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李白《赠新平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43】(含答案解析)
阅读一百天43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李白(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介绍了什么内容?答: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意境。
3、对本首诗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B.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C.诗题中的“送别”是指送别朋友离开荆门,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D.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二、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户:(2)念.无与为乐者念:(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4)但.少闲人但: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6. 选文中描写庭中月光美丽澄澈的句子是。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7.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结尾句中“闲人”的含义。
答: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迟子建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
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
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案】(1)思乡(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解析】【分析】(1)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
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思乡⑵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精品)部编版七上古诗词赏析(临考版含答案)
七上古诗词赏析(临考版含答案)班级:姓名:一、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
(3分)答:运用对偶,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诗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能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分析合理即可)3.《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代表作,从体例上属于五言律诗。
(1分)4.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答: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意思对即可)5.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思乡之情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C.颈联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D.尾联诗人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开阔;顺风的白帆,远远望去,好像悬挂在碧蓝的空中。
二、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王昌龄”是唐朝(朝代)的诗人,“左迁”的意思是降职。
(2分)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答:杨花、子规、明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与练习题必背诗词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二、赏析1.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2.《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变化复杂。
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极写宴会的丰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巧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悫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
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
新高考古诗鉴赏强化训练 - 答案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秀才归桂林许浑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起句诗人便忧虑朋友孤身南征,难免寂寞。
次句“通”字既指行程中山水相连,道路自通;又指路途上山山水水皆与朋友的心意相通。
B. 颔联写杜秀才归桂林途中看到朝霞、晚霞的美景:千里滴翠,碧草青青;顺风顺水,只需半帆就可行船。
C. 颈联描写了南方鲜明色彩的对比,告诉人们既可以平和的心境去领略山水之清新秀丽,也可以在变化的情绪和环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性。
D. 这首送别诗属于近体格律诗,诗的额联、颈联对仗工整,风格豪丽,语言秀美,写离情却不道愁苦,赞风光则生忧虑,颇耐寻味。
16.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①苏轼银塘朱槛麴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②,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注]①徐君猷: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
②狱草烟深:此句和下句的意思是黄州百姓安居,政治清明,监狱里没有罪犯,庭上少有诉讼。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阙先描写自然,再转到议论民俗生活,描写沉浸在浓郁端午节日气氛中的黄州,呈现出一派清新升平的气象。
B. 词的下阙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着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的才思。
C.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三句承上启下,由咏景转向写人,将欢欣谐趣的苏轼和徐君猷描绘得十分传神。
D. 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风俗,欣赏自然风光,实则借题发挥,赞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称赞他使民安乐的功绩。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解析)
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 词中“关河”指的是(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
C.“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
D.“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豪迈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绍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挠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本首词中,作者用了“ ”“遗冯唐”“ ”三个典故。
(2) 下列对本首词中“狂”内涵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A.“狂”在外在。
身着锦帽貂袋,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B.“狂”在行为。
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
C.“狂”在姿态。
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
D.“狂”在志向。
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
3.阅读下面的曲,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
(2)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这首诗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2) 诗人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和宁静,表达了诗人。
5.阅读(甲)(乙)诗文。
2020高考备考诗歌综合练习题目选择题答案【教师版】【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阅读综合练习A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句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
“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捭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别离愁绪。
14.C(“颈联对比”错误,“归乡无望”解读错误,“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然不免有所留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
)B.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
B.颔联中诗人感叹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
C.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比。
D.“昨日”一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了题中“见赠”二字。
14、A(“独”字还隐约透出作者当官的孤独苦闷之情。
)C.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答高博士[南朝]何逊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开头两句,先向朋友描述自己居所的幽清,“夏首“则点明时令。
B.诗的三、四句景致颇富诗意:蝴蝶在花间流连,疏竹与波光交相辉映。
期末诗歌鉴赏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下列选项中,对这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横跨齐鲁两地,青色峰峦连绵不断,借此烘托泰山的形象。
B.“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可谓匠心独具。
C.“荡胸生曾云”写的是虚景,作者借云雾缭绕的想象,抒发对山野生活的向往。
D.“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可谓别出心裁。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堪称唐朝诗坛最明亮的“双子星”。
李白的《望天门山》,先写天门山被江水从中间隔断,再以“____________①”一句描绘江水奔腾回旋之状;杜甫的《望岳》,则以“阴阳割昏晓”来凸显泰山之_______②,而“___________③”一句最能表现诗人极力想要将山间景色收入眼底的心情。
两首诗都围绕诗题中的“④________”字着笔,借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抒发了青年诗人们的豪情壮志。
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碛中作①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①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
砖:沙漠。
②天;形容极西的地方。
3.甲诗中的“不干”用得巧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4.甲乙两诗都写于诗人第一次从军西征时,请概括两首诗表现的主题。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5.全诗围绕一个“_______”字展开,按__________(顺序)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对点训练(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对点训练(解析版)(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解析】A正确,“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B正确,“朝平两岸阔”,写得恢弘阔大,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正确,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一个“生”与“入”是有拟人手法。
D 错误,这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答案】内容上: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上: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解析】答题时要看别人怎么问的,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来答题。
客路点明文中的“次”,写了诗人客行他乡。
写法上运用了对偶,客路与行舟,青山与绿水,外与前。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句诗可以看出?【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中最能看出。
【解析】问题指向非常的明确,诗歌情感要答准。
(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诗中“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虚实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及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赠新平少年》(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赠新平少年》(作者:李白)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赠新平少年》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8卷第33首。
【原文】赠新平少年作者:唐李白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注释】①新平:唐那州,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治新平县(今陕西邠县)。
②《汉书高祖纪》谓高祖隆准而龙颜。
③矜:怜悯,同情。
④羁绁:马缰绳,此处为束缚之意。
韝上鹰:《文选》鲍照《乐府》昔如韝上鹰刘良注:韝,以皮蔽手而臂鹰也。
【赏析】想当年韩信在淮阴,那个泼皮少年欺负凌辱。
因为韩信心有大志,不屑与之相拼,所以屈曲相让。
一旦与刘邦风云际会,从此便英雄出草莽。
韩信用千两黄金来报答洗衣老妇在他极度困难时候曾经给予他的一顿饭,成为了千古佳话。
而我现在竟然与之一样,饥寒交加。
风劲衣短不御寒,两手冰凉。
老朋友不帮忙了,新交的朋友也不怜惜。
槛中的饿虎没有尊严可言,猎人手臂上的雄鹰只有听话的份。
什么时候能够青云直上,尽用我的才能呢?【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赠新平少年①【题解】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
清王琦《李太白年谱》置此诗与《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登新平楼》等定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
因为这年三月李白自知不为朝廷近臣所容,便上书请求还山,玄宗说他“非廊庙器”,于是赐金遣归。
1962年,稗山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发表《李白两入长安辨》,提出李白曾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夏至二十九年(741年)初入长安。
此论得到许多研究者赞同,只是确切时间上还有分歧。
郭沫若据李白《与韩荆州书》中“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等语,推定李白初入长安在开元十八年(730年),见《李白与杜甫》。
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安旗、薛天纬著《李白年谱》将这几首诗的写作时间确定在开元十八年(730年)。
据说李白二入长安供奉翰林,终因谗言被逐,进谗者之中就有张垍。
满腔热情,得到的是冷水浇头,干谒其他王公大臣,也无结果。
几乎到了山穷水尽,于是在730年暮秋再西出邠州。
这首诗就是他出游邠州期间有所感而写下的。
【原文】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②。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③。
千金答漂母④,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⑤。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⑥?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⑦。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注释】①新平:原邠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新平郡,即今陕西彬县。
②“韩信”二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年时贫困。
曾在淮水边向漂母乞食,曾受淮阴市井中少年胯下之辱。
③“一遭”二句:遭,即遇也。
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啸咤(zhà):叱咤风云。
④“千金”句:《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封楚王后,将从前在淮水畔接济过他的漂母找来,予以千金作为报答。
⑤“长风”二句:短袂(mèi),即短袖。
内手:将手纳入袖中取暖。
一作“两手”。
内:同“纳”。
⑥“故友”二句:相恤(xù),即相互体贴怜恤。
赠新平少年阅读答案-李白
赠新平少年阅读答案-李白(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赠新平少年阅读答案-李白赠新平少年李白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解析1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逄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睛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2)第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戍”“夜阑”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请写出相关诗句。
4.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5.读下列诗行,完成以下题目: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赠新平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新平少年李白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注:李白天宝三年(744)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及此诗,他蒙冤上书自白,并恳求裴长史引荐。
但裴氏听信流言,拒绝了他的要求。
李白遂决意西入长安寻求出路。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自认为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同时也是自比眼前的遭遇有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B. 后十句由咏史转入言志,“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表明自己处境困顿,但仍怀高洁之志。
C. 最后四句以猛虎、雄鹰自比,说明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有如被缚的雄鹰,不能展翅腾越,搏击长空之志无法实现。
D. 本诗咏史言志,赋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目前困境,一展雄才的内心情感。
16.本诗选取了韩信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绘春天的景致,也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对照,正所谓“春愁隔夜生”。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出了水天辉映、星月晶莹的美景。
(3)秦观的《鹊桥仙》中“▲,▲”两句,写出了恋人相聚时的情意缠绵和相会的时光美好短暂。
(4)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形神兼备,描摹了箜篌乐声清脆悲抑的起伏变化。
15.B16.胯下受辱、一饭千金(报答漂母)、刘邦的知遇之恩。
(一点2分)17.(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李白《赠新平少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送给新平少年李白的礼物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条龙颜军,从此小查。
成千上万的金子回答了漂浮的母亲的问题,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老朋友之间互不同情,但新朋友更喜欢保守?消灭笼子里的老虎,把鹰关在笼子里。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翻译]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有市井少年欺凌他。
他弯腰驼背,骨瘦如柴,胸怀雄心勃勃。
他一遇上汉高祖这样的真龙天子后,从此叱咤风云。
后来,他奖励了在淮阴帮助过他的流动母亲几千块金子,并赢得了别人赞誉的永恒声誉。
而我今天如何呢?苦寒相仍,坐立不宁。
长风用冷空气吹进短袖。
手和袖子是温暖的,但手像冰一样冰冷。
故友不相体恤帮助,而新交不予怜悯同情。
就像笼子里的老虎一样,鹰被拴在胳膊上。
何时才能高飞入云,长天搏击,一申所能呢?[注]⑴新平:原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平郡,治所在新平县,即今陕西彬县。
《旧唐书地理志》:“关内道州,开元十三年改豳为,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
“韩俊信的青春传记(2),韩俊信。
有一次,他在淮水河边向一位漂浮的母亲乞讨,在殷墟的一口井里被一个年轻人羞辱。
⑶屈体:犹屈膝。
指屈服、投降。
(4)遭遇:遭遇。
龙彦君:指汉代皇帝刘邦。
高祖编年史:高祖是一个长相准确的人。
⑸啸咤(zhà):叱咤风云。
(6)“千金”一句:据《史记》中淮阴侯爵传,韩信封楚王,找到了在淮水岸边帮助他的流母,并给了他千金作为回报。
⑺相仍:相续。
(8)短袖:短袖。
⑼内手:将手纳人袖中取暖。
一作“两手”。
内,同“纳”。
(10)相互同情(xù):相互体谅和同情。
养老金,救济金。
⑾见矜(jīn):怜悯。
(12)(j)(席):用绳子捆扎。
x(gōu):手臂上鹰的皮革袖子。
鲍照的《乐府》:“过去就像一只鹰。
”刘亮的笔记:“x,用皮肤覆盖你的手,你的手臂也是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新平少年
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注:李白天宝三年(744)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及此诗,他蒙冤上书自白,并恳求裴长史引荐。
但裴氏听信流言,拒绝了他的要求。
李白遂决意西入长安寻求出路。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自认为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同时也是自比眼前的遭遇有
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B. 后十句由咏史转入言志,“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表明自己处境困顿,但仍
怀高洁之志。
C. 最后四句以猛虎、雄鹰自比,说明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
有如被缚的雄鹰,不能展翅腾越,搏击长空之志无法实现。
D. 本诗咏史言志,赋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目前困境,一展雄才的内心情感。
16.本诗选取了韩信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绘春天的景致,也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对照,正所谓“春愁隔夜生”。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出了水天辉映、星月晶莹的美景。
(3)秦观的《鹊桥仙》中“▲,▲”两句,写出了恋人相聚时的情意缠绵和相会的时光美好短暂。
(4)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形神兼备,描摹了箜篌乐声清脆悲
抑的起伏变化。
15.B
16.胯下受辱、一饭千金(报答漂母)、刘邦的知遇之恩。
(一点2分)
17.(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