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生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
小学生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欣赏与表演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培养孩子们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通过引导孩子们分辨音乐的风格、形式、节奏等要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以下是一些音乐欣赏的技巧:1. 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引导孩子们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课堂上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此外,组织音乐会、参观音乐厅等活动也是培养孩子们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方式。
3. 引导深入理解音乐:通过解读音乐曲目的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同时,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主观感知和思考能力。
二、表演技巧音乐表演是培养孩子们表达能力和舞台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表演音乐,孩子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音乐表演的技巧:1. 培养良好的基本功:音乐表演的基础是良好的基本功,如声乐训练、乐器演奏技巧等。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音准感和节奏感,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整体协作能力。
2. 舞台表演技巧:引导孩子们学习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等,让他们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此外,培养孩子们的台风和气场,提高他们的舞台自信心。
3. 创意表演:鼓励孩子们进行创意表演,如编创音乐剧、合唱剧等。
通过参与创意表演的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演技和舞台魅力。
小学生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的学习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演的自信,从而让孩子们在音乐之路上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论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策略
论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有效的策略可以帮
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课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策略: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习音乐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摆放音
乐器材、铺设鲜艳的地毯等方式装饰课堂,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选择优质的音乐作品
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音乐
素养水平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作曲家和
音乐家。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应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演奏和欣赏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
让学生合唱、演奏乐器、跟随节拍跳舞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4.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
教师应将音乐欣赏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和价值。
教
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作品的寓意和情感,把音乐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5.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例如,让学生写音乐感受日记、参加音乐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不仅仅注重表演
的成果,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细节的关注和指导。
小学音乐欣赏课涉及到许多方面,只有通过有效的策略,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欣赏和享受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完整版)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
”[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
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
”[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要想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们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下面将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浅析。
一、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领略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在制定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音乐知识的传授。
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那些旋律优美、简单易懂的作品,用心挑选,做到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在音乐知识的传授上,教师需要将音乐知识贯穿于音乐作品的欣赏之中,通过讲解音乐史、音乐家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启发法、实践法等。
讲授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含义和内涵。
示范法是教师通过示范演奏或演唱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启发法是通过发问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的奥秘。
实践法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演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听力训练、音乐游戏等。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将音乐作品的视频和音频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听力训练是通过反复听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
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提出一份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以帮助他们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音乐欣赏习惯:让学生养成定期聆听音乐作品的习惯,每周至少听一次专辑或音乐会。
2. 增强音乐理解能力:通过学习音乐史、不同音乐风格和作曲家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培养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参与合唱、乐队或音乐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演奏和表演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实施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1. 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民族和流行音乐作品。
例如,可以选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流行歌曲《小苹果》等。
2. 听音乐作品时的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可以组织听后讨论、画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情绪,并引导学生分析曲式、乐器运用和表达手法等。
3. 学习音乐背景知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环境等,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培训班、乐队、音乐剧等活动,通过演奏、表演和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自信心。
四、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的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达能力等,进行定期记录和评估。
2.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在学校音乐课堂或音乐比赛中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和表演,评估他们的音乐表达和技巧水平。
3. 反馈问卷: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音乐欣赏指导计划的评价和建议,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五、计划推广为了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我们计划通过以下途径推广小学生音乐欣赏指导计划:1. 培训教师:组织专业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指导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小学音乐教案:如何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案:如何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让学生听音乐、演唱歌曲、跳舞等。
同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避免让学生产生厌烦或者抵触情绪。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参加音乐比赛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与激情。
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听音乐后画画、写作品等作业,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让学生在互相切磋、交流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和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音乐素养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技能三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常听音乐、认真阅读音乐课本、听课时做好笔记,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
听音乐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和听辨能力。
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要认真评价,及时指出不足并提供有效建议,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三、注重音乐欣赏的实践教学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去理解和欣赏音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让学生走进正式的音乐演出场合,体验音乐的魅力,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和感悟。
四、建立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热情的态度和严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家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家长可以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和经验,并鼓励孩子坚持音乐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习惯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注重实践教学,并建立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并享受音乐教育的过程。
教育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方法与策略
教育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方法与策略音乐欣赏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引导和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享受音乐。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育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方法与策略。
一、培养音乐积极性音乐欣赏需要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积极性:1. 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乐趣。
2. 定期组织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才艺。
3. 鼓励孩子多听音乐、参加音乐社团和学习乐器等,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4. 与孩子分享音乐的故事和背景知识,增加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
二、选取优质音乐素材为了让小学生有更好的音乐欣赏体验,我们应该精选一些适合他们的音乐素材:1. 选取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以增加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2. 选择既经典又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小步舞曲》等。
3. 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流行、民族等,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对音乐欣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想象力。
以下是一些使用多媒体的策略:1. 演示音乐家的演奏视频,让孩子们了解演奏技巧和表演艺术。
2. 播放音乐作品的音频,让孩子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妙。
3. 展示音乐绘画、舞蹈表演等相关艺术形式的视频,让孩子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培养专注力和情感表达音乐欣赏需要孩子们具备一定的专注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策略:1. 引导孩子关注音乐的细节,如旋律、和声、表情等。
2. 经常组织音乐鉴赏活动,让孩子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3. 鼓励孩子模仿和表演音乐,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孩子的集体合作意识,组织小组合唱和乐团等活动,让孩子们互相激发和共享音乐的情感。
五、融入跨学科教学教育小学生音乐欣赏时,我们可以融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丰富课程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结合历史课程,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摘要:音乐欣赏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音乐欣赏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
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
”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通过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优化欣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安静聆听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以及各种音乐要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艺术表现力,仔细聆听起着关键的作用。
那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发现和挖掘音乐中的音乐要素,在分析处理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现要素上下工夫,注意因材施教,并渗透于各个教学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亲身感受音乐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这一点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二、聆听音乐,让学生自由地“画”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引言音乐欣赏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由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意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在选择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确定。
可以选择简单易懂、旋律动听的音乐作品,如民间音乐、儿童音乐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等,以启发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1.情感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应通过展示一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来理解和欣赏音乐。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2.聆听教学法:音乐欣赏注重的是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和感受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作品,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美妙和韵律。
聆听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专注地欣赏音乐,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互动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根据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创作一段舞蹈或编排一段表演,以展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互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直接的口头评价。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填写反馈表或写一份简短的学习日记,让他们对自己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计划一、课程概述本音乐欣赏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音乐的魅力,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音乐鉴赏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音乐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识;3. 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课时:音乐欣赏基础- 学习音乐基本概念,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听取不同类型音乐片段,学习基本音乐术语;- 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交流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第二课时:古典音乐之旅- 学习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欣赏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作品;- 分析音乐中的乐器运用和曲式结构。
3. 第三课时:民族音乐之美- 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 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印度拉格等民族音乐片段;- 学习演奏一种民族乐器,如洞箫或古筝。
4. 第四课时:流行音乐的魅力- 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欣赏不同年代的流行音乐,如披头士乐队、迈克尔·杰克逊;- 分析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5. 第五课时:跨文化音乐体验-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如非洲鼓乐、印度舞曲;- 欣赏跨文化音乐作品,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学习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音乐作品,进行合奏演出。
四、教学方法1. 听觉法:通过听取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视觉法:观看音乐视频、音乐家访谈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视觉表达能力。
3. 演奏法:学习一种乐器,并进行合奏演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表现等的评价;2. 作品展示: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的音乐作品展示;3. 期末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
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感知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并能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欣赏音乐,使他们能够辨别音乐作品的优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
4.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扩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音乐的基本要素、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等方面。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索和思考。
1.音乐的基本要素。
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基本要素,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解释这些要素,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感知音乐中的各种元素。
3.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介绍音乐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民俗传统等,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课堂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情况。
1.讲述式教学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背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解来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和意义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去欣赏、体验、评价、感悟艺术作品的过程。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听懂、唱得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对音乐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音乐教育专家认为,赏识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因为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只有通过感受、理解和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审美情操。
实施赏识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深入的赏识活动,学生可以从中感悟音乐的美,从而增加对音乐的热爱和热情。
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通过赏识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情感素质。
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懂得欣赏美的东西,提高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赏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音乐是一种对心灵有益的艺术,通过赏识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愉悦和放松,增强身心健康。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1. 选材精准,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音乐赏识教育时,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赏识活动中感到愉悦而愿意参与。
2. 创设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创设浓厚的艺术氛围,例如通过音乐作品的播放、音乐家的介绍、音乐图片的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多种形式的赏识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赏识活动,例如欣赏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等,让学生通过赏识活动感受音乐美。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乐趣。
而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进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品味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策略。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从而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2.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时,产生愉悦、感动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欣赏音乐作品的美感,并且培养出对音乐的独特感知能力。
4.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听音乐会、参观音乐展览,从而拓展他们的课外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养。
1.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
音乐欣赏教学不宜呆板乏味,应当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观看音乐视频、听音乐录音、进行音乐游戏等。
2.启发式的问题设计。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知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3.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配以图像和文字的解说,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
4.音乐会和音乐剧的参观。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音乐会、音乐剧等现场演出,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1.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帮助他们在音乐作品中感受情感,从而形成深刻的体验。
2.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听音乐,更应当培养他们主动去发现、去品味音乐,在欣赏中获得乐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语文老师可以结合文学作品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美术老师可以结合艺术作品进行音乐欣赏。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作者:章丽丽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0期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开展教育工作。
目前,音乐欣赏课已经被小学音乐教育列为重点培养教学之一。
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等,通过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讲解,用音乐欣赏课的特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赏评潜力,从小学就为学生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实践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被学校、教师、家长所重视。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不断的增加对音乐的喜爱,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这个欣赏的规程中逐渐的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1]。
但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教育部门进一步的完善,完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目前重要的教育问题。
一、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合理的安排音乐欣赏,根据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在选择音乐教材上面首先要选一些韵律简单的,节奏欢快的,让学生从简单的韵律入手学习,欢快的节奏环境课堂气氛。
其次,再近一阶段的教学材料选择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播放,引导学生自主体会,通过与之前的音乐相比较,进行评价。
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渐的深入,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所接受,使得学生的欣赏水平逐步提高。
二、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的阶段更是如此,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处于好奇的时期,这时教师要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
浅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浅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开展素养教育,除了基础教育课程外,还需要重视艺术学科教育教学,例如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音乐教育必不可少。
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欣赏是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音乐中的欣赏课教学为例,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美育教育引言: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始终贯穿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是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欣赏的过程中,要体会音乐内涵,并透过音乐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净化学生心灵、丰富思想、健康心理的目的。
以下就人教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一、情感体验法在进行音乐欣赏体验时,通常是借助听觉为感知音乐这间声音艺术。
基于喾一的情绪出发,通过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情境的,让学生基础情感出发,触动学生的体验感,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独到感受,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素养的培养。
对于音乐作品来说,由于很多时候并不是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水平,应该多运用直观可见的方法向他们传达歌曲的内容。
比如利用一些图片或是道具等方式让学生清晰的理解出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
例如:在进行《中国功夫》作品欣常教学时,教师利用直观的视频或者图片来直观展相关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可以让学生学一学,演一演,对中国功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体验。
利用这种方法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中国功夫传达出的意境。
再如:教师组织创设模拟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并亲身感知音乐,例如《踢毽子》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参与“踢毽子”游戏,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踢毽子”后的感受,表达游戏后愉悦的心情。
基于真实的情感体验来投入欣赏学习中,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故事引导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而教学策略则是实现优质音乐教育的关键之一。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有利于深入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每个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运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促进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不断总结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推动音乐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2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接触音乐艺术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现状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导致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教学方法呆板,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资源的应用,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缺乏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反馈,使得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地评估和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制定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水平。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一、巧设情境,调动欣赏热情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以听觉器官获得的感知为基础,通过抽象思维的方式获得体验,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和保持持续的注意力。
然而,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好动不好静,认知方式主要是凭直观。
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把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丰富的直观感知基础上,产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
如教学《小白船》,为了让学生们产生更丰富的想象,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我创设了以下情境。
伴随音乐的响起,在多媒体课件上,徐徐展示一幅深邃的夏夜星空图,星空之下,是宁静的大海,波光粼粼,一艘小船渐行渐远。
在学生欣赏了一遍乐曲,产生一定的感悟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音乐美吗?“”太美了!”他们说。
我又问:“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的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发言欲,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说,自己好像随着小船到达了美丽的远方,那里繁花似锦,鸟语花香;有的说,自己好像乘坐着飞碟前往遥远的外星,进行科学考察……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为同学们进行音乐体验提供了直观的启发效果,在情境中,他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
在体验音乐美的欣赏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欣赏的能力,而且培养了音乐兴趣。
二、巧问问题,引导欣赏方向学习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而思考又是以质疑为基础,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关键。
相同的道理,音乐欣赏也需要有学生的思维参与,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在问题解决中,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处理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设计启思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时,我先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们对乐曲的基调有个起码的了解。
然后播放一遍全曲,让学生们形成整体的感知,并提出欣赏问题:请根据你的音乐体验,说说你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成员间交流。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音乐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其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在一些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简单地播放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讲解。
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2、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对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有限,如音符、节奏、旋律等,这使得他们在欣赏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时存在困难。
3、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音乐教学资源匮乏,缺乏优质的音响设备、音乐教材和多媒体素材,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对音乐欣赏教学重视不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校和家长更关注学生的主科成绩,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音乐课程被压缩或边缘化。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欣赏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敏锐地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2、提升审美素养优秀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理解美,从而提升审美素养,塑造良好的审美情趣。
3、丰富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情感共鸣,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促进文化传承音乐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通过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学生可以了解多元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1、多样化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2)互动体验法鼓励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节奏拍打、哼唱旋律等方式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欣赏教学,点亮小学音乐课堂
欣赏教学,点亮小学音乐课堂摘要:新课改推动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步,小学音乐是我国素质教育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亦需要加强完善与发展。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双向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它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感悟,从中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音乐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值得小学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强化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情操培养小学生对于事物的选择,往往都是基于兴趣。
尤其是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而言,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情操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在音乐这座大宝库中不断挖掘音乐的欣赏价值,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情操。
例如,在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打起手鼓唱起歌》等音乐作品时,由于音乐作品本身就比较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这无疑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佳作。
而面对这样的音乐作品,教师的教学也不能马虎大意,而应当有激情,让学生在律动的音乐下、在教师的“煽动”下感受音乐的活力和音乐之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促进学生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优设欣赏情境,营造和谐氛围音乐欣赏教学尤其需要创设一定的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
教师要认识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贴切的音乐欣赏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
只有紧密地围绕特定情境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小学生活泼喜欢律动,但是老师要注意的是有效利用学生的好动,莫让律动成为形式上的律动。
在创设情境的环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把握自己的语言,扮演情境创设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
”[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
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
”[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
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
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
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可放慢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
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再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
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扩大了学生视野。
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审美活动的主导。
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
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
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种方法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主体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
音乐欣赏中学生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唱、想、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主要手段。
(一)“听”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关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
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
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惟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
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
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
(二)“唱”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基础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
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唱主题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听前唱主题。
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
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在听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
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
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
接着,给学生再放一遍录音,很多学生能说出:曲子是由引子加上三部分再加尾声构成的,每一部分音乐基本上是每一段主题音乐的重复和稍加变化的重复,整首曲子的情绪都是欢快的,表现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
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人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是在听后唱主题。
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对这个音乐作品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这个音乐的理解。
如欣赏《赞歌要比星星多》,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讲解这首合唱的内容、风格、根据哪个民族的曲子进行改编以及这首歌的衬词部分。
学生欣赏完后,对这首合唱的衬词“呀儿呀儿哟”已经很熟,此时再安排学生唱这首歌的主题便是点睛之笔。
(三)“想”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目的“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
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
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
首先应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体验,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
第二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
第三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等。
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结果有的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也有的想象为秀丽的山川、深切的怀恋等等。
在学生叙述后教师再告诉学生所听的曲目,并适当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待学生第二遍欣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目和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进行更深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开展更深、更细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更趋完美;通过学生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等,而且能使学生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还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
(四)“说”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深入“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
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
[6]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是非常重要的。
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听前教师对时代背景及曲作者已经作简单的介绍,学生学唱几遍主题音乐。
第一遍愉悦式聆听后让学生说说听后有何感受,同学们都觉得情绪是热烈欢快的。
第二遍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对各段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进行分析对比,说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风格特点,并说出想象中的音乐形象。
老师进行点评,部分强烈的鼓点般的节奏,流畅而又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人们喜庆翻身解放的热烈场面和欢快的心情。
第一部分,具有浓郁的陕北风味,跳跃、活泼、轻盈的节奏,描绘了翻身人们幸福甜美的心情。
第二部分,采用山东吕剧音调,活泼、欢快、喜悦之情盎然成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三部分,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把音乐推向高潮,形成了更强烈的欢乐气氛,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
尾声变化再现了引子的旋律,前后呼应。
第三遍评价式聆听之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曲式为引子+A+B+C+尾声,整首乐曲情绪欢快热烈,带有很浓的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幸福、欢欣的思想感情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听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