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蜗器-ppt人体解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耳廓的形态特点。
前庭蜗器结构模式图
第一节 外耳
一、耳廓 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具有收集声 波的功能。
二、外耳道 外侧1/3为软骨部,朝向内后上 内侧2/3为骨部,朝向内前下
三、鼓膜 为分隔外耳道与中耳鼓室的椭圆形半透明薄膜。 分为前上1/4的松弛部和后下3/4的紧张部,中心向内凹陷, 称鼓膜脐。 光锥:为鼓膜脐前下部的一三角形的反光区。
目录
第一节 外耳 一、耳廓 二、外耳道 三、鼓膜
第二节 中耳 一、鼓室 二、咽鼓管 三、乳突小房和乳突窦
第三节 内耳 一、骨迷路 二、膜迷路
学习目标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外耳道、鼓膜的形态;中耳和内 耳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成人和幼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
熟悉鼓室的构成;内耳位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 置及功能。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Hale Waihona Puke 鼓膜第二节 中耳一、鼓室 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不规则含气小腔,其内有三块听小骨, 由外向内依次排列为锤骨、砧骨和镫骨;
二、咽鼓管 是连通咽与鼓室的管道;
三、乳突小房和乳突窦 乳突小房是颞骨乳突内的许多彼此相通连的含气蜂窝状 小腔。乳突窦是介于乳突小房和鼓室间的小腔。
鼓室结构模式图
基础与临床
鼓膜与耳聋
第三节 内耳
概述
位于颞骨岩部内,是介于鼓室与内耳道底间一系列结构复杂 的弯曲管道,故又称迷路,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间隙充满外淋巴。 内、外淋巴互不相通。位、听觉感受器位于膜迷路内。
第三节 内耳
一、骨迷路
1.骨半规管 为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C”形小管 2.前庭
3.蜗管
套在蜗螺旋管内,其基底膜上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耳蜗模式图
基础与临床
声波的传导
声波传入内耳,是引起听觉的前提条件。声波传至内耳的途 径有:
(1)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链 和前庭窗进入内耳,是正常情况下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当听小 骨链损坏时,鼓膜振动后,由鼓室内的空气推动第二鼓膜,经蜗 窗再传至内耳。
鼓膜位于外耳道最深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在正常情 况下一般不容易损伤或穿孔,但在外力冲击等原因下易发生破 裂、穿孔。鼓膜穿孔后,除引起听力下降,还失去保护作用, 外界的细菌、异物等可经此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反复发作中 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
中耳炎
咽部急、慢性炎症时(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可通过咽鼓管 病变继发中耳炎,并可蔓延至邻近结构,引起并发症。如累及 鼓膜可引起鼓膜穿孔,累及鼓室内侧壁可引起迷路炎,侵蚀面 神经可导致面瘫,向后蔓延可致乳突炎,向上侵蚀破坏鼓室盖 可致颅内感染。
为一不规则的腔隙,内藏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
3.耳蜗 形似蜗牛壳,位于前庭的前方,由骨性蜗螺旋管环 绕蜗轴2.5圈构成 。
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结构模式图
第三节 内耳
二、膜迷路
1.椭圆囊和球囊
位于前庭内,其壁内存在位觉感受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可以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2.膜半规管
位于骨半规管内,其壁内有位觉感受器壶腹嵴,可感 受头部变速旋转运动刺激。
(2)骨传导:即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的途径。声波直接引 起颅骨的振动,继而引起颞骨内的内淋巴振动。正常情况下骨传 导敏感性比气传导要差得多,几乎不能感到其存在。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前庭蜗器结构模式图
第一节 外耳
一、耳廓 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具有收集声 波的功能。
二、外耳道 外侧1/3为软骨部,朝向内后上 内侧2/3为骨部,朝向内前下
三、鼓膜 为分隔外耳道与中耳鼓室的椭圆形半透明薄膜。 分为前上1/4的松弛部和后下3/4的紧张部,中心向内凹陷, 称鼓膜脐。 光锥:为鼓膜脐前下部的一三角形的反光区。
目录
第一节 外耳 一、耳廓 二、外耳道 三、鼓膜
第二节 中耳 一、鼓室 二、咽鼓管 三、乳突小房和乳突窦
第三节 内耳 一、骨迷路 二、膜迷路
学习目标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外耳道、鼓膜的形态;中耳和内 耳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成人和幼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
熟悉鼓室的构成;内耳位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 置及功能。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Hale Waihona Puke 鼓膜第二节 中耳一、鼓室 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不规则含气小腔,其内有三块听小骨, 由外向内依次排列为锤骨、砧骨和镫骨;
二、咽鼓管 是连通咽与鼓室的管道;
三、乳突小房和乳突窦 乳突小房是颞骨乳突内的许多彼此相通连的含气蜂窝状 小腔。乳突窦是介于乳突小房和鼓室间的小腔。
鼓室结构模式图
基础与临床
鼓膜与耳聋
第三节 内耳
概述
位于颞骨岩部内,是介于鼓室与内耳道底间一系列结构复杂 的弯曲管道,故又称迷路,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间隙充满外淋巴。 内、外淋巴互不相通。位、听觉感受器位于膜迷路内。
第三节 内耳
一、骨迷路
1.骨半规管 为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C”形小管 2.前庭
3.蜗管
套在蜗螺旋管内,其基底膜上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耳蜗模式图
基础与临床
声波的传导
声波传入内耳,是引起听觉的前提条件。声波传至内耳的途 径有:
(1)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链 和前庭窗进入内耳,是正常情况下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当听小 骨链损坏时,鼓膜振动后,由鼓室内的空气推动第二鼓膜,经蜗 窗再传至内耳。
鼓膜位于外耳道最深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在正常情 况下一般不容易损伤或穿孔,但在外力冲击等原因下易发生破 裂、穿孔。鼓膜穿孔后,除引起听力下降,还失去保护作用, 外界的细菌、异物等可经此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反复发作中 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
中耳炎
咽部急、慢性炎症时(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可通过咽鼓管 病变继发中耳炎,并可蔓延至邻近结构,引起并发症。如累及 鼓膜可引起鼓膜穿孔,累及鼓室内侧壁可引起迷路炎,侵蚀面 神经可导致面瘫,向后蔓延可致乳突炎,向上侵蚀破坏鼓室盖 可致颅内感染。
为一不规则的腔隙,内藏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
3.耳蜗 形似蜗牛壳,位于前庭的前方,由骨性蜗螺旋管环 绕蜗轴2.5圈构成 。
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结构模式图
第三节 内耳
二、膜迷路
1.椭圆囊和球囊
位于前庭内,其壁内存在位觉感受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可以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2.膜半规管
位于骨半规管内,其壁内有位觉感受器壶腹嵴,可感 受头部变速旋转运动刺激。
(2)骨传导:即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的途径。声波直接引 起颅骨的振动,继而引起颞骨内的内淋巴振动。正常情况下骨传 导敏感性比气传导要差得多,几乎不能感到其存在。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