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作文讲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作文讲评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圈子”一词,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用得多的并非其本义——“圆而中空的平面形;环形;环形的东西”(《现代汉语词典》),而是其比喻义。
其含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①指说话做事不直接,绕弯子。
如“兜圈子”“绕圈子”等。
②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
如“朋友圈”“演艺圈”等。
③人们活动的范围界限。
如“小圈子”等。
选择“圈子”中一个义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主题;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题目明确要求“选择‘圈子’中一个义项”,三个角度均可行文,相对而言,后两个义项涵义更丰富,也更好把握。
以第二个义项为例,又可以化大为小,集中写某一个具体的圈子(同学圈,朋友圈)即可。
从“指说话做事不直接,绕弯子”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析言行上“兜圈子”(比喻不照直说话,中性词偏贬义)的弊与利,引申到为人处世的直与曲,委婉与率真。
在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说话做事“兜圈子”,显得不那么爽快坦诚,但也可视为顾及他人感受与处事含蓄圆融,以及传统“恕道”“温良”的现代演绎。
从“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这个角度来看,一方面,“圈子”体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如汽车发烧友可以加入“汽车圈”,喜欢喝酒的人可以加入“品酒圈”,喜欢骑行、登山、探险的户外运动者有“驴友圈”,喜欢拍照的好摄之徒有“摄影圈”。
另一方面,人的一生都和各类圈子发生因缘,一出生就有“家庭圈”,亲人之间有“亲戚圈”,入学后有“同学圈”,步入社会有“社交圈”,与人交往有“朋友圈”,从事某种工作有“工作圈”,进入某一行业有“行业圈”。
还有“演艺圈”“娱乐圈”“商圈”“官场圈”“城市圈”……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各种圈子逐步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同学讲同学圈子,朋友讲朋友圈子,战友讲战友圈子,官场讲官场圈子。
一个个独特的“圈子”,纵横交织,盘根错节,五颜六色,光怪陆离,让人看不透,弄不明。
在各自的圈子里,人们可以分享交流,学习借鉴,起到相互帮衬、共同提高的效果。
但圈子也会对人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比如出现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沆瀣一气的不良现象。
比如官场腐败的“山西帮”“秘书帮”,就是“官场圈”关系网形成的怪胎,比如娱乐圈“吸毒”事件、婚变丑闻频频发生,不能不说与圈子里鱼龙混杂的现状有所关联。
从“人们活动的范围界限”这个角度来看,“圈子”对人的行动范围做了一定的限制,或大或小,或宽或窄。
一方面,“圈子”可以规范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受到保护,避免犯错,此时的“圈子”就相当于规矩、规范、法令、制度;“圈子”也可以是贬义意义上的条框,可能是守旧的做法,刻板的格式,束缚人们的手脚,阻碍人们的自由,限制人的想象力,使人们无法发展,难以创新,身心被囚,此时的“圈子”就相当于限制、约束、阻碍、禁锢。
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都应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否则,我们就可能会被社会、被他人边缘化乃至排斥。
但无论身处哪种圈子,我们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可一味盲从。
同样,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都受着法律、制度、道德等方面的制约,不可能绝对自由,也可以在不违背原则、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保持个性,力求突破。
“圈子”和很多角度有关:“家国”(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圈子),“沟通”(融入生活的圈子),“交流”(保持与圈子的交融,不封闭自我),“朋友”(有好地维系朋友圈),“独立”(和某些圈子保持距离),“孤独”(不愿或不能融入生活的圈子),“合作”(与他人结成互助的圈子),“自爱”(拒绝不良圈子的污染),“思维”(突破思维的圈子),“创新”(跳出守旧、封闭的圈子),“自由”(人在圈子里的活动范围是相对的)等等,但不宜直接替换成“谈沟通”“谈创新”等,应紧扣“圈子”来行文。
(注:以上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标题与立意】
《“圈子”的入与出》:人首先要融入正常的圈子,学会与人交往,与外界联通,让阳光照进内心,这是对圈子的融入和维系;也要将视野拓宽,适时打破圈子的约束和禁锢。
这也是王国维先生所谓的“入乎其中,出乎其外”。
《实实虚虚朋友圈》:实际生活交往的朋友圈(热爱现实生活),虚拟世界的朋友圈(适应信息时代),两者交叉、相融、互补。
《多味“同学圈”》:有温馨、关切、帮扶,也有竞争、角逐、比拼,还可能有攀比、夸耀、炫富(同学聚会)。
希望同学圈能回归在校时的初心与本真,少点世俗与势利。
《人在“圈”中》:在家庭圈自由自在、轻松恣意;在同学圈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在社会圈心怀敬畏、遵规守纪。
人总要往前走,要出入不同的圈子,阅“圈”的经历与经验,其实就是人的成长历程。
《从小圈到大圈》:人之成长,从童稚到成熟,注定阅“圈”无数,从小圈到大圈,从一家子几口人的“家庭圈”,到一个班几十人的“同学圈”,到人潮涌动的“社会圈”……
熔入时代洪炉,借助圈子力量/ 身处大时代的圈子/ 顺应潮流,适应“圈子” / 你我都是“圈”中人 / 圈子,影响人生高度/ 求同存异,方能避免被圈子淘汰出局/ 人生最重要的圈子/ 人,生而在“圈”中/ 圈子:在维系与打破中/ 道不同不相为圈子/ 一“圈”一世界。
“圈子”应常新,切莫去固守/ 圈子之大与小/ 自从有了朋友圈,朋友就少了/舍小圈,顾大局/ 圈子变大,初心不改/ 圈子不设限/ 莫让朋友圈绑架生活/ 圈子不是囚笼/ 走出习惯的“怪圈” / 莫让“圈子”成为利益寄居地/ 莫让“圈子”束住手脚/ 中国的圈子文化/ 有圈子,但不画圈为牢/ 朋友圈里的不都是朋友/ 贵圈一入深似海/ 跳出狭小的圈子/ 小圈子外有大世界/ 别被圈子圈住了思想/ 人在圈内,思在圈外/ 变味的“圈子文化” / 莫让圈子禁锢路子/ 让圈子少点套路。
【语段与素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意思:孔子说:“君子合群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合群。
”)
人,不可能离群索居;企业,不可能闭门造车;国家,不可能独自发展。
融入各自的圈子,我们需要互帮互助、协同发展,于是我们被一个个奇妙的“命运共同体”包裹,既温暖,又踏实。
时代需要每个人,实现从“人人独善其身”到“人人相善其群”的递进。
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些真正的意趣相投之士是不会为了抬高身价,而曲意逢迎、投人所好而入圈儿。
自由,才是他们钟爱的情人。
在一个部门一些人就是喜欢“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无非是想给自己找一个避风港,找一个靠山。
老话说:人搭人、鬼搭鬼、苍蝇喜欢搭烂腿。
这些喜欢“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的人就是想通过这种不正常的关系网,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私利的氛围,建立一个有利于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势力圈子。
这种“团团伙伙、帮帮派派”的人都是以个人利益为重,牺牲团体利益和大局意识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切。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同处于一个利益攸关的集体中,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要与周边国家“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加深信任,推动合作,传播友谊,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观点:人有或大或小的朋友圈,而国家要少树敌,多交友,让朋友圈越来越大。
山西帮:多名主政山西的官员与在外地从政的山西籍官员的落马,被媒体解读为“山西帮”。
秘书帮:指十八大之后一些曾经担任过某正国级领导秘书职务的落马官员,如郭永祥、李崇禧、冀文林等官员。
石油帮:原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被宣布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前后一周时间内,冉新权、王永春、李华林和王道富也相继落马,他们都曾在石油系统内担任高管职务。
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2015年1月3日,新华社刊发文章首次公开给这些团伙命名为“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
观点:圈子不应该成为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坏风气的温床。
胜家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它生产的“胜家”牌缝纫机是风靡世界的名牌产品。
1940年,世界上每三部缝纫机中,就有两部是胜家的。
但是,胜家公司在取得成功后,过分依赖传统产品,不注意世界大市场的变化,直至1985年,胜家出品的仍是19世纪设计的产品。
而此时其他竞争者纷纷开发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产品,如日本厂商开发出“会说话”的缝纫机,英国推出“音乐”缝纫机,瑞典设计出“电脑”缝纫机。
由于产品不敌其他竞争者,到了1986年,胜家最终被市场淘汰。
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市场”看成一个“圈子”,胜家公司由盛而衰的事例告诉我们,产品只有顺应市场的潮流,才会被市场这个“圈子”所接纳,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出“圈”。
推而广之,社会、时代都可视为一个更大的“圈子”。
另一方面,成功者盛极而衰的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往往是成功者不经意中陷入以往成功业绩或经验的“光环”中,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这时的“光环”实质上就成了束缚人们手脚的“圈子”。
观点:莫让传统的圈子禁锢发展的路子。
很多人都希望“特立独行”,渴望“鹤立鸡群”,愿做“凤毛麟角”,都想跳出平庸的圈子。
殊不知,大部分人终究是平凡的。
人和外界总会有交集,总会出在不同的圈子里。
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
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人要学会打开心扉,融入圈子。
观点:人都有社会属性,不可避免地和别人交往,会有属于自己的圈子。
爆款网文《进了名校才知道:优秀的朋友圈,有多重要?》
知乎答主陈思起讲过他在清华大学蹭课的一段经历:课堂上,下课的瞬间,老师就被问问题的学生包围了好几层;食堂里,两个学生吃饭时一直在讨论一个实验,而后索性餐盘一丢,拿出草稿列方程。
他感慨道:清华的学生,对学问与智慧的追求竟是如此纯粹、虔诚。
而反观起其他很多学校的校风:混日子,混学分,混网吧,六十分万岁,今朝有酒今朝醉;拿着父母的辛苦钱花天酒地,游戏人生;总做着屌丝逆袭的春秋大梦,却连一节课都不肯好好听。
观点:好的同学圈,是提升自我、迈向成功的助力。
也可以反向立意:不应当把同学圈看得如此现实,有真情在,哪怕是毕业于山旮旯小学,也有好同学。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一位孤独、忧郁的天才。
代表作《变形记》《城堡》《审判》。
他的父亲粗暴、专制,对卡夫卡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卡夫卡从小就有敏感、怯懦的性格和孤僻、忧郁的气质,他无法融入外界社会的圈子。
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观点:人不能没有正常的生活、交际圈子。
梵高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穷困潦倒,孤独一世。
他和高更的友谊也让人感慨。
他们天才卓越个性飞扬,曾经互赠画像惺惺相惜,一起布置住所满怀期待,共同作画却矛盾显现,既而冲突升级惨然决裂。
要说艺术史上最短暂却又最激烈的艺术家之间的碰撞,
非梵高和高更的“相爱相杀”莫属。
这一场对决仅仅持续了62天,可是结局比之前的都要
惨烈。
观点:朋友圈让人收获友情,也可能让人遭遇伤害,要善于经营维护自己的朋友圈。
顾城、谢烨、英儿(李英)三人在激流岛同居半年。
新西兰的激流岛与世隔绝,在岛上生活的人大都选择遁世,那里几乎没有商业。
顾城终日建房子,做木工,没有电器,没有收音机,三人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带着宗教意味的生活。
某一天,谢烨试图打破
并逃离这个圈子,引发的是一场悲剧。
观点:人不能遗世独立,与世隔绝,不能没有正常的生活、交际圈子。
【类题链接】
(2006年湖南卷)“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解析:从“意志、气概”的角度: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献身理想的意气,
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充满意气的人,坚韧不屈,勇敢无畏,自信乐观。
从“志趣和性格”的角度:可写人际交往中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间的心气相通,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快慰。
从“情绪”的角度说:可阐述意气用事者的不良效应,以警醒世人,也可谈性情中人的意气用事体现本色。
可任写一个义项,也可兼写多个义项。
而且,几个义项之间也有互相联系、转化的关系:意气风发者一旦意气相投,就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团队;意气相投者一旦意气用事,可能导致不利的局面;意气风发是人生的助力,意气用事则是危险的信号……
特别注意:必须写成议论文(湖南省十余年自主命题,只有2006年限定写议论文)。
【优秀作文】
【佳作分享】
生活莫被“朋友圈”绑架
文/《福建日报》远方
圈子千千万万,而微信朋友圈独领风骚。
其中的人情冷暖、世故人情、社交焦虑、种种世相,和现实中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比较起来,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生活被社交“绑架”了吗?确实需要反思一下。
现在,朋友圈已是中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
手机在手,点赞或转发,群聊或分组,屏蔽或拉黑……这是目前中国人几乎时时在进行的一种社交方式,这样的朋友圈也在重构着人们的处世哲学。
但是,如今,更多的人对“朋友圈”的态度,已经由原来的好奇、惊喜、喜欢、自由、参与乃至不离不弃,变得越来越感觉它无意义、很虚幻、缺少真实,让人身不由己,无所适从,以致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种社交绑架,私域和公域难分,朋友圈中没有真正的朋友……
朋友圈里的友谊,一般称为“点赞之交”。
你发一条朋友圈,人们就能给个秒赞,但关上手机,你可能连对方是谁都想不起来,让人感到自己在朋友圈中其实很孤独。
朋友圈中的既定法则,是为人情点赞。
赞领导转发的深度美文、赞同事晒出的精修自拍、赞客户挂出的行业资讯……哪里有人情,就去哪里点。
“晒”是朋友圈中的主要内容。
有人说得好,刷一遍朋友圈,比看一部连续剧更为精彩,晒脸、晒娃、晒美食、晒风景、晒方向盘……指尖上的朋友圈,变成了包装自己人设与标签的舞台。
同时,转发也成了一种态度,哪些转,哪些不转,有人开始为此纠结、踌躇,而在每一次不得已的转发前,甚至都要在标签分组里挑挑拣拣,斟酌对谁可见,对谁不可见……因为,看到“朋友圈”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过了现实,个人生活已经完全被占有和绑架,有人已将朋友圈设置为“近三天可见”,除了那些不得不发的东西,不再花精力去刷朋友圈,而把更多重心放在生活里,陪亲朋吃饭,和好友见面聊天,把自己的社交回归得更原始一些,更简单一些……
不能否认,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工具,已经广泛而细微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传播信息、沟通情感、建立联系、维系人际关系、表达态度,提供了便捷和发挥了作用,但是,这些社交媒体也使使用者产生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比如:因想要参与每一件事并分享但害怕“他们在嗨不带上我”而产生的“失落感”;因沉迷于手机不跟身边的人交流而产生的“孤独感”;因要关注别人在做什么而不自觉地与别人比较产生的“不安感”;因长期让手机处于对外联接状态呈现出的“抑郁症”;因为害怕自己不如社交网络上表现出来的那么“成功”和优秀而产生的“焦虑感”……这些负面影响使人们的生活并不完满,常常因此陷于生命的困惑、情感的迷惘之中,可以说是生活被社交所“绑架”。
这正是今天这个“手机社会”带来的一些弊端。
技术的力量正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情感,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低头族”“手机控”,生活被手机绑架。
因此,有人倡导“放下手机,多留点时间,给家人和春天”。
在今天这个“手机社会”,我们的生活要完满,获得幸福,不被“手机”所控制,不被“朋友圈”所绑架,不变成“非我”,就要欣赏自己的生活,发现自我的实现和价值,由“倾向于关注别人有什么”到开始关注“自己实际需要什么”,重新构建人和社会的关系,重新体味和感悟生活的美好,从而获得身心、生命和自我的自由和解放……(注:该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给学子们做示范)
声明:本文为十二公里作文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