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09 —20 10 学年第1 学期)

课号:263U01A00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渤海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概述了渤海的环境污染现状和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并针对渤海现状的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可行性防治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渤海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分析;治理措施;狂捕滥捞

1引言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是全球11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海岸线长3784km,面积7.8万km2。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的“金项链”。渤海内有大小港口70个,约占全国沿海港口总数的20%。港口、生物和油气资源均十分丰富。三省一市已占全国1.8%的土地,占全国6.14%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工农业总产值。然而,从70年代开始,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渤海遭到严重的污染[1]。有关专家警告:长此以往渤海将变成“死海”。

2 渤海环境污染现状

2.1 渤海海洋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近岸海域污染较重

近年来,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虽有所减小,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较重。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渤海夏季海水质量状况较好,污染海域(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面积约为12580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6.3%;春季海水质量状况较差,污染海域面积约为17512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22.7%[2]。渤海三大湾中,莱州湾海水环境污染程度较重,渤海湾次之,辽东湾相对污染程度较轻。天津近岸海域海水环境污染最重,其次为山东近岸海域,河北和辽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2.2 生态问题严峻,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

渤海典型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2]:(1)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等生态灾害发生风险大。(2)滨海天然湿地面积缩减,大规模围填海、环海公路建设等开发活动,造成大量滨海湿地永久丧失其自然属性,生态功能丧失或减弱。(3)河口大量建闸,阻断了对虾、刀鲚等溯河产卵生物的洄游通道;使河口邻近海域失去淡水补充,危及许多依赖河流冲淡水发育的生物的生存。(4)开放性养殖加大了养殖种类形成生物入侵种的风险,外来物种泥螺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6个典型海湾和河口生态监控区中,双台子河口、滦河口北戴河和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的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锦州湾、渤海湾和莱州湾生态监控区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

2.3 陆源污染源超标排放现象非常严重

这几年,渤海几乎所有近岸海域都发生过赤潮,突发性溢油事件也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渔业、旅游业、养殖业。1989年在河北黄骅海域发生的赤潮影响到辽宁、山东、天津,面积1300km2,造成损失3亿多元。龙口造纸厂临近海域6万m2的范围内,葫芦岛锌厂临近海域5万km2的范围已没有水体生物,成了海底沙漠。2009年,渤海沿岸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依然严重,75%的监测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现象,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Cr)。在重点监测的排污口中,73%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要求,其中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占到40%[2]。

3 渤海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原因分析

渤海问题的根源在于陆地污染物的转移和渤海的开发利用基本处于无序、无度状态。

3.1陆源污染是造成渤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渤海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于陆源污染,流域周边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和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从70年代开始,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随意排污,违章倾废致使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渤海占我国4个海区总面积的 1.6%,承受污水总量却占32%,污染物占47%,渤海沿岸有57个排河口,黄河、海河整个流域的污染物都排进了渤海[1]。渤海每年承受来自陆地的28亿吨污水和70万吨污染物,污染物占整个中国海域接纳污染物的近一半。渤海作为我国唯一内海,其海水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有限,更新周期长达15年,几十年的污染积累很难在几年内消除。

3.2 资源的盲目开发也是造成渤海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兴盛,砂质海岸成为挖沙者的“淘金地”[1]。由于盲目挖沙,加之潮水作用,使海滩受到海水的严重侵蚀,几年间海水向陆地侵蚀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导致近岸建筑的塌陷和毁坏,甚至威胁到渔村的生存,山东省蓬莱市西庄村即发生了因长岛市滥挖海沙导致的中国海蚀第一案。

3.3 狂捕滥捞也是祸端

不可否认,狂捕滥捞也给渤海的水产资源以致命打击。由于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大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渤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群落生产力下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山东省15万平方公里近海渔场除部分中上层鱼类外,大宗品种洄游鱼类基本形不成渔汛,局部海域呈“荒漠化”。曾经盛极一时的渤海中国对虾和小黄鱼产量分别由历史最高年份的4万吨和1:9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 000吨和几十吨[3]。

3.4 治理困难

渤海的污染由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因而在其污染治理上,惊动了环保、海洋、海事、

渔政、交通等多部门,形成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多省、市齐抓共管的局面[3]。然而,奇怪的是这么多部门齐抓共管,不但没有治好,反倒越治越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有两条:一是“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门割据现象严重,无法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二是渤海致污源涉及多个省份,污染责任认定比较困难,容易相互推诿。各个省市往往各自为战、治理步调不一致也是造成渤海污染治理不见效的重要原因。

4 治理措施

4.1 防止和控制陆源污染物排入渤海

治理渤海污染的关键是切断污染源,沿渤海区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应得到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应关掉一批污染严重项目,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总量;并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增加环渤海地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重点抓好污染严重城市的毗邻海区、河口附近海区及海湾,促进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沿海河流水污染防治的治理投资,建立沿海地区生态工程。针对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水质严重超标的现实情况,建议在下游入海口处建设湿地生态工程。并鼓励企业实行绿色生产,推行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教育和引导企业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4]。

4.2 加强渤海海上污染防治

严格管理和控制各类海洋石油、海上航运和港口企业的各类溢油漏油、超标排放和海洋倾废行为,禁止向海上倾倒放射性废物和有害物质[4]。加强对倾倒区的监督管理和监测,严格执行倾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备案制度,及时了解倾倒区的环境状况及对周围海域环境、资源的影响,防止海上倾废对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等造成损害。同时海上养殖活动应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控制密度,尽可能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所有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都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配套建设运行环保设施。并应建立健全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抓紧渤海海域原油污染事件的善后工作。

4.3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

保护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应像重视污染物防治工作一样高度重视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应加强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捕鱼船,帮助渔民转产,防止捕捞过度,使资源能够再生和持续发展,严禁破坏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项目开展[4]。应加强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严禁在海岸滥采乱挖砂石,乱批乱建旅游景点和游乐设备,防止海岸的侵蚀、挤占,切实加强海岸线、海滩的保护。沿海地区应特别注意防止超采地下水和节约使用水资源,防止海水倒灌和沿海地下水污染。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努力搞好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4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