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分化基本形态特征观察
《 作物栽培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 作物栽培学Ⅱ》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0457e49a26925c52dc5bf2a.png)
《作物栽培学Ⅱ》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0041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Ⅱ)英文名称:Crop Cultivation Science(Ⅱ)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分: 2.0适用对象: 农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作物育种学等二、课程简介作物栽培学Ⅱ主要围绕南方(特别是广东省)栽培作物,如水稻、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薯类(甘薯、马铃薯)、花生、甘蔗、烟草等大田农作物,从生产实际、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和措施与原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系统的论述。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Ⅱof individual introduction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systematically the fe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technology, cultural measures and its mechanism for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crops those were cultivated in south china, especiall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ch as rice, maize, potato, peanut, sugarcane, tobacco.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作物栽培学是农业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其课程性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以及优化决策等途径,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性科学。
玉米的形态特征
![玉米的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267f4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3.png)
玉米的形态特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它所具有的形态特征是研究者们在探索其生长过程和生理机制时必须要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
玉米的形态特征是指植株的外部表现,包括植株的形状、叶片的生长情况、茎秆的结构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玉米的形态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为玉米的种植和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首先,就玉米植株的整体形态来说,它通常呈现为直立的草本植物,株高约2米左右。
在幼苗期,玉米植株呈线形,随着生长逐渐展开,形成较为宽大的叶片。
玉米的叶片呈带状,具有平行脉,叶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叶片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在叶腋处会长出玉米穗,其中包含了玉米粒。
其次,玉米的茎秆也是其形态特征之一。
玉米的茎秆呈空心的圆柱形,质地柔软但韧性较强,可以支撑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玉米茎秆上会生长出许多细小的根须,这些根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为植株提供所需的营养。
此外,玉米的根系也是其形态特征中的重要部分。
玉米的根系为须根系统,主根较短,侧生各向同性的细根,根系发达且呈现出繁茂的状态。
玉米的根系可以深入土壤中,吸收地下的水分和养分,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除了上述的形态特征外,玉米的花期和结果期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玉米的花序位于茎的顶端,每个花序中含有多个雌雄同体的小花。
玉米的雌雄花分开生长,雄花位于雌花的上方。
在雄花授粉后,玉米的果实会逐渐膨大并形成玉米粒。
玉米粒的颜色通常为黄色,个体大小不一,质地坚实。
对玉米的形态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性。
通过了解玉米植株的外部表现,我们可以为其合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对玉米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为玉米品种改良和选育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玉米的形态特征是研究者们在探索其生长过程和生理机制时必须要深入了解的一个方面。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演示教学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演示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69c2187a6c30c2258019e0d.png)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实验十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一、目的1、了解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形态特征2、识别各玉米主要类型的果穗和种子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玉米的植株、各类型的果穗。
解剖刀、镊子、扩大镜等。
三、内容及方法步骤(一)玉米植物学的形态特征玉米为禾本科(Gvamineae)玉蜀黍属(Zea)学各为Zea Mays.L。
该属栽培的只有玉米一个种。
各部分的特征如下:1、根:玉米为发达的须根系。
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1)初生根:种子发芽时,从种胚长出的一条幼根,称为初生胚根,2—3天后在下胚轴处又长出了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两者合称初生根。
这些根系是玉米幼苗期的吸收器官。
(2)次生根:三叶期后至拔节期间,从地下茎节上长出4—7层轮生的根系。
它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
(3)支持根:拔节后从靠近地表的茎节上,环生的2—3层根系。
支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支撑防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茎:直立,较粗,圆柱形,一般高1—3m,但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茎秆由若干节组成,一般为15—22节,其中地下4—6节密生。
每节生一片叶子,节与节之间为节间。
玉米主茎各节均有一个腋芽。
茎基部上的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形成自己的根系。
生长良好的大多数品种,名节间的长度由下而上向顶式增加,而直径逐渐减小。
一般情况下,穗颈节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两节间较长。
3、叶:玉米叶片数与茎节数相同。
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构成。
叶鞘有皱纹(其他作物无),叶片主脉明显叫中肋,叶缘呈波浪状。
一般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最大。
叶舌膜质,着生于鞘与叶片交接处。
4、花序:玉米为雌雄同株异位花序。
(1)雄花序,俗称天花,为圆锥花序。
有主轴和分枝,分枝多少随条件而变化。
主轴着生4—11行成小穗,分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
成对的小穗,一为有柄位于上方,一为无柄位于下方。
每一小穗颖片中包有两朵雄花。
每雄花由内、外颖、浆片,3枚雄蕊等构成,花成熟,内外颖张开,雄蕊的花丝伸长将花药送出外为散粉。
玉米穗分化的外形特征
![玉米穗分化的外形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3432c4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a.png)
玉米穗分化的外形特征玉米穗是玉米植株上的果穗,它是由多个雌花组成的。
玉米穗的外形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结构等方面。
玉米穗的大小因品种而异。
一般来说,玉米穗的长度在10到30厘米之间,宽度约为2到5厘米。
不同品种的玉米穗大小也有所差异,有的玉米穗较大,有的玉米穗较小。
玉米穗的形状也是多样的。
大部分玉米穗呈圆柱形或近似圆柱形,两端略尖。
不过,也有一些品种的玉米穗呈扁平形状,两端较宽。
此外,玉米穗的形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光照、温度等。
在较干燥的环境中,玉米穗的形状可能会较短而粗,而在湿润的环境中,玉米穗的形状可能会较长而细。
再者,玉米穗的颜色有多种变化。
一般来说,玉米穗的颜色会随着成熟程度的不同而变化。
在刚刚结实的时候,玉米穗的颜色通常是浅绿色或浅黄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穗会逐渐变为深黄色或橙黄色。
当玉米穗完全成熟后,颜色会变为深褐色或暗红色。
玉米穗的结构也是独特的。
玉米穗由一排排的小穗组成,每个小穗上都有一排排的玉米粒。
每个小穗都由花穗轴和苞片组成,花穗轴上生长着一排排的玉米粒。
每个玉米粒都由外颖、内颖和柱头组成。
外颖是玉米粒的保护层,内颖是玉米粒的营养层,而柱头是玉米粒的花粉接收器。
玉米穗的结构使得玉米粒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发育成熟。
玉米穗的外形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和结构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不仅与品种有关,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玉米穗外形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成熟程度,为玉米的种植和收获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为人们更好地利用玉米资源提供支持。
产量提高过程中玉米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
![产量提高过程中玉米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e58ce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9.png)
产量提高过程中玉米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产量提高过程中玉米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摘要: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一直是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对产量提高过程中玉米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进行综述,旨在为玉米产量提高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支撑。
一、引言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农作物。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玉米的产量提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玉米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玉米植株形态特征的演变在产量提高过程中,农民和科学家通过方法的创新和育种的选择,使玉米植株的形态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植株的高度得到明显提高,这不仅增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其次,植株的茎粗化,这有利于植株的抗倒伏性和抗风性的提高。
此外,在穗的形态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如穗的长度和粒数的增加,都对玉米的产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玉米产量性状的演变随着玉米植株形态特征的改变,其产量性状也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首先,玉米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研究表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现代玉米的平均产量提高了数倍以上。
其次,玉米的穗重和株重也有了显著的增加,这与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密切相关。
此外,玉米的籽粒质量也得到了改善,这不仅提高了玉米的商品价值,而且对农民的经济收益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玉米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为产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
例如,高度的增加和茎的粗化有助于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抗风能力,进而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其次,在遗传学上,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关系。
通过对遗传交配实验的分析,科学家发现某些具有特定植株形态特征的玉米有着较高的产量潜力,可以用于繁育高产玉米品种。
玉米形态特征
![玉米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78f1e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c.png)
玉米形态特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除了作为主食之外,玉米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形态特征。
本文将从玉米的形态特征入手,探讨和介绍玉米的不同外观特点。
我们从玉米的植株外观开始。
玉米是一种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植株通常高度在1.5米到3米之间。
玉米的根系发达,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叶片条状,簇生于茎上。
在生长过程中,玉米植株会逐渐形成穗,穗是玉米植株上的生殖器官,通常位于茎的顶端。
玉米的穗由多行排列的玉米粒组成,每一行通常有8-16粒,外表呈圆锥形,整体呈长条状。
我们来看玉米的果实特征。
玉米的果实即玉米粒,是玉米植株的种子。
玉米粒通常呈椭圆形,外皮光滑,有各种颜色的变种,包括黄色、白色、蓝色等。
玉米粒的大小和形状会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环境而有所差异,但大多数玉米粒都呈椭圆形,稍微扁平。
玉米粒内部富含淀粉和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主食来源之一。
玉米的叶片特征也相当显著。
玉米的叶片呈长条状,绿色,具有明显的纵条纹。
叶片边缘有锯齿状的边缘,叶脉清晰可见,整体呈现出清晰的纹理和结构。
玉米叶片的表面比较光滑,能够有效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植株提供养分和能量。
我们来看玉米的根系特征。
玉米的根系呈纺锤状,主根深入土壤,侧生根发达,帮助植株吸收养分和水分。
玉米的根系通常生长在土壤的表层和深层,形成一个庞大的根系系统,有助于植株的稳固生长和吸收养分。
玉米的根系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多样的形态特征,包括植株外观、果实特征、叶片特征和根系特征等。
通过对玉米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玉米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为玉米的种植和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玉米这一重要作物的形态特征,增强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玉米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玉米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c5004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d.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的形态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观察玉米的生长周期,了解其生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3. 掌握植物形态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生长旺盛的玉米植株、玉米穗、玉米籽粒。
2. 实验仪器:放大镜、显微镜、剪刀、镊子、酒精灯、烧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物台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玉米外部形态观察- 取玉米植株,观察其整体形态,包括株高、叶片排列、叶色等。
- 观察玉米叶片的形态,包括叶片的形状、大小、叶脉等。
- 观察玉米穗的形态,包括穗长、穗宽、穗轴形态等。
- 观察玉米籽粒的形态,包括籽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2. 玉米内部结构观察- 取玉米籽粒,用剪刀沿中线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 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了解其颜色、质地等。
- 观察玉米籽粒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
- 使用显微镜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和胚,观察其细胞结构。
3. 玉米生长周期观察- 观察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记录其生长周期中的关键阶段,如发芽、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结果等。
4. 玉米形态与生长条件的关系观察- 观察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分析其形态与生长条件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外部形态观察结果- 玉米植株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1-2米之间。
- 玉米叶片为长条形,排列为互生,叶色为绿色。
- 玉米穗为长圆锥形,穗长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穗宽约5-10厘米。
- 玉米籽粒为长椭圆形,颜色为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
2. 玉米内部结构观察结果- 玉米籽粒的胚乳为白色,质地细腻,含有丰富的淀粉。
- 玉米籽粒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 显微镜下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和胚,可见胚乳细胞呈多边形,胚细胞呈长方形。
3. 玉米生长周期观察结果-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大约需要90-120天。
作物栽培学实验整理
![作物栽培学实验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6ee115a76e58fafab003a4.png)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过程观察1、小麦生产发展基本概况:①分布在45ºS~67ºN,主要集中在20~60ºN和20~40ºS。
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北美和欧洲。
其中,前苏联、中国、美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面积最多;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小麦面积在全世界小麦总面积中比重虽较小,单产水平却很高。
面积、总产、进出口综合考虑,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前苏联、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这7个国家小麦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小麦产量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65-70%。
世界每年小麦进出口额约各为1亿吨左右。
亚洲、非洲为净进口,其他洲为净出口。
主要出口因为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7-80%。
主要进口国为前苏联、中国、意大利、埃及、日本,占世界总进口量的44-50%。
②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约为4亿亩,总产1亿吨,近几年略有下降。
1998年至2002年我国小麦的产量分别是1.0973亿吨、1.1388亿吨、9964万吨、9387万吨、8933万吨。
2、穗的构造穗轴:穗轴节片组成,每节着生一小穗小穗:两个护颖,3-9朵小花,结实3-4粒;每穗120—160朵小花小花:内外颖各1个,雄蕊3个,雌蕊1个每一穗上有20—30个小穗,15—25个小穗结实,基部1-3和顶倒1-2小穗结实率低3、4、根据幼穗分化过程和生产上应用的需要,可将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分为七个时期:①伸长期:小麦出苗后到幼穗分化前,茎顶端生长锥宽度大于长度,呈半圆形突起,称为初生期。
初生期内生长锥主要分化叶片、节及节间的原始体。
生长锥基部的叶原基原始体分化完毕,幼穗开始分化。
生长锥开始伸长,长度显著大于宽度,称为生长锥伸长期。
此期春性品种一般为3叶1心,半冬性品种4叶1心。
②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已伸长的生长锥自下而上出现分节的环状突起,这是苞叶原基,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
玉米主要形态特征
![玉米主要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977f9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5.png)
玉米主要形态特征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形态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玉米的种子、根系、茎、叶片、花序和果实等方面介绍其主要形态特征。
1. 种子:玉米的种子呈植物胚乳种子的形式,通常呈扁平的形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可以是黄色、白色、黑色等。
种子的大小和重量会随着不同品种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 根系:玉米的根系分为初生根和后生根。
初生根是从种子中心发出的主根,后生根则是从主根的侧面分枝而来。
初生根生长较快,但长度有限;而后生根则较长,发达,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和养分。
3. 茎:玉米的茎呈直立状,高度可达1.5-3米,直径约2-5厘米。
茎内部由节和节间隔组成,节上有叶片和花序的生长点。
茎的外部通常呈绿色,质地坚韧,富有韧皮部和韧木部,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
4. 叶片:玉米的叶片是扁平的,长而狭窄,呈线状,具有明显的叶脉。
叶片通常排列在茎上,呈互生或对生的方式,叶片的颜色为深绿色,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
5. 花序:玉米的花序是由雄穗和雌穗组成的。
雄穗位于茎的上部,由多个小穗组成,每个小穗上有几十个雄花。
雌穗位于茎的中下部,由多个小穗组成,每个小穗上有2-3个雌花。
雄花和雌花分别具有不同的生殖器官,分别起到传粉和受精的作用。
6. 果实:玉米的果实是由雌花受精后发育而成的。
果实通常为长而圆柱状的穗,表面覆盖着一层鳞片状的苞叶。
果实的颜色多种多样,可以是黄色、白色、红色等。
每个果实上通常有数十行的种子,种子排列整齐,呈密集状。
玉米的主要形态特征包括种子、根系、茎、叶片、花序和果实等方面。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形态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玉米的种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玉米的品种鉴定、遗传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16
![【精品】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16](https://img.taocdn.com/s3/m/c97c73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9.png)
目录实验一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 (1)实验二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5)实验三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9)实验四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15)实验五玉米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18)实验六玉米成熟期估产和室内考种 (21)实验七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24)实验八高粱和粟类作物类型的识别 (28)实验九甘薯、马铃薯的形态及块根、块茎内部构造的观察 (34)实验十食用豆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39)实验十一大豆品种类型的识别 (41)实验十二棉花主要形态特征的观察 (43)实验十三花生形态的观察及类型的识别 (48)实验十四油菜形态的观察和类型的识别 (52)实验十五芝麻形态的观察及亚种类型的识别 (55)实验十六6种麻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识别 (58)附录Ⅰ选修实验目录 (65)Ⅱ插图来源说明 (66)实验一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一、目的要求(一)认识禾谷类作物的一般形态特征;(二)掌握禾谷类作物的种子(籽实)、幼苗、花序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及用具(一)材料: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谷子(粟)和水稻的种子、新鲜幼苗、花序(成熟或液浸的穗子)。
(二)用具:解剖器、手持扩大镜以及籽实、幼苗和花序的挂图。
三、内容和方法禾谷类作物即禾本科的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种类很多,但在我国北方,一般指禾本科(Gramineae )中8个主要的属,即小麦属(Triticum )、大麦属(Hordeum )、黑麦属(Secale )、燕麦属(Avena )、玉米属(Zea )、高粱属(Sorghum )、狗尾草属(Setaria )和稻属(Oryza )。
每个属中又分为若干种,种内又分为若干亚种、变种及品种。
因此,它们种类繁多,但在形态特征和发育上有许多共同特点,为便于研究起见,把它们分为2大类。
这2类禾谷类作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经济性状上又都彼此不同。
第一类禾谷类作物(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37ed7d2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7.png)
⽟⽶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实验⼗⽟⽶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的1、了解⽟⽶植株各部位的形态特征2、识别各⽟⽶主要类型的果穗和种⼦特征。
⼆、材料和⽤具⽟⽶的植株、各类型的果穗。
解剖⼑、镊⼦、扩⼤镜等。
三、内容及⽅法步骤(⼀)⽟⽶植物学的形态特征⽟⽶为⽲本科(Gvamineae)⽟蜀⿉属(Zea)学各为Zea Mays.L。
该属栽培的只有⽟⽶⼀个种。
各部分的特征如下:1、根:⽟⽶为发达的须根系。
根据根的发⽣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1)初⽣根:种⼦发芽时,从种胚长出的⼀条幼根,称为初⽣胚根,2—3天后在下胚轴处⼜长出了3—7条幼根,称为次⽣胚根,两者合称初⽣根。
这些根系是⽟⽶幼苗期的吸收器官。
(2)次⽣根:三叶期后⾄拔节期间,从地下茎节上长出4—7层轮⽣的根系。
它是⽟⽶⼀⽣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
(3)⽀持根:拔节后从靠近地表的茎节上,环⽣的2—3层根系。
⽀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撑防倒⽅⾯具有重要作⽤。
2、茎:直⽴,较粗,圆柱形,⼀般⾼1—3m,但因品种、⼟壤、⽓候和栽培条件不同⽽异。
茎秆由若⼲节组成,⼀般为15—22节,其中地下4—6节密⽣。
每节⽣⼀⽚叶⼦,节与节之间为节间。
⽟⽶主茎各节均有⼀个腋芽。
茎基部上的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形成⾃⼰的根系。
⽣长良好的⼤多数品种,名节间的长度由下⽽上向顶式增加,⽽直径逐渐减⼩。
⼀般情况下,穗颈节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两节间较长。
3、叶:⽟⽶叶⽚数与茎节数相同。
叶由叶鞘、叶⽚、叶⾆三部分构成。
叶鞘有皱纹(其他作物⽆),叶⽚主脉明显叫中肋,叶缘呈波浪状。
⼀般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最⼤。
叶⾆膜质,着⽣于鞘与叶⽚交接处。
4、花序:⽟⽶为雌雄同株异位花序。
(1)雄花序,俗称天花,为圆锥花序。
有主轴和分枝,分枝多少随条件⽽变化。
主轴着⽣4—11⾏成⼩穗,分枝仅有2⾏成对⼩穗。
成对的⼩穗,⼀为有柄位于上⽅,⼀为⽆柄位于下⽅。
每⼀⼩穗颖⽚中包有两朵雄花。
每雄花由内、外颖、浆⽚,3枚雄蕊等构成,花成熟,内外颖张开,雄蕊的花丝伸长将花药送出外为散粉。
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be0e9e2ccfc789eb172dc811.png)
玉米的生育时期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
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
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播种后第一真叶展开的日期。
(2)拔节期:植株基部开始伸长,节间长度达1cm的日期。
此时,叶龄指数30左右,茎解剖观察,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
(3)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4)大喇叭口期:植株可见叶与展开叶之间的差数达5、并且上部叶片呈现大喇叭口形的日期。
此时,叶龄指数60左右,解剖观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
(5)抽雄期:植株雄穗尖露出顶叶3-5cm的日期。
(6)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7)吐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露出苞叶的日期。
(8)籽粒建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
(9)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籽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10)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籽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
(11)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12)收获期:记载具体的收获日期。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6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国际上对玉米生育时期的记录分为Vegetative Stages 和Reproductive Stages,其中Vegetative Stages又分为VE(emergence),V1(first leaf),V(n)(nth leaf),VT(tasseling)等,Reproductive Stages又分为R1(silking),R2(blister stage),R3(milk stage),R6(physiological maturity)等。
玉米观察实验报告
![玉米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b1c06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d.png)
实验名称:玉米植株生长观察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植株的生长周期和形态特征。
2. 观察玉米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3. 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实验器材:- 玉米种子若干- 花盆(直径约20cm,高度约15cm)若干- 育苗土- 浇水工具- 温度计- 照相机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约为12小时。
- 准备好育苗土,将花盆中填满育苗土,并压实。
2. 播种阶段:- 将浸泡好的玉米种子均匀地撒在育苗土表面。
- 轻轻覆盖一层薄土,厚度约为1cm。
- 用浇水工具浇透水,确保土壤湿润。
3. 生长阶段:- 每日定时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记录以下内容: - 种子发芽情况- 芽苗生长高度- 叶片颜色和形态- 茎秆粗细- 花蕾形成时间- 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浇水频率,保持土壤湿润。
- 定期测量温度,确保温度适宜玉米生长。
4. 成熟阶段:- 观察玉米植株是否开花、结果。
- 记录玉米果穗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 收集成熟的玉米种子。
5. 数据分析:- 分析玉米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总结生长规律。
- 分析影响玉米生长的因素,如温度、水分、光照等。
实验结果:1. 发芽情况:- 经过3天,大部分玉米种子发芽,芽苗生长迅速。
2. 生长高度:- 在播种后的第7天,芽苗平均高度约为10cm。
- 第14天,芽苗平均高度约为30cm。
3. 叶片颜色和形态:- 芽苗的叶片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为长椭圆形。
4. 茎秆粗细:- 茎秆逐渐变粗,直径约为1cm。
5. 花蕾形成时间:- 在播种后的第20天,玉米植株开始形成花蕾。
6. 果穗情况:- 果穗形状为长锥形,颜色为黄色。
- 果穗大小不一,最大果穗长度约为25cm。
7. 成熟种子:- 成熟的玉米种子颜色为黄色,饱满。
实验结论:1. 玉米植株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迅速,经过3周左右即可成熟。
第六章 玉米
![第六章 玉米](https://img.taocdn.com/s3/m/2787746a0b4c2e3f572763f0.png)
(三)叶
叶由叶片、叶鞘和叶舌三
部分构成。叶片表面和边缘上
部有茸毛,边缘下部光滑,叶
互生。
叶与产量的关系:玉米的
产量主要由果穗着生节以及上、
下各一节上着生的叶片的光合
产物构成。顶部叶片对产量构
成的影响较小。
与水稻有什么不同?
叶片的大小:由下往上叶
片逐渐增大,穗位节叶片达到
最大,再往上叶片逐渐减小。
第三节 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二.种植密度 三.种植方式 四.播种 五.施肥 六.玉米的需水规律和排灌 七.田间管理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一)品种类型及对策
玉米品种分地方品种与杂交品种2大类。地方品种单 产一般比杂交品种低,但是,适应性好,种子繁殖程序 简单,目前在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区仍有一定栽植面积。
我国各地都有玉米栽培,但主要产区集中在从华北、 东北至西南一带,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 西、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 12个省区。产量和种植面积都占全国的80%以上。这 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年降雨量在500毫米-1500毫米之 间。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图
三、玉米的分类
(一)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分 根据籽粒形态、胚乳淀粉的结构和分布,以及籽粒外部
7.甜质型 穗形小,角质胚乳,成熟后籽粒皱缩,乳熟期含糖量
高达15-18%,一般做果蔬嫩食和加工罐头。 8.甜粉型
籽粒上部为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淀粉,生产价值 较小。 9.有稃型 籽粒有颖壳包住,是一种较原始的类型。无栽培价值。
玉米类型示意图
(二)按生育期分 1.早熟种:生育期70-100天,植株矮、茎秆细,总叶数14-
试验四 玉米穗分化的形态特征观察
![试验四 玉米穗分化的形态特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1461060561252d380eb6ebc.png)
每个雄小穗基部两侧各着生1个颖片,两颖片间生长2朵雄性花。
正常发育的每一雄穗,有2000~4000朵小花,能产生1500万~
3000万个花粉粒。
②雄花开花特点 开花时间:玉米雄穗抽出2~5天开始开 花。一个雄穗从开花到结束,一般需7~10 天,最长可达11~13天。天气晴朗时,以 上午开花最多,下午伸长,表面 开始时生长锥稍伸长,长略大于宽, 平滑,其长宽比甚小。 随后生长锥显著伸长,为光滑的长 宽略大于长,呈半圆形, 圆锥体。中下部形成棱状突起。 基部有叶原基突起,茎 节尚未伸长。
小穗分化期
生长锥继续伸长,基部出现分枝突起,中部出现小穗裂片,小 穗裂片内又迅速分化成对的两个小穗突起,此时小穗的基部可 以看到颖片的形成。
1.玉米的雄穗
①雄穗的构成:
雄穗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主轴较粗,与茎连接, 其上有4~11行成对着生的小穗。主轴中、下部有若干分枝,分 通常仅生2行成对排列的小穗。在每对雄小穗中,一个为有柄小 穗,位于上方;一个为无柄小穗位于下方。 每朵雄性花由1片内稃、1片外稃及3个雄蕊组成。
枝数目因品种而不同。一般有15-25个,也有40多个的。分枝较细,
开花的顺序: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 向上向下同时进行。各分枝的小花开放顺 序同主轴。
开花最适温度:20~28℃,温度 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 开花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90%。
雄穗分化时期:
1. 生长锥未伸长期 2. 生长锥伸长期 3. 小穗分化期 4. 小花分化期 5. 性器官发育成熟期
小花分化期
雄小穗又进一步分化为上下两个大小不等的小花原基,小花原 基的基部出现3个雄蕊原始体,在小花分化末期雌蕊生长突起, 生长减慢而消失,雄蕊原始体迅速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器官形成期
雌蕊原始体已退化,雄蕊原始体迅速生长,花粉囊中的花粉母 细胞进入四分体时期,随后花粉粒形成及内容物充实。
总 结 玉 米 雄 穗 分 化 的 主 要 时 期
2.玉米的雌穗
➢为肉穗花序,由茎中部若干个侧芽的芽 端营养生长锥质变为雌性生殖后经过雌穗 分化过程而发育形成的,受精结实后即为 果穗。
➢每个雌小穗由1个退化的小花和1个结实 的小花组成,结实的小花包括内、外稃和 1个雌蕊及退化的雄蕊,雌蕊由子房、花 柱和柱头组成。
➢雌穗一般比同株雄穗抽出稍晚开花(晚 2-5天),同一雌穗上,一般位于雌穗基部 往上1/3处的小花先抽丝然后向上向下伸展, 顶部小花的花丝最晚抽出。
reality
Farmer’s impression
1.玉米的雄穗
①雄穗的构成: ➢雄穗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主轴较粗,与茎连接, 其上有4~11行成对着生的小穗。主轴中、下部有若干分枝,分 枝数目因品种而不同。一般有15-25个,也有40多个的。分枝较细, 通常仅生2行成对排列的小穗。在每对雄小穗中,一个为有柄小 穗,位于上方;一个为无柄小穗位于下方。 ➢每个雄小穗基部两侧各着生1个颖片,两颖片间生长2朵雄性花。 每朵雄性花由1片内稃、1片外稃及3个雄蕊组成。 ➢正常发育的每一雄穗,有2000~4000朵小花,能产生1500万~ 3000万个花粉粒。
雄穗分化时期:
1. 生长锥未伸长期 2. 生长锥伸长期 3. 小穗分化期 4. 小花分化期 5. 性器官发育成熟期
生长锥伸长期
生长锥尚未伸长,表面 开始时生长锥稍伸长,长略大于宽, 平滑,其长宽比甚小。 随后生长锥显著伸长,为光滑的长 宽略大于长,呈半圆形, 圆锥体。中下部形成棱状突起。 基部有叶原基突起,玉 米 雌 穗
小花分化期
每个小穗突起进一步分化出两个大小不等的小花突起, 然后在小花突起的基部形成3个雄蕊原始体,中央形成 一个雌蕊原始体,每一朵小花具有内外稃。
性器官发育成熟期
花丝逐渐伸长,其顶端出现分裂,子房迅速增大。
玉米雌小穗花的解剖结构
总 结 玉 米 雌 穗 分 化 的 主 要 时 期
小穗分化期
生长锥继续伸长,基部出现分枝突起,中部出现小穗裂片,小 穗裂片内又迅速分化成对的两个小穗突起,此时小穗的基部可 以看到颖片的形成。
小花分化期
雄小穗又进一步分化为上下两个大小不等的小花原基,小花原 基的基部出现3个雄蕊原始体,在小花分化末期雌蕊生长突起, 生长减慢而消失,雄蕊原始体迅速增大。
一个小穗原基分化两 朵小花,其一生长较 好而另一生长较差。
一个小穗原基分化两朵 小花,其一结实而另一 败育。
雌蕊退化。
雄蕊退化。
四 实验方法
1.按株仔细剥去叶片,露出顶生长锥(雄穗),镜检 鉴定雄穗分化的各个时期。 2.观察茎上膨胀最大的一个或二个腋芽(雌穗),镜 检鉴定雌穗分化时期(或用切片法观察)。
②雄花开花特点
➢开花时间:玉米雄穗抽出2~5天开始开 花。一个雄穗从开花到结束,一般需7~10 天,最长可达11~13天。天气晴朗时,以 上午开花最多,下午显著减少,夜间更少。
➢ 开花的顺序: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 向上向下同时进行。各分枝的小花开放顺 序同主轴。
➢开花最适温度:20~28℃,温度 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 开花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90%。
雌穗穗分化时期:
1. 生长锥未伸长期 2. 生长锥伸长期 3. 小穗分化期 4. 小花分化期 5. 性器官发育成熟期
生长锥伸长期
生长锥未伸长期 生长锥尚未伸长,为光滑的圆锥体,宽大于长。 生长锥伸长期 生长锥显著伸长,长大于宽,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分节和叶突起。
小穗分化期
生长锥进一步伸长,并出现小穗裂片,裂片内进一步分化出两 个并列的小穗原基,小突起的基部开始分化颖片突起。
玉米穗分化的基本形态特征 观察
形 形 色 色 的 玉 米
✓ 世界第一大作物; ✓ 70~80%用作饲料,10~15%工业
原料,10~15%为人们食用; ✓ 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 ✓ 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 ✓ 营养丰富; ✓ 重要的工业原料; ✓ 综合利用价值高。
一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解剖玉米幼穗方法与技能。 2.识别主要生育期玉米雄穗和雌穗分化 的形态特征,并了解它们和植株外部形态 间的关系。
注意
在进行玉米穗分化观察时,雄穗是以主茎雄性生殖锥 为标准,雌穗是以主茎膨胀最大的一个侧芽的雌性 生殖锥为标准。
玉米雌雄穗分化的比较
幼穗分化时期 雄穗 生长锥末伸长
雌穗
生长锥伸长
小穗分化 小花分化 性器官形成
一个小穗裂片分化成 一个小穗裂片分化成两 两个大小不同的小穗 个并列小穗原基。 原基。大的在上,有 柄,小的在下,无柄。
二 实验材料
➢ 玉米植株 ➢ 解剖针,刀片,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
三 实验内容
➢玉米是禾本科作物,雌雄同株异位、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 率高达95%以上。一般在拔节前分化雄穗,拔节后分化雌穗。 ➢雄穗,俗称天花、天穗,属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部。它由 主茎延伸的花序轴和一些分枝组成。
➢雌花序又称雌穗或果穗,为肉穗花序。雌穗由茎中部叶腋的腋 芽发育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