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教材与旧教材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新课标新教材的分析

对比《分子与细胞》与必修一

湖大附中陈晓方

2009年9月湖北省也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改革的直接举措是新教材的推广以及伴随着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形成。教师形成新课程理念的阵地之一就是钻研教材,熟练地把握好教材,从而能更好地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因此,为了更好地交流,我根据本人在应用《全日制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尤其是本教材与旧教材的变化与大家进行交流。

我认为本教材首先是改变了原书的结构,以模块分子与细胞为主题贯穿全书,环环相扣,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等各方面进行阐述。从全书来看,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一气呵成,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把微观的知识和宏观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和学习本书的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

1、新教材删除的章节和内容:

绪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代谢;光合作用的意义;人和动物体内糖的代谢;人和动物体内脂质的代谢;人和动物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化能合成作用移到光合作用一节);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殖的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

2、新教材增加的内容: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简述细

胞膜系统得结构和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细胞凋亡;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3、实验内容的变化:

删减的实验内容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有的实验内容和题目做了更改,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增加的实验内容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细胞大小于物质运输的关系。

二教材章节编排的变化

新教材在编排设计上全面贯彻了新课标提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同学、倡导探究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的课程理念,从版面到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图文并茂、色彩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特点。在每一个章节中增加了很多细节安排: 1.在章节中增加了“科学家访谈”、“科学前沿”和一些中外科学家的精炼的科学语言和科学家故事,能够引人入胜,给教材带来很大的可读性,学生拿到新教材后很轻易被新教材的这些内容所吸引,激发学生爱好的同时,也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并很好的做了情感的教育,可以体会科学家们的献身研究的精神和科技的发展带来的进步,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如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很容易让学生饶有兴趣的进入第一章细胞的学习。

2.每一小节都以“问题探讨”入手,并加入讨论,使学生带着这些学生熟悉的问题开始本节的学习和思考,同时教材中的“旁栏思考”、“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在教学中的合适的穿插,无疑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倡导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也大大拓展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形式、空间,更好地让新课标理念充分得以实施.比如《蛋白质》一节,从问题探讨食品包装说明入手,贴近生活,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同时通过“思考与讨论”比较氨基酸的结构,从而得出氨基酸的分子结构通式,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

3“相关信息”“与生活的联系”:介绍的内容适时、适地的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可以化解学习中的一些疑点,加强知识的可接受性。

4“本节聚焦”“本章小结”:这两个小版块的设计,很好的统领、总结了一节、一章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给不少老师、学生以指引的作用。

5、“基础题”“概念检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把握给予及时巩固,评价。

6、“技能练习”、“知识迁移”“技能应用”:这些内容的安排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操练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适当的拓展、安排,做到因材施教。

7、“知识链接”:帮助师生将知识做到前后联系,加强知识体系化。

三.新课标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大大强化了实验的内容,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由必修一的8个实验上升到模块一的12个实验,同时在新教材中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课外制作,课文科学知识呈现的时候,多以实验的方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既给我们还原了科学知识发现探究的过程,也给学生进行了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同时让学生从事物发展的顺序去理解科学知识,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一节中,这一节是很抽象的(细胞膜是抽象的,模型更抽象)。但本文从用三种材料做细胞膜的实验入手,接着从科学家对细胞膜的探索历程进行探究学习,最后才呈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2 注重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书中,几乎每一章的知识学习中都能留下生活的足迹。分别从问题探讨,与生活的联系,资料搜集和分析,实验等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觉得科学就来自身边,同时也养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既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 贯穿了科学家语录及科学研究过程,提高了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全书从绪论的科学家访谈,到每一章的名人语录,及科学家探究过程,将科学家研究的事迹和精神潜移默化的给了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了科学的洗礼,提高了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生物教师如何适应生物课程目标的变化

1.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理解和领会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尤其是注重知识传授、知识理论体系向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重视联系生活实际的转变。

2. 转变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3. 转变教学方式: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

4.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教学技能,组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尤其是教师对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生物科学在实际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等方面的理解,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要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要求,要牢牢围绕住必须完成好的四大任务:让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观念和态度均得到培养和提高,要重视充分利用好教材及配套资料、社会环境等资源实施教学,就一定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