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亲子交往的途径
1、父母示范 2、行为强化 3、直接指导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权威型(民主型)
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 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 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 的想法。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 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 积极。
(二)专制型(专断型)
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 地服从自己。虽然有时父母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 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 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 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
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2、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 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 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
2岁以后,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
四、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帕顿的研究 1、研究方法:游戏观察法 2、类型: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 游戏。 (二)庞丽娟的研究 1、研究方法:同伴现场提名法 2、类型: (1)受欢迎型 13.33% 女孩儿多 (2)被拒绝型 14.31% 男孩儿多 (3)被忽视型 19.41% (4)一般型 52.94%
一、社会性行为概述
社会性行为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 言语和行为反应。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根据其 动机和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亲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
二、同伴交往的作用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 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亲子交往儿童处在被关心的地位,同伴交往处于平等地位。 (二)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活泼、愉快。 (三)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起操作玩具,交流 (四)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
五、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二)幼儿自身特征。 待人友好,长相好、名字好听、活泼的受欢迎。 (三)活动材料Fra Baidu bibliotek活动性质——玩具。幼儿交往围绕玩具发生。跳绳、 玩游戏 玩具少、小:争抢、攻击 玩具多、大:分享、合作
大型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分享、合作的品质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优秀课 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一、什么是亲子交往?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进行 的,伴随情感关系的交往过程。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亲子关 系。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婴儿期的主 导活动。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
1、亲子交往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2、亲子交往锻炼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 3、亲子交往模式是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的出发点 4、亲子交往影响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
1.对孩子智力有一定影响。 父子交往多,智商较高,早年失父数学能力较差。 2.对孩子的个性、社会性有重要的影响。 早年失父,成年后较难保持与他人良好关系。 3.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影响最大。
为男孩提供了模仿对象,树立“男子汉”、“大丈夫”的 气概,防止女性化和过度男子化。
为女孩提供了对照物,防止异性交往困难。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一、什么是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 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 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可以形成两种关系,分别 称之为同伴群体关系(同伴接纳)和友谊关系。前者表明 儿童在同伴群体中彼此喜欢或接纳的程度;后者是指儿童 与朋友之间的相互的、一对一的关系。学前儿童尚不能形 成稳定的、相互的、一对一的友谊关系,因此,本节谈的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前者。
(三)放纵型(溺爱型)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 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 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 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 乏恒心和毅力。
(四)忽视型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 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 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 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 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五、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父母的性格、爱好、教 育观念的影响 (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 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三)儿童自身发育水平和发 展特点的影响
六、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父子交往的独特性: 多游戏活动 (少生活照料) 多身体运动 (打球、骑车,较剧烈的、 冒险性的活动 )
(二)父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同伴像一面镜子
三、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
(一)发生 婴儿很早就能够对同伴的出现和行为做出反应。 大约2个月时,
婴儿能注视同伴; 3~4个月时,婴儿能够相互触摸和观望,6个月时, 他们能彼此微笑和发出“咿呀”的声音。这时的同伴交往不具备社会 性质。 (二)发展
6个月以后,儿童间的同伴交往开始集中在玩具或物体上,但不 是儿童本身。随着儿童的发展,在婴儿出生的头一年中出现了几种重 要的社会性行为和技能: 1、有意地指向同伴,向同伴微笑、皱眉以及使用手势。 2、能够仔细观察同伴,这标志着婴儿对社会性交往有着明显的兴趣。 3、经常以相同的方式对游戏伙伴的行为做出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