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
摘要】在临床上,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表现都是出现肿块,它们有共同的发病
机制,而且某一种类型的乳腺增生若发展严重,就会演变为乳腺癌。
二者之间究
竟有无关系,关系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
多年以来在学术界备受争议。
对研究结
果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明显看出,妇女若患有乳腺增生,则发展成为乳腺
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群高出许多,尤其是对于乳腺癌家族史的,则患病的危险性
更会增加,由此可见,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增生研究关系
一直以来,业界人士对于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认识上
的差异。
现从临床表现、采用纤维镜观察,及分析流行病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
有专家提出,在流行病方面应该分为三组患者,既有高发性乳腺癌的,高发性乳
腺增生的,曾患有乳腺增生病史并伴有高发性乳腺癌的,在对流行病的发病规律
进行探寻。
乳腺组织采用显微镜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共存性、回顾性和
前瞻性糅合在一起。
诊断临床恶性和良性乳房病的依据,基本上是参照临床的体检和病史情况,
采用的手段为穿刺活检或B超等等,而分析以上三种研究形式,单凭任何一方都
无法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应该将流行病学、组织病学、临床观察等多种方式结
合在一起,采取长期随访的方式,才能寻找是否出现癌变的规律。
一、流行病学
分析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病的流行病的特征,能够看出诱发此类病的高危因素
主要是因为未生育过、未授乳过、未孕过、自然绝经时间较晚,或者母系家族患
有严重的乳腺癌病史,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而至于发生初潮的年龄,第一
次生育的年龄,或者所采取的绝经形式,仅仅说明了能够增加乳腺癌的危险系数。
不少文献都做过诱发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是乳腺增生病相关报道。
通过对比分析能
够看出,若过去发生过乳腺增生病,则发展为乳腺癌的几率要明显比正常人高出
许多。
但还有极少数人的观点是,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并无直接的关系,因为在
中年妇女中发生乳腺增生病的较多,而一旦妇女到了绝经期,则会降低发病率。
多以中老年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较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骤增。
二、显微镜观察
具体的依据是观察显微镜下的乳腺组织的病理,研究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的
关系,研究方法为分型和共存,回顾性和前瞻性。
1、前瞻性
持这种观点的认为继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往往是在乳腺癌病灶被发现后的10
年或更长的时间才逐步发生。
若在乳腺增生病出现两年的时间内就患上了乳腺癌,则说明并非是继发性乳腺癌,而是伴有乳腺增生发生的。
查阅国内外各种相关文献,很多报道都指出,和正常人相比,乳腺增生病继发乳腺癌的发病率和危险性
要高出两倍左右。
而那些认为高出3倍的或者认为没有任何危险性的观点都是片
面和不准确的。
2、回顾性
对过去发生过乳腺增生,后期演变为乳腺癌患者的发生频次进行追查。
报道
显示,和正常人比较,曾经有过乳腺囊病变史的低于2.4%。
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和一般中年妇女囊性病发病率相比,这个比例明显要低。
这似乎在证明这样的理论,乳腺癌和乳腺囊性病患者之间并不存在密切的关系。
但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
导管非典型增生,和无非典型增生患者相比,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要高出5倍。
3、共存性
对乳腺癌同时伴有乳腺增生发病率患者切除标本进行观察,同时和非癌切除
标本乳腺癌发病率进行比较,数据显示,后者发生乳腺增生病的几率为58%,而
前者的标本只有26%。
非乳腺癌和乳腺癌改变增值性的发生率是一致的,但乳腺
癌标本中有较高的非典型增生表现,由此可以得出非典型性增生和乳腺癌有密切
的关系。
三、分型研究
还有人根据组织学表现,将乳腺增生分为两大类,即囊肿病和腺病。
查阅国
外相关文献,基本上分为非增殖性和增殖性改变。
这种观点将导管分为不同的五级,即正常是一级,增生是二级,明显的非典型增生为三级,非原位癌的为四级,原位癌的为五级。
通过相关研究证明,和正常人相比,乳腺增生患者具有增值表
现的,将来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几率要高很多。
导管上皮增生或发生中等度小叶的患者,和正常人相比,其发生癌变的危险
性要高出1.5-2.0倍。
而4级小叶增生或非典型导管患者要高出5倍,表示非典型增生患者出现乳腺癌的系数非常大。
若有过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同时还伴有非典
型增生,则出现乳腺癌的危险性要高达11倍。
作为乳腺内的一种细胞异常活动,非典型上皮增生症若不断发展,就会进一步演变为乳腺癌,有几种不同形状的上
皮增生,如实性、乳头状等,都可能出现癌变而导致乳腺癌。
从上皮到肿瘤,往
往都要经过增生。
而上皮增生的发展路径可能是从最初的腺病经过非典型增生,
最终发展为原位癌。
目前对于囊肿会不会发展为癌变,争议一直很大。
而至于乳
腺增生病中的上皮增生等组织的表现,如腺病和纤维化轻度上皮增生等,多数人
的观点是,和正常人相比,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没任何显著差别。
四、临床表现
体检和临床病史是诊断临床良性乳腺病的依据,还可通过放射性检查、常规
活检及彩色B超等方式。
临床良性乳腺病发病高峰期是45一49岁,以育龄妇女
居多,以后又会很快的下降。
而从这个年龄段开始,发生乳腺癌的几率增加。
从
这个意义上讲,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妇女往往都是先患上乳腺癌,最后又逐
渐演变为乳腺癌。
之前曾有过良性乳腺病活检史者,后期又发展为乳腺癌患者的
比例是10.4%,而一般人群发生乳腺癌的为8.3%,二者之间基本上差不多,表明
之前在临床上有过良性病患者的后期并没有增加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
有人将表现较为可疑的X线做过活检,结果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和非
典型小叶增生患者患有乳腺癌的危险性和正常人相比,要高出18倍。
但还有一
些人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全面。
因为这些良性病例是经过帅选的,所以无法和普通
人做比较。
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统一的观点是,必须将长期随访、组织学和临床学
结合在一切进行研究,才能进一步寻找是否会出现癌变的规律。
五、结论
1、和正常人相比,若患者以前曾有过乳腺增生病史,则以后病变为乳腺癌的危险性药高。
2、若以前患有轻度腺病、上皮增生、纤维化者并无显著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
3、和正常人相比,患有中等度增值改变的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高出正常人1.5-2.0倍。
4、目前对于囊肿是否发生癌变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5、导管增生或者是非典型小叶患者和正常人相比,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高
出5倍。
乳腺癌的主要来源是上皮增生特别是非典型增生。
凡是具有非典型增生病的患者,均可以看做是癌前的病变。
6、若患者是乳腺癌家族史,且具有增值表现和进一步的钙化可能,则会进一步提高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
患有乳腺增生病的患者的年龄和能否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
7、若患者发生乳腺增生病,则进一步增加了患乳腺癌的几率。
至于其它方面的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姚淑霞,李素萍,葛向红.乳腺疾病的血清吸收光谱的初步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2]宋爱莉,李静蔚,殷玉琨,陈娜娜.活血化痰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生活质量评价
[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王群.经神阙穴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A]. 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裴晓华.解析乳腺增生与乳腺癌[J].家庭医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张少华,曾敏.解析乳房密码之乳腺增生与乳腺癌[J].抗癌之窗,2010年01期.
[6]关晏星,雷秋模,王莉,张芸.血清泌乳素含量与乳腺癌关系的探讨[J].实用癌症杂志,1999年02期.
[7]乔良,刘淑杰,代春梅.浅谈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