》的《王风》之中已多是衰败之音,战国时代的文风更是荒芜不堪。

七雄如龙虎相斗,最后秦国以武力得天下。

正声此时何其微茫,而骚人却唱起了哀怨之歌。

汉代的扬雄和司马相如更是推波助澜,此风激荡到了极点。

其后时代废兴,文风万变,但正声的法度却已荡然无存。

自从建安以来,文风绮丽,更不足珍。

直到当今才恢复了元古的.风气,垂衣而治,政治清明,民风真朴。

当今群才,欣逢盛世,遂应运而起,如鱼龙腾跃,各显神通。

如今的文风也是文质并胜,众多诗人如同秋夜的星星,布满了天空。

我要继承孔子的删述之志,为后代千秋作出光辉的榜样。

如果我效法圣人能有所成就,从此绝笔可矣。

创作背景李白集中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诗,在编排上并无次第。

这五十九首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

比较确定的是其二《蟾蜍薄太清》为伤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之事,此事在开元十二年(724),则此诗应该是作于开元十二年之后。

其四《凤飞九千仞》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诗人在秋浦时期。

其十九《西上莲花山》作于至德元载(756)诗人由梁宋奔玉华山时。

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作于开元十八年(730)诗人入长安时。

这组诗中最晩的作品,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为乾元二年(759)所作的其五十八《我行巫山渚》、其五十九《恻恻泣路歧》。

李白《古风》(其一)系年新辨

李白《古风》(其一)系年新辨

点, 在其主编的《 李诗 咀华》 中解释“ 吾衰” 时说道 : “ ‘ 吾衰 ’ 是 自叹 年 老 , 力 不 从 心 的谦 词 。 ” 弛另 一 种 观点则 认 为 “ 吾” 指 的是 孔 子 。唐 汝 询 在 《 唐 诗 解》 卷三中释“ 大雅久不作 , 吾衰竞谁陈” 二句时云 : “ 言 大雅 既绝 , 而宣尼又衰 , 时 以无 复 陈 诗者 。 ” 俞 平伯先生在其《 李 白( 古风) 第一首解析》 中依唐汝
V0 l _ 32 No. 7
J u 1 . 2 0 1 3
李 白《 古风 》 ( 其一 ) 系年 新 辨
程 紫 丹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安徽芜湖 2 4 1 0 0 3 )
摘 要 :李 白集 中《 古风 》 诸作的创作年代 , 大部分都很 难确指 。《 古风》 ( 其一 ) “ 大雅 久不作” 的 系年 亦是如 此。安旗先 生主编的《 李白全 集编年 注释》中系此诗于天宝九载( 公元七 五 。年 ) , 但此种 系年存在 着明显的错误 。 结合 李 白的生平事迹及此诗 的创作动机 , 此诗大致应作于李 白任职 于翰 林期 间 , 而不应如 系于天 宝九载。
询 之说 力 驳 王 琦 之 说 , 亦认为此处 “ 吾” 指 的 是 孔 子: “ 吾 衰谁 陈 , 只是说孔子老, 吾 道 不行 。 ” 眦 袁 行 霈先 生在其 论 文 《 李 白( 古 风) ( 其一) 再探讨》 中
更 是从 诗歌 的整体 脉络 着 眼指 出 : “ 此 句 上承 ‘ 大雅 久不作 ’ , 下接 ‘ 王风委蔓草 , 战 国多 荆 榛 ’ , 讲 的都 是春秋 战 国之 间的事 , 其主语 也应 该是孔 子 , 而不 应 该 忽 然插 入 自己 。 ‘ 吾衰竞谁陈 ’ 一 句 意谓 孑 L 子 因 盛世 也衰微 而深 感寂 寞 。 ” 袁行 霈先 生 的分 析使 人信服 , 而且 从全 诗来看 , “ 吾衰 竟谁 陈 ” 若 是 李 白 自指 , 则 与 诗末 二 句 “ 我 志 在删 述 , 垂 辉 映千春 ” 在 情 感 基调 上 是 自相 矛 盾 的 。 “ 吾 衰竞谁 陈” 有 一种 自己 已老 , 力 不从 心 之 叹 , 表 达 的是一 种 理 想 幻 灭 , 孤 独 落 寞 的 感 情 。而 “ 我 志 在 删述 , 垂辉映千春” 则有“ 将复古道 , 非 我 与谁 ? ” 的高度 自信 , 表达 的是一 种对理 想充 满热 情 , 对 自己 有高度 自信的情感 。所以 , 此处的“ 吾衰” 不应是李 白 自指 , 而是指 代孔 子 , 是李 白转 引《 论语 ・ 述 而》: “ 子日: ‘ 甚矣 , 吾衰 也 !久 矣吾 不 复梦 见周 公 ! ” ’ 中 孔 子 的原话 , 指代 的是孔 子 , 是孔 子 对 于 自己 已老 , 无 力 陈诗 以复 大 雅 正 声 之 叹。 正 如 裴 斐 先 生 在 其 《 李 白与历史 人 物 》 中所 说 的 : “ 此 句 实 为 删后 无 诗 之叹, ‘ 吾衰’ 自当指孔 子 。 ” 一 o 综 上所 引各 家之 观点 , 确凿 的证 明 了“ 吾衰” 是 指孑 L 子, 而非 太 白 自指 。故 安 旗 先 生 主 编 的 《 李白 全集编年注释》 以“ 吾衰” 为李 白 自指 , 来推定李 白 此诗 为李 白晚年之作 是不 准确 的 。

李白《古风》(其一)系年新辨

李白《古风》(其一)系年新辨

李白《古风》(其一)系年新辨程紫丹【摘要】李白集中《古风》诸作的创作年代,大部分都很难确指.《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的系年亦是如此.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中系此诗于天宝九载(公元七五○年),但此种系年存在着明显的错误.结合李白的生平事迹及此诗的创作动机,此诗大致应作于李白任职于翰林期间,而不应如系于天宝九载.【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2)007【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李白;《古风》(其一);系年;天宝九载【作者】程紫丹【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李白集中《古风》诸作的创作年代,大部分都很难确指。

位于首篇的《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①的系年亦是如此。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中系此诗于天宝九载(公元七五〇年)[1]936,书中云:“诗云‘吾衰’,当为晚年之作。

其云‘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亦犹上篇(《雪谗诗赠友人》)‘立言’之意,因并系于五十岁之年。

”其所以为据之证有二:一是依诗中“吾衰”一句,认为此诗作于太白晚年;二是以“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之志类于《雪谗诗赠友人》诗中“立言补过,庶存不朽”之意,根据《雪谗诗赠友人》作于天宝九载之推测,故将《古风》(其一)一并系于天宝九载。

但其所据之二证皆有误,下文一一论之。

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两句中,对于“吾衰”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

这个“吾”字究竟指代的是谁?是李白自指?还是指代孔子,李白此处只是转引而已?一种观点认为此处的“吾衰”是李白自指。

王琦释曰:“太白自叹吾之年力已衰,竟无能陈其诗于朝廷之上也。

”[2]89安旗先生也持此种观点,在其主编的《李诗咀华》中解释“吾衰”时说道:“‘吾衰’是自叹年老,力不从心的谦词。

”[3]23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吾”指的是孔子。

唐汝询在《唐诗解》卷三中释“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二句时云:“言大雅既绝,而宣尼又衰,时以无复陈诗者。

李白《古风(其一)》译文及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译文及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译文及赏析李白《古风(其一)》译文及赏析《古风·大雅久不作》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此诗表现了李白政治上的功业欲望和文学上的复古精神。

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⑴?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⑵。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⑶。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⑷。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⑸。

废兴虽万变,亦已沦⑹。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⑺。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⑻。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⑼。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⑾。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⑿。

【注释】⑴大雅:《诗经》之一部分。

此代指《诗经》。

作:兴。

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

”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⑵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

委蔓草:埋没无闻。

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

多荆榛:形容形势混乱。

⑶龙虎:指战国群雄。

啖食:吞食,此指吞并。

兵戈:战争。

逮:直到。

⑷正声:雅正的诗风。

骚人:指屈原。

⑸扬马: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

⑹: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

沦:消亡。

⑺建安:东汉末献帝的年号(196~219),当时文坛作家有三曹、七子等。

绮丽:词采华美。

⑻圣代:此指唐代。

元古:上古,远古。

垂衣:《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 意谓无为而治。

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

⑼“群才”句:文人们正逢休明盛世。

属:适逢。

耀鳞:比喻施展才能。

⑽“文质”句:意谓词采与内容相得益彰。

秋旻:秋天的天空。

⑾删述:《尚书序》:“先君孔子……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⑿希圣: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

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传说孔子修订《春秋》,至此搁笔不复述作。

因为他认为骐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

圣代复元古 大雅振新声——李白《古风》(其一)再解读

圣代复元古 大雅振新声——李白《古风》(其一)再解读

作者: 薛天纬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143-14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删述;获麟;扬马激颓波;建安来;绮丽
摘要:李白《古风》(其一)将“圣代”拟为西周,又将诗歌在当代的振兴拟为“大雅”重现。

圣代复元古,大雅振新声,这是李白对大唐盛世从诗歌(文学)与政治两方面的赞美与期待,亦诗之主旨所在。

“我志在删述”,是李白欲效法孔子,对“圣代”诗歌加以总结性的整理加工,编成一部类似于“诗三百”的“圣代诗”、亦即当代的“大雅”以流传于后世。

“获麟”意同“杀青”,表明“删述”之事完成。

诗对扬、马赋持正面评价,“扬马激颓
波”之“激”意为遏制。

诗将建安以来诗歌演进的总体特征概括为“绮丽”,既是以“大雅”、以扬马赋为参照,更是以盛唐诗歌为参照,“清真”正是对“绮丽”的反正与批判。

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赏析《古风》其一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诗名《古风》,“古风”:【即“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唐代以后诗人作“古体诗”,即称“古风”。

古风只有三类:“歌”、“行”、“吟”。

】从本诗开始,我们将进入李白诗歌系列赏析。

唐朝诗人如群星璀璨,而李白无疑就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这不仅仅是我们后人的看法,当时的李白已经拥有了包括皇帝唐玄宗、诗人杜甫在内的众多粉丝。

李白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早早地就给自己下了定义:字“太白”,“太白金星”不就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吗?!然而直到如今,我们对李白又了解多少呢?李白的出生是个谜,李白的死也是一个谜。

在《旧唐书》中,李白是山东人,在《新唐书》中,李白是陇西成纪人。

关于李白的死,死在哪里,怎么死的,都没有一个定论。

比较公认的资料是他的生卒年(701~761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至于他的人生履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记载。

要想了解李白,其实还有一条途径,就是从他所写的诗文中去发现和感知。

想来,即便是在唐朝,也没有人有条件把李白的诗都通读一遍。

当然,我们现存的李白诗,恐怕也有一些赝品。

李白的《古风》共有五十九首,在这五十九首诗中,李白可谓发尽“牢骚”,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各种点评,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观点。

我们觉得,这五十九首古风就像是李白的博士论文,通读它们,能够让我们对李白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去感悟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与意境。

所以,李白诗歌系列赏析,我们将从这五十九首古风开始。

好,我们先来感受李白《古风》其一原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字词典故“大雅”:【《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一)

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一)

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一)【内容提要】李白《古风》(其一)历来受到文学史家和诗论家的重视。

本文认为:此诗主要不是论诗,而是论政,重点在论政治与诗歌乃至整个文化的关系。

李白的志向不仅是做诗人,更重要的是做政治家。

他所谓“我志在删述”,并不是要学孔子删诗,而是要想效法孔子写一部《春秋》,总结历代政治的得失,以此流传千古。

就诗论而言,此诗与李白其他作品中表达的文学思想,尤其是与其创作实践有矛盾。

李白并不全盘否定六朝诗歌,所谓“清真”也不是指诗歌风格而言。

李白《古风》①(其一)历来受到文学史家的注意。

关于它的内容,前人和时贤已有精辟的解释,但仍存在不少疑问,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此诗中有“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两句,所以历来公认其为诗人的述志之作,例如明徐祯卿曰:“此篇白自言其志也。

”②清王琦亦注云:“此诗乃自明其素志欤。

”这已经不成问题,但是一涉及李白志向的具体内容,则众说纷纭。

例如唐孟棨认为李白欲在文学上恢复古道,其《本事诗·高逸第三》曰:“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

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

将复古道,非我而谁?’”宋杨齐贤也认为李白志在扫除魏晋以来诗歌创作中的绮靡风气,而复《风》《骚》之古,他说:“《大雅》不作,则斯文衰矣。

平王东迁,《黍离》降于《国风》,终春秋之世,不能复振。

……建安诸子,夸尚绮靡,摛章绣句,竞为新奇,而雄健之气由此萎,至于唐,八代极矣。

扫魏晋之陋,起骚人之废,太白盖以自任矣。

”③明胡震亨则认为李白志在“删诗垂后”,其《李诗通》云:“统论前古诗源,志在删诗垂后,以此发端,自负不浅。

”④胡氏所谓“删诗垂后”,似乎是说李白想学孔子之删诗,也编一部类似《诗》三百的书,但是讲得不很明确。

明唐汝询的见解近似杨齐贤,说李白志在文学复古,但又说他欲“乘时删诗”,“乘时”当然是乘唐朝皇帝崇尚清真之时,至于“删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唐氏还是没讲清楚。

李白《古风》唐诗赏析

李白《古风》唐诗赏析

李白《古风》唐诗赏析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

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

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难得之故。

李白《古风·其一》鉴赏《古风·其一》译文及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鉴赏《古风·其一》译文及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鉴赏《古风·其一》译文及赏析《古风·其一》是由李白所创作的,此诗的开篇四句,便直接了当地表现战事,渲染了全国各地被紧张、恐慌的气氛所笼罩着,人们都在惊惧不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风·其一》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风·其一》唐代:李白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古风·其一》译文插着羽毛的征兵文书疾如流星,朝廷调兵的虎符发到了州城。

紧急救边喧呼声震动四野,惊得夜鸟群起乱叫。

皇帝在宫中像白日一样高照天下,三公大臣运筹帷握,各司其职。

天地皆循大道,自然运行,天下清平,四海安宁。

请问现在为什么这样紧急调兵?回答说是要在楚地征兵。

准备五月即渡泸水,将赴云南征讨南诏。

所征的士卒懦怯而不能战斗,再加上南方炎热,难以远行。

征夫们哭着与家人告别悲啼之声使日月为之惨淡无光。

泪尽而泣之以血,被征发的士卒与亲人都哭得肠断心裂,声音嘶哑。

他们与南诏作战简直是像驱困兽以偿猛虎,送穷之鱼去喂长鲸。

有去无回,无人全生。

多么希望大唐能像舜一样修德以召远人,手舞干戚,跳一个象征性的舞蹈,便能使有苗臣服。

《古风·其一》注释羽檄: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因用鸟羽插之,以示紧急,故称“羽檄”。

虎符:古代调兵之符信。

多为虎形,一剖为二,一半留京师,一半给地方将帅,必须二者相合方能发兵。

专城:古代州牧、太守称专城。

白日:谓帝王。

紫微:星名,象征朝廷。

三公:唐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权衡:权柄。

“天地”句:语出《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楚征兵:泛言南方征集士卒。

“渡泸”句:古以泸水多瘴气,五月才能过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古风(其一)》诗歌鉴赏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草,战国多荆。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

废兴虽万变,公约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

宋朝程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

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

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

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

于是括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公约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

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近。

诗人反对绮丽侈,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

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这六句铺叙唐代的.文运,诗人故弄狡,其实半是假话。

唐代是近体律绝诗新兴的时代,何尝有所谓“复元古”?唐太宗以马上得天下,高宗、中、睿之间,历经武后、韦后之变,又何尝有所谓垂衣裳无为而治天下?王、杨、卢、骆、沈、宋的诗,虽各有胜处,但用“清真”两字,也只是李白个人的说法,而不足以代表初盛唐的风格。

文才处休明之世,乘时运而飞跃,有如鲤鱼踊跃于龙门,星罗布于秋天。

这里写唐代的进士科,比较真实,但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文胜于质,又何尝有所谓“文质相炳焕”?这些还是枝节的问题,如果唐朝统治者真能如李白这六句诗所写的那样,李白应该早就复兴“大雅”,重振“正声”,何至于“吾衰竟谁陈”呢?这六句与“吾衰竟谁陈”之间的矛盾,说明了诗人这六句是故布疑局,故意地正反相形的。

所以下文从“众星”中跃出“吾”来,用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申说自己已无创作之意,只有把“废兴万变”之中的那些作品,象孔子删诗一般,把它整理一下,去芜存菁罢了,这样庶几还可以“垂辉映千春”。

可是孔子毕竟不是仅仅删述而已,赞周易、删诗书、定礼乐之外,最后还是作了流传千载的《春秋》,直到哀公十四年猎获时才绝笔。

诗人的抱负,亦正是如此。

最后两句,从“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的较消沉的想法,又一跃而起,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的斩截之辞,来反振全诗,表示愿意尽有生之年,努力在上有所建树。

诗人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自比孔子,正说明他对自己期许很高。

这一“立”字又遥遥与起句的“作”字呼应,气足神完,于是乎“大雅”又“作”了。

由于这首诗的主意在复振大雅之声,所以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


此,即使在“吾衰竟谁陈”的慨叹之中,对当代有所不满,而只能以“圣代复元古”等六句正面颂扬之辞,来微露矛盾之意,这并非诗人故作违心之论,而是写这首诗的立场使然。

千古以来,对此诗都是顺口随便读过,未尝抉出其矛盾之处的用心所在,未免负了诗人当时以此诗冠全集卷首的苦心了。

全诗一韵到底,音节安雅中和。

最后两句,由于立意的坚决,音调也不自觉地紧急起来,“立”、“绝”、“笔”三个入声字,凑巧排列在一起,无意中声意相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压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