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规范化种植 栽培技术规程2020版

当归生产规范种植

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生产的选地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贮运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当归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SB/T11182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早抽薹

第一年夏秋播种,第二年就抽臺开花,主根呈木质化的植株。

3.2

全归

除杂修整后的当归完整干燥根。

3.3归头

全归中去除侧根及归尾后的干燥主根部分。

3.4归尾

全归根上削下的侧根以及尾部主根。

4选地整地

4.1栽培环境

栽培环境满足《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4.2选地

地块要求海拔在2200m~3200m的缓坡地,选择土层深厚、腐质丰富、疏松肥沃的棕壤,前作为麦类、油菜或者荒地,连作田块间隔周期要求三年以上。

4.3整地

除去杂草、石块,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kg~2000kg,肥力不足的田块,每亩加施三元复合肥20kg~30kg,在翻地前均匀撒于地表,翻耕晒垡,平整地块。按宽80cm~100cm、高25cm~30cm起垄,垄间距30cm~35cm。

4.4灌溉设施

在有条件的种植地建造蓄水池,架设喷灌或滴灌系统。

5定植

5.1定植时间

4月~5月。

5.2种植密度

按行距25cm~30cm,株距20cm~25cm定植,每亩种8000株。

5.3种植方法

5.3.1定植

每穴放大小苗各1苗,根捋直放穴内,填土、压实、覆土2cm~3cm。

5.3.2覆膜

覆膜前需浇透水,盖膜要求“紧、展、严”,膜面每3m~5m压一条土带。

6田间管理

6.1补苗定苗

定植1个月后,视种苗成活情况,缺穴补种。及时拔除早臺苗,待早抽臺盛期过后,每穴留1株。

6.2除草

根据田间杂草情况及时人工除草。

6.3追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结合中耕除草,根部点穴追施三元复合肥20kg/亩~30kg/亩;根膨大前期每亩用0.1%磷酸二氢钾和0.05%尿素混合喷施或者灌根。

6.4防旱排涝

遇旱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除积水。

7病虫鼠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防控原则,以农业防控和物理机械防控为基础,鼠害用捕鼠荚防控,病虫害使用化学防控,使用农药应符合GB4285的要求。病虫害防控方法见附录A。

8采收加工

8.1采收

8.1.1采收时间

11月~12月,茎叶完全枯黄时采收。

8.1.2采收方法

割去茎叶,选择晴天,从垄的一端将根部挖出,抖净泥土。

8.2初加工

8.2.1分选

将采收的根茎放在洁净的场所,清除杂物和病根,按根茎大小分选。

8.2.2加工

——全归:晾晒2d~3d,使其变软,水分稍干后,按根条大小捆成小把,晾晒或低温干燥。干燥后,搓去泥砂毛须,修去过细根即成,药材图详见附录B。

——归头归尾:晾晒15~20d,当归萎蔫变软时,将直径大于3cm,长度大于6cm的当归削去侧根、主根即为归头,用铁丝串成串,用撞擦方法撞去表面浮皮,露出粉白肉色为宜;将削下归头后,侧根、尾部主根,即为归尾,捋直、晾晒或低温干燥。

9包装、运输、贮存

按SB/T11182包装。运输时不得雨淋、日晒、长时间滞留在外,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混装,避免污染。储存地点应冷凉、通风、干燥,防止霉变、鼠害、虫害,注意定期检查。

10档案管理

做好产地、等级、生产日期等生产记录。种植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应建立生产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保存期三年以上。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当归药材图

图B.1全归

图B.2当归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