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永远在路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就是永远行走在路上

李君山

在沉淀着厚重历史、升腾着时代气息的泗水古国泗阳,泗阳致远中学像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古运河畔。如今的致远中学恰如航行在运河之上的方舟,载着百万泗阳人民的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行。这艘航船的舵手张恕生先生带着更大的梦想依然奔驰在他梦想的路上,他相信,成功永远在路上。

张恕生出生在东海县一个偏僻乡村,自幼家境贫寒,常与油灯为伴,刻苦攻读,并立下心愿,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处境。

从此青灯相伴,开始了他的人生追求,最贫穷的时候,他连一学期几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但是他又不甘就此辍学,因为他深深懂得,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学好知识。没有知识,他只会像父亲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将重蹈父亲走着的贫穷之路。

他正在为学费大伤脑筋,偶然路过几位正在聊天的学校老师身边,听他们议论学校商店承包的事儿,他灵机一动,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带着这个想法,直奔校长办公室,在校长室门口徘徊了许久,才怯怯地敲开了校长室的门。

面对校长,他的心扑扑地跳个不停,校长一再追问之后,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出进来找校长的原因:他想承包学校的商店,勤工俭学交学费。

校长听了他的话,拍了拍张恕生的肩膀笑了。

张恕生承包商店的愿望落空了,村子里有人贩卖粮食给了他启示,他先从自家拿点粮食去贩卖,家中收的粮食有限,他又从别人家收购粮食,然后拖到集市上去贩卖,赚点差价,就这样艰难地完成了中学学业,198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沭阳师范,完成了他人最初的梦想。

毕业后他在沭阳县当小学教师。他端起了一个铁饭碗,从此再也不用像他父辈那样风里来雨里去,辛苦一年将就食能果腹,但是教了几年书的张恕生发现如果一个人年轻时不出去闯荡一番,那梦想之花便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凋零,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梦想与现实在他心灵的天平上左升右降,终于梦想占了上风:与其平庸一生,不如选择继续出发,去沿着心中的梦想寻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的这个决定让家人瞠目结舌,老父亲浑浊的目光黯淡了,人一下子仿佛老了许多。对于儿子的决定,他没有过多的言语,他的担心与牵挂常常用一种自责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能给孩子更多施展抱负的帮助,他也不愿用自己的担忧系住孩子放飞理想的翅膀。

张恕生看着父亲的目光,心中只有一个梦想,他辞职不是为了让生活更糟糕,而是要让家庭的生活更美好。他只身南下,到了浙江,开始了他的商业之旅。

在浙江他掘得了第一桶金。然而张恕生先生依然难以割舍自己的教育情怀,并没有忘记那些受办学条件限制、对优质教育资源望洋兴叹的农民子弟。新世纪之初,教育改革的春潮在宿迁大地上涌动,激励着张恕生立志办学的雄心。这时他听闻刚刚创办的泗阳致远中学陷入举步为艰的境地,需要注入资金。

2001年,他加入了由泗阳中学30多位骨干教师联合创办的致远中学,开始了做大做强致远中学的艰辛历程。

创业是艰难的,在困境中创业更是难乎其难。面对校址校舍一片空白的多重困难,有人劝阻张恕生千万不能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此时的张恕生,真正感到了千钧重压。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他破釜沉舟,义无返顾,倾其所有,和学校同事一起努力,终于在县城的中心地带,成功建成占地214亩的现代化校园。为了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他又举债在创建了上海路校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有的教室装备多媒体,所有的宿舍安装空

调。

张恕生平时沉默寡言,若论起办学,他侃侃而谈。他在创办致远中学的实践中,不断整理、升华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凝成了富有哲理的办学理念,并把这些理念物化在实践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认为,“没有愿景的学校不能做大,没有信念的学校不能做强,没有战略的学校不能做优,没有文化的学校不能做久”。他实行“依托当地名师办民校,低门槛收费,吸引优质生源”发展战略,让众多百姓子女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创造了欠发达地区民办学校与当地公立名校比翼齐飞的教育佳话。

“管理者不是站在上面,而是走在前面。”一切为师生服务,一切为学校发展服务。他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身先士卒,当表率,做标杆。

他提出“人人是人才”的用人策略。“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学校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

张恕生就是凭着这些独特的理念,使得致远中学运营态势健康有序。2001年以来,学校获得“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宿迁市德育先进学校”、“宿迁市高考先进单位”、“宿迁市教研工作先进集体”、“宿迁市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每年接待浙江、山东、河南、辽宁、新疆等地教育考察团和省内外兄弟学校来访、参观200余次。

荣誉的光环,胜利的美酒,并没有使张恕生陶醉。相反,更让他教育理想之火愈烧愈旺。2003年,他采用致远模式,成功并购和盘活了宿迁青华中学,2004年,又并购宿迁广清外国语学校,使青华和广清两校发展迎来了春天。

张恕生常说,学校属于社会,并不属于他个人。他说,我是幸运的,我只是经受了严峻考验和常人想不到的磨难。致远人都清楚,在校园建设期间,他吃住在工地,一天仅吃两顿饭还不及时,导致了严重的胃病;他在医院挂水时,常常因为工作而拔掉针头重返校园;他四处奔波,忙到夜里回家时,常因疲倦,将车子停在路边打个盹儿,醒来时,东方的太阳已冉冉升起……

在一些人眼里,一个拥有亿万资产董事长,张恕生一定是财大气粗一掷千金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办学投入非常大方,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教师培训,他舍得花钱;在全国、全省率先实施3年培养50名教育硕士的计划,他舍得花钱;为每一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他舍得花钱;创建花园式校园,哪怕是一株名贵树木价值几万元,他舍得花钱......相反,他个人生活却异常俭朴,他抽的是7块钱一包的双喜烟,数百位老师都住进了教师公寓,而他一家却还是租住民房……

有人不理解地问:拼死拼活,你图的是什么?对此,他说他是还愿:“要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处境。”

聚财不如立德,这是张恕生朴素的人生哲学。他始终没有忘记热心支持学校的泗阳父老乡亲,他满腔热情地投身公益事业,通过减免、补助等形式帮助贫困生,累计资助上千万元,并且热心公益事业。

在攀越民办教育事业高峰的道路上,张恕生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取得成功,因为他坚信,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那么人只能一刻不停地行驶在通往梦想的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