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研活动(3篇)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我校音乐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小学音乐欣赏课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音乐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明确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2. 探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的是教学观摩。

由我校三位音乐教师分别展示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课题分别为《小星星》、《小蜜蜂》和《送别》。

2. 教学研讨观摩结束后,三位教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接着,教研组全体成员对三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4)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我校邀请了一位音乐教育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2)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原则(3)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4)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评价4. 经验分享在讲座结束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就自己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经验进行了分享。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活动总结本次小学音乐欣赏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教学观摩、研讨、讲座和经验分享,教师们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1.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2. 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3.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引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之美,进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本课题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结果与分析1.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通过文献分析法,我们了解到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目前,音乐欣赏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我们发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音乐课程设置较少,难以满足学生音乐欣赏的需求。

-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学生参与和互动。

- 评价体系不完善:音乐欣赏能力的评价标准模糊,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改进对策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音乐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音乐教育。

-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表演、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明确的音乐欣赏能力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本研究报告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音乐欣赏教学改革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不断探索与改进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1] 张华.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 音乐时空, 2018(12): 56-58.[2] 李明. 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5): 206-208.[3] 王瑞.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 艺术教育研究, 2017(24): 106-108.。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前言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孩子们唱歌、演奏乐器或编曲,还要树立起音乐的审美意识。

谈到音乐的审美,就不得不提到音乐欣赏教学。

那么,对于音乐欣赏的教学,应该如何去实践与运用呢?在本文中,将会探讨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的定义音乐欣赏是指通过听、看、感受、体验和分析等手段,对音乐的曲式、技法、表现手法、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进行认识、评价和体验的过程。

音乐欣赏既不是单纯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单方面的理性认识,而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综合认识。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其具备欣赏音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在各种音乐作品中欣赏音乐中的优美旋律、优美节奏和优美形式,培养其美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涉及多方面的,要让孩子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愉悦地接触到音乐,必须循序渐进。

应该根据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兴趣等因素来设计教材和开展教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1.音乐知识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音乐知识与音乐欣赏相结合,让学生们有针对性的了解若干种音乐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比如,在教学小学生《卡农》时,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花莲文学派中音乐大师Bach的介绍,了解旋律的深入分析以及采用卡农的方法。

这些都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重要方法。

2.活动多样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多采用形式多样、活动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产生自信和喜爱的意愿。

可以通过听歌、讨论音乐、学唱歌曲、演奏乐器、观看影视作品、自编音乐作品等多方面开展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受音乐。

3.让学生参与教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然后老师可以选择较为经典的音乐作品带领学生分析欣赏;又如,让学生有机会演奏乐器、表演歌曲等,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同时也能培养其音乐自信。

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

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

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一、引言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而音乐欣赏的有效聆听教学则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寻找适当、有趣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故事,给学生一些信息和情境,让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更好地投入到音乐的聆听中。

2. 提高学生的聆听技巧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聆听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作品前,向学生提出一些聆听问题,让他们在聆听过程中有所侧重;或者在聆听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写作,让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而情感投入是有效聆听的关键。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让他们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和感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情感表达,或者通过专门设计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

4. 提高音乐欣赏的互动性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音乐欣赏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表演,让他们在音乐作品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并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五、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的实施与评价1. 实施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还需要不断地观察和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观察、学生问卷、作品评价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做出相应的改进与调整。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由于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较为薄弱。

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刺激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通过让学生用手拍击身体或物体,感受节奏的韵律感;通过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进行,做简单的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性和动感;通过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音乐的声音,感受音乐的美感。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增强其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来展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可以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通过绘画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可以让学生用文字的方式写下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赏析和感悟。

这些形式的表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来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综合感受和理解能力。

可以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也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和动感;可以将音乐和影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也了解到音乐在影视中的表现力和情感张力。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综合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让学生学习欣赏不同乐器的演奏,了解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可以让学生学习欣赏不同音乐家的演奏,了解他们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艺术。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论文摘要: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音乐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欣赏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那么,小学音乐欣赏课怎么上?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探究正文: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音乐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欣赏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在不断的欣赏教学教研磨课中,探索研究出以下几种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一、模唱主题旋律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旋律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唱主题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听前唱主题,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二是在听后唱主题,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后,对乐曲主题旋律已有了一定的感知和体会,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在欣赏民乐合奏《杨柳青》时,采用听前唱主题的形式,先学唱歌曲《杨柳青》的旋律音调,加入“哒”模唱主题,从而导入乐曲的欣赏,可以更好的听辨主题音乐形象。

在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时,采用听后唱主题的形式,先让学生感知音乐钟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再加入“当”和歌词演唱主题旋律,使学生进入乐曲情境,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二、巧画旋律线和图形谱旋律是音乐的基础,是音乐的灵魂。

在旋律进行中,由于音高走向的变化形成了起伏的线条,就是旋律线。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不高、理解能力较差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策略。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和实施实证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将设计一项实证研究,选择一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评估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内容:1.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3.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设计;4. 实证研究的实施和数据分析;5. 结果讨论和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成果:1. 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2.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形成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全面认识;3. 设计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4.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5. 提出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准备阶段: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制定研究计划;2. 文献综述阶段:系统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形成文献综述报告;3. 教学策略设计阶段:基于文献综述和实际需求,设计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4. 实证研究阶段: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新教学策略,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5. 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阶段:对实证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文献综述进行结果讨论;6. 结果总结和对策建议阶段: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对策建议。

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成果

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成果

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成果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评价研究成果,旨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素养包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理解和掌握。

而审美能力则是指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够感知、理解和评价音乐的美感。

因此,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评价,应该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在音乐素养方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学生应该具备对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和音乐形式的理解。

他们还应该能够通过歌曲的演唱、乐器的演奏等方式,展示自己的音乐技能。

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表演等形式进行。

例如,可以通过听力测试、乐理知识考试和乐器演奏评估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水平。

而在审美能力方面,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则需要考察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感知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美感特点,并能够运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和评价。

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通过听力测试、写作和讨论等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通过听一段音乐作品后,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除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评价还应该考虑到整体班级或学校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音乐比赛、音乐节和音乐会等形式,展示学生的音乐成果,并进行评价和比较。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表演水平和观众反馈等来评价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音乐欣赏教学效果评价中,还需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调性、和声等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内心的体验,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想象、创新能力等。

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才能在音乐欣赏课上培养学生的这些优秀品质呢。

、积极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欣赏兴趣
有些小学生对欣赏课并不感兴趣,那么,在欣赏课上她
的收获就很少,我们要对这部分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他们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曲时,老师先把二胡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对二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通过老师的介
绍与演奏,让学生了解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是
什么样的,这样,他们就在心中有一个二胡的概念。

先让学
生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接着再运用设计好的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首曲子,随着音乐让学生看热烈欢腾的赛马从而从视觉上对音乐有一种感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这首曲子。

本曲子有三个部分,让学生讨论一下三个部分有什
么不同,给学生更多的艺术想象。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共鸣
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他们的生活环境、个人的经历不
同、性格不同、文化素质不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
同,所以,他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的时候对音乐的理解也不
同,首优秀的乐曲带给学生的想象应该是多样、多彩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在欣赏《童年》这首乐曲的时候,让学生发挥自
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上学经历,打开自己的心扉,用心去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震撼,唤起自己无尽的想象。

当学生听完这首曲子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想要什么样的小学生活。

在我的音乐课欣赏课上,我都会给学生很多奇怪的问题,让他们给我很多不定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让学生运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但是他给人的感受又不全是视
觉的,而是全身的,每种音乐都可以让学生用动作来表达出来,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

学生的动作表达就是对音乐的直觉反应,是自然的,也是即兴的。

比如,欣赏《赛马》这首乐曲时,我让学生拿着乐器,
让学生随音乐做出自己想象的动作,学生可以即兴表演,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等。

也可以用自己身体部
位来做出动作,比如,拍手、拍腿等表现方式。

让学生在做动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大胆地把音乐表现出来。

四、通过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音乐的欣赏并不是让
学生听一听就可以了,如果让学生
把这些陌生的音乐通过几遍欣赏之后能哼唱出来,则效果更好。

比如在欣赏《赛马》第二乐段的时候,学生发现有个主旋律会出现重复的规律,而且学生都能明显的感受到在节奏
上的变化,每当重复时,学生都会很自然地哼唱起来,这是节奏的变化还给学生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五、利用小乐器为乐曲伴奏节奏是音乐的灵活,音乐欣赏也要培
养学生的节奏感,
我们可以在音乐欣赏时让学生敲打一些打击乐器,让学生综
合听觉、认知、技能,让学生成为一名小小的作曲家,成为乐团的一员,一起感受音乐的力量,这是一件有趣的事, 这样的乐曲
情。

特点一般是结构较为简单、节奏非常明显,速度不快适合
学生,符合这样条件的乐曲都可以用来一起演奏。

这种打击乐一起演奏的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打击乐器不一定是购买来的,可以是自己制作,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文具盒当小鼓等等。

六、在欣赏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角色变化提出了要求,要求老师是
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生和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老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应该是课堂上的强权者,老师也是课堂的学习者,老师与学生起学习,一起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创造和谐而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个体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音乐知识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就不同,所以,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们要学生把不同的感想都要大胆地说出来,给其他同学以启发,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自己
想象力,敢于说话的场所,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课堂是他们自由学习与参与的空间,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七、完善评价措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小学音乐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要通过评价
才能显示同来,所以,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视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评价,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多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所以,在欣赏教学时,就要求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反馈给学生,特别是要注意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学习者。

比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对于优等生,我会提出“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
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的问题,而对于水平差
点学生则会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表扬。

参考文献】
[1]鲁帮香•例谈小学音乐中节奏感的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年09期
[2]席贺.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模糊教学法[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09 年04 期
[3]谢昭瑜.欣赏他人悦纳同伴[J].辅导员2013年06期
[4]王彩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三部曲J].新课程学习(基
础教育)2009 年10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