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医学院
编写说明
本教案根据现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为蓝本,结合我室教学特点,按96学时设计、编写而成。
本教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学、美容学等专业学生授课时使用。
本教案中教学目的要求,按主次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除明确概念外,对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教学上的详略处理等均加以标示,并提出注意点,以突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章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与复习思考题,以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医学院
2017年2月28日
目录
学时安排、、、、、、、、、、、、、、、、、、、、、、、、、、、、、、、、、、、、、、、、、、、、、、、、、1、
绪论、、、、、、、、、、、、、、、、、、、、、、、、、、、、、、、、、、、、、、、、、、、、、、、、、、、、、2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0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27
第三章藏象、、、、、、、、、、、、、、、、、、、、、、、、、、、、、、、、、、、、、、、、、、、、、44
第四章经络、、、、、、、、、、、、、、、、、、、、、、、、、、、、、、、、、、、、、、、、、、、、、75
第五章体质、、、、、、、、、、、、、、、、、、、、、、、、、、、、、、、、、、、、、、、、、、、、、86
第六章病因、、、、、、、、、、、、、、、、、、、、、、、、、、、、、、、、、、、、、、、、、、、、、92
第七章发病、、、、、、、、、、、、、、、、、、、、、、、、、、、、、、、、、、、、、、、、、、、、107
第八章病机、、、、、、、、、、、、、、、、、、、、、、、、、、、、、、、、、、、、、、、、、、、、111
第九章防治原则、、、、、、、、、、、、、、、、、、、、、、、、、、、、、、、、、、、、、、、、133
绪论
【学时】 6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与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就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就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就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就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与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
1.时期:战国至秦汉。
2.基础:(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2)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
3.方法:(1)古代医家先后采用直接观察法与整体观察法对人体生命现象与
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以探求人体生命的奥秘及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4.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简介这四部医学典籍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学术成就)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得以充实与系统化。
(1)晋·王叔与编撰的《脉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2)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隋·巢元方等人编撰的《诸病源候论》,就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4)唐·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并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
2.宋金元时期:学派纷呈,某些理论有新的突破。
(1)南宋·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系统阐述了三因理论,对其后病因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①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在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
②张从正:提倡攻邪论,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
③李杲:创立内伤脾胃学说,治病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人称其为“补土派”。
④朱震亨:力倡在“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
3.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的综合汇通与深化发展阶段。
(1)编撰了大量的医学全书、丛书与类书(举例介绍)。
(2)明·张介宾、赵献可等倡言、发展了命门学说。
(3)温病学说的成熟就是中医学理论的创新与突破(简要介绍明·吴有性及清·叶桂、薛雪、吴瑭等医家的主要著作与学术成就)。
(4)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并发展了瘀血理论等。
4.近代与现代
(1)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就是继续收集与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举例);二就是出现了中西汇通与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举例)。
(2)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简介现代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所呈现出的三个方面的主要趋势)
(四)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以自学为主,提示学习要点)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性研究应达到的基本目标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创新思路
(一)整体观念
1.基本含义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就是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或称“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方法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就是同源异构及普遍联系思维方法的具体表达。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就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1)人体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①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五脏一体观与形神一体观。
a.“五脏一体观”,就是指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观点。
在结构上:人体就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官窍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而形成的完整统一的整体。
(介绍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的组成)